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 格式:ppt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1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先秦诸子的基本教育观念。
2. 分析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借鉴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比较。
教学重点: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代教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讲解:(1)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
(3)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
(4)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等。
(5)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2)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不同体现。
2. 答案:(1)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强调教育的道德性、实践性和个体性。
第一编:中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 (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l)思想品德教育1 )孝悌;2)崇俭;3)诚信;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
(4)身体保健教育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是谁的语言?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学前教育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理念。
3. 能够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辨析。
教学重点:古代学前教育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展示图片(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2. 内容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30分钟)a. 柏拉图的教育理念b.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昆体良的教育观念b. 西塞罗的教育观点(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古埃及的教育特点b. 古埃及的教育制度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代学前教育情景,进一步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性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西塞罗: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修辞学教育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忠诚、勇敢、智慧的公民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分析古代罗马、埃及的学前教育特点。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要说这 2014 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里讲的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咱先来说说古代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在古代,虽然没有像咱们现在这么系统和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但古人也有他们独特的智慧和想法。
就比如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天赋来教育他们。
这让我想起我家小侄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但是数学就不太灵光。
要是按照孔子这思想,那就得着重培养他画画的才能,而不是硬逼着他在数学上拿高分。
再看看孟子,他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要保持和扩充这种善良的本性。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周围的大人都纷纷夸赞,这其实不就是孩子善良本性的体现嘛。
还有荀子的“性恶论”,他觉得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这就好比有些小孩子一开始可能会任性、调皮,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让他们变得懂规矩、有礼貌。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里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像《礼记》里就说“德者,本也”,把品德看作是根本。
我记得有一回坐公交车,上来一个老奶奶,一个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让座,这小小的举动就是品德教育的成果呀。
另外,古代也很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好几次家。
这就说明,古人早就知道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啦。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还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比如说早睡早起、勤奋读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妈每天都让我按时睡觉、起床,一开始我还不乐意,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习惯有多重要。
总之,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和丰富,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对咱们现在的学前教育还是很有启发的。
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把那些有用的东西传承下去,让现在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茁壮成长!。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和理念,重点分析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以及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学派教育观点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各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蒙学教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比分析其异同。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古代教育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例,分析其教育思想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2. 异同点比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儒家与道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著作,深入了解其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本章提要: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前教育制度,但积累了数千年的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
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思想家、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发展前人经验,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见解和主张,对当时学前教育的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不失为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思想家、教育家很多,本书只选贾谊、颜之推、王守仁作为代表予以简述。
其他如朱熹、司马光、朱柏庐、张履祥等也很值得研究,此不多赘述。
第一节贾谊的幼年太子教育思想贾谊(公元前200一前l68),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
年少才高,22岁被文帝召为博士,旋任太中大夫。
他善议政,对汉代的大政方针发表不少看法,提出许多治国良策,颇得文帝重视,后遭诽谤贬任长沙王太傅,继又为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
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
贾谊自责自己身为太傅未能尽职尽责,没保护好太子,竞忧郁而死,年仅32岁。
贾谊两度八年的太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太子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子教育的理论进行了研究。
他的著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关于太子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一、早谕教贾谊认为,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他指出:殷周之所以国祚长久,而秦代却“二世而亡”,原因在于对太子的教育不同。
殷周时对太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许多贤士辅佐,故能长治久安;而秦代则反之。
由此可见,“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对太子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安危。
因此,必须使太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品行端正,则“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贾谊认为:“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世前就要进行。
王后怀胎七个月,就要迁往安静清幽的侧室居住,使其不听邪音,不食邪味,以养成良好的心性,保证充足的营养,“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一切言行举止符合正礼,这样生出的婴儿才会中正不邪。
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的内容,主题为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2. 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3. 探讨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儿童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介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埃及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4)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儒家、道家等学派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3. 例题讲解:以古代希腊学前教育为例,讲解一道关于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题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重视音乐、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注重道德教育、情感培养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影响:欧洲教育制度的基石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方法:体罚、启发式教学4.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儒家:重视道德教育、礼仪规范道家:注重自然教育、个性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和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分析其异同。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的发展长河中,学前教育如同那源头的涓涓细流,虽细微却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犹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夜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后世的学前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儿童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观点也涵盖了儿童。
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倡导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儿童的仁爱、礼义等品德。
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儿童生来就有善良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天性。
孟子还注重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
