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自增自减运算符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31.59 KB
- 文档页数:4
C语言中的运算符总结C语言中的操作符:算术操作符、移位操作符、位操作符、赋值操作符、单目操作符、关系操作符、逻辑操作符、条件操作符、逗号表达式、下标引用、函数调用和结构成员。
1.算术操作符:+ - * / %1除了% 操作符之外,其他的几个操作符均可以作用于整数和浮点数。
2对于/ 操作符,如果两个操作数都为整数,执行整数除法;而只要有浮点数执行的就是浮点数除法。
3% 操作符的两个操作数必须为整数,返回的是整除之后的余数。
2.移位操作符: << 左移操作符和 >> 右移操作符(针对二进制位、是对整数的操作1左移操作符移位规则:左边丢弃、右边补0。
2右移操作符移位规则:(1算术移位:左边补符号位,右边丢弃。
(2逻辑移位:左边补0,右边丢弃。
注:对于移位运算符,不能移动负数位,这个是标准未定义的。
3.位操作符:& 按位与 | 按位或 ^ 按位异或(操作数都必须是整数,是针对二进制数的操作4.赋值操作符:= 可以重新为变量赋值(赋值操作符是可以连续使用的,从右向左执行,不建议使用。
5.复合赋值符:+= = *= /= %= >>= <<= &= |= ^=6.单目操作符:! 逻辑反操作(真---假- 负值+ 正值& 取地址从内存中取地址,不能从寄存器register 中取址。
sizeof 操作数的类型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一个数的二进制按位取反-- 前置、后置-- ++ 前置、后置++ (1前置++和--:先自增后使用,表达式的值是自增之后的值。
先自减后使用,表达式的值是自减之后的值。
(2后置++和--:先使用再自加。
先使用再自减。
* 间接访问操作符(解引用操作符(类型强制类型转换7.关系操作符:> >= < <= != 不相等 == 相等注:== 相等 = 赋值,二者易混淆,需注意。
8.逻辑操作符:&& 逻辑与|| 逻辑或注:逻辑与、逻辑或是判断真假的,按位与、按位或是对二进制数进行操作的。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C语言34种运算符的意义和用法在计算机编程世界中,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为程序员提供了丰富的运算符来完成各种数学和逻辑运算。
作为一个编程语言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对于程序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解析C语言的34种运算符,包括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运算符的特点和功能。
1. 赋值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是C语言中最基本的运算符之一,用于将右侧的数值或表达式赋给左侧的变量。
赋值运算符由等号(=)表示,例如:a = 10;将10这个数值赋给变量a。
2. 算术运算符算术运算符用于执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求模(%)等。
这些运算符在C语言中十分常见,用于处理数字类型的变量。
3. 自增、自减运算符自增(++)和自减(--)运算符用于增加或减少变量的值,它们可以用作前缀或后缀运算符,分别表示在表达式中先执行运算或者先获取变量的值再执行运算。
4. 关系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值的大小关系,包括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等。
这些运算符经常用于条件判断和逻辑运算中。
5. 逻辑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用于执行逻辑运算,包括与(&&)、或(||)和非(!)运算。
它们通常用于条件判断和逻辑组合中,能够帮助程序员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
6. 位运算符位运算符用于对整数类型的数值进行位操作,包括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取反(~)、按位异或(^)和左移(<<)、右移(>>)等。
位运算符在处理底层数据操作时十分重要。
7. 条件运算符条件运算符(?:)是C语言中唯一的三目运算符,用于根据条件的真假选择不同的值。
它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和可读性更强。
8. sizeof运算符sizeof运算符用于获取数据类型或变量的字节大小,它在编程时经常用于内存分配和操作中。
c语言自增自减运算符的变量类型在计算机编程中,C语言是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编程语言之一。
在C 语言中,自增和自减运算符是非常基础和常用的运算符。
它们通常用于增加或减少变量的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C语言中自增自减运算符的变量类型,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 变量类型的概念在C语言中,变量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C语言中的每个变量都具有特定的数据类型,它决定了变量所能表示的值的范围和存储方式。
