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龄肉鸡营养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6.09 MB
- 文档页数:13
0-3周龄黄羽肉鸡净能需要量及真可消化赖氨酸与净能适宜比值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黄羽肉鸡是我国肉鸡养殖中广泛种植的一种品种,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是养殖业的重要物种之一。
肉鸡的生长与营养密切相关,饲料的营养水平是影响其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期的饲养对肉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需要量及真可消化赖氨酸与净能适宜比值,对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探究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需要量及真可消化赖氨酸与净能适宜比值,并分析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需要量测定方法研究。
(2)黄羽肉鸡0-3周龄的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3)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适宜比值的研究。
(4)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净能水平及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对0-3周龄黄羽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4. 研究方法:(1)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的试验方法,设立多个组别,分别控制不同净能水平及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对黄羽肉鸡0-3周龄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2)采用营养学方法,测定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需要量及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并计算净能适宜比值。
(3)采用生物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结果,探讨不同净能水平及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对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5. 预期成果:(1)确定黄羽肉鸡0-3周龄的净能需要量及真可消化赖氨酸与净能适宜比值。
(2)探究不同净能水平及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对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3)为黄羽肉鸡的高效饲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6. 研究的意义和实用价值:(1)为肉鸡养殖业提供优化饲料配方的科学依据,提高其生产效益。
(2)为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饲料管理的升级和提高。
(3)为农业科技进步做出贡献,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0~3周龄肉鸡日粮铁、铜、锌、锰适宜添加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肉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要。
其中,微量元素是肉鸡日粮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铁、铜、锌、锰是米勒氏酸、脑垂体前叶、胰岛素以及支持免疫系统健康等关键功能的组成部分。
如果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导致肉鸡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影响免疫力和繁殖力,导致饲料转化率低,并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合理添加适量的铁、铜、锌、锰成为了肉鸡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对于肉鸡日粮中铁、铜、锌、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0~3周龄肉鸡日粮中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研究更加缺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0~3周龄肉鸡日粮中铁、铜、锌、锰适宜添加量,为肉鸡的生产提供科学的饲养指导。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1.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取0~3周龄的肉鸡为实验对象,实验将持续40天。
2.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多组实验来探究0~3周龄肉鸡日粮中铁、铜、锌、锰适宜添加量的问题。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筛选出适合鸡只生长的铁、铜、锌、锰添加量。
(2)通过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3)通过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4)通过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筛选出0~3周龄肉鸡日粮中适宜的铁、铜、锌、锰添加量。
(2)研究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得出最适添加量。
(3)研究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肉鸡免疫功能的最佳添加量。
(4)研究不同铁、铜、锌、锰添加量对肉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确定肉鸡健康状况的最佳添加量。
四、研究的意义此研究得出的结果将会为肉鸡生产提供科学的饲养指导,减少营养缺乏导致的健康状况下降和生产效益下降的风险,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肉鸡研究报告1. 引言肉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人类重要的畜禽之一,广泛被养殖用于提供肉类食品。
肉鸡的研究对于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综述肉鸡的生物特性、养殖方法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肉鸡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2. 肉鸡的生物特性2.1 生长发育肉鸡在出壳后的28天内快速生长,生长速度高于其他家禽。
其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快速阶段和缓慢阶段。
在快速阶段,肉鸡经历了快速增长的体重、骨骼和肌肉发育。
在缓慢阶段,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了解肉鸡的生长规律,对于饲养管理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营养需求肉鸡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正确的饲养管理需要根据肉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以满足其生长、生产和健康的需求。
2.3 生殖特性肉鸡的生殖特性与传统的种禽略有不同。
肉鸡的繁殖性能通常较差,繁殖周期长、孵化率低、繁殖期短等特点限制了其自然繁殖的可行性。
因此,肉鸡的养殖主要依靠人工配种和人工孵化技术。
3. 肉鸡的养殖方法3.1 圈养目前,肉鸡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圈养。
圈养方法在饲养密度、饲料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可以提高饲养效率。
