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磁致伸缩对非晶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非晶态软磁合金的特性——中国磁材网与晶态软磁合金相比,非晶态软磁合金具有以下特点:(1)优良的软磁性:由于晶态材料如硅钢、Fe-Ni坡莫合金或铁氧体等磁性受各向异性相互干扰,磁导率会下降,损耗增大。
而非晶态合金不存在晶体结构,因此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所以磁导率、矫顽力等磁性参数主要取决于饱和磁致伸缩值的大小以及内部应力状态。
当λs︾0时,应有最佳的软磁特性。
同时,非晶态合金组织结构均匀,不存在阻碍畴壁运动的晶界或析出物,因此可望获得比晶态更高的磁导率μ和更小的矫顽力Hc。
由于合金有约20at%的类金属原子,因此它们的饱和磁化强度一般低于相应的晶态合金。
其中以铁基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最高,但最高值也不超过1.8T 。
居里温度也较晶态合金低。
(2)感生磁各向异性常数Ku:非晶合金虽然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但它并不是磁各向同性的。
它在制备和以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感生出磁各向异性。
利用由磁场退火感生的磁各向异性来控制合金的磁性已在实际上应用。
由磁场退火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大小和合金中磁性元素含量的关系蓦本符合原子对方向有序理论,但存在一定偏离。
(3)高强度:由于没有通常所说的晶体缺陷(如晶界、位错)等,没有滑移变形和易断裂的晶面,非晶合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例如:一些非晶合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3920MPa,维氏硬度可大于9800MPa,为相应晶态合金的5~10倍,可与铁氧体相媲美。
而且强度的尺寸效应很小,它的弹性也比一般金属好,弯曲形变可达50%以上。
(4) 化学特性:由于非晶态金属的结构均匀,没有与晶态相关联的缺陷,像晶粒边界、位错和堆垛层错。
另外,制备非晶态合金的熔融状态快淬可以防止在淬火过程中的固态扩散。
于是,它们也没有像第二相、沉淀和偏析等缺陷。
因此,在与表面有关的特性(像腐蚀和催化)方面,非晶态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化学均匀合金。
例如,在中性盐和酸性溶液中,低铬的铁基金属玻璃(如Fe27Cr8P13C7)的耐腐蚀性优于不锈钢,这是一般晶态软磁合金所难以达到的。
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研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非晶态合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非晶态合金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元器件,如传感器、电感器、变压器、电容器等。
同时,非晶态合金也是磁性材料的一种,其磁性能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磁性材料是指能够产生磁场或受到磁场影响的材料。
非晶态合金具有较强的磁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
非晶态合金具有比普通钢更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更低的磁滞损耗,因此可以用于制造电感器、传感器等。
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是其原子排列不规则,没有明确的晶格结构。
这种结构与晶态材料的结构不同,导致非晶态合金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晶态合金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与其独特的结构有关,其结构导致了非晶态合金中存在大量的浦曼效应。
浦曼效应是指介电质或金属中离子的自旋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塞曼分裂,从而增强磁特性的现象。
因此,非晶态合金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具有较强的磁响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需要使用一些实验方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其中,磁化曲线测量是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磁化曲线的测量,可以了解非晶态合金在不同外磁场下的磁化程度,从而得到它的磁滞回线、饱和磁感应强度、剩磁、矫顽力等参数。
除了磁化曲线测量外,磁光法也是用来研究非晶态合金磁性能的常用实验方法之一。
磁光效应是指磁场对磁化材料中的光传播速度和直线偏振方向的影响。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非晶态合金在不同磁场下的磁滞回线,进一步了解非晶态合金的磁特性。
研究表明,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受到制备条件和成分的影响。
不同的成分和制备条件可以导致非晶态合金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磁性能的表现。
因此,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且找到最适合制备高性能磁性非晶态合金的工艺条件。
总之,非晶态合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其中的磁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使用磁化曲线测量、磁光法等实验方法可以量化地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磁特性。
非晶合金材料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金属材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和进步息息相关。
非晶合金材料是一类原子结构长程无序,具有独特优异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
