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验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63.22 KB
- 文档页数:6
类 别■新制定 □修订 □废止版次A1页次1/6修订记录版本修 订 日 期 核准审查制订A1 2016年 11 月 3日年 月 日 1、目的建立通用的检验规范,明确钣金结构件产品验收标准,尽量量化缺陷标准,增强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为来料检验以及供应商出货检验提供统一的依据,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德为产品对钣金结构件的质量要求。
对外观部分进行了质量分级,请按相应质量要求选用。
2)本标准为通用标准,对于零件的特殊要求应按检验指导书要求执行。
3)本标准分为:一、表面喷涂验收标准(1级、2级、3级)二、电镀验收标准三、丝网印刷验收标准 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这些标准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应用。
3.检验要求3.1环境照度: 300-700LUX ,自然光或日光灯下。
观察时间5S 3.2观察距离:3.2观察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1级 2级 3级 A 面 30cm~35cm 40cm~50cm 90~100cm B 面 40cm~50cm 40cm~50cm 90~100cm C 面 40cm~50cm 90~100cm 90~100cm类别■新制定□修订□废止版次A1 页次2/6修订记录版本修订日期核准审查制订A12016年11 月3日年月日4.缺陷定义:Note.1 Note.2 Note.3点状缺陷:线状缺陷:当L>2W时按Note.2d=(a+b)/2 W: width, L:length,当L≤2W时按Note.15.字母定义L:长度,W:宽度,d:直径,D:缺陷间的距离,N:缺陷数量,ΔE:色差值。
6.验收标准6.1表面喷涂验收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检查面1级2级3级工具1 色差A、B、C ΔE≤1.0 ΔE≤1.5 ΔE≤3.0 色板、色差仪2 涂膜光泽、纹理A、B、C 对比色板,无明显差异目视、色板3 附着力A、B、C 百格测试,剥离面积不可有超过总体面积5%以上。
陶瓷件外观检验质量标准及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陶瓷件外观检验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外观检验是评估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涂层附着力、色泽、气泡、瑕疵等方面的检测。
2. 检验项目陶瓷件外观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表面光洁度:检测产品表面是否有划痕、污渍或凹凸不平等问题;- 涂层附着力:评估产品表面涂层的附着力,确保其不易剥落;- 色泽:检查产品的色彩是否一致,是否有色差;- 气泡:检测产品表面是否有气泡,气泡应符合规定的大小和数量要求;- 瑕疵: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裂纹、破损或其他缺陷。
3. 检验方法陶瓷件外观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目测检验:通过肉眼观察产品表面,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抽样检验:从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以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 仪器检测: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如光谱仪、显微镜等。
4. 质量标准陶瓷件外观检验的质量标准应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确定。
标准应明确规定允许的瑕疵程度、气泡大小和数量、涂层附着力要求等。
标准可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制定。
5. 检验记录陶瓷件外观检验应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结果、抽样批次、检验人员等信息。
检验记录应保存,以备追溯和分析。
6. 结论本文档给出了陶瓷件外观检验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帮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进行外观检验时,应遵循检验项目和方法,并依据质量标准进行评估。
检验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是需要注意的要点。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件外观检验成为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的外观检验规范可以有效保障塑料件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为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一、外观检验的原则1.正确性原则塑料件外观检验应基于科学、严谨的方法和相应的仪器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公正性原则检验员应该是受过培训的,遵守检验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的公正性。
3.可靠性原则外观检验的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4.适用性原则外观检验应选择与被测塑料件特性相适应的方法和设备进行。
5.效率原则检验过程应高效快捷,避免浪费时间。