然而,在圈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平衡,合理控制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发生和保持肉鸡的生长健康。
3.2 散养与圈养相对,散养是指允许肉鸡在某个固定区域内自由活动。
散养肉鸡的养殖方式可以增加肉鸡的运动量,有利于肌肉发达和健康生长。
然而,散养养殖方式需要更大的养殖场地,并且在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 肉鸡的疾病防控4.1 常见疾病肉鸡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如禽流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了解肉鸡常见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对于保护肉鸡健康和减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4.2 疫苗接种目前,疫苗接种是肉鸡疾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疫苗的接种可以提高肉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疫情的发生率。
肉鸡饲养营养需要及配方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汪长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5期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使得肉鸡的养殖成为当今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鸡肉营养价值的问题,因此人们开始追求肉鸡饲料营养的配比及肉鸡的管理,从而得到质量上乘的鸡肉。
如果饲料选择不得当,就会影响肉鸡的生长,从而影响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肉鸡的标准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就应该进行严格的饲料选择。
关键词:肉鸡;营养;配方一、肉鸡的营养所需肉鸡的生长最主要靠的是基因,其次才是环境、营养等其他因素。
肉鸡的生长需要的营养至少有: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几类元素,这些元素严重的影响着肉鸡的生长代谢以及发育情况。
所以这些营养物质是配方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按照适宜的比例进行投喂,有利于促进肉鸡的最大化生产和适宜的成本。
传统的肉鸡喂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到14天,第二个阶段是15到25天,第三个阶段是25到出栏阶段。
但随着肉鸡的品种不断的改良过程中,养殖户们又探索出了新的养殖方法,把肉鸡的喂养分为了四个阶段,分为:前期日粮、开食期日粮、生长期日粮和育肥期日粮。
但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出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添加量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1.蛋氨酸和苏氨酸对肉鸡营养的需要的影响。
经试验表明,蛋氨酸是肉鸡生产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对肉鸡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投喂饲料的时候,适当的提高蛋氨酸在饲料中的比例,有利于改善饲料的转化效率,降低腹脂的沉积,显著的提高胸肉的产量。
但是,如果蛋氨酸的含量过高,便会引起肉鸡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和发育。
苏氨酸也是肉鸡生长过程当中必需氨基酸之一,饲料当中适宜的苏氨酸的含量有利于饲料的转化和肉鸡的增重,并且还可以提高肉鸡的免疫力,降低肉鸡的死亡率,满足肉鸡的羽毛的生长条件。
2. 采食量和高温对鸡肉的影响采食量的多少严重影响着肉鸡的增重,采用让肉鸡自由采食的方法,这样既能满足肉鸡的采食量,又能满足肉鸡的营养需求,但是采食量会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减少,低蛋白饲料增重比较缓慢,反之,高蛋白含量的饲料则增重较快,因此肉鸡食用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有利于肉鸡的生长增重。
不同日龄北京油鸡胸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日龄北京油鸡胸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研究引言:长链脂肪酸在食品中起着重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北京油鸡是我国常见的肉鸡品种之一,其胸肌是最重要的食用部位之一。
然而,鸡肉中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目前还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日龄北京油鸡胸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为鸡肉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具有相似生长潜力和健康状况的150只北京油鸡,分为三个组:0日龄组、21日龄组和42日龄组。
每个组别各50只鸡。
每组鸡只随机获取首屠鸡,分离胸肌组织,并进行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胸肌样品中的长链脂肪酸组成。
采用正己烷脱脂提取样品,利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将样品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对每只鸡的胸肌样品进行三次平行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结果:经过测试得出以下结果:北京油鸡胸肌中的长链脂肪酸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0日龄组的鸡胸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
具体来说,随着日龄的增加,胸肌中C18:2n-6含量逐渐减少,C18:1n-9和C18:3n-3含量逐渐增加。
而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在0日龄组最低,然后逐渐增加。
此外,C20:4n-6、C20:5n-3和C22:6n-3含量也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北京油鸡胸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变化。
这可能与鸡的生长过程中脂肪代谢的变化有关。
长链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饲养北京油鸡时,应考虑鸡的日龄,以获得更适合人体需求的鸡肉。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胸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鸡肉脂肪组成的变化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鸡肉的生产和消费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优质肉鸡种鸡的营养研究进展学生:万建美博士导师:张克英教授1前言优质肉鸡是指外貌特征符合某一地区消费者的喜爱,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肉质鲜美,适合传统加工、烹饪和消费习惯的肉鸡或肉蛋兼用型品种(邱祥聘等,1989;赵河山等,1998;陈宽维等,20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其核心就是“安全”、“优质”、“方便”。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的需求,优质肉鸡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禽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肉鸡育种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优质肉鸡的营养需要研究却相对滞后,严重限制了优质肉鸡产业的高效发展。
由于遗传选育在改善商品代优质肉鸡生产性能的同时,也改变了种鸡的遗传基础。
随着商品优质肉鸡生产性能的不断改进,我们也希望种鸡的生产性能随之改进。
