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7.03 KB
- 文档页数:12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引言 (5)第一章设计资料一、产品设计简介 (7)二、设计参数和质量标准 (7)第二章工艺设计与说明一、说明 (8)二、设计要求 (8)三、设计原则 (9)四、工厂的平面设计 (9)五、工艺流程图 (10)六、步骤说明 (10)第三章物料衡算与设备选型一、物料衡算 (12)二、主要设备选型 (13)参考文献 (16)主体设备图 (17)引言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其分子结构和结构式如下:按其特点可分为六类: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
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青霉素课程设计生物学术知识2007-11-21 09:51:05 阅读1710 评论16 字号:大中小订阅青霉素的生产设计姓名:曾长金指导教师:李凛彭书明完成日期:2007-11-21【长金设计任务书】 (3)一、设计题目:青霉素生产设计 (3)二、设汁任务 (3)三、设备型号 (3)四、设计内容 (3)五、设计基础数据 (3)长金设计方案简述: (3)一、青霉素【简介】 (3)二、青霉素【生产背景】 (4)三、青霉素【生产现状】 (5)四、青霉素【生产原理】 (5)五、青霉素【生产工艺简述】 (5)设计方案 (6)二、【培养基】 (6)三、【生产】 (6)四、【结果与讨论】 (7)五、【青霉素生产菌种的选育】 (7)六、【pH控制】 (7)七、【发酵罐搅拌器的转速与青霉素产生菌生长代谢的关系】 (7)设计心得 (8)附图 (8)【长金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青霉素生产设计二、设汁任务(1)保证青霉素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2)合理设计生产使青霉素取得高经济效益三、设备型号设备型式为筛板塔或浮阀塔.四、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1)对发酵过程的控制(2)杂菌的控制与灭菌(3)空气与蒸汽的控制(4)成品的鉴定(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
(4)生产工艺流程图(5)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五、设计基础数据(1)进料泵频率、发酵罐温度、罐重、PH值、搅拌器转速、发酵罐压力。
(2)溶解氧含量、泡沫高度、硫铵含量、糖浓度、前体浓度。
(3) BA用量、破乳剂用量、重相液位。
(4) 碳酸氢钠的用量、活性碳的用量、结晶温度、丁醇用量、青霉素钠盐晶体效价。
长金设计方案简述:一、青霉素【简介】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
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引言
本教案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其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大贡献。
一、青霉素的发现
1. 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发现
- 弗莱明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928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青霉素。
- 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存在于细菌培养皿中的霉菌抑制环。
2. 霉菌抑制环的性质
- 弗莱明发现,霉菌抑制环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 经进一步研究,他发现这种抑制作用源自一种被称为青霉素的物质。
二、青霉素的应用与贡献
1. 治疗感染疾病
- 青霉素被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和尿路感染等。
- 它能有效地杀灭许多细菌,并减少感染病例的死亡率。
2. 扩大手术的应用范围
- 有了青霉素,手术医生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手术。
- 青霉素的抗生素效果减少了手术后的细菌感染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3. 促进抗生素的发展
- 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研究的先河。
- 它鼓励了其他科学家进行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为人类征服疾病提供了更多工具。
结论
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一步。
它革命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使得许多患者得以治愈并延长了生命。
青霉素的发现对于抗生素研究的推动也具有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青霉素的贡献,不断努力寻求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人类健康。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抗微生物药——青霉素》教学设计表学校授课老师学科(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药物学基础》章节第二章第二节——青霉素课时 2 课时授课班级药剂专业中专二年级授课地点教室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张庆主编的《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是药剂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介绍药物的体内过程,临床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此教学将药物学理论知识与用药护理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药物应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药物的职业素质。
我所讲的青霉素是教材第二章第教材分析二节的内容。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微生物》等相关基础课程,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又为以后学习药理学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桥梁的作用。
青霉素作为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它是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学好经典药物青霉素,这也为其他药物的学习树立了范本。
授课对象:中职药剂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优点:有一定的药学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热情,活泼,动手能力较强缺点:上课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临床用药知识,缺乏顾客服务技能,参加社会实践技学情分析能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再者,第一年的基础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
药物学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理论复杂、信息量多,理解难度大,容易有畏难情绪。
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职教育生源特点,体现“探究性思维,自主性学习” 的指导思想制定以下三方面的目标:⑴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叙述青霉素的抗菌谱、临床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教学目标⑵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用青霉素G后的不良反应,并能作出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用药指导。
⑶情感目标: a. 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素质, 形成热爱本岗位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b. 树立以顾客为中心, 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的职业观。
《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
2. 掌握青霉素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青霉素的发现过程;
2. 青霉素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PPT或者黑板;
2. 白纸和铅笔/钢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们知道青霉素是什么吗?你们了解青霉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吗?”