《礼记》中就有关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记载,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应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规范。
古代的蒙学教材也是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读物,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传授了生活常识、道德规范、历史知识等内容。
这些蒙学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西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备受关注。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音乐、体操等活动培养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践和经验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成长。
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早期教育应该温和而有耐心,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进行教育。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大约在五帝时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庠”是虞舜时代学校的名称)2.西周设置有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称为“三公”,少师、少傅和少保称为“三少”。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①提倡及早实施②主张慈严结合③要求均爱勿偏④主张博学致用⑤重视风化陶染2.风化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3王守仁,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490年初,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2.《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3.吴朱哲女士在上海公立幼稚舍创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私立保姆讲习所。
4.帝国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①吸引留学生出国,接受幼稚专业训练。
②在中国创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③外国教员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材料,出版幼儿读物④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5.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第六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陶行知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①解放儿童的头脑②解放儿童的双手③解放儿童的双眼④解放儿童的嘴⑤解放儿童的空间⑥解放儿童的时间3.艺友制是指学生(艺友)在幼稚园(非师范学院)中通过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教师。
4.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5.“活教育”理论①目的论②课程论③方法论④教学原则6.张雪门与著名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7.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8.张宗麟成为中国第一个男性幼儿教师。
第七章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个维度:专业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九章外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学前教育思想①教育应由法律规定②教育要适应自然③重视胎教④重视婴幼儿体育训练⑤重视音乐教育⑥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第十一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中国及印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践,重点分析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教育观点,以及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方法。
2. 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
3. 深入探讨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教育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理论讲解:a. 介绍古代希腊、罗马、中国及印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践。
b. 详细分析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教育观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代学前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将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a. 古代希腊、罗马、中国及印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践b. 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教育观点2.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3. 古代学前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
b. 请分析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教育观点,并举例说明。
c. 请谈谈古代学前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2. 答案:a.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实践教育等。
b. 略。
c. 略。
第四节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教师耿明理班级12幼师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
2.归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重点: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教学难点:学习评价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时:2教材处理:通过讲解、归纳、对比、例举,使学生明确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抓住脉络,归纳总结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教学过程:在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贾谊、颜之推、朱熹等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研究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一、强调人的早期教育“早谕教”是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内容。
贾谊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观点出发,认为对太子的教育应尽早实施,“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提倡及早施教也是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当及早进行,越早越好。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实行胎教。
他认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1130—1200) ,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四十年之久,也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
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环境熏陶贾谊认为,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
为加强太子的早期教育,应建立保傅教育制度,设置“三公”、“三少”。
他说: “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之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之不能不楚言也。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学前教育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基石,为后世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潜力。
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抓起。
他倡导“仁爱”,希望孩子们能学会关爱他人,具备善良、正直的品德。
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儿童生来就具有善良的天性。
因此,学前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加以引导和培养,让他们保持善良的本心,并不断发扬光大。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备受瞩目。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即具备智慧、正义和勇敢等美德的统治者。
在学前教育阶段,他强调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对于教育方法也有诸多探讨。
例如,中国古代强调言传身教,父母和师长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内容方面,古代学前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品德、礼仪、习惯的培养。
中国古代教导儿童要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古代学前教育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被视为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儿童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给予儿童关爱和照顾,还要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技能。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重视品德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强调家庭教育等观念,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就已经对学前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世的学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古代中国,孔子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强调“仁爱”的思想,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
对于学前教育,孔子虽未直接论述,但他的教育理念中蕴含着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年开始,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及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孝道和友爱精神,为其今后的品德发展奠定基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儿童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
因此,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儿童的善性。
孟子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这告诉我们,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也对学前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其中包括了对儿童教育的规划。
柏拉图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早期开始,并且要注重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
他主张通过游戏和故事来教育儿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培养品德。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注重儿童的天性和个体差异。
他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学前阶段,应该让儿童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和游戏活动,促进其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古代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强调教育要及早开始,他认为儿童在早期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他主张通过模仿和练习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古代印度,佛教的教育思想也对学前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