6.安全性原则检验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
二、外观检验项目1.尺寸塑料件外观检验重要的项目之一是尺寸。
尺寸的检验应根据所给的设计图纸进行,测量的数据应在匹配的位置记录,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2.表面光洁度塑料件外观检验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表面的光洁度。
检验员需要检查被测塑料件表面的平滑度、表面裂缝以及边缘磨损等问题。
3.表面缺陷表面缺陷是塑料件外观检验不可忽视的一个项目。
包括气泡、凹陷、表面漏出、划痕等表面缺陷。
这些缺陷应该尽可能地被避免或降至最低程度,以确保产品的传递性。
4.壁厚塑料件外观检验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壁厚。
被测部分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不同测量位置处进行测量,确保准确性。
5.材料质量塑料件的材料质量也是塑料件外观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
检测员应从货源出发,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组成能够适应产品的流通性和表面优质性。
三、外观检验的方法1.人工检验人工检验是应用最广泛的外观检验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由检测员进行手工检验,检查被测物表面是否有缺陷或其他可能的问题。
2.光学检验光学检验是利用一些光学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光镜等方法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查被测物的表面。
3.自动检验自动检验是应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检验和分析检测数据的方法。
1.目的及适及范围:目的是为塑料制品的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认可的封样作为判定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塑料件的检验与验收。
2. 内容:2.1术语:1) 异色点:与塑料制品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暴露在塑料制品表面上的混入树脂中的杂点。
2) 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它与制品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 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表面下陷。
4) 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 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 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 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的多余料。
8) 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 断裂:塑料纹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 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制品表面的现象。
11) 油丝(油痕):由于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该痕迹表面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污垢:制件光滑表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2.2 检验方法2.2.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视力:具有正常视力(1.0---1.2)和色感。
照度: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目测距离:眼睛距离产品40-----50CM直视为准。
观察时间:<16秒(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2.2.2尺寸检验方法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2.3 检验项目及标准检验项目及标准见下表:注:A类缺陷为重缺陷;B类缺陷为轻微缺陷。
4.1.
产品标4.1.1. 线4.1.2. 残 的长4.1.3. 断
4.1.4. 字4.1.
5. 字
4.1.6. 字
4.1.7. 网4.1.8.
毛
4.1.9. 重4.1.10. 标
4.2.
备 注
允许≤10%的变动
符合标准允许
不允许允许不允许
字符偏移颜色不对标签贴错位置字符歪斜标签漏贴针 孔字符间距不当重 影不允许允许L <T 允许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不允许不允许允许允许L <T 符合标准符合样板网 痕残 缺纹理不对线细/粗不均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标签破损
不允许
不允许不允许标签起皱允许≤1mm 不允许
允许(条码不允许)
注:L 代表每个字符残缺的长度,T 代表线条的粗细
标签翘角不允许字型不对缺陷类型
标签贴歪标签起泡毛 边渗 墨断 线不允许允许≤10%字符高度
不允许
允许≤10%正常间距
文字难辨识符合标准允许≤2°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目视不能明显)
允许≤1mm 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允许允许≤10%字符高度
允许≤2°允许
允许≤10%正常间距
不允许
不允许不允许允许≤10%的线宽
允许≤10%的线宽不允许