步骤二:介绍青霉素的历史背景(10分钟)
使用PPT或者黑板,介绍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包括外部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对青霉素的发现产生的影响。
步骤三:青霉素的发现过程(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总结青霉素的发现过程。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青霉素的基本特性和作用(15分钟)
讲解青霉素的基本特性和作用,包括化学结构、杀菌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步骤五:实验展示(15分钟)
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展示青霉素对细菌的抑制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复习(10分钟)
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个人观点。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
教学延伸:
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
2. 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让他们亲自参与青霉素的合成或者探索其他新药物。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
2. 演示实验的操作情况;
3. 课堂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青霉素皮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 了解青霉素皮试的目的和意义;2. 掌握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霉素皮试的定义和目的;2. 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步骤;3. 青霉素皮试的注意事项;4. 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判断和处理。
三、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霉素皮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青霉素皮试的定义、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其他学生扮演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演练。
5.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的模拟操作,加深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
6.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中,学生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7.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教学流程:1. 情境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霉素皮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某位患者因为过敏反应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医生怀疑是青霉素过敏引起的,于是进行了青霉素皮试。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医生要进行青霉素皮试?有什么风险?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青霉素皮试的定义、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操作步骤中的皮肤消毒、注射剂量、观察时间等关键步骤。
3. 师生互动(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进行青霉素皮试前需要进行皮肤消毒?”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相关知识。
4.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其他学生扮演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演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教案一:探究青霉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及对人类医学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2.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和讨论。
教学准备:1.教学课文《青霉素的发现》;2.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一组图片,如亚历山大·弗莱明、传统药物与现代药物的对比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现代药物更加有效?Step 2:呈现课文(15分钟)1.呈现课文《青霉素的发现》。
2.教师进行适当的导读,让学生预测一下课文的内容。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作为小组合作阅读课文。
2.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3.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进行辅导。
Step 4: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1)亚历山大·弗莱明是怎么发现青霉素的?2)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医学有什么重要性?2.学生展示合作结果。
Step 5:课堂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青霉素,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强调本课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复述。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2.预习下一课《胶原蛋白与人的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明白了青霉素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设计青霉素的教学案?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也是许多学生在高中化学中学习的一部分。
但是,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许多化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成功的青霉素教学案例,其涵盖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制备和机理。
第一步:引入青霉素在介绍青霉素的详细信息之前,应该先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包括抗生素的历史和作用原理、菌落计数和细菌分离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介绍青霉素的化学结构是设计教学案例的重要一步。
这可以通过讨论分子的碳原子结构和构成过程来实现。
通过讨论这种分子结构和它们的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青霉素分子的构成,以及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
在讨论完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之后,可以讨论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和溶解度等方面。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第三步:青霉素的制备在介绍青霉素的制备过程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分离、提取、纯化等。
在了解这些操作的基础上,应该重点介绍青霉素生产中的各个步骤,包括培养母菌的过程、生产设备的用途以及简要的操作指导。
在讨论完操作方法之后,可以引入实验室制备青霉素的过程。
第四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一个步骤是介绍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这可以引入一些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菌壁的化学组成,如何抑制菌体的生长等。
在讨论完抑菌机理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引出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方法。
这部分应该重点讲解深海青霉素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准确使用青霉素治疗疾病。
青霉素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设计一个包含制备、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综合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药物的生产和应用。
为了达到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模拟实验和实时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加深实验经验的积累。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
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介绍
本教案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以及它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作用。
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了解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
- 掌握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 分析青霉素对人类医学的贡献
教学步骤
1. 青霉素的历史背景
- 介绍20世纪初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探讨青霉素发现的背景和重要人物
- 讨论青霉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意义
2.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 解释青霉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 探讨青霉素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过程
- 强调青霉素对细菌墙的破坏作用
3. 青霉素的应用领域
- 介绍青霉素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分析青霉素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
- 探讨青霉素在人类征服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活动和讨论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
- 设计学生活动,如角色扮演或小组讲解,以展示他们对青霉素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青霉素发现带来的医学进步,并让他们分享个人意见和观点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对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体会到青霉素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性。
这将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科学发现的认识。
参考资料
- ABC. 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 《科学进展》. 20XX;XX(X):XX-XX.
- DEF.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医学前沿》. 20XX;XX(X):XX-XX.