常见的变量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
在使用自增和自减运算符时,变量的类型会影响到运算结果。
2. 整型变量的自增自减运算对于整型变量而言,自增运算符(++)会使变量的值增加1,自减运算符(--)会使变量的值减少1。
不同的整型变量(如int、short、long等)在进行自增自减运算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别是在涉及到溢出和上溢的情况下。
对于无符号整型变量,在达到最大值后再进行自增操作会导致变量的值变为0。
3. 浮点型变量的自增自减运算在C语言中,浮点型变量是用来表示实数的,它包括float和double 两种类型。
对于浮点型变量而言,自增自减运算并不常见,因为它们通常被用于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值,而非作为计数器使用。
在实际编程中,应该谨慎使用自增自减运算符来操作浮点型变量,以避免精度丢失或意外的结果。
4. 字符型变量的自增自减运算字符型变量在C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单个字符,它们对应着ASCII码或Unicode码中的数值。
字符型变量可以进行自增自减运算,这其实是对字符编码值的增减操作。
一个字符型变量的值为'A',对其进行自增操作后,其值将变为'B'。
字符型变量的自增自减运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于字符集的遍历和操作。
5.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对C语言中自增自减运算符的变量类型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变量在进行自增自减运算时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别是在涉及到溢出和精度的问题时。
C语言中的自增/自检运算原理总结自增(i++)、自减(i--)运算符的作用是使变量的值加1或减1,例如:++ i,-- i(在使用i之前,先使i值加(减)1);i++,i -- (在使用i之后,使i值加(减)1);粗略的来看,++ i和i++的作用是相当于i=i+1。
但是++i和i++的不同之处在于:++i是先执行i=i+1,再使用i的值;而i++是先使用i的值,再执行i=i+1。
如果i的原值等于3,则计算结果如下:①j=++I;(i的值先变成4,再赋给j,j的值为4)例:i=3;Printf(“%d”,++i);输出结果:4;②j=i++;(先将i的值3赋给j,j的值为3然后i变为4)例:i=3;Printf(“%d”,i++);输出结果:3;看下面程序:程序1:#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a经过两次自加1的运算变成了7;然而b=(a++)+(a++);这里的a++表达式等于a不进行自加运算前的值,b相当于两个没有进行自加1运算前的值相加即:b=5+5; → b=10;程序2:#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a经过两次自加1的运算变成了8;然而b=(a++)+(a++);这里的a++表达式等于a不进行自加运算前的值,b相当于两个没有进行自加1运算前的值相加即:b=5+5+5; → b=15;a++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那么再说一下++a,程序3:#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a的计算结果为7这个好理解,就是b值的计算,由上面的介绍可知++a是先将a的值进行自加1之后,再取出a值,这里有两个++a的运算式,即a先自加1变成7,再参与b 值的计算:b=7+7; → b=14;那么b=(++a)+(++a) +(++a);的计算结果是不是24呢?看下面的程序:程序4:#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这里的b并不等于24,而是22,之前已经计算出b=(++a)+(++a)的值为14,这时a=7,那么又经过一个(++a)式,a=8,且最后一个表达式(++a)也是等于8,则b=(7+7)+8→b=14+8; 即:b=22,那么b=(++a)+(++a)+(++a) +(++a)又等于多少呢?程序5:#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由上面程序可知:这里的a=9,再由b=(++a)+(++a)与b=(++a)+(++a)+(++a)可得,b=(++a)+(++a)+(++a)+(++a)即:b=(7+7)+8+9,那么- -a呢?程序6:#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a=5;b=(--a)+(--a);printf("%d\n",a);printf("%d\n",b);}分析:与++a原理相同:--a这里的值为a=3,则b=3+3→b=6;那么b=(--a)+(--a) +(--a);原理与++a相同,即:b=(--a)+(--a) +(--a); → b=3+3+2; →b=8。
