长三角房地产市场形势
- 格式:pdf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3
2012年长三角房地产市场分析2012年9月目录一、人口、收入和经济发展模式使长三角自住和投资需求都较为旺盛 (3)1、我国主要的人口输入区 (3)2、区域内财富总量居全国前列 (4)3、民营经济活跃,资本的逐利属性使得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属性非常突出 (5)二、区域内房地产企业高杠杆运作,经济下行周期中风险加剧 (5)1、区域内开发商自筹资金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2、实体困境+银根收紧,冲击高杠杆开发模式 (6)三、投资需求率先撤出导致长三角区域成交量下滑早于其他区域 (7)四、率先以价换量赢得先机 (7)五、长三角区域表现或将成为全国的先行指标 (10)一、人口、收入和经济发展模式使长三角自住和投资需求都较为旺盛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二省一市,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地区之一,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城市之间共性颇多:1、我国主要的人口输入区以上海为例,过去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24%。
其中,外省来沪人口年均增速9.99%。
大量劳动力的流入使得该区域总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总抚养比为36.21%,而上海的抚养比仅为23%。
江苏、浙江的抚养比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比例的适龄人口提供了潜在的购房需求。
而从结婚人数上看,上海、杭州近年来的结婚对数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平稳波动。
上海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购买商品房占居民住房来源的比例仅有25.1%。
外来人口带来的自住需求对商品房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区域内财富总量居全国前列江浙一带是主要的我国财富聚集地。
2011年城市GDP前20名中,长三角区域城市占据6席。
根据福布斯2010年的统计,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5个省(市)占中国高净值人士(净资产1000万以上)总量近53%,占中国超高净值(净资产1亿以上)总量的70%,而房地产是最受高净值人士亲睐的投资工具之一。
2024年湖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湖州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对湖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市场规模、价格趋势、政策导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市场规模湖州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房地产需求不断增加。
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涌现,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湖州房地产市场年交易量稳定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价格趋势湖州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趋势在近年来经历了一定的波动。
初期,随着供求关系的失衡,房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给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政府的调控政策出台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平稳,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目前,湖州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整体趋于稳定。
根据数据分析,房价走势与城市发展规划密切相关,核心区域的价格相对较高,而远离市中心的区域价格相对较低。
政策导向湖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严格监管和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购、限售、限贷政策,以促使市场活动更加平稳和有序。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房产租赁市场,以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湖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控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新机遇与挑战尽管湖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新机遇和挑战。
首先,湖州位于长三角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湖州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其次,随着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湖州的房地产市场有望发展出更多的高品质生态住宅项目。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土地资源限制、融资成本上升、市场波动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总结湖州房地产市场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发展现状表明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价格趋势趋于稳定,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
然而,市场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南通房地产市场分析南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南通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南通房地产市场概况1.1 南通市房地产市场规模南通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规模较大,涵盖住宅、商业、办公等多个领域。
1.2 南通市房价水平南通市房价相对稳定,总体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但涨幅较为温和。
1.3 南通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南通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较为平衡,市场整体运行较为稳定。
二、南通房地产市场政策2.1 政府调控政策南通市政府实施了多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等措施。
2.2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政策对南通市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有效控制了市场的过热发展。
2.3 未来政策展望未来南通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南通房地产市场投资机会3.1 住宅投资机会南通市住房需求旺盛,住宅投资仍然是市场的主要方向。
3.2 商业地产投资机会南通市商业地产市场潜力大,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3.3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南通房地产市场将朝着多元化、高品质化的方向发展,投资机会将更加多样化。
四、南通房地产市场风险4.1 宏观经济风险南通市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4.2 政策调控风险政策调控不力或者过度收紧都可能对南通市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4.3 行业竞争风险南通市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需谨慎把握市场机会,避免风险。
