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Engineering第6章膜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8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渗透:当外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水分子从浓盐一侧向稀盐一侧渗透。
(4)纳滤(Nano- Filtration )
纳滤是间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过滤,于 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当时称之为低压反渗透。
与反渗透比较,由于纳滤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很低, 在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不会明显 提高,因而操作压力较低(大多为0.5~1.5MPa )。
• 膜两边都是液相,透析过程不改变原 溶液的体积。
• 透析法的缺点是速度慢、处理量少。 • 在生物行业中,主要用于实验室制备
及提纯生物大分子时除去或更换小分 子物质、脱盐和改变溶剂成分。
(6)电渗析( ED )
电渗析是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 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电渗析主要组成部分是离子 交换膜,分为阳膜,阴膜。阳膜只充许阳离子通过而阴离子被阻挡; 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阳离子被阻挡。
>10000 50~10000
2~50 <2 <0.5 <0.5
几种主要膜分离技术特征
名 称
膜结构
对称微孔膜 微滤 (0.05~10μm)
超滤 不对称微孔膜 (1~50nm)
反渗 透
带皮层的不对 称膜、复合膜
(<1nm)
驱动力
应用对象
示例
压力 (0.05~0.5MP 清毒、澄清、细胞收集
a)
溶液除菌、澄清,果汁澄清、细胞收集、 水中颗粒物去除
浓度梯度
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 除去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离子,奶制品脱
的去除
盐,蛋白质溶液脱盐等
电渗 析
离子交换膜
电位差
离子脱除、氨基酸分离
苦咸水、海水淡化,纯水制备,锅炉给水, 生产工艺用水
渗透 致密膜或复合 蒸发 膜
醇与水分离,乙酸与水分离,有机溶剂脱 浓度梯度 小分子有机物与水的分离 水,有机液体混合物分离(如脂烃与芳烃
• 膜的种类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很多,比较通用的有四 种:即按膜的性质分类、按膜的结构分类、按膜的用 途分类和按膜的作用机理分类。
按膜的来源形态和结构分类
液膜——乳状液膜、带支撑层液膜

荷电膜 复合膜
无孔膜
转相膜

固膜
有机膜
(不对称) 无荷电膜
复合膜 转相膜

多孔膜——对称膜、不对称膜
无机膜——多孔膜(对称或不对称) 生物膜——原生质膜、细胞膜、动物皮
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悬浮液



透过液

切向流过滤
• 又称错流过滤、交叉过滤或十 字流过滤。
• 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 技术。其操作特点是使悬浮液 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 用流体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 表面沉积的固体移走。
• 当移走固体的速率与固体的沉 积速率相等时,过滤速率就近 似恒定。
压力
溶液除菌、澄清,注射用水制备,果汁澄
(0.2~1MPa)
细粒子胶体去除可溶性中 清、除菌,酶及蛋白质分离、浓缩与纯化,
等或大分子分离
含油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乳化液分
离、浓缩等
压力 (1~10MPa) 小分子溶质脱除与浓缩
低浓度乙醇浓缩,糖及氨基酸浓缩,苦咸 水、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
透析
对称的或不对 称的膜






不对称膜——正反面结构不同。
多孔活性层—厚度0.1~1.0μ m,孔 隙直径0.1~20nm,起选择过滤作用。
支撑层—厚度50~100μ m,孔隙 过滤方向 直径0.1~1.0 μ m ,起支撑作用。
6.3.2 膜材料
• 制造膜的高分子材料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天然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纤维素、再生纤维素等; (2)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砜、聚酰胺、聚乙酰等; (3)无机材料:陶瓷、电解质复合物、多孔玻璃、ZrO2/
当浓缩相固相浓度高而使流动性下降时,过滤速率将 迅速下降; (4)不能避免膜的污染和堵塞。
6.3 膜与膜装置
6.3.1 膜的分类 6.3.2 膜材料 6.3.3 膜的性能参数 6.3.4 膜装置 6.3.5 膜的污染与清洗
6.3.1 膜的分类
• 膜是间隔两种流体的一个阻挡层。它可以是均相的或 非均相的、对称型的或非对称型的、固体的或液体的、 中性的或荷电性的,其厚度可以从几微米到0.5毫米。
6.2.3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 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常见膜分离过程: ①微滤(Microfiltration,MF) ②超滤(Ultrafiltration,UF) ③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④透析(Dialysis,DS) ⑤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 ⑥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粒径
0.1 1nm 10 100 1μm 10 100 1mm
小分子
病毒 蛋白质
乳胶
超细胶体微粒
细菌 细胞
微粒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一般过滤
有关微米的一组数据
1μm= 10-3mm 人发直径70-80μm 裸眼可见最小颗粒40μm 金属颗粒50μm 酵母菌 3μm 假单胞菌0.3μm 小RNA 病毒0.03μm
例1:用泵循环使悬浮液流径膜滤器,产生切向流。
浓缩液部分循环
悬浮液 膜