近年来,非晶合金材料的研发、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并对金属材料的设计和研发、结构材料、绿色节能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信息材料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此,文章在回顾非晶合金材料研究和研发历史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其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加快新金属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管窥之见。
金属材料与人类万年文明发展史息息相关,金属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往往成为划分人类不同文明时代的里程碑,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等。
每次金属材料的发展都会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非晶合金是近几十年来通过现代冶金新技术——快速凝固技术和熵调控理念——抑制合金熔体原子的结晶,保持和调控熔体无序结构特征而得到的一类新型金属材料,也称金属玻璃,或液态金属。
这种材料是通过调制材料结构“序”或“熵”这一全新途径和理念而合成的,兼具玻璃、金属、固体、液体等物质特性的新金属材料;其颠覆了传统金属材料从成分和缺陷出发设计和制备的思路(图1),突破金属材料原子结构有序的固有概念,把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弹性、抗腐蚀、抗辐照等性能指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古老金属结构材料的面貌。
非晶、高熵等无序合金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已表现出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在能源、信息、环保节能、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作用。
无序合金领域的基础研究将继续推动材料科技革命和对材料行为的更深入理解,并能产生新的材料设备和系统。
图1非晶合金等无序材料探索途径和传统晶态材料探索途径的比较1非晶合金材料的研发态势及进展1.1非晶合金研发态势非晶合金材料的研发出现过4次高峰,已研发出铁、铜、锆和稀土基等近百种非晶合金体系。
Zr对CoFeNbB非晶软磁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何世文*,刘咏,吴宏,李占涛,黄伯云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3)E-mail:hswcsu@摘要:采用单辊法制备了Co45Fe25-x Zr x Nb10B20 (x=0, 2, 4at%)非晶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研究元素Zr对制备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行为以及磁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Zr能提高Co45Fe25-x Zr x Nb10B2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其热稳定性:随着Zr含量的增加, 初始晶化温度由853K提高至936K, 过冷液相区间由31K提高到55K。
同时研究发现元素Zr细化了母合金铸锭凝固组织,这有利于非晶的形成。
随着Zr含量的增加,其饱和磁感应强度从0.58T降低至0.53T,矫顽力从9.5A/m 降低至6.8A/m。
此外,采用非等温DSC方法,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Co45Fe21Zr4Nb10B20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和初始晶化的表观激活能,分别为720.3kJ/mol和424.5kJ/mol。
关键词:Co基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铸锭组织;热稳定性;磁性能中图分类号:TGl39.8;TM271.2 文献标识码:A自从1967年Duwez等[1]发现铁磁性Fe-P-C非晶合金以来,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多种Fe基、Co基和FeCo基非晶和纳米晶磁性合金[2-5]。
这些非晶合金由于具有大的过冷液相区和优异软磁性能而备受关注。
其中Co基非晶软磁合金,不仅具有磁导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率高、磁致伸缩系数接近于零等特点[6],而且由于非晶态合金的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因而具有很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Co-Fe-Zr-B和Co-Fe-Zr-M-B (M=Nb, Ta , W)非晶合金系具有大的过冷液相区间△T x和良好的软磁性能[6]。
磁致伸缩引起的非晶合金铁心振动解析计算及影响因素吴胜男;唐任远;韩雪岩;佟文明;赵森磊【摘要】磁致伸缩是引起非晶合金电机振动噪声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压磁方程建立了磁致伸缩引起的非晶合金圆环铁心振动解析模型。
解析模型以振动位移为求解变量,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振动微分方程。
解析模型可用于计算磁致伸缩引起的非晶合金铁心振动位移和振动加速度。
通过测试不同加工工艺非晶合金铁心样品的振动,得出叠压和卷绕、浸漆和退火对非晶合金铁心振动的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加工工艺非晶合金铁心振动计算修正系数。