五、南通房地产市场发展建议5.1 加强监管南通市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5.2 促进房地产市场多元化发展南通市应鼓励房地产开发商推出更多多元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5.3 加大土地供应南通市政府应适度增加土地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南通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引导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未来仍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南通市政府应继续加强监管,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以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组成。
该地区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全球一流的港口、金融和科技中心。
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将对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可比性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产业结构和竞争环境。
2.1 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总体规模庞大。
2019年,该区域的人口总数超过2000万,GDP总量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上海市以其卓越的经济实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2.2 产业结构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具有互补性。
制造业是该区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
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金融、科技和物流领域。
2.3 竞争环境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竞争环境相对激烈。
该区域汇聚了大量的企业,竞争压力较大。
同时,该区域的交通和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营销环境。
3. 市场细分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细分。
3.1 地理细分根据地理位置,长三角经济区可以分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市场。
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
3.2 产业细分根据产业的不同,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细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子市场。
这些市场在规模、竞争程度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4. 发展趋势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在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市场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4.2 创新驱动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
这将推动市场向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4.3 服务业升级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进一步升级服务业水平,提供更多丰富、多样化的服务。
这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几点分析和建议整体看,2020年1—9月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向下调整。
继2季度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钱同比下降以后,70大中城市衡宇销售价钱和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钱在8月份和9月份持续显现环比下降局面,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持续下降。
从周期分析的角度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此刻已经进入了一次尚未见底、可能持续2—3年的衰退。
一、2020年1—9月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一)房地产市场销量增加持续12个月维持下行2020年房地产市场继续去年4季度的下行态势,在以后收入预期显著下降,和资产价钱暴跌带来负的财富效应背景下,民众购房意愿普遍下降。
1—9月商品衡宇销售面积同比负增加%。
商品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等各类要紧类型物业的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
商品衡宇空置面积迅速增加,2020年8月末同比增加%。
购房者“观望”态势从珠三角区域已经慢慢蔓延到全国范围。
40个重点城市中有15个城市商品衡宇销售面积比去年减少30%以上,北京、深圳、宁波等城市商品衡宇销售面积乃至同比下降50%左右。
(二)70个大中城市房价显现绝对下降2020年1—9月,70大中城市衡宇销售价钱同比涨幅逐月快速回落,环比价钱小幅波动。
衡宇销售价钱环比涨幅由2007年3季度的%降为4季度的%,继而又降为2020年1季度的%和2季度的%,7月为%,8月和9月那么为-%。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钱环比涨幅由2007年3季度的%降为4季度的%、2020年1季度的%和2季度的%,7月为%,8月那么为-%,9月为-%;二手住宅销售价钱环比涨幅由2007年3季度的%降为4季度的%和2020年1季度的%,2季度那么为-%,7月为%,8月那么不升不降,9月为%。
2020年上半年,70大中城市中有20%的城市住房价钱显现下降,7月和8月这些城市住房价钱继续下降。
其中,珠三角地域要紧城市房价显现较大幅度下降,深圳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钱比年初别离下降了10%和15%,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销售价钱比年初下降了15%;广州、惠州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钱均比年初下降5%左右。
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趋势展望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控和变革,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展望 2024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有望在多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政策方面,预计政府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调控政策将更加注重因城施策、精准调控,根据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状况,灵活调整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对于一些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限购、限贷等政策措施;而对于库存较高的城市,则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住房消费。
在土地供应方面,政府有望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出让,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增加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用地的供应比例,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同时,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管,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住房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支撑。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以及一些新兴的都市圈,如成渝都市圈、长江中游都市圈等,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从而带动住房需求的增长。