c语言加减乘除符号在C语言中,加减乘除都有对应的符号,分别为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这些符号可以用于数学运算、逻辑运算等方面。
加减乘除符号的基本用法如下:1. 加号'+':用于两个数相加,例如a+b。
2. 减号'-':用于两个数相减,例如a-b,也可以用于表示负数,例如-a。
3. 乘号'*':用于两个数相乘,例如a*b。
4. 除号'/':用于两个数相除,例如a/b。
除号还有一个特殊用法,即求余数,也称为模运算,表示a除以b的余数为c,可以用a%b表示。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学运算,例如:int a = 10;int b = 5;int c = a + b; // c的值为15int d = a - b; // d的值为5int e = a * b; // e的值为50int f = a / b; // f的值为2int g = a % b; // g的值为0除了基本的加减乘除符号,C语言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符号,例如自增符号'++'和自减符号'--',用于对变量进行自增或自减操作。
例如:int a = 10;a++; // a的值变为11a--; // a的值变回10需要注意的是,在C语言中,除法运算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整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可能不是精确的,例如:int a = 5;int b = 2;int c = a / b; // c的值为2,而不是2.5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可以将其中一个操作数转换为浮点数,例如:int a = 5;float b = 2.0;float c = a / b; // c的值为2.5总之,在C语言中,加减乘除符号是非常基础的,使用非常频繁,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c语言加减乘除符号
在C语言中,加减乘除运算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
以下是C语言中常用的加减乘除符号: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这些符号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
int a = 5 + 3;
int b = 10 - 2;
int c = 2 * 4;
int d = 12 / 3;
在程序中使用这些符号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除法运算时,如果除数为0,将会出现错误。
因此需要在程
序中进行判断,避免出现除0错误。
2. 乘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相乘过大,可能会超出C语言支持
的数据类型的范围,导致程序出错。
因此需要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或者使用其他方法避免这个问题。
3. 加法和减法运算不存在数据类型转换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
溢出的情况。
如果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超出数据类型的最大范围,将会出现错误。
总之,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注意数据类型转换、溢出和
除0错误等问题,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自增自减运算符的规则
C语言提供自增运算符“++”和自减运算符“--”,这两个运算符在C语言编程中大量使用,而且使用非常灵活,需要重点理解。
首先,我们来总结这两个运算符使用的规则:
(1)、自增运算符“++”是对变量的值增加1;
(2)、自减运算符“--”是对变量的值减掉1;
(3)、参与自增运算符的变量,可以在前和在后,例如有变量int i;可以有i++和++i这样的表达式,这两种表达式都会使变量i的值增加1;而且i++表达式返回i变量自增之前的值;++i表达式是返回i变量自增之后的值。
例如有:
int i1=6;
int i2=6;
int a1=i1++;
int a2=++i2;
那么,a1变量的值是变量i1自增之前的值,所以,a1变量的值是6数值;变量a2的值是变量i2自增之后的值,所以,a2变量的值是7数值。
所以,i1++是一个表达式,如同1+2是一个算术表达式,那么,1+2算术表达式的值是3;而i1++也是一个表达式,它的表达式值是i1变化自增之前的值。
对应++i2也是一个表达式,表达式是值是i2自增之后的值。
c语言自增与自减运算符详解C语言中的自增和自减运算符是一种特殊的运算符,可以用来对变量进行增加或减少操作。
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数值类型的变量,还可以用于指针类型的变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自增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增运算符(++)的用法。
自增运算符可以将变量的值增加1。
