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9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7
第十九单元开放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际收支; 2.汇率的含义、决定、变动与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 4.国内外的同时均衡:IS-LM-BP曲线。
一、单项选择1.如果经常项目账户上出现盈余,则()。
a.出口和进口都在增加; b.出口和进口相等;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均增加; d.出口大于进口。
2.一家日本厂商向德国出口商品,并把所得到的100万欧元的收入存人德国的银行,这样,应该在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作()的反映。
a.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借方同记入100万欧元;b.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贷方同记入100万欧元;c.经常账户的借方记入100万欧元,资本账户的贷方记入100万欧元;d.经常账户的贷方记入100万欧元,资本账户的借方记入100万欧元。
3.国际收支失衡意味着()。
a.资本流出与流入额不等; b.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余额不等;c.商品、劳务的进出口额不等; d.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贷方余额不等。
4.如果美国储蓄了11000亿美元,而且,美国的资本流出是-1000亿美元,则美国的国内投资是()。
a.-1000亿美元; b.1000亿美元;c.10000亿美元; d.12000亿美元。
5.假设美国居民购买了日本的一辆丰田汽车,而日本出口商用所得到的美元购买通用公司的股票。
从美国的角度看,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净出口减少,资本净流出减少; b.净出口增加,资本净流出增加;c.净出口减少,资本净流出增加; d.净出口增加,资本净流出减少。
6.以下哪一种关于国民储蓄、投资和资本流出之间关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储蓄是投资和资本流出之和;b.在既定的储蓄量时,资本流出增加必定减少国内投资;c.在既定的储蓄量时,资本流出增加必定增加国内投资;d.与资本净流出等量增加相关的储蓄增加使国内投资不变。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种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a.美元供给增加,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美元升值;c.美元需求增加,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美元贬值。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两种替代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是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理论。
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需求是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
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是供给=需求。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价格调节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价格机制能自发地调节经济。
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
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但一般取其绝对值。
需求曲线的斜率并不是弹性系数。
总收益是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基数效应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边际的含义是因变量的增加量。
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实际上是用无差异曲线的形式来表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作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需求定理是由消费者行为决定的。
就某一消费者而言,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商品组合提供的满足程度和顺序相同。
在四个生产要素中,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
平均产量或总产量达到最大时,并不一定利润最大。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
等常量线在形状上与无差异曲线相似,但它代表的是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经济学上所言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固定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章节目录:第二版高鸿业编微观: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何学习西方经济学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第九节结束语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不同曲线第三节预算线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第五节价钱转变和收入转变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第八节?不肯定性和风险第九节结束语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等本钱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七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取得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八节扩展线第九节规模报酬第十节结束语第五章本钱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时间总产量和短时间总本钱第三节短时间本钱曲线第四节短时间产量曲线与短时间本钱曲线之间的关系第五节长期总本钱第六节长期平均本钱与长期边际本钱第七节结束语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时间均衡和短时间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时间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时间均衡和长期均衡第九节结束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第五节结束语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第二节引致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利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原则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钱和数量的决定第九节结束语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五节?欧拉定理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七节结束语第十章一般均衡论第一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二节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节?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和现状第四节结束语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第二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九节结束语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第四节不完全信息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宏观: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七节结束语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第六节乘数论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九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节结束语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曲线第五节IS-LM?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七节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结束语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第六节结束语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第三节长期总供给曲线第四节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第五节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第六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第四节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第五节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三节IS-LM-BP?模型第四节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第五节?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第七节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第八节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第三节新古典增长理论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第五节?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第六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第七节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论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分类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四节价格调整曲线第五节通货膨胀与产量第六节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第七节恶性通货膨胀第八节?动态总需求和动态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三节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第四节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新古典模型第六节?第五节内容的数学说明第七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八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第九节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第十节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第十一节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第十二节?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十三节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第十四节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的结束语第二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第三节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第四节科学主义第五节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第六节广泛而庞杂的内容第七节貌似新颖的形象第八节全书结束语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附录三重要术语汉英对照检索表。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编组: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版次:1996.02第1版,2007.03第4版印次:2008.03第7次印刷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2.2 国内生产总值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司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12.7 结束语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1 均衡产出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13.5 乘数论13.6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3.