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相对活跃的态势,同时也将推动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从市场需求来看,改善型需求将继续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住房品质、面积、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大户型、高品质、智能化的住房产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适老化住房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养老地产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房地产企业方面,行业整合和洗牌的趋势仍将延续。
一些实力较弱、资金链紧张的房企可能会面临被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的局面,而大型房企和品牌房企则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房企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拓展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如物业管理、装修装饰、智能家居等,以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政策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将更加谨慎。
合肥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一、现状概述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近年来,合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购房者。
二、市场需求分析1.城市人口增加和人口流动:合肥的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
这使得住房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2.刚需购房需求:合肥的年轻人逐渐成家,对于购房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合肥也有一定的新就业人群,他们也需要购买自己的住房。
3.改善型购房需求:合肥的中产阶级人群逐渐增多,他们有了更高的购房要求,追求居住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
4.投资投机需求:由于房地产市场升值空间大,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许多投资者选择将资金置于房地产市场。
三、市场竞争分析1.开发商竞争:合肥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型开发商纷纷进入市场。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推广和销售自己的楼盘,争夺购房者的关注和认可。
2.房屋供应竞争:除了大型开发商外,许多小型开发商也进入市场。
这使得合肥的楼盘供应量相对充足,引发市场竞争。
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也使得房屋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3.地理位置竞争:合肥城市布局合理,有多个新开发区域。
各个开发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劣也成为购房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四、政府政策影响分析1.住房限购政策:合肥市政府实施了住房限购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购买数量和购买资格,稳定了房地产市场,防止炒作和泡沫的产生。
2.土地供应政策:政府通过土地供应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
适当控制土地供应,可以保持市场的平衡,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房价过高。
3.贷款政策影响:政府加大了房地产贷款的限制力度,提高了贷款门槛,对购房者的资金选择产生了一定影响。
五、市场风险分析1.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宏观经济出现下滑,或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风险相对较高。
长三角一体化与房地产市场联动随着中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和推进,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安徽的一部分地区共同协作、互相联动,形成一个高度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体。
而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长三角一体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联动作用。
一、地区经济互补性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为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地位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
而江苏、浙江等地区则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安徽等地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这种经济互补性促进了人才、资金和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进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意味着对住房需求的增加,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
同时,在长三角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连通,也为房地产投资提供了多元化的机会,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竞争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
二、城市群发展带动房地产市场升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城市群,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升级与发展。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互动与联动。
城市群发展将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也为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交通便利的连接将使得人们更加容易选择跨城市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同时,城市群的发展也将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各个城市将借助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监管,推动房地产企业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双月刊2008年5月出版收稿日期:2008-03-03作者简介:林素钢(1973-),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国务院2003年8月12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我国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由于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房地产业能否成为各地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房地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本文试以该区域为例,对我国房地产当前在地区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作一番探讨。