本文研究工作为非晶合金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AbstractAn important source causing vibration and noise of machines with amorphous metal cores (AMCs) is magnetostriction effect of the magnetic material.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vibration due to magnetostriction,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AMCs is set up based on piezomagnetic equations. Taking the vibration displacement as variable, the oscillato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the variable separation method. This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vibration displacement a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AMCs. Then the effect of producing processes including stacked and wound, dipped and annealed on vibration in AMCs was examined using measurements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n AMCs, and related coefficients were also obtained. The outcom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vibration and noise of machines with AMCs.【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16(031)020【总页数】10页(P73-82)【关键词】磁致伸缩;非晶合金铁心;振动;解析计算;叠压和卷绕;浸漆和退火【作者】吴胜男;唐任远;韩雪岩;佟文明;赵森磊【作者单位】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沈阳 1108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01节能环保、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非晶Fe78Si9B13合金结构对磁性的影响*支起铮1,丁丹1,杨大勇1,李长生2,张侠3,连法增1(1.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2.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3.沈阳天荣电缆材料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27)摘要:研究了普通退火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发现: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试样的静态磁性能在T a=390e呈现最佳值;损耗则在T a=440e呈现最低值;在T a=440e经不同时间退火后,试样在t a=2h呈现横向感生磁各向异性。
由退火后试样的初始磁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磁致伸缩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有极少量的A-Fe(Si)晶体相析出时,可明显改善合金的动态磁性能;当A-Fe(Si)晶体相进一步析出时,可使合金呈现良好的恒导磁特性。
关键词:非晶合金;晶化;磁性;居里温度;磁导率中图分类号:TB3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31(2007)06-0914-031引言铁基非晶合金器件是非晶材料一个新的应用领域[1~5],由于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制成的铁芯和电感元件在电力和电子工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6,7]。
尽管国内外已有许多这方面研究报道[8,9],这类采用急冷法制备的非晶态合金可经低于晶化温度的退火处理获得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高磁导率,也可采用弥散析出相法降低高频损耗,以及采用表面晶化法可获得恒导磁性能等,但很少注意具有不同性能的Fe 基非晶合金在结构上的差别。
为了探索有应用价值的生产工艺,本实验研究了普通退火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普通退火后合金微观结构的变化。
2实验方法实验用非晶Fe78Si9B13合金带材采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约宽10mm,厚30L m。
将条带绕成外径20m m,内径16m m的环状铁芯与约450mm长的条带在Ar气保护下进行不同温度的等时(t a=1h)和不同时间的等温(T a=440e)退火处理。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1、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一.应用领域非晶态软磁合金材料为20世纪70年月问世的一种新型材料,因具有铁芯损耗小、电阻率高、频率特性好、磁感应强度高、抗腐蚀性强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被誉为21世纪新型绿色节能材料。
其技术特点为:采纳超急冷凝固技术使合金钢液到薄带材料一次成型;采纳纳米技术,制成介于巨观和微观之间的纳米态(10-20nm)软磁物质。
非晶、纳米晶合金的优异软磁特性都来自于其特别的组织结构,非晶合金中没有晶粒和晶界,易于磁化;纳米晶合金的晶粒尺寸小于磁交换作用长度,导致平均磁晶各向异性很小,并且通过调整成分,可以使其磁致伸缩趋近于零。
【表1】列出了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典型性能及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信息处理和电力电子技2、术的快速进展,各种电器设备趋向高频化、小型化、节能化。
在电力领域,非晶、纳米晶合金均得到大量应用。
其中铁基非晶合金的最大应用是配电变压器铁芯。
由于非晶合金的工频铁损仅为硅钢的1/5~1/3,利用非晶合金取代硅钢可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降低60﹪~70﹪。
因此,非晶配电变压器作为换代产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纳米晶合金的最大应用是电力互感器铁芯。
电力互感器是特地测量输变电线路上电流和电能的特种变压器。
近年来高精度等级〔如0.2级、0.2S级、0.5S级〕的互感器需求量快速增加。