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不允许允许符合色板符合样板B 级面
A 级面
C 级面
不允许不允许符合色板允许不允许
四、丝印、图案、产品标识外观缺陷允收标准: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次A0
3
0 1 2S
HD
字符间距
1mm
(标签/ 铭牌)。
汽车零部件外观检验质量标准和规范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汽车零部件外观检验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标准,
以确保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外观符合相关要求。
检验对象
所有进入生产线的汽车零部件都应进行外观检验,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方面:
- 表面平整度
- 颜色均匀度
- 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 表面缺陷和瑕疵
质量标准
为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要求,以下质量标准应被遵守:
1. 表面平整度:零部件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凸不平、麻点等
缺陷。
2. 颜色均匀度:零部件的颜色应均匀,不得有明显的色差。
3. 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偏差超过规定范围。
4. 表面缺陷和瑕疵:零部件表面不得有划痕、气泡、氧化等缺陷,不得有明显的色差。
规范标准
为确保检验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下规范标准应被遵守:
1. 检验员资质:负责进行外观检验的检验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
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认证。
2. 检验环境:外观检验应在干燥、清洁、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有效的观察和判断。
3. 检验工具:使用适当的检验工具,如测量仪器、放大镜等,
以帮助进行准确的外观检验。
4. 检验记录:对每个零部件的外观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通
过与不通过的判定,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汽车零部件外观检验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标准,以
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要求。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可以
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合格率,以保障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538系列旳料号不容许修补(含补金和补漆),需用AVI及板弯翘检查机100%检查。
4.2文字文字油墨颜色依客户指定或设计工程单位规定。
文字字体或图样需清晰且易辨识。
文字油墨因印刷过程偏移,则容许沾染大锡垫,但不可沾染S.M.D,金手指和零件孔内检查项目检查细项鉴定原则图示文字文字印刷印刷字体不得模糊导致无法辨识应清晰轻易辨识(L22)文字ONPAD文字印刷不得ON PAD(特殊设计者除外)文字印错/漏印文字印刷不得印错/漏印(对旳) (错误)4.3基板表面基板脱层在十倍放大镜下,不容许胶片与胶片间或是铜层与胶片间有脱层起泡。
粉红圈及白边现象在十倍放大镜下,不容许有脱层现象。
基板表面异物,不容许有目视可观测到不透明异物或导电性杂质。
4.4线径线径旳原则以客户所提供旳原稿底片为参照根据,来决定最大和最小旳允收条件。
线路缺口不容许超过原稿底片±20%。
线路上有针孔,凹陷或不规则形状时,不容许超过原稿底片±20%。
使用工具为50倍目镜。
4.5线路间距依客户所提供旳原稿底片,规定最小间距旳需求,无规定者依设计工程为主。
存在线路间距中旳金属残渣,不容许超过原稿底片±20%。
使用工具为50倍目镜。
4.6锡垫平环锡垫平环凹洞或变形不容许超过总面积旳30%。
锡垫平环残缺部份扔须维持最小锡垫2MIL 之规定。
导通孔平环残缺部份扔须维持最小锡垫1MIL 之规定。
检查 项目 检查细项鉴定原则 图示线路线路补线不可补线。
线路短/断路 不得短/断路线路不良1. 线边粗糙、线路缺口、裂痕、针孔、不可超过线路宽度20%2. 线路导体突出部凸出后,线路导体间隔不可不大于原间距之1/5线路变形 线路不得扭曲、翘起、剥离变形孔塞孔位置导通孔若正反两面阶位于防焊涂布区域内,必须用绿漆塞孔,且塞孔率必须高于95%以上(尤其指定之状况则不在此限内)孔与锡垫变形不得脱落、翘起、变形N-P孔有毛头不得影响组件及机构组装,突出尺寸不能超过机构图之tolerance ,且触碰后不可脱落之状况下可以允收,但折断边可不在此限制内,必要时以程度样本做为鉴定根据。
不10mm﹔10mm﹔且兩點距大於10mm10mm﹔10mm﹔且兩點距大於10mm10mm﹔10mm﹔且兩點距大於10mm10mm﹔10mm﹔且兩點距大於10mm500 cycle≤5度;≤5度;≤5度;軸心向左及向右做30°~ 45°旋轉,再以水平軸為軸心向上及向下做30°~45°旋轉。
面時,每個面都必須當做獨立的面進行檢驗。
色允許有1點色允許有色允許有色允許有2點色允許有色允許有色允許有1點色允許有色允許有色允許有2點色允許有色允許有3M610膠带≤3H鉛筆,荷重板"黑色" )可直接可視面;"C面"為指定面。
目視 /點規厚薄規目視境:室温和高温濕兩種環境下測試2.参考ASTM D33593. Cross-Cut Tape Test,3M610膠带:室温和高温濕兩種環境下測試:1.使用100%的純棉白纱布(300*300mm),浸濕以下溶劑,進行磨耗試驗: 500g/cm2力,距離6cm,速度為60來回/min,來回擦拭被測試區域,一個來回計為1cycle,擦完後清理乾淨,放置2小時;2.測試溶劑:1.Olive oil,2.Nivea,3.Lemon juice,4.Windex,5.95%乙醇(重點檢測項目)境:室温環境下測試;2.参考ASTM D1005;3.以平面板在75×150mm面積裡任測最少3點,取平均厚度,要求每點測試誤差小於1μm。