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3.8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3.9 结束语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 投资的决定14.2 IS曲线14.3 利率的决定14.5 LM曲线14.6 IS-LM分析14.7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4.8 结束语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5.2 财政政策效果15.3 货币政策效果15.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5.5 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6.1 经济政策目标16.2 财政政策16.3 货币政策16.4 资本证券市场16.5 金融衍生品市场1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16.7 结束语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1 总需求模型17.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7.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17.4 古典总供给曲线17.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17.6 常规总供给曲线17.7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7.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17.9 结束语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8.1 失业的描述18.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8.4 通货膨胀的描述18.5 通货膨胀的原因18.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8.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8.8 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19.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9.2 国际贸易组织19.3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19.4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19.5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19.6 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20.1 汇率和对外贸易20.2 国际收支的平衡20.3 IS—LM—BP模型20.4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20.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20.6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20.7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体系的数学小结20.8 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21.1 国民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1.2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21.3 增长核算21.4 新古典增长理论21.5 内生增长理论21.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1.7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21.8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21.9 乘数—加速模型21.10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1.11 结束语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22.1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2.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2.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2.4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22.5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2.6 名义粘贴22.7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22.8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2.9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22.10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23.1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23.2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23.3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23.4 科学主义23.5 对意识形态的隐讳23.6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23.7 貌似新颖的形象23.8 忽视道德的重要性23.9 全书结束语。
题目: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选项A:总量分析选项B:结构分析选项C:流量分析选项D:存量分析答案:总量分析题目: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选项A:每年的出口量选项B:某一时期的钢产量选项C: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选项D: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答案: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题目: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选项A: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选项B: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选项C: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选项D:6月31日的钢材库存量答案: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题目: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是商品或要素的()。
选项A:以上三项选项B:价格选项C:需求量选项D:供给量答案:价格题目:西方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选项A:政府如何干预市场选项B:企业如何进行管理选项C:消费者如何获得收益选项D:研究如何配置资源答案:研究如何配置资源题目: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选项A:家庭与厂商选项B:家庭与政府选项C:厂商与外贸选项D:厂商与政府答案:家庭与厂商题目: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选项A:边际分析选项B:最优分析选项C:规范分析选项D:实证分析答案:规范分析题目: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选项A: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选项B: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选项C: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选项D:何时作出选择答案: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题目:资源稀缺是指()。
选项A: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选项B:资源最终会被耗光选项C: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选项D: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答案: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题目:经济物品是指()。
选项A:市场上出售的物品选项B:稀缺的物品选项C:有用且稀缺的物品选项D:有用的物品答案:有用且稀缺的物品题目: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3.最惠国待遇4.国民待遇5.倾销6.限制进口政策7.进口关税8.进口配额9.汇率二、选择题1. 若劳动和资本量不变,X国可生产20吨钢或20吨煤,Y国可生产10吨钢或16吨煤,在成本不变情况下Y国应向X国()。
A.进口煤和出口钢B.进口煤和钢C.出口煤和进口钢D.出口煤和钢2.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资本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通过( )途径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得到收益。
A.生产资本密集型的商品B.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商品C.征收高额的进出口税D.采用生产成本随产品增加而上升的生产方式3.同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进行贸易,()。
A.必然使高工资国家降低实际工资B.可能提高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C.低工资国家将降低实际工资D.可能使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下降4.A国生产1单位商品Y的相对成本是1/3单位商品X,B国生产1单位X的相对成本是4单位Y,要增加两国的商品总量()。
A.A国应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B.A国应专门生产Y,B国应专门生产XC.A、B两国各自生产X和YD.不能确定A、B两国生产什么5.征收进口关税和实行进口限额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可以使政府得到关税收入,后者不能B.后者可以使本国完全禁止出口,前者不能C. A、B都错D.A、B都对6.进口限额和苛刻的质量检查的相同之处是()。
A.它们都是一种关税壁垒B.它们都是一种非关税壁垒C.二者完全相同D.二者没有相同之处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体系()。
A.固定不变B.在某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长期失衡的情况下可以调整C.自由浮动D.以上答案都对8.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里,要维持汇率体系的稳定()。
A.各国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各国必须保留足够的储备以干预外汇市场,保持美元供求的平衡C.A、B都不对D.A、B都对9.下列关于开放经济对内外均衡影响的论述中()项是不恰当的。
一、解释下列名词“古典革命”: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变革,西方人把它称为“古典革命”。
通过这场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即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其中包括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立者魁奈等人。
这些古典经济学家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研究,论证了价值论的基础,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利率革命”:16不仅在于利率的降低,古罗马法:罗马法的历史开始于东罗马帝国时期,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切的联系。
在适用普通法系统的国家和地区,罗马法的影响比较小。
罗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
在此之后,罗马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过几个世纪,其形成了今天许多国家的法律的基石。
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
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
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
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
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
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
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凯恩斯革命:l929—1933革命”:宏观经济学。
影响。
商业革命:命性变化—商业扩张、始形成,原始积累的过程,",以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