传统的冷轧硅钢片铁芯往往达不到精度要求,虽然高磁导率玻莫合金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但价格高。
而采纳纳米晶铁芯不但可以到达精度要求、而且价格低于玻莫合金。
在电力电子领域,随着高频逆变技术的成3、熟,传统大功率线性电源开始大量被高频开关电源所取代,而且为了提高效率,减小体积,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这就对其中的软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硅钢高频损耗太大,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铁氧体虽然高频损耗较低,但在大功率条件下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饱和磁感低,无法减小变压器的体积;二是居礼温度低,热稳定性差;三是制作大尺寸铁芯成品率低,本钱高。
铁基非晶合金磁致伸缩系数的研究∗王莉;张义群;金莹;张艳华;晁月盛【摘要】Fe5 2 Co34 Zr7 B6 Cu1 amorphous alloys thin strip were prepared by single-roller-quenching method.We treated Fe-based amorphous alloys by mid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field.Fe-based amorphous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ed were measured by homemade magnetostrictive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rphous strip were nanocrystallized after treated by pulse magnetic field and crystalline phase mainly α-FeCo.Magnetostrictive coefficient changed first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with the pulsed magnetic field increased.It indicated tha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dual phase alloy for pulsed magnetic field was selective.The results ofMössbauer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sample after pulsed magnetic field treated still showed obvious amorphou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amount of crystallization were 9.9%,17.2% and 28.3%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pulsed magnetic fields.%利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 Fe52 Co34 Zr7 B6 Cu1非晶合金薄带.利用中频脉冲磁场对淬态非晶合金进行磁脉冲处理,并利用自制的磁致伸缩系数测量系统和穆斯堡尔谱对脉冲磁场处理前后的非晶样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处理后的样品发生了纳米晶化现象,晶化相主要为α-FeCo.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大,磁致伸缩系数出现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说明处理后的双相合金的磁学性能对于脉冲磁场的处理具有选择性.穆斯堡尔谱仪测试表明,试样经过脉冲磁场处理后整体上仍表现出明显的非晶态特征,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强,晶化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9%,17.2%和28.3%.【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4页(P21085-21088)【关键词】铁基非晶合金;磁脉冲处理;纳米晶化;磁致伸缩【作者】王莉;张义群;金莹;张艳华;晁月盛【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 东北大学理学院,沈阳 11000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东北大学理学院,沈阳 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39+.81 引言非晶态合金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材料。
一、介绍CO基非晶丝是一种具有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材料,该效应是指当受到磁场作用时,材料会发生微小的尺寸变化。
CO基非晶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二、CO基非晶丝的制备CO基非晶丝是由可溶性CO-Cr-Si-B合金液体在高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非晶态硬质合金。
其制备过程包括合金原料的备料、熔炼、高速冷却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合金的成分比例、冷却速度等参数,以获得具有良好磁性和机械性能的CO基非晶丝材料。
三、CO基非晶丝的微负磁致伸缩效应CO基非晶丝具有微负磁致伸缩效应,这是由于其微观结构与磁性的特殊关系导致的。
当CO基非晶丝处于外加磁场中时,磁矩在材料内部重新排列,导致材料出现微小的尺寸变化。
这种微负磁致伸缩效应使得CO基非晶丝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磁致伸缩传感器、磁致伸缩马达等领域。