境:室温環境下測試2.耐橡皮摩擦機,EF74號橡皮,500g/cm2力,距離6cm,速度1cycle/sec,一個來回計為一個cycle。
:室温環境下測試;参考ASTM F2357;Norman 磨損測試儀,-IBB型,23±2℃,55% RH,175g循環摩擦測試。
注意事項:1. 要求在平面測試樣板及實際噴漆料件面板都要進行檢測;2. 測試樣品放平,不可有固定時產生的變形,針頭與測試板垂直接觸;3. 測試前需清除表面油脂、手指纹或其它髒物;4. 纸的寬度為0.6875英吋(常用);5. 慢慢的放下探針並使其與待測物垂直;6. 周期性用軟毛刷或空氣清除毛屑;。
通用外观检验标准1产品表面等级定义结构产品的表面外观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1级、2级和3级,各表面等级的定义如下。
1.11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的表面,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的表面,以及打开前门就能看到的表面。
1.22级表面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的主要外表面,或半装饰性的经常被客户打开后可视的外观表面。
1.33级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的次要外观表面和内表面、客户不会看到的表面及除1、2级表面以外的表面。
2.1检验原则2.1.1产品外观应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2.1.2 有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2.1.3 所有结构件外观缺陷的判定是基于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进行的判定,如果有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如引起炸机、短路等),即使符合标准规格,也判定不合格。
2.1.4 所有外观判定都是在下述的检验条件下进行判定,看不到的外观缺陷都认可接受。
2.1.5 对外观判定操作存在争议的以结构物料SQE工程师判定为准,仍有严重分歧的,最终裁决权归技术部。
2.2目视检测条件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650~75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详见下表:表2、检测条件表面等级1级2级3级检视时间5s5s 3s 检视距离光源650~750mm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
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2.3检测面积划分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校核: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6年5月日实施日期:2016年6月日***************集团前言本标准适用于*****************集团。
本标准由工程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工程技术部产品科。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于2016年5月发布。
目录一、目的 (2)二、适用范围 (2)三、规范内容及要求 (2)1、术语和定义: .......................................................................................................................................... 2~72、外观技术要求: ...................................................................................................................................... 7~93、外观检验要求: .................................................................................................................................... 9~16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根据产品要求及生产技术水平而制定,作为产品外观是否合格判断的依据,同时兼顾已形成惯例的一些共识,并参考已在执行的部分检验标准,对一些可以接受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限制,在本文中未出现的外观缺陷种类属于不允许范围。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团。
三、规范内容及要求1、术语和定义:产品指公司确定的、处于向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如整机、模块、散件A级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客户能经常直接正视到的表面。
1.0目的为使公司质量标准能满足HUMAX的要求及规范化管理特制订此检验判定标准,以防漏判、错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HUMAX面板类产品外观检验判定。
3.0定义严重缺陷(CRI):影响产品之安全性及可靠度或批量异常的缺点,会造成客户之财产极大之损失。
主要缺陷(MAJ):产品的功能性缺点,会造成客户或使用者的抱怨或求偿。
次要缺陷(MIN):产品之缺点不影响安全性、功能性及可靠度。
*三个次要缺陷=一个主要缺陷4.0检验条件:(1) 被检物距检验者眼睛30cm-50cm距离,与检验者眼睛成45°角。
(3) 自然光源或40W日光灯(被检物距日光灯的距离为1m,光照度1000LUX)不反光条件下进行检验及判定。