深入认识遗传选育对种鸡营养需要的影响,全面研究优质肉鸡种鸡的营养需要,是实现优质肉鸡种鸡高效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国鸡肉的生产结构主要有4个部分,即快大型白羽肉鸡、优质肉鸡、肉杂鸡和淘汰蛋鸡。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1年白羽肉鸡出栏44亿只,产肉量750万吨;黄羽肉鸡出栏43亿只,产肉量400万吨;淘汰蛋鸡约13亿只,产肉量约150万吨(文杰,2012)。
从2010年肉鸡出栏结构来看,优质肉鸡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占比达32.4%(表1),对满足我国居民禽肉的消费需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肉鸡2010年出栏结构(农业部肉鸡生产信息统计监测项目2007-)(文杰,2012)2我国的优质肉鸡品种我国优质肉鸡品种多样,各品种种鸡生长生理发育规律不尽相同(表2、图1),因此完全引用其它品种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模式并不一定合理,不利于发挥种鸡及商品代肉鸡的生产性能。
因此,优质肉鸡种鸡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应针对不同的品种或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形成完整配套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程序,这样才能提高种鸡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商品代优质肉鸡的推广。
2020年度肉鸡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王一冰,张赛,蒋守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摘要:肉鸡是我国的重要产业,2020年全球肉鸡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加之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给肉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肉鸡产业持续增长。
本文针对2020年度国内外对肉鸡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肉鸡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的营养及功能研究,以及氨基酸营养在肉鸡低蛋白质饲粮技术中的作用。
该综述旨在更深入、全面地介绍肉鸡饲料营养的研究进展,为其安全、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肉鸡;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005⁃8567(2021)02⁃0010⁃06肉鸡是我国的重要产业。
近几十年,肉鸡产业的发展格局不断演变,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实现了产业迅速发展、稳步增长。
2020年全球肉鸡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加之非洲猪瘟疫情对肉鸡产业的推动,肉鸡产业仍然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产能持续增长。
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参与机体多种功能调控,氨基酸营养在肉鸡的高效健康养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针对2020年度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肉鸡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肉鸡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营养及功能研究,以及氨基酸营养在肉鸡低蛋白质饲粮技术中的作用。
该综述旨在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肉鸡饲料营养的研究进展,为其安全、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氨基酸营养与需要量1.1蛋氨酸蛋氨酸是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肉鸡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蛋氨酸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氨基酸,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其缺乏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Fagundes 等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0.49%),饲喂缺乏蛋氨酸饲料(0.28%),可造成1~22日龄Cobb 肉仔公鸡生长性能降低、饲料效率降低,回肠和肾脏中b0+氨基酸转运蛋白(b0+AT )和L⁃氨基酸转运蛋白(LAT4)的mRNA 表达上调,肌肉中钠偶联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SNAT1、SNAT2)和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CAT1)相对表达量上调。
肉鸡的生长温度适宜范围肉鸡的生长温度适宜范围对于其健康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肉鸡生长温度适宜范围的详细讨论:一、肉鸡对温度的需求肉鸡是恒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肉鸡能够保持正常的代谢活动,促进生长。
然而,过高的温度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肉鸡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适宜的温度范围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32℃。
在这个范围内,肉鸡能够保持健康,生长速度较快。
1、1-7日龄:雏鸡刚孵化出来时,对温度的需求较高。
1-3日龄的雏鸡需要保持33℃-35℃的环境温度,4-7日龄的雏鸡需要保持31℃-33℃的环境温度。
在这个阶段,雏鸡通过母体的保温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以促进其生长。
2、8-14日龄:从第8天开始,雏鸡的生长速度加快,对温度的需求逐渐降低。
此时,环境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到28℃-31℃。
这个阶段的温度管理对于雏鸡的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
3、15-21日龄:在第15天到第21天期间,雏鸡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对温度的需求继续降低。
环境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到25℃-28℃。
在这个阶段,雏鸡的羽毛开始长出,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4、22日龄以后:从第22天开始,雏鸡的羽毛已经长齐,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此时的环境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到20℃左右,但需要注意避免突然降温和温差过大。
三、温度对肉鸡生长的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对于肉鸡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雏鸡出现热应激,表现为张口呼吸、饮水增加、食欲下降等症状。
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会导致雏鸡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死亡率增加等问题。
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雏鸡出现冷应激,表现为颤抖、蜷缩身体、相互挤压等症状。
长时间低温环境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死亡率增加等问题。