四、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研究者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等手段,深入探讨了CO基非晶丝的磁性特性、微观结构和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机理。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发展CO基非晶丝的微负磁致伸缩效应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五、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应用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具有一系列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将CO基非晶丝应用于磁致伸缩控制装置,提高飞行器的精密控制性能。
在电子领域,可以利用CO基非晶丝制备磁致伸缩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的力和位移。
在机械领域,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可以应用于磁致伸缩马达和磁致伸缩阀等设备。
六、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CO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针对CO 基非晶丝微负磁致伸缩效应的机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解决其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非晶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
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范围可能在1.5T至2.0T之间。
一般来说,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比传统的晶态合金要高,这是由于其特殊的原子排列结构。
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是无序的,这使得它们在磁场变化时更容易磁化,从而具有更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非晶合金的磁性能会受到其成分和制备工艺的影响。
通过调整成分和优化制备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此外,非晶合金在磁学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优良的软磁性能,非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机、发电机和各种磁性元件的制造。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
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研究及应用一、引言非晶态材料是一类晶体缺陷严重,无固定结构的材料。
它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多领域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其中,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
二、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1. 理论基础磁性相变是指物质在其磁性状态改变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
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是指非晶态材料在外场作用下,其磁性行为发生变化的综合结果。
这种特性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
2. 实验研究许多实验研究都证实了非晶态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相变特性。
例如,Fe-P-C非晶态合金中的磁相关长情况有着显著的变化,其由宏观晶体相变引起。
以及一些非晶态合金具有多重磁相关长,并且磁相关长的比例经常随着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退火条件等有所变化。
3. 表征方法为了研究非晶态材料的磁性相变特性,通常采用磁化强度、磁滞回线、AC磁化、磁致伸缩等表征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描绘磁性相变特性的变化过程。
三、应用前景1. 实用范围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具有很高的实用范围。
例如,可以作为磁传感器材料,用于磁性储存材料,以及高频电磁元件等方面的应用。
2. 经济价值非晶态材料磁性相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促进材料的科技创新,同时为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些技术的成熟发展对于现代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
四、总结非晶态材料的磁性相变特性是目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非晶态材料在磁性方面的性质,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繁荣发展、发挥非晶态材料的潜力、促进产业的升级转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先进材料基础-磁致伸缩效应】什么是磁致伸缩效应《先进材料基础》结课论文磁致伸缩效应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授课教师引言磁致折叠式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条件伸缩下的变形。
磁致伸缩效应于19世纪(1842年)被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焦耳发现。
他观察到,一类铁磁类材料,如:铁,在磁场中会改变长度。
焦耳事实上观察到的是具有负向磁致伸缩效应的材料,但从那时起,具有正向磁致伸缩效应的材料也被发现了。
结电容伸缩效应的原理小磁畴的旋转被认为是磁致伸缩效应改变长度的原因。
磁畴旋转以及更进一步定位导致了材料结构的内部应变。
结构内的应变应变导致了材料沿磁场方向的伸展(由于反之亦然磁致伸缩效应)。
在此伸展过程中,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材料横截面积减小。
总体积的改变很小,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被忽略。