- GHI. 青霉素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
20XX;XX(X):XX-XX.。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小学生过于依赖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而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必须了解其性质、安全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的知识在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青霉素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在正确使用青霉素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其副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需要涵盖以下内容:一、介绍青霉素的基本知识通过简要的文字、图像和视频,向小学生介绍什么是青霉素,它的产生历史,其化学结构及分类,以及应用范围。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了解其基本作用和对人体的影响。
二、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教学案例中,要详细介绍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间、服用条件等。
并提供合理的配合说明,以保证青霉素的高效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告知学生遵守医嘱,按时服用,避免乱用。
三、青霉素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在教学案例中,教育者需要向学生介绍青霉素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对于常见的过敏反应,应该让学生知道要及时就医、停用药物,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四、使用青霉素的其它注意事项除了副作用以外,小学生也需要了解使用青霉素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在存储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等。
了解这些知识将更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使用青霉素,避免误用导致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青霉素,从而在使用药物时更加谨慎,也能有效预防疾病。
高中生物青霉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和作用机理。
2. 掌握青霉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认识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 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霉素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难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和作用机理。
2. 青霉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 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引发学生对青霉素的兴趣。
2. 学习:讲解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青霉素的应用领域。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使他们了解使用青霉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拓展:讨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抗生素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的后果。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青霉素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作业
1. 研究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 了解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预防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青霉素的相关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抗生素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增
强其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着重强调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药物
滥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在医学教育中,青霉素的教学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青霉素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以青霉素为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掌握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构造,理解其化学性质和药理学作用。
2.了解青霉素的分型、组成、作用范围和适应症,掌握不同类型青霉素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3.了解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掌握其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4.掌握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了解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分别安排相关的知识点,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
以青霉素教学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构造。
通过图像展示和文字说明,介绍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分子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2.青霉素的分型、组成和特点。
通过实例介绍,在不同的分型中青霉素成分的变化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青霉素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3.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案例剖析和临床实例介绍,掌握青霉素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同时学生也可以切身了解青霉素在不同治疗领域中已成为一种治疗基础药物。
4.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去了解药物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青霉素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同时兼顾知识传输和实践操作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讲解结合图像和实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践案例精讲和实践应用,快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3.讨论式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方式,相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实践操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发现青霉素的历程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青霉素的历程,了解其诞生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习理解发现青霉素的历程,了解其制备方法;2、探究青霉素在医学上的应用;3、借此学习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力;5、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青霉素的制备方法;2、理解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细菌在医学上的危害以及寻找抗生素的过程。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抗生素?有哪些抗生素?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2、讲解青霉素的历程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它的发现历程非常曲折和漫长。
讲解青霉素前的准备课:在班里做一个关于青霉素的小讲座,详解历史,使用方法,耐药性,以及青霉素在医学上的应用等等。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带领学生制备青霉素。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提供大蒜和青霉素培养液。
步骤二:把青霉素培养液均匀地滴在过滤纸上,放在一个盘子里。
步骤三:取一些大蒜并用刀切碎,使其释放出大量的蒜汁。
步骤四:将大蒜汁滴在培养液所在的纸片上。
步骤五:等待两个小时,观察纸片是否有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并了解到青霉素的制备方法和作用。
4、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和小组竞赛等形式,深入探讨青霉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耐药性的问题以及新型抗生素的研究等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生物科学问题,锻炼其探究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讲解和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霉素的历程和作用,提高其对生物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物科学问题,锻炼其思考和创新能力。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简介本教案将以青霉素为主题,介绍其在人类战胜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多种疾病具有疗效。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其对医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教学目标-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掌握青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领域- 理解青霉素对医学领域的意义和贡献- 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内容I. 青霉素的发现与发展- 青霉素的发现者及其背景- 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及关键发现- 青霉素的发展历程和改进II.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的抗菌机理- 青霉素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III. 青霉素对医学领域的贡献- 青霉素对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 青霉素对手术和创伤的治疗支持- 青霉素对医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青霉素的发现与发展、临床应用和医学贡献等内容。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霉素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搜索和阅读,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信息素养能力。
评估方式- 作业:要求学生以青霉素为主题,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青霉素的作用、用途和发展历程。
-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 研究笔记:评估学生的研究笔记,包括对青霉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总结。
参考资源- Alan P. Johnson. (2014). Penicillin: A Breakthrough in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64(624), 172.- Márquez, F., La Scola, B., Gómez-Lus, R., Gacía-Tobar, M. I., & Campos, J. (2010).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revisited: From an anecdote to a leading role in human healthcare.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13(3), 139-146.结束语本教案将通过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青霉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