四、温度管理注意事项为了确保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育雏室的温度计和湿度计,确保其准确可靠;2、根据肉鸡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育雏室的温度;3、在育雏期间,注意观察肉鸡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环境温度;4、在寒冷的季节里,可以采用电热毯、火炉等设备来提高育雏室的温度;5、在炎热的季节里,可以采用湿帘、喷水等设备来降低育雏室的温度;6、在育雏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污浊;7、在运输或转移雏鸡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通风换气。
日粮中蛋氨酸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Kino 等(1986)和 Carew等(1997)研究表明:与其它必需氨基酸不足相比,蛋氨酸缺乏时对肉仔鸡的生长抑制最为严重。
在蛋氨酸不足的日粮中添加蛋氨酸以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已达到共识,并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Lin 1996)。
有关蛋氨酸的营养研究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它仍是畜禽氨基酸营养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将肉仔鸡蛋氨酸营养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蛋氨酸的生理功能蛋氨酸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有人统计,动物体内有80种以上的生化反应需要蛋氨酸的参与。
动物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谷胱甘肽、含硒蛋白、胆碱、VB、叶酸、磷脂、肌酸、肾上腺素、嘌呤、嘧啶等与蛋氨酸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为在体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参与肾上腺素合成胆碱,具有抗脂肪肝作用,有保肝解毒作用,在体内转换成胱氨酸,半胱氨酸,提供硫等,肉鸡缺乏蛋氨酸时会出现发育不良,肌肉萎缩,体重减轻,皮毛变质,无光泽,肾肝功能减弱,啄羽、啄肛等症状。
蛋氨酸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免疫应答Takahashi(1993)研究亦发现在相同蛋白质进食量前提下,随日粮蛋氨酸水平提高,鸡体对 SRBC的免疫反应线性增强。
适当提高日粮蛋氨酸水平可显著改善肉仔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些年的研究又发现,适当提高蛋氨酸水平还可降低肉仔鸡腹脂的沉积,显著提高胸肉产量,这使得蛋氨酸在改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之外,又具有了新的商业价值。
蛋氨酸还与机体硒代谢有重大关系,它有助于硒的吸收与生物功能的表现(唐漾波,1994)。
2蛋氨酸的毒性以及蛋氨酸替代品的研究进展蛋氨酸在肉鸡配合饲料中是不可少的一种氨基酸,但蛋氨酸是有毒性的,是所有氨基酸中毒性最大的一种,过量添加会引起鸡代谢紊乱病症。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 Y.Ham 和 D.HBaker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 1%或更多的蛋氨酸,小鸡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
长天龄三黄肉鸡使用低蛋白质日粮效果评估余南才;苏志军;秦开田;姚武群;谭会泽;刘闯;魏师;余永杰【期刊名称】《饲料工业》【年(卷),期】2015(36)11【摘要】分别在试验场与养户处开展2个试验。
一是试验场试验:随机选择长天龄三黄肉鸡1 600只,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鸡。
对照组全程使用常规饲料(36-75日龄使用饲料粗蛋白17%),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小鸡阶段(1-35日龄)、大鸡阶段(76日龄至上市)使用常规饲料,中期阶段(36-75日龄)使用低蛋白日粮,且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但其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上市肉鸡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中鸡使用饲料粗蛋白质14%,其上市肉鸡只鸡利润最高,比对照组高了1.15元/只;二是养户试验:随机选取长天龄三黄肉鸡养户8个,分成4组(对照组1、对照组2、试验组1、试验组2),每组2个养户,每个养户大约8 000只鸡。
其中对照组1、试验组1限量饲喂,对照组2、试验组2自由采食。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使用低蛋白日粮且限量喂料)上市肉鸡出现较多"啄毛"鸡,次鸡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使用低蛋白日粮条件下,不宜采取限量喂料方式。
【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土鸡;低蛋白日粮;限量喂料;只鸡利润【作者】余南才;苏志军;秦开田;姚武群;谭会泽;刘闯;魏师;余永杰【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稔村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新兴527422;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新兴527400;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4【相关文献】1.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 [J], 苟钟勇;周桂莲;蒋宗勇;蒋守群;丁发源;余德谦2.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式 [J], 林厦菁;蒋守群;丁发源;郑春田;洪平3.饲粮蛋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羽毛蛋白质沉积和肉质的影响 [J], 席鹏彬;林映才;蒋守群;郑春田;周桂莲;蒋宗勇4.低粗蛋白质日粮对长天龄三黄肉鸡生产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J], 余南才;苏志军;秦开田;姚武群;潭会泽;刘闯;魏师;余永杰5.22~42日龄和43~63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研究[J], 王薇薇;蒋守群;林厦菁;王一冰;丁发源;程忠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肉鸡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汤芹;蒋守群;蒋宗勇;林映才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01(000)020
【摘要】@@ 遗传育种的进展使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越来越高,高能饲料已经成为充分发挥肉鸡遗传潜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在配制高能日粮时,油脂的添加,几乎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选择.添加油脂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提供必需脂肪酸,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在日粮中具有额外增热效应.最近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汤芹;蒋守群;蒋宗勇;林映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家禽脂类代谢的营养调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J], 杜雪;田勇;卢立志
2.罗非鱼仔稚鱼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J], 谢晓晖;温小波;张云;何小刚
3.海水鱼脂类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J],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
4.肉鸡体脂沉积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J], 叶金玲; 王一冰; 苟钟勇; 蒋守群
5.水产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J], 焦莉;孙丽华;王勇;丁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