浓缩液
透过液
例2:在膜表面加以搅拌造成悬液流动,产生切向流。 悬浮液
透过液
切向流过滤的缺点:
(1)切向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有可能使蛋白质产物失活, 因而过滤速度受限制;
(2)能耗比一般过滤高,大部分用来使流体快速流动; (3)固相液体含量较高,实际上仍为流体,仅起浓缩作用,
体 –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6.2.1.2膜分离的概念
膜分离的概念: 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
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 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6.2.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发酵培养液主要成分尺寸与分子量
(5)透析(Dialysis)
从大分子溶液中透析除去中小分子、无机
盐或更换溶剂。
透析膜
大分子
小分子
水分子
透析过程中,
混合液中的大分子 物质被截留在膜内, 小分子经分子扩散 作用不断透出膜外, 同时水分子(或其 他溶剂)也不断扩 散至膜内,直到膜 内外达到平衡。
透析(Dialysis)过程的特点与应用
发展史:1748年发现;1850’年天然膜应用;1864年第一 张人工无机膜—亚铁氰化铜诞生;1930’有机膜 出现……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 业上得到应用。
30年代 微孔过滤 40年代 渗析 50年代 电渗析 60年代 反渗透 70年代 超滤 80年代 气体分离 90年代 渗透汽化 现 代 EDI技术
浓缩(超过滤) 精制(结晶、干燥)
6. 膜分离
6.1概述 6.2膜分离概论 6.3膜与膜装置 6.4膜分离理论 6.5操作方式 6.6应用举例
6.1概述
近2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工程、食 品、医药、化工等工业生产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膜分离技 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 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与超过滤比较,纳滤对低分子有机物有较高的截 留率,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有一定 提高,因而操作压力比超滤要高。
纳滤能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质及 高价无机离子。由于许多生物产品的分子量(如抗生 素、多糖、维生素、多肽、柠檬酸等)都在此范围, 因而纳滤在生物工业中比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 和反渗透(主要是脱盐)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几种膜分离范围
膜过程 分离机理
分离对象
粒子过滤 体积大小
固体粒子
微滤
体积大小
0.05~10μm的固体粒子
超滤
体积大小
1000~1000,000Da的大分子
纳滤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反渗透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渗透蒸发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孔径/nm
(1)处理效率高,设备易放大; (2)适合于热敏物质分离; (3)失活较少; (4)无相变过程,省能; (5)在分离、浓缩的同时可达到部分纯化; (6)可达较高回收率; (7)系统可密闭,避免外来污染; (8)不外加化学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9)不适合于分子量相近物质的分离,一般地分子量需
相差10 倍以上才能获得较好的分离。
的分离等
常见膜分离过程简介: (1)微滤(Micro-Filtration)
截留0.05~10μm 的悬浮物,使悬浮液澄清,在生物工业 中的主要应用有:细胞、细胞碎片、胶体、蛋白质沉淀物悬 浮液的浓缩过滤,以代替高速离心机;无菌空气的制备;培 养基的无菌过滤,以代替加热灭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6.2膜分离概论
6.2.1膜及膜分离的概念 6.2.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6.2.3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6.2.4膜分离的基本特征
6.2.1膜及膜分离的概念
6.2.1.1膜的概念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
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
对称膜与不对称膜
对称膜的膜厚方向上孔道结构均匀,它的传质阻力大, 透过通量低,并且容易污染,清洗困难;不对称膜支撑层孔 径很大,对流体透过无阻力,而活性层很薄,孔径细微,因 此透过量大、膜孔不易堵塞、容易清洗。目前的超滤和反渗 透膜多为不对称膜。
※不对称膜—存在透过速率与机械强度之间的矛盾 透过速率高→膜厚度小、孔穴密→机械强度↓

成分
动植物 细胞



蛋白质 酶
抗体

有Biblioteka Baidu酸
无 机
毒 多糖 抗生素
氨基酸 盐
分子量
(kD)
——
—— —— 10~103
0.3~ 1.0
0.2~ 0.4
0.1~ 0.01~ 0.5 0.1
尺寸 104~ 102~ 30~ 2~ (nm) 105 104 300 10
0.6~ 0.8~ 0.4~ 0.2~ 1.2 1.0 0.8 0.4
《生化分离工程》
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 第6章 膜分离
生化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
路线一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路线一A
溶解(加盐酸胍、脲) 复性
粗分离(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纯化(层析、电泳)
脱盐(凝胶过滤、超过滤)
可截留0.1~1nm的溶质,可分离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广泛 应用于制造超纯水、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等,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 应用有:对生物碱、激素、疫苗、抗菌素、氨基酸等物质进行分离 浓缩;液酶、啤酒等的不加热浓缩;某些食品的脱盐。
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1.渗透:水分子从稀盐一侧向浓盐一侧渗透。

2.平衡点与渗透压:水分子的渗透达动态平衡。
(2)超过滤(Ultra- Filtration )
截留1~20nm的大分子溶质,可对含有大分子溶质的溶液进行浓缩、 提纯和分级,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对酶、蛋白质、噬菌体、病毒、 核酸、疫苗、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浓缩、提纯和分级;用作细胞反应 器;用作酶反应器。
(3)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含盐蛋白质料液

- 阴极
+
+
+ +
-
+ +
+
++

+
++

+ +

+ +
+
+
++
盐水 纯蛋白质溶液
+
+ +
+ +
+ +
+
+
+
+

+ +
+
+
-+
盐水
+
阳极
6.2.4膜分离的基本特征——切向流过滤
一般过滤:
悬浮液




透过液


一般过滤
对于膜过滤,所过滤的悬浮 液,颗粒尺寸小、可压缩性强, 如仍采用一般过滤,其形成的滤 饼阻力将很大,并最终导致过滤 过程无法进行,因而一般过滤的 流动方式不适合膜过滤。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 脱盐率的不对称反渗透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自此以后,不仅在膜材料范围上有了极大扩展,而且在制膜 技术、组件结构及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膜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 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省能量等优点,已作为一种单元操 作日益受到人们极大重视。
微 滤 、 超
微滤
▲■●◆×
▲■●◆× ▲■●◆×
× ×
悬浮粒子




×
× ×


▲■●◆ ◆
纳 滤
超滤
▲ ■ ● ◆◆ ▲ ■ ● ◆◆
大分子
和 反 渗 透
纳滤
▲■●



● ●
▲ ■ ●●
糖 二价盐 游离酸
截 留 物 的
反渗透
▲■

▲■■
▲ ■■
单价盐 不游离酸
比 较
▲ ▲

▲ 膜的分类与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