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控制决策的定量分析-ABC分类法
- 格式:pdf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12
库存管理的重要方法——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库存管理的重要方法——ABC库存分类管理法1、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基本思想:库存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有的商品品种数量不多但市值很大,有的商品品种数量多但市值却不大;由于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有限,不能对所有库存商品都同样的重视,因此,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在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上;按库存商品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和控制。
2、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定义: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找到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2.1ABC分类的依据是库存中各物品每年消耗的金额:该品种的年消耗量乘以其平均单价:占年消耗的总金额的比例。
对于怎样划分各物品在每年消耗的总金额的比例,ABC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是遵循下面的规律:ABC库存分类比重表类别品种比例% 年消耗的金额比例%第 1 頁,共 9 頁A类 10 5~15 70 60~80B类 20 15~25 20 15~25C类 70 60~80 10 5~15A类物品,品种比例在百分之5~15之间,平均为10%,品种比重非常小;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百分之60~80之间,平均为70%,占用了大部分的年消耗的金额,是关键的少数,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
B类物品,品种比例在百分之15~25之间,平均为20%;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百分之15~25之间,平均为20%,可以发现其品种比例和金额比例大体上相近似,是需要常规管理的库存。
C类物品,品种比例在百分之60~80之间,平均为70%,品种比重非常大;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百分之5~15之间,平均为10%,虽然表面上只占用了非常小的年消耗的金额,但是由于数量巨大,实际上占用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是需要精简的部分,是需要一般管理的库存。
价值比例100%80%60%40%20%5 10 20 30 100品种比例%第 2 頁,共 9 頁2.2ABC分类的步骤:2.2.1调出需要分析的基础信息:所有品种的年销售出库数量、平均供应单价;2.2.2将两者相乘,求出其年销售出库的金额;用Excel电子表格公式自动计算;并求出总销售额;2.2.3按金额的大小排序:数据排序-扩展选定区域(不选扩展选定区域,会天下大乱,数据之间没有联系) 选定排序关键字递增递减(一般选递减,便于直接观察数据由大到小的变化情况);2.2.4用电子表格公式求出各个品种占总销售额的比重;2.2.5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计算累计比重:把累计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的物品划分为A类物品;把剩余累计20%左右的物品划分为B类物品;余下的10%左右物品划分为C类物品。
ABC分类管理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和ABC分类法的实例及分析A类物品:是库存中最有价值、消耗频率最高的物品。
通常占库存总值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库存数量相对较低。
这类物品需要经常进行库存盘点和管理,以确保库存的及时补充和供应。
B类物品:是库存中价值次高的物品,消耗频率次之。
通常占库存总值的比例适中且库存数量适量。
这类物品需要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管理,并根据销售需求进行合理的补充。
C类物品:是库存中价值最低但消耗频率相对较高的物品。
通常占库存总值的比例较低但库存数量相对较大。
这类物品可以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量,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管理,并需根据销售需求进行库存补充。
电子产品销售公司使用ABC分类管理法对其库存物品进行分类和管理。
他们首先收集了每个物品的单位成本、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等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物品的库存价值。
接下来,根据库存价值对物品进行排序。
他们发现,销售量最多的物品只占库存总价值的5%,但该类物品的库存数量却占了总库存数量的80%。
这些物品属于C类物品。
其次,他们计算出销售量较高的物品占库存总价值的25%。
这类物品的库存数量占了总库存数量的15%,属于B类物品。
最后,剩余的70%的库存价值只需要占库存总数量的5%左右,且销售量较低,属于A类物品。
根据这些分类结果,他们制定了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
对于A类物品,他们每天进行库存盘点,并根据销售量进行库存补充;对于B类物品,他们每周进行库存盘点,并每月根据销售需求进行补充;对于C类物品,他们每月进行库存盘点,并根据销售需求进行补充。
通过ABC分类管理法,该公司能够更加精确地对库存进行分类和管理,优化库存管理策略,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库存缺货风险。
总结起来,ABC分类管理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和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对库存物品的分类和分析,能够制定不同类别物品的库存管理策略,并根据销售需求合理补充库存,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仓储库存分析法大全:ABC分析法、区域合并法、替代产品法……导读国内有庞大的仓储物流从业人员队伍,很多人想深入了解仓库应该如何管理、如何优化。
此文,详细解析库存的分析方法,包括ABC分析法、区域合并法、替代产品法......话说库存仓库有多大,库存就有多少;仓库越大,死得越快。
对商贸企业而言,库存就是指存储在仓库中,可使用或销售的所有商品。
在仓库员工看来,库存就是那一堆货;而对于财务部门,库存却是代表着一叠叠的钞票。
常规的企业除了人工费,钱主要有两个去处:要么花在固定资产上,要么花在库存上。
统计数据显示,库存成本能占到公司运营成本的60%以上。
多余库存• 预测失败 • 订单取消 • 最小订货量 • 经济批量 • 策略库存根源:周转时间 根源:不确认性 根源:组织行为企业库存一般分为3种。
周转库存 安全库存•待发送的成品•包装材料• 需求不稳定 • 供应不稳定• 对有货率的高要求周转库存,是企业正常经营所需,无可厚非。
安全库存,则主要是不确定性造成的,为防止断货而不得不备的库存。
只有减少不确定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库存量。
