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84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8.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
(2)资本原始积累①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②过程:a.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
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
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
一方面,工厂制度使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两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为:G—W—G’;其中G’=G+△G,△G表示更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导论-第八章)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堂在线)(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一章商品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内,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由于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所有者都是独立的进行生产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私人的行为。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是:(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学科。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矛盾。
第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量的总和,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三章: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商品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剥削劳动者和产生社会矛盾。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之一,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资源短缺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七章: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国际经济关系的紧密联系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指导各国合作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机制。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的主要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和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8章)一、名词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物价下跌B.经济萧条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决定性阶段是( A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繁荣阶段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C )A.固定资本更新B.有效需求不足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D.生产相对过剩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周期性变化B.固定资本更新C.生产相对过剩D.有效需求不足5.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 C )A.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B.竞争的存在C.垄断的统治D.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D、E )A.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特性C.根源在于固定资本更新D.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E.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2.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有(A、B、C、E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B.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竞争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E.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客观上刺激了技术的发展四、填空题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__生产的社会化___和___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__ 这一基本矛盾。
2.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五、判断分析题1.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八章生息资本和利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2.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是在存在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4.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也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5.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获取利润而投下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
6.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7.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8.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9.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10.是具有票面金额,代表资本所有权或债权的证明书。
11.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12.是大股东控制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额。
13.是进行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和渠道。
14.是股份公司创办人发行股票时,股票出售价格总额同实际投入这个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①3.②4.③5.④6.②7.③8.①9.②10.④11.①12.④13.④14.④15.③16.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⑤2.①③3.①⑤4.①②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⑤7.①②④8.①②③④⑤9.①②④⑤10.①③④⑤11.①②③④⑤12.③④⑤13.③④⑤14.①③④15.①③⑤16.①⑤四、填空题1.职能资本货币资本剩余价值2.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3.剩余价值平均利润4.存款放款5.商业信用银行信用6.使用权所有权7.利息借贷资本8.存款利息贷款利息9.合资经营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通过发行股票,将许多个别资本联合成一个集团资本10.股息股息存款利息率11.它能带来一定收入资本化的收入12.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银行职员的工资其他管理费用平均利润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13.社会资本14.企业利润五、简答题1.答:(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八章)
选择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是为了获取高额海外收益,并建立起金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
2.二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3.资本输出的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
P195
4.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些资本缺少有利的投资场所;这些资本输出到国外会赚大钱。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劳动者的分化和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是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第⼋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单项选择题 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3、经济⼀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剥削和控制。
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致之处,⼜有⽭盾和争夺。
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8、当今世界的两⼤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多项选择题 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民的重要⼿段 B.确⽴和巩固⾦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D.帮助其他国家和⼈民发展经济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2.⼆次⼤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资本输出的增长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式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组织 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A.分⼯的全球化B.⽣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E.科技的全球化 5.⼆次⼤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组织D.国际复兴开发银⾏(世界银⾏) E.世界贸易组织 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定协议⽽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集团的实⼒和竞争⼒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E.其⽬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和发展的⽣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争⽇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产过剩压⼒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新殖民主义政策 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的⽭盾主要体现在(ABC)A.贸易⽅⾯B.投资⽅⾯C.⾦融⽅⾯D.⽣产⽅⾯E.分配⽅⾯ 三、名词解释 1、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或是资本家、或是垄断集团,为获取⾼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对国外进⾏投资或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