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54
比较文学马工程教材重点整理第一章比较文学总论本教材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跨越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文明的文学比较研究在这种的跨越式的比较研究中,比较文学主要探讨各种不同语境下的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它以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研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服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从而推动世界文学共同发展。
1、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定义;英国学派定义;中国学派定义(发展)——提出了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文学可比性观念【我们国家更多的是强调“异”的关注,前两个国家更多的是“同”的关注】2、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最①比较文学的诞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相伴的世界主义意识直接相关。
②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世界主义文学的觉醒,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比较文学的兴起于19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边缘、交又。
关联学科的出现也有一定关系。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业性的独立学科,发端于欧洲。
】·形成期-欧洲阶段→时间:19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部分时间与美洲阶段相重叠)→特征:将比较文学作为文学史的分支,重视研究对象的事实联系。
渊源关系及实证方法。
·转型期-美洲阶段→时间: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拓展期-亚洲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东西方文学交往的日益增强,日本、印度、韩国、阿拉伯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国家,逐渐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发展新动向的主力军。
补充:◆中国比较文学→时间:滥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征:继承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理论,形成自觉的学科创新意识。
在方法论上,提出阐发研究,跨文化、跨文明研究和文学变异学研究,突破了原有欧美比较文学学派的传统理论框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一、“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
第二、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必备的特性,同时也可以指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第三、在四个“跨”当中,除“跨学科”之外其余三“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
第四、这里的“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
第五、我们跨出文学的门槛,面向如此广大的学术世界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个“跨越”的限度。
最后,一个学科的定义只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点的规定,不可能把一切问题都容纳进来,表述的一清二楚。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民族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3、世界文学的定义世界文学是马克思和歌德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的是人类文学奖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割裂将消除,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统一成一个综合体。
(世界文学有时指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有时指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有时指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我们对于比较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就要从这种认识出发,才能达到对它的深入领会和把握。
一.名词解释1.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些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这些民族虽然在政治上组成了一个国家,但是却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并且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因此,这样的国家就可能包含若干不同民族的文学。
2.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我们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3.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中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
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随着空间上的伸展、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4.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歌德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塔索》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综合国内外比较文学理论对这个概念的定义,世界文学所包含的意义共有四个层面,即总量上的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与歌德理想中的世界文学。
5.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界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阈,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阈为安身立命的本体。
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会通。
比较文学教案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一、“比较”与“文学”什么是“比较”?英语:comprative法语:comparee 汉语:比较——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之一。
二、什么是比较文学1、文学研究方式的划分文学史:研究文学的发展、流变的历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体、文学的内部规律、文学作品的构成、特征等文学批评:对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分析和研究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之辩2、新的文学研究划分方式(1)国别文学——国之文学,最基本的文学划分单位(2)民族文学——是指根植于某个民族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是我们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基本单元。
民族、国家、语言之间的关系: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各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观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审美习惯等总和的民族传统,并具体体现在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与理论著作之中。
(3)总体文学:译“一般文学”,它原指诗学或文学理论的研究,后来梵·第根赋予了它一种特定的含义:“对于许多国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即用综合方法对各国文学所作的全面研究。
他认为研究一国文学是“民族文学”,研究两国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三国以上的则是“总体文学”,三者互为基础。
文学研究——民族文学——国际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是指超越了民族文学的视野、认识、观念来看待人类文学的一种文学上的世界主义。
一是指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师级作家的各种经典著作,二是指理想化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三是指一种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国际性、世界性精神生活方式。
民族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世界文学正是比较文学努力的方向。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三、比较文学的定义跨民族(国界)、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
首先,比较文学是研究文学的理论课程,理论性很强,很前卫的课程,比较文学中的“文学”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文学不同,后者是指文学作品,比较文学则是指文学的研究,比较接近的是文学理论中的文学,不过二者也有区别,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作品、作家、读者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进行直接的深入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则是横向的研究。
其次,比较文学的跨越属性(根本属性)。
比较二字,通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说明比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一般的思维方法,比较也运作的其他的学术研究中,但这属于一般研究,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史诗与悲剧的比较,而比较文学则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
比如,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之间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中国传统诗歌和西方意象派。
但注意,可以跨越国家但不跨越语言,比如英国和美国。
也可以跨越了民族和国家,也跨越了语言,但不跨越文化,比较欧洲的国家。
还可以既跨越了民族、国家、语言和文化,比如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比较。
这三种都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
这属于比较文学的跨越属性。
还有一种就是跨越就是跨越文学本身,比如文学和其他艺术,文学和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提问环节:1、怎么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文学”二字?2、怎么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二字?3、比较文学的定义?第二节比较文学产生的条件和作用1、比较文学形成的条件(1)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各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增强了。
(马克思)(2)人类文学作品的共同性:“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歌德)仍依赖于交往。
2、比较文学的作用(1)研究实际存在的交往。
(郭沫若受浪漫主义影响。
鲁迅受到俄罗斯果戈理、契诃夫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