一、长三角房地产业发展简况本世纪初以来,长三角房地产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同步增长,开发投资额从2001年的1348.84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4076.13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成为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的主动力。
2003年房地产的投资额对于地区GDP的贡献率达到2.9%,接近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对GDP贡献率1.5%的两倍,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地方政府收入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据测算,目前长三角政府地方财政收入40%来源于房地产业、建筑业及出让土地收益。
[1]二、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对房地产业“支柱地位”的认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增加就业和增长地方财税收入。
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对房地产业都非常重视,纷纷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发展。
其中,不少城市将房地产业定位为地方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有些城市明确提出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
早在2001年,长三角房地产的产业地位及培育林素钢(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否成为某个具体城市的支柱产业还值得研究。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消费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达到X万亿元,约占全国的X%。
这个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竞争态势在长三角经济区,各个行业竞争激烈。
特别是在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竞争对手众多且实力强大。
企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技术、优化服务等。
4. 消费趋势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较强,消费趋势多样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品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
5. 市场机会与挑战长三角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在产品、服务、品牌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此外,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6. 市场营销策略针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特点和竞争态势,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要加强品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同时,要加强渠道建设,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和体验感。
最后,要加强品牌建设,塑造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7. 结论长三角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因素也需加以重视。
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企业能够在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取得良好的发展。
合肥房地产市场报告一、市场总体情况近年来,合肥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量和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房地产需求旺盛。
同时,政府在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吸引了更多的开发商和投资者。
二、住宅市场情况在住宅市场方面,合肥房价持续走高,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合肥在售住宅平均价格达到每平方米1.2万元,同比上升10%。
二手房市场也是火爆,成交量同比增长15%。
购房者主要以刚需购房为主,其中包括新婚夫妇、购房人群配套需求、以及改善型购房需求等。
三、商业地产市场情况商业地产市场在合肥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购物中心、超市、餐饮等商业配套设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也成为了各大开发商的首选。
其中,合肥CBD商圈是商业地产市场的核心区域,各类商业项目林立。
四、写字楼市场情况合肥写字楼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的工商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合肥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对办公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崛起,对高档写字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合肥将不断加大写字楼项目的建设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政策环境合肥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措施。
首先,合肥市政府鼓励优质企业在合肥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为其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
其次,合肥市鼓励购房人群购买首套房,提供相应的购房优惠政策。
此外,合肥市政府还加大了对“黑中介”、“假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市场秩序。
六、风险因素和未来发展然而,合肥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
首先,供应过剩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价格下跌压力。
其次,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政府政策调整随时可能发生,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未来,随着合肥市区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19年长三角房地产市场形势(浙江+江苏+上海)长三角土地展专题①整体市场形势备注:本文涉及的长三角范围涵盖两省一市,即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2019年房地产相关的统计数据截至日期统一为2019年5月20日;本文提及的宅地包括住宅用地与商住用地;占全国近1/4的新房市场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销售额1499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2.2%,再次刷新纪录。
2018年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全国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其他省市149973475214090145271166042018年商品住宅销售额(亿元)全国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其他省市1263933864120961269497739上海市3%浙江省10%江苏省10%其他省市77%两省一市2018年住宅销售额全国占比上海市3%浙江省9%江苏省10%其他省市78%两省一市2018年商品房销售额全国占比超万亿的土地市场规模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建筑面积(万㎡)17029131191356420729214836514成交总价(亿元)46654648876212051118254285楼面均价(元/㎡)274035436459581355046579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长三角宅地市场年度成交量价走势2015年以来长三角宅地(含住宅、商住用地,下同)成交金额和成交建面逐年上升,2018年成交建面达到高位,全年成交21483万方,出让金总额达11825亿元。