(4)A区的检验时间5秒,B区检验时间3秒。
5.0检验区域划分:根据塑料零部件装配所处位置不同可划分为:A、B、D外观面。
A区:面板的正面和顶部面。
B区:面板的侧面和底面部份。
D区:面板的里面。
6.0具体检验内容见下表:项次检查项目主要检验内容标准说明缺陷等级检验方式1 用料用料须符合订单或《材料明细表》的要求,不可用错料和用料中不可混有杂料MAJ 目视2 结构及形状 产品的结构及形状与客户图纸和标准样板一致MAJ 目视 3 颜 色(1)产品颜色须与标准样板或客户指定的色板颜色一致,不得有明显色差,在制品与标准样板de 值≦1.0,在制品上下盖与其组装键de 值≦0.5MAJ目视 色差仪 (2)产品的透明度及光泽度与标准样板相符MAJ 目视光度测试仪4 尺 寸产品尺寸严格按照客户承认的图纸和样板尺寸控制,尺寸检查不符合产品规格书要求则为不良品.MAJ卡尺塞尺5外观划伤有感划伤不允收(特殊情况射出痕不在此限)A 区: 0.05 mm ×1mm 允许3条以下B 区:每个面0.05×1mm 允许3条* 在“HUM AX ”的LOGO附近5mm 以内不允许划伤* 其它普通文字3mm 以内部允许划伤MIN 目视边缘 碰伤 缺口A 区: Φ0.2mm 允许3点B 区 : Φ0.5mm 每个面允许3点MIN 目视斑点A 区: Φ0.2mm 允许3点B 区 : Φ0.5mm 每个面允许3点MIN 目视污点A 区:Φ0.2mm 允许3点B 区 : Φ0.5mm 每个面允许3点*LOGO 附近5mm 处不允许污点.MIN 目视印刷油污或断笔画A 区:不允许B 区:不允许MAJ 目视熔接线A 区: 0.1mm x 20m m 以下B 区: 0.1mm x 30m m 以下 缺陷的数量和距离可以忽略MIN 目视毛边如果不影响装配结构和装配后看不见的毛边可以接受MIN 目视缺胶任何地方都不允许有缺胶现象MAJ 目视缩水面板不允许缩水,但在特殊的情况下,按客户限度样板MAJ 目视6 组装段差部件间装配后段差允许在0.5MM以内MAJ 目视间隙组装后面板与机箱间的间隙应在0.5mm以内,侧面到底部的间隙0.5mm以内,卡门间的最大间隙0.8mm以内,且卡门左右摆动幅度在0.2mm以内MAJ 目视7 识别章(1)材质章箭头的指向须与订单或客签板一致;(2)日期章(包含年、月、日)箭头须指向当日的生产日期(3)检验识别章需加盖在同一位置,且清晰可辨认供货商识别章箭头须指向相应提供料的供货商。
管理规定
文件名称:外观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FY/WI-QA-05
生效日期:2018-06-18
受控状态:
版次号:A.0
分发号:
发放部门:综合部□开发部□生产部□质量部□
1.目的:
明确了产品部件的外观验收准则,对来料及成品外观检验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产品金属部件的检验,生产外观检验时按本规范执行。
3.工作职责:
进料检验员负责按照本规范对相关来料外观进行检验,出货检验员参照本规范进行外观检验,质量部主管负责监督执行。
4.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4.1距离:目视距离一般30~40cm左右;
4.2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4.3照明:40W日光灯下;
4.4视力要求:视力1.0以上,弱视和色肓者不宜进行外观检验。
5.产品缺陷定义
5.1A级缺陷---致命缺陷(criticaldefect)
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非安全状态的缺陷,或可能损坏重要的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5.2B级缺陷---严重缺陷(majoydefect)
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5.3C级缺陷---轻微缺陷(minordefect)
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6.表面分区
8.
9.产品外观不良示例
9.1起泡---电镀件表面出现小泡点或凸起现象:
9.2脏污---产品表面有手印、油污或其它脏污:`
9.3划伤、刮花----产品表面有明显的纹路或划痕:
C 面水渍水印面积≤1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发黑 发白
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异色斑迹
电镀件表面有明显的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
√
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漏镀
产品表面及
内腔均不允许有镀层未
镀上的情况 产品A 面或B 面有漏底材现象,不可接受
√
产品A 面或B 面有相关镀层未镀上,不可接受
√ 电极点周围有未镀上痕迹,电镀件凹位或阴角位明显发黄,组装后又不能够遮盖的,不可接受
√ 电镀件内部有未镀上的地方,不能接受
√
尺寸
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控制尺寸稍超出公差,但不影响装配
√
控制尺寸超出公差,现场无法装配 √ 闪缝
产品外观无
闪缝、无翘起 盖板与腔体配合后缝隙≥0.2mm ,不可接受
√
压块与内腔安装后缝隙≥0.5mm ,不可接受
√
耐腐蚀 防腐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产品各部位镀层均需覆盖到位,盐雾测试不通过,不可接受,
√
标识附件
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产品标印、位置图、标识符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可接受 √
产品各外部连接附件(锁紧装置、连接器等)不牢固、不一致,
√
电镀层表面凸
镀层表面脏污呈云状块,面积过
正面刮花明显,
正面有划伤花现象,NG
9.4斑点---产品表面与明显的凹凸点、麻点、亮点、氧化点:
9.5发黑、发白---电镀件有黑色或白色的印记;
9.6外观碰伤、附件损坏
9.7盖板闪缝
麻点特别明显,面积>表面有明显白色印记,呈片
有黑色印记,明显NG ,不明
孔有明显碰变形,NG 盖板闪缝大于0.2mm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