它可以用在变量前面或后面,分别表示先增加再使用和先使用再增加。
当自增运算符用在变量前面时,它会先将变量的值增加1,然后再使用增加后的值。
例如:```cint a = 1;int b = ++a;// 此时a的值为2,b的值为2```当自增运算符用在变量后面时,它会先使用变量的值,然后再将变量的值增加1。
例如:```cint a = 1;int b = a++;// 此时a的值为2,b的值为1```自增运算符也可以用于指针类型的变量。
当自增运算符用在指针变量前面时,它会将指针的值增加指针指向的数据类型的大小。
例如:```cint arr[5] = {1, 2, 3, 4, 5};int *p = arr;p++; // p指向arr[1]```当自增运算符用在指针变量后面时,它会先使用指针的值,然后再将指针的值增加指针指向的数据类型的大小。
例如:```cint arr[5] = {1, 2, 3, 4, 5};int *p = arr;int a = *p++; // a的值为1,p指向arr[1]```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减运算符(--)的用法。
自减运算符可以将变量的值减少1。
它的使用方法和自增运算符类似,可以用在变量的前面或后面。
当自减运算符用在变量前面时,它会先将变量的值减少1,然后再使用减少后的值。
例如:```cint a = 2;int b = --a;// 此时a的值为1,b的值为1```当自减运算符用在变量后面时,它会先使用变量的值,然后再将变量的值减少1。
例如:```cint a = 2;int b = a--;// 此时a的值为1,b的值为2```自减运算符也可以用于指针类型的变量。
c语言自增自减运算例题(原创版)目录1.C 语言自增自减运算概述2.自增自减运算符的用法3.自增自减运算的注意点4.自增自减运算例题解析5.自增自减运算的实际应用正文【1.C 语言自增自减运算概述】C 语言中的自增自减运算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运算符,它可以使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某些操作。
自增自减运算符分别有四种:++、--、+++、--。
前两个用于自增自减运算,后两个用于自减自增运算。
【2.自增自减运算符的用法】自增自减运算符主要用于对变量进行加 1 或减 1 操作。
在 C 语言中,自增自减运算符有两种用法:前置和后置。
前置:变量++或--,表示在运算之前加 1 或减 1。
例如:a++表示在运算之前 a 加 1,而 a--表示在运算之前 a 减 1。
后置:变量+++或--,表示在运算之后加 1 或减 1。
例如:a+++表示在运算之后 a 加 1,而 a--表示在运算之后 a 减 1。
【3.自增自减运算的注意点】在使用自增自减运算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增自减运算符不能与数值进行运算,只能与变量进行运算。
(2)自增自减运算符的运算对象必须为整型或浮点型变量。
(3)自增自减运算符在一个表达式中只能出现一次。
(4)自增自减运算符的运算结果仍为整型或浮点型。
【4.自增自减运算例题解析】例题:编写一个 C 程序,求 1 到 100 所有整数的和,但不得使用循环结构。
解答:可以使用自增自减运算符来解决这个问题。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sum = 0;for (int i = 1; i <= 100; i++) {sum += i;}printf("1 到 100 所有整数的和为:%d", sum);return 0;}```【5.自增自减运算的实际应用】自增自减运算符在实际编程中应用广泛,它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读性。
C语言自增自减运算符总结
978299005@
【例】
int i=5, j=5, p, q;
p = (i++) + (i++);
q = (++j) + (++j);
printf("%d, %d, %d, %d\n", i, j, p, q);
i=5;
j=5;
p = (i++) + (i++) + (i++);
q = (++j) + (++j) + (++j);
printf("%d, %d, %d, %d\n", i, j, p, q);
i=5;
j=5;
p = (i++) + (i++) + (i++) + (i++);
q = (++j) + (++j) + (++j) + (++j);
printf("%d, %d, %d, %d\n", i, j, p, q);
i=5;
j=5;
p = (i++) + (i++) + (i++) + (i++) + (i++);
q = (++j) + (++j) + (++j) + (++j) + (++j);
printf("%d, %d, %d, %d\n", i, j, p, q);
【讲解】
在VC6.0下编译,运行。
这段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7, 7, 10, 14
8, 8, 15, 22
9, 9, 15, 22
10, 10, 25, 41
可见a++这类运算,是整个式子算完以后,统计一下有几个++,再统一给a加上几。
而
++a这类运算,在2个以下的时候,是先统计下有几个++,然后都加上去,然后再进行赋值。
超过两个了,那么第三个开始,就是分步来,前两个算完了,第三个把前面得到的值拿来用。
所以,q = (++j) + (++j) + (++j); (j=5)q就等于7+7+8=22.