2019年截至5月20日,长三角范围已成交宅地金额4285亿元,为2018年全年的36.2%;成交建筑面积6514万方,为2018年全年的30.3%。
注:统计时间截止到2019.05.20今年二季度宅地出让明显提速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8年1月2018年2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8年7月2018年8月2018年9月2018年10月2018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2019年4月2019年5月建筑面积(万㎡)15131142209920462162193824051936169210718692610166878890219061250成交总价(亿元)9947181079995122211851626127067749249110767504636441496933楼面均价(元/㎡)657062845139486356526115676165624002459456534120449558807140784574632018年以来长三角宅地市场月度量价走势2018年至今,总体土地市场已经走出“起-伏-起”的行情,随着行情的回暖,二季度宅地出让明显提速;2019年4月,长三角宅地成交楼面均价7845元/㎡,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注:统计时间截止到2019.05.20短暂的拿地窗口期已经过去39.9731.5725.1527.3829.5915.2811.136.452.892.215.436.4912.7413.6924.7228.0828.39510152025303540452018年1月2018年2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8年7月2018年8月2018年9月2018年10月2018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2019年4月2019年5月39.9731.5725.1527.3829.5915.2811.136.452.892.215.436.4912.7413.6924.7228.0828.39长三角宅地成交溢价率月度走势(%)长三角宅地土地成交溢价率自2018年5开始高位回落,2018年下半年持续5个月溢价率均低于10%。
2018年10月之后,土地成交溢价率逐月稳步回升,2019年4-5月溢价率已回升至25%以上。
注:统计时间截止到2019.05.20同比去年同期量跌价升2141978186564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8年全年建面2018年同期2019年已成交长三角各时期成交建面比较长三角各时期成交建面比较注:统计时间截止到2019年5月20日2019年,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交宅地的金额为4302亿元,同比上涨0.28%,占全年总量的36.5%;成交建面6564万方,同比下降16.03%,占全年总量的30.65%。
1179042904302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8年全年出让金2018年同期2019年已成交长三角各时期出让金比较长三角各时期出让金比较宅地出让金杭州、苏州遥遥领先882677314 305261238199168149 145129 124 12010574 70 60 56 51 442004006008001000杭州市苏州市温州市上海市宁波市常州市绍兴市南京市嘉兴市无锡市金华市徐州市台州市南通市湖州市镇江市盐城市扬州市宿迁市衢州市2019年长三角各城市宅地出让金top20(亿元)成交总价(万元)602491 491464389380354327323319299259232228179168 167 163 156 154100200300400500600700徐州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盐城市常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南通市宿迁市台州市无锡市湖州市上海市扬州市淮安市金华市南京市镇江市2019年长三角各城市宅地成交建面top20(万方)建筑面积(㎡)截止5月20日,杭州宅地出让金已破800亿元大关,苏州677亿元紧随其后,遥遥领先第二梯队。
成交建面徐州排榜首,成交宅地建筑面积达602万方,苏州和杭州491万方紧随其后,宁波也突破400万方。
各城市供地同比下降居多◼宅地成交建面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为20个,占城市总数的80%,仅温州、上海、绍兴、宿迁、泰州5市上升。
◼宅地成交金额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为16个,占城市总数的64%。
◼宅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升的城市数量为14个,占城市总数的56%。
城市建筑面积(万㎡)同比成交总价(亿元)同比楼面均价(元/㎡)同比杭州市491 -9.7%882 -10.7%17953-1.1%苏州市491 -12.5%677 17.7%1377834.4%温州市389 80.4%314 117.7%807120.7%上海市179 1833.6%305 991.1%17039-43.6%宁波市464 -44.4%261 -27.3%561630.7%常州市354 -14.3%238 33.0%672055.1%绍兴市323 100.5%199 83.6%6165-8.4%南京市156 -11.5%168 147.2%10774179.3%嘉兴市327 -17.2%149 -39.4%4542-26.8%无锡市232 -7.8%145 -4.6%6259 3.4%金华市163 -38.9%129 -2.8%787359.3%徐州市602 -32.2%124 -44.2%2061-17.7%台州市259 -10.7%120 -23.9%4639-14.9%南通市319 -41.3%105 -59.6%3305-31.1%湖州市228 -38.7%74 -62.0%3259-38.0%镇江市154 -41.8%70 -19.8%455437.8%盐城市380 -7.3%60 -31.1%1573-25.6%扬州市168 -51.9%56 -32.0%336241.5%宿迁市299 111.2%51 145.2%169716.1%衢州市65 -29.5%44 20.4%675670.7%泰州市146 23.1%42 23.4%28620.2%丽水市57 -44.6%32 -32.8%556521.2%淮安市167 -8.5%26 -34.4%1543-28.2%连云港市122 -49.5%16 -55.8%1312-12.5%舟山市13 -51.8%11 -38.3%833728.2%②谁在拿地备注:本文涉及的长三角范围涵盖两省一市,即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2019年房地产相关的统计数据截至日期统一为2019年5月20日;本文提及的宅地包括住宅用地与商住用地;房企拿地分析仅指公开市场竞得土地,包括住宅、商住、商业用地。
拿地TOP房企榜单特征:①排名变动明显②拿地成本显著增加③平均溢价率超去年全年水平④新面孔涌现序号房企宗数建筑面积(万㎡)成交总价(亿元)楼面均价(元/㎡)溢价率(%) 1万科35559 499 89309.05 2龙湖20264 333 1262528.72 3碧桂园52673 332 493621.38 4绿城19211 313 1486414.88 5新城55877 307 349814.54 6保利13238 281 1180422.64 7中海12138 251 1821313.66 8招商12249 242 970612.9 9金地20188 230 1221210.74 10祥生31346 197 569230.63序号房企宗数建筑面积(万㎡)成交总价(亿元)楼面均价(元/㎡)溢价率(%) 1碧桂园18251 197 785733.23 2新城16208 187 896722.57 3中海781 166 2046525.66 4绿城12102 154 1507732.83 5新希望484 138 1636724.9 6华润786 135 1568429.27 7融创10124 126 1068828.12 8保利352 114 2168019.61 9招商448 95 2387031.14 10荣盛1080 831049943.62长三角2018年房企公开市场拿地金额TOP10长三角2019年房企公开市场拿地金额TOP10拿地集中度在提升TOP10房企在长三角拿地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21%上升到2019年1-5月的27%。
2018年长三角房企拿地金额比重万科龙湖碧桂园绿城新城保利中海招商金地祥生其他房企2019年长三角房企拿地金额比重碧桂园新城中海绿城新希望华润融创保利荣盛招商其他房企其他房企:79%其他房企:73%TOP 房企苏州拿地金额大幅提升TOP10房企在苏州的投资比重从2018年的5%提高到了17%,总体拿地资金向核心城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