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8.64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一节幼儿游戏的概述游戏是幼儿的玩耍活动,幼儿最喜爱。
观察幼儿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且兴趣比较高,甚至迷恋。
可以说幼儿是生活在游戏之中。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充分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
在幼儿游戏中,自愿和自主是两个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
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的这一特征,而是由教师来精心安排的,幼儿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幼儿是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地玩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游戏的积极性。
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心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幼儿在游戏中,会受到环境条件以及成人和同伴的影响,出自完全的主动是比较少的。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这些影响要求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易于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㈡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
游戏与其它活动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也没有实用的社会生产价值,它是一种娱乐活动。
它以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
趣味性是游戏的必要条件,因为有趣味才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愉快和发展。
在幼儿那里,首先吸引他们的是饶有趣味的游戏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对游戏的结果感兴趣。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种特点,正确地进行指导。
㈢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构性。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编号:间是教师观察与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最好时机,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
(四)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提问】什么是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
【总结】要实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要纠正“只重视教师组织的游戏,而不重视幼儿自发的游戏”,“认为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不利于教师完成计划”等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2. 注重开展自选游戏【提问】相对于自发性游戏来说,什么是自选游戏?活动类型均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样玩。
同时,自选游戏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
【总结】自选游戏的开展有益于真正落实“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幼儿园应将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3. 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教师讲解】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原则,意味着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交流讨论】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游戏及其特征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二、游戏的定义:(名)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第二节游戏的特征一、游戏的本质性特征(简)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中常常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发生或减少,(如“小沙丘”散成一团)这种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最大乐趣。
儿童在游戏中因为舒适、安全、快感得到满足而获得快乐;他们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游戏中儿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担心游戏以外的任何奖惩,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儿童时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非强制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
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处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玩伴等。
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不是平常、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
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的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
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想象来创造性地结合和表现周围生活。
儿童可以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暂时抛弃。
这种虚构的,不真实的情境,给游戏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种神秘而充满幻想的、虚构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
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不管是行为方面的规则还是游戏本身的规则,一旦游戏规则被违背或破坏,都会影响游戏的有序开展。
(如,躲猫猫不能偷看,爸爸去那儿里的丢手娟、萝卜蹲都有游戏规则)三、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看得见”的游戏(选、填)1、表情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幼儿园大班游戏详案教案《沙子游戏》含反思.docx》教案第一章:游戏概述一、游戏目的1. 培养幼儿对沙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触觉感知。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游戏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三、游戏时间25分钟四、游戏地点户外沙坑教案第二章:游戏准备一、物质准备1. 沙坑:选择一个安全的户外沙坑,确保沙子干净、无杂质。
2. 工具:小铲子、小桶、小筛子、小模具等。
3. 辅助材料:画纸、画笔、水、毛巾等。
二、经验准备1. 幼儿曾经接触过沙子,对沙子有一定的认识。
2. 幼儿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
教案第三章:游戏过程一、游戏导入(5分钟)1. 带领幼儿来到沙坑,让幼儿自由探索沙子的特性。
2. 提问:你们观察到沙子有什么特点?沙子可以做什么?二、游戏主体(1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沙子作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沙子作品。
2. 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沙子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合作。
1.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案第四章:游戏反思一、教师反思1. 本次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如何?2.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游戏目的?3. 下次游戏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幼儿反馈1. 幼儿对本次游戏活动的满意度如何?2. 幼儿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教案第五章:游戏延伸一、室内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回到教室,用画笔画出自己在沙坑里的创作。
2. 组织幼儿进行沙子主题的诗歌朗诵或故事分享。
二、家庭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进行家庭沙子创作活动。
2. 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庭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交流幼儿的进步。
教案第六章:游戏安全注意事项六、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沙坑环境安全,无尖锐物品、危险动物等。
2. 教师全程关注幼儿,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解读第一章数学游戏概述 (2)1.1 数学游戏的意义与价值 (2)1.2 数学游戏的设计原则 (3)第二章数字认知游戏 (3)2.1 数字识别游戏 (3)2.2 数字大小比较游戏 (4)2.3 数字排序游戏 (4)第三章形状与空间游戏 (4)3.1 形状识别游戏 (4)3.1.1 形状卡片游戏 (4)3.1.2 形状拼图游戏 (5)3.2 空间定位游戏 (5)3.2.1 空间定位卡片游戏 (5)3.2.2 空间拼图游戏 (5)3.3 形状组合游戏 (5)3.3.1 形状组合卡片游戏 (5)3.3.2 形状组合拼图游戏 (5)第四章计数游戏 (6)4.1 基础计数游戏 (6)4.1.1 认识数字游戏 (6)4.1.2 按数取物游戏 (6)4.1.3 数数游戏 (6)4.2 高级计数游戏 (6)4.2.1 比较数字大小游戏 (6)4.2.2 加减运算游戏 (6)4.3 逆向计数游戏 (6)4.3.1 倒计时游戏 (6)4.3.2 倒数游戏 (7)第五章加减法游戏 (7)5.1 加法游戏 (7)5.2 减法游戏 (7)5.3 加减法综合游戏 (7)第六章乘除法游戏 (8)6.1 乘法游戏 (8)6.1.1 游戏目的 (8)6.1.2 游戏设计 (8)6.2 除法游戏 (8)6.2.1 游戏目的 (8)6.2.2 游戏设计 (8)6.3 乘除法综合游戏 (9)6.3.1 游戏目的 (9)6.3.2 游戏设计 (9)第七章逻辑推理游戏 (9)7.1 数字推理游戏 (9)7.1.1 游戏目的 (9)7.1.2 游戏内容 (10)7.1.3 游戏实施 (10)7.2 形状推理游戏 (10)7.2.1 游戏目的 (10)7.2.2 游戏内容 (10)7.2.3 游戏实施 (10)7.3 空间推理游戏 (10)7.3.1 游戏目的 (10)7.3.2 游戏内容 (10)7.3.3 游戏实施 (11)第八章数学游戏实施与评价 (11)8.1 数学游戏实施策略 (11)8.1.1 游戏设计原则 (11)8.1.2 游戏实施步骤 (11)8.1.3 教师角色与指导 (11)8.2 数学游戏效果评价 (11)8.2.1 评价原则 (11)8.2.2 评价内容 (12)8.2.3 评价方法 (12)8.3 数学游戏改进与创新 (12)8.3.1 改进策略 (12)8.3.2 创新方向 (12)8.3.3 实践摸索 (12)第一章数学游戏概述1.1 数学游戏的意义与价值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编号:间是教师观察与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最好时机,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
(四)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提问】什么是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
【总结】要实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要纠正“只重视教师组织的游戏,而不重视幼儿自发的游戏”,“认为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不利于教师完成计划”等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2. 注重开展自选游戏【提问】相对于自发性游戏来说,什么是自选游戏?活动类型均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样玩。
同时,自选游戏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
【总结】自选游戏的开展有益于真正落实“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幼儿园应将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3. 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教师讲解】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原则,意味着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交流讨论】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111213。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