增强磁场可以以使越来越多的磁畴在磁场方向更为和准确的重新定位。
所有磁畴都沿磁场方向排列整齐即达到饱和状态。
图1中即为长度随磁场强度差异的理想化。
磁畴的重新定位的物理背景在于简要、纲要性的描述(如图2)。
在0和1区间之间,提供的磁场很小,磁畴几乎不体现其定位模式。
由材料如何形成所下决心的内容或许是其通常的定位形式的一小九部分,显出其永久性的偏磁性。
其导致的应变与磁致开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材料化学成分均匀性有很大联系。
在1-2区间,我们设想,应变与磁场之间存在几乎趋于线性的关系。
因为关系简单,容易预测材料的性能,所以,大部分设备被设计工作于这个区间。
曲线超过点2后,应变与磁场关系又变为线性,这是由于大部分电介质已经按照磁场前进方向的方向排列整齐。
在点3,出现饱和现象,阻止了应变的进一步增加。
磁致伸缩效应分成线磁致伸缩重量和体积磁致伸缩,磁致伸缩效应引起的体积和长度变化虽是微小的,更慢但其长度的变化比体积变化快得多,所以人们所研究应用的主要对象是延伸线磁致伸缩,而体积磁致伸缩由于变化量很小,在测量和研究中会很少考虑,线磁致伸缩的变化量级为10~10。
磁场对磁性材料的磁吸收和磁饱和的影响磁性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明显磁性的材料。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磁盘储存等领域。
然而,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会发生磁吸收和磁饱和现象,这会对其性能和应用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将讨论磁场对磁性材料的磁吸收和磁饱和的影响。
一、磁吸收的影响磁吸收是指磁性材料在一定的磁场作用下对磁能的吸收能力。
当磁性材料受到外磁场作用时,部分磁能会被吸收并储存于材料内部,导致材料的磁化程度增加。
磁吸收对磁性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磁化强度增加磁吸收导致磁化强度的增加,使材料具有更强的磁性。
这对于磁体和电磁器件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2. 磁滞损耗增加磁滞损耗是指磁性材料在反复变化的磁场作用下产生的能量损耗。
磁吸收会增加材料的铁磁性和磁滞回线的面积,从而增加了磁滞损耗。
这会导致磁性材料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降低其效率和可靠性。
3. 磁特性的非线性磁吸收使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变得非线性。
当外磁场较强时,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不再是线性变化,而是呈现出饱和的趋势。
这会导致磁性材料在高磁场下的性能变得不可预测,限制了其在高磁场环境下的应用。
二、磁饱和的影响磁饱和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不再随磁场增强而增加的现象。
磁饱和对磁性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也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磁导率的变化磁饱和导致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发生变化。
在饱和状态下,磁性材料的磁导率明显降低,使其对磁场的响应变得迟缓。
这会影响磁性材料在电感器件中的应用,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或失真。
2. 磁滞回线的形变磁饱和引起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形变。
磁滞回线是材料在不同磁场下的磁化曲线。
当磁场达到饱和时,磁滞回线的形状会发生明显变化,使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变得不稳定,影响其在磁隔离和传感器件中的应用。
3. 磁饱和带来的热效应磁饱和导致磁性材料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磁热效应。
饱和磁致伸缩对非晶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时间: 2009年09月23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 塞外狂生浏览次数: 59
研究表明,单纯的纳米晶结构也不能作为优良软磁材料的充要条件,必须使合金在晶化后形成纳米晶结构的同时使材料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降低。
而合金的λs值取决于bcc 晶体相和剩余非晶相的λs值及其所占体积分数,Herzer认为:
纳米晶材料的磁致伸缩是晶相与非晶相磁致伸缩的平均:
λs=vcλsc+(1-vc)λsa
其中vc是结晶相所占的体积百分数,λsc和λsa分别是结晶相和剩余非晶相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对于Finemet合金,退火时产生的晶化相是含Si约为20at%的Fe-Si固溶体,它自身的λs值约为-6×10-6,剩余非晶相的λs值约为20×10-6,若设晶化相所占的体积分数为vc,则纳米晶合金的λs为:
λs=-6×10-6vc+20×10-6(1-vc)
若晶化相的体积分数为70%,则纳米晶合金的λs=2×10-6,可见Fe-Cu-Nb-Si-B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很低的λs值。
从图可以看出,非晶态Fe73.5Cu1Nb3Sil3.5B9合金形成纳米晶后λs迅速下降。
在Fe73.5Cu1Nb3Si22.5-xBx系列纳米晶合金中,凡随Si含量增加而减小,在Si含量为17at%时,λs=0。
值得注意的是,当λs =0时,纳米晶Fe-Cu-Nb-Si-B软磁合金的软磁性能并不是最佳的,这说明磁致伸缩并非是影响软磁性能的唯一原因。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不管纳米晶粒子形成过程如何,在低λs的非晶基体上存在高度分散的均匀、微细晶粒,使磁畴细化,其晶粒尺寸等于或者小于畴壁宽度,使局域各向异性减小。
如果纳米晶的析出引起λs和K的同时下降将会使材料的磁性得到改善。
另外有报道指出关于纳米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磁性能的物理机理来源于磁交换耦合作用,这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非晶相与纳米相的交换耦合作用,另一种是纳米相与纳米相交换耦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