多余库存的根源则主要是因为人的行为,比如计划失败、大批量采购以获取价格优惠等。
所以,控制多余库存必须从组织行为上着手,如促进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推动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CPFR,Co11aborativeP1anningForecastingandRep1enishment),以及提高决策水平等。
苛刻一点来说,库存是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的结果,源自计划上的先天不足和执行上的拖泥带水。
经常地:•采购部门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库存积压了!•仓储部门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库存不对了!•销售部门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您要的商品)没有库存了!库存过大,会造成持有成本过高、占用大量资金;滞销品出现,商品积压;随市场价格下降,商品贬值;商品过期、损毁、报废等。
库存过小又会导致断货,丧失销售机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客户失去信心,不愿意继续合作等。
ABC分类法含义:ABC分类法,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物资重点管理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库存物资中存在着少数物资占用大部分资金,而相反大多数物资却占用很少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之间这种规律,对库存物资按其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进行分类排队;将数量少价值大的一类称为A类,特数量大价值小的一类称为C类,介于A与C类中间的为B类,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控制,即为ABC分类法。
对A类物资,应列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对象,实行定期订购的控制方式,对库存盘点、来料期限、领发科等要严格要求。
对C类物资,则定为物资管理的一般对象,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即定量订购的控制方式,可以适当加大保险储备量。
对B类物资,企业可根据自己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综合或连续、定期的控制方法。
划分方法ABC类别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企业可以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类划分的界限也由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A比分类的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掌握全部库存的品种标识、年平均用量、单位成本,再经过算术运算即可完成。
一般讲,列入A类的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20%,而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70%以上;B类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30%,而使用金额约占20%左右;C类物项,使用量在50%以上,但使用金额仅占10%以下。
适用对象ABC分类管理可以用于所有类型与形态的库存管理,并且这种方法对大量聚合体的分类研究有共同的指导作用,对一般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共同可遵循的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多用于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法一般是以库存资金价值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反映库存品种、刹润贡献、紧迫性等方面的程度和指标,而在某些情况下C类库存所造成的缺货也可能十分严重,对此管理者应在实际运用ABC分类法的过程中予以充分注意。
一般可以在根据价值比例分类的基础上,考虑缺货损失、采购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工序能力含义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稳定正常状况下具有的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实力。
库存管理ABC分类法产品分类,又称品种分类或ABC分类,是以类似的特征对产品进行分组,以便库存管理,其目的是要集中和增强库存管理的努力。
由于企业内部库存物资种类繁多,如果管理者对所有库存物资均匀地使用其精力,会使的有限的精力过度分散,只能进行落后的粗放式管理,管理效率低下。
ABC分类法帮助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着重加强对重点物资的管理。
这种分类思想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调查19世纪意大利城市米兰的社会财富状况时提出并应用的。
帕累托发现,米兰的社会财富的80%被占人口数20%的人占有,而占人口80%的人仅占20%的财富。
通常该现象也被称为“80/20规则”。
基于这种思想,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可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衡量指标上。
最常用的指标有销售量,利润贡献率,存货价值、使用比率等。
如有些企业以存货价值为衡量指标,发现A类产品占用库存资金可达到70%到80%,而品种数仅占产品总的种类的10%-20%;B类产品次之,占用库存资金15%到20%,种类占比为20%到25%,C类产品种类最多,占60%到65%,而资金占用仅达到5%到10%。
对以上ABC类产品,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对A类产品应加强监管,在不影响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库存量,同时对交付率和交付期限严格要求,避免缺货。
而对B类产品,可定量或定期订货,对C类产品,可大量订货以获得数量折扣。
某公司的产品有近万种规格,以往库存管理者对所有的产品一视同仁,在库存水平设定和监控方面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事实上管理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通过实行ABC分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策略,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关键的对象上,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某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简单的从产品的销售额贡献比率或产品的库存成本占比等角度进行ABC分类,都不能保证分类的合理性。
因为不论从单品的销售额还是单品的货值来看,没有明显符合帕累托法则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