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引言化学实验安全主备人:薛锋时间:2009年8月30日课程标准: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省教学要求: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过程与方法: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化学的新认识、了解安全措施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流程:Ⅰ、课前检测:一、复习检测: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取用块状固体应使用____________; 取用少量液体时即应使用____________;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取用药品,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只要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_______性、有__________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______________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________________,更不得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测:1、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Ⅱ、课堂新授:【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2、高中化学有哪些内容?【小组交流讨论1】为什么说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师生共同探讨】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讲义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前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进入实验室要穿好实验服,不能穿拖鞋或凉鞋。
长发要束起,避免接触化学试剂或火源。
严禁在实验室饮食和嬉戏打闹。
其次,要认识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例如,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标志,能让我们快速判断化学品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实验操作中,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要用外焰加热,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试剂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到皮肤和衣物。
万一发生意外,要知道如何应对。
如果被酸或碱溅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相应的中和试剂。
如果发生火灾,要迅速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源,或者使用灭火器灭火。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一)过滤过滤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把混合物倒入漏斗,液体透过滤纸进入烧杯,固体留在滤纸上。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二)蒸发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所需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三)蒸馏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石棉网。
第一讲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二、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上表)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应注意:1.最好不要引入新的杂质2.不要损耗和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3.实验操作应简便,不复杂4.用化学方法出去溶质中的杂质时,应要是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因此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的无关物质或者离子除去。
第二节物质的量一、认识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把6.02 ×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N/N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二、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CB)(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