总结一句话:vc环境中:
++i++i先使i的值自增两次再赋值!
i++i++先赋值再使i的值自增两次!
【注意】
自增自减运算符的对象是变量,不是常量或表达式。
如+ + i + + +j就不合法。
这是因为C 语言的编译器对程序编译时,从左到右尽可能多地将字符组成一个运算符或标识符,因此+ + i + + +j 等效于+ + ( i + + ) + j , 第1 个“ + + ”作用的对象是表达式“i + + ” 这是不允许的。
【汇编的依据】
原理表达式中除了预算法本身的优先级外,还有一个结合性问题。
在++j + ++j + ++j;中,因为存在两个同级的+运算,根据+运算符的左结合性,在编译时,其实是先处理前面的(++j + ++j)这部分,然后再将此结果再和++j相加。
具体过程参见汇编代码:
int b = ++j + ++j + ++j;
0040B7DD mov ecx,dword ptr [ebp-8]
0040B7E0 add ecx,1
0040B7E3 mov dword ptr [ebp-8],ecx // 第一个++j
0040B7E6 mov edx,dword ptr [ebp-8]
0040B7E9 add edx,1
0040B7EC mov dword ptr [ebp-8],edx // 第二个++j
0040B7EF mov eax,dword ptr [ebp-8]
0040B7F2 add eax,dword ptr [ebp-8] // ++j + ++j
0040B7F5 mov ecx,dword ptr [ebp-8]
0040B7F8 add ecx,1
0040B7FB mov dword ptr [ebp-8],ecx // 第三个++j
0040B7FE add eax,dword ptr [ebp-8] // ++j + ++j + ++j
0040B801 mov dword ptr [ebp-10h],eax // 赋值给b
另外我们看看a = i++ + i++ + i++;的汇编代码:
int a = i++ + i++ + i++;
0040B7B6 mov eax,dword ptr [ebp-4]
0040B7B9 add eax,dword ptr [ebp-4] // i+i
0040B7BC add eax,dword ptr [ebp-4] // i+i+i
0040B7BF mov dword ptr [ebp-0Ch],eax // 赋值给a
0040B7C2 mov ecx,dword ptr [ebp-4]
0040B7C5 add ecx,1
0040B7C8 mov dword ptr [ebp-4],ecx // 第一次i++
0040B7CB mov edx,dword ptr [ebp-4]
0040B7CE add edx,1
0040B7D1 mov dword ptr [ebp-4],edx // 第二次i++
0040B7D4 mov eax,dword ptr [ebp-4]
0040B7D7 add eax,1
0040B7DA mov dword ptr [ebp-4],eax // 第三次i++
果然不出所料。
到此,++运算符前置后置的问题应该彻底解决了。
为了验证一下上述结论,我们再看:
例四:
int i=1;
int j=1;
int a = i++ + i++ + i++ + i++ + i++ + i++ + i++; // 七个
int b = ++j + ++j + ++j + ++j + ++j + ++j + ++j;
printf("%d, %d\n", a, b);
printf("%d, %d\n", i, j);
规则就是规则,咱的计算机可不是黑客帝国的母体,总是要遵循它的
a = 1+1+1+1+1+1+1 = 7, i=8
b = 3+3+4+5+6+7+8 = 36, j=8
注:以上结果及解释出自VC编译器
参考资料:
/u/20100329/23/2fc2d30e-3c79-4f55-ada6-cd7b3bbed3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