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 泻下药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6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重要知识点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一、重点药对比学习香薷麻黄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
此外,麻黄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均能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
荆芥防风生用辛散,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强,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涩敛而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
防风则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弱,又能胜湿止痛,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痉,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均性微温,均能发汗解表,且药力较麻、桂平和,既善治风寒表证,又治风热表证。
桑叶菊花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又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
菊花性微寒,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又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
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柴胡、升麻、葛根虽均为解表升阳之品,但性能主治有别。
首先,虽均能解表,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辛微甘微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葛根甘辛性凉,主入脾、胃经,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其次,虽均能升阳,但柴胡、升麻能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泻痢。
其三,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
其四,柴胡又善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又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竹叶淡竹叶竹叶卷心竹叶源于乔木或灌木状竹的叶,清心除烦力强,并能生津,热病心烦多用;又兼辛味,清中兼散,能凉散上焦风热,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泻下药)模拟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巴豆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
A.痹病痰核B.大腹水肿C.寒积便秘D.小儿痰食积滞E.痈疽脓成未溃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主治病证。
巴豆主治寒积便秘,腹满胀痛,小儿痰食积滞;大腹水肿;寒实结胸,喉痹痰阻;痈肿脓成未溃,恶疮烂肉,疥癣。
知识模块:泻下药2.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内服宜入丸散的药物是( )。
A.芒硝B.大黄C.甘遂D.芫花E.红大戟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使用方法。
甘遂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5~1g。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
外用:生品适量,捣敷。
知识模块:泻下药3.性寒,既泻水逐饮,又消肿散结的是( )。
A.巴豆B.大黄C.芫花D.甘遂E.千金子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甘遂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知识模块:泻下药4.生用能峻下寒积、开通闭塞,既能荡涤肠胃之沉寒痼冷、宿食积滞,又能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有斩关夺门之功的是( )。
A.甘遂B.巴豆C.芦荟D.大黄E.虎杖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性能特点。
巴豆辛热泻散,力强毒大,主入胃与大肠,兼入肺经。
生用能峻下寒积、开通闭塞,既能荡涤肠胃之沉寒痼冷、宿食积滞,又能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有斩关夺门之功。
压油取霜(巴豆霜)则药力较缓,可温通去积、推陈致新。
此外,外用又善蚀疮去腐。
知识模块:泻下药5.某女,53岁,身面浮肿,寒痰咳喘,宜选用( )。
A.甘遂B.大黄C.巴豆D.芒硝E.芫花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证。
芫花主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寒痰咳喘;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知识模块:泻下药6.牵牛子为峻下逐水药,其主治病证不包括( )。
A.水肿鼓胀B.痰饮喘满C.大便秘结D.?瘕积聚E.虫积腹痛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牵牛子的主治病证。
执业药师202X中药学考试常考重点:泻下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好好备考哦,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执业药师202X中药学考试常考重点:泻下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七章泻下药大纲要求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
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掌握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
熟悉芦荟、郁李仁、京大戟、红大戟、牵牛子、芫花。
了解番泻叶、千金子。
3.掌握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
4.掌握大黄配芒硝,大黄配巴豆、干姜的配伍意义。
概述1.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功效:主能泻下通便,以排出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清热泻火,使湿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小腿水肿之目的。
兼能逐淤、消癥、杀虫。
3.分类及适应证:①攻下药: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多苦寒,即可通便又能泻火,且通便力强。
多用于实热积滞、燥屎坚结,便秘者。
还可用于外感热病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或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吐血、衄血等。
此即上病下治,“斧底抽薪”之法。
如:大黄、芒硝②润下药:含油脂能润肠通便有缓泻作用。
多用于老年津枯、产后血亏、病后津液未复及失血病大肠燥结便秘。
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③峻下逐水药:作用猛烈,能引起剧烈腹泻或兼能利尿的药物。
孕妇忌用.多用于水肿、鼓胀、痰饮积聚、喘满证。
如:甘遂、芫花、大戟、牵牛子、巴豆。
4.注意事项:①里实兼表证时,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解;或攻补兼施。
②本类药作用峻者,易伤正气。
久病体弱,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慎用。
③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常用药物掌握药大黄性味归经:苦、寒,脾胃大肠肝心经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
既善通肠泻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
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泻下药 —— 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千金子、玄明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京大戟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n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乳汁。
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cm,宽5~13mm,全缘。
伞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5伞梗,腋生者多只有工梗,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顶端4裂,腺体椭圆形;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1,子房球形,3室,花柱3,顶端 2浅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
泻下药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分类(一)攻下药。
通便力强,主治实热便秘,以及实热内蕴之头痛、目赤、牙痛、咽痛、吐衄血等。
(二)润下药。
含油脂,可润肠通便,主治津亏肠燥便秘,以及小儿、老人、孕妇患便秘者。
(三)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之水液从大小便排出。
主治水肿、胸水、腹水之实证。
第一节攻下药重点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清热泻火: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解毒止血:治热毒痈肿(导热毒由大便排出)、肠痈等;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活血祛瘀: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利湿退黄:黄疸、淋证涩痛等。
大黄配芒硝: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
两药相合,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芒硝泻下软坚: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证。
清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肠痈,痔疮肿痛。
回乳(外用):乳痈冲入药汁内或水溶化服。
芦荟汁液浓缩干燥物。
泻下:热结便秘。
清肝: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杀虫: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外治顽癣。
番泻叶泻热通便:热结便秘消积健胃:食积胀满,水肿胀满。
注意:缓下1.5~3g,攻下5~10g。
开水泡服或后下。
体弱者慎服。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郁李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利水消肿:宜于水肿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水肿、胸水、腹水等实证,风痰癫痫。
消肿散结:疮痈肿毒等。
注意:有毒,力猛;入丸散,0.5~1g;内服需醋制;宜间断服药;体虚及孕妇忌服;反甘草。
大戟泻下逐饮: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第一章解表药3.5分)—、辛温解表药1麻桂香姜发汗,香麻利水力缓;麻黄宣肺平喘,和中化湿寻香。
桂枝解肌助阳,温通经脉用常。
姜紫发散解表,鱼蟹中毒可疗;生姜温胃止呕,温肺止咳可投;紫苏行气宽中,胎动恶阻可控。
2、羌防苍藁祛风解表,散寒除湿止痛可靠。
防风解痉擅长,苍耳通窍除湿止痒棒。
羌活善治肩痹,藁本巅顶尤宜。
3、苍芷辛细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均好。
苍耳上能通脑,苍耳止痒除湿,上下内外通使。
白芷善治阳明,止带排脓止痒;辛夷通窍绝妙。
细辛专攻少阴,温肺化饮止咳棒;4、荆芥西河柳祛风透疹,荆芥解表,散风通用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炒碳止血;西河柳除湿。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牛蒡子与蝉蜕,疏风利咽透疹兼备;薄荷疏肝清利头目,牛蒡解毒消肿祛痰;蝉蜕明目退翳,开音止痉。
2、桑菊木贼与蝉蜕,疏风明目病邪退;桑菊均可平肝阳,菊花清热解毒良。
桑叶木贼凉血止血,桑叶清肺润肺效切,蝉蜕开音止痉特别。
3、葛根柴胡与升麻,发表退热疗效佳;升阳原理各不一,升柴举陷配黄芪。
葛根升阳以止泻,项背强痛效特别,解肌缓急生津切。
升麻葛根又透疹,升麻解毒是特征。
柴胡和解少阳,疏肝调经效强。
4、蔓荆薄荷疏散,清利头目同甘;蔓荆祛风止痛性寒,薄荷透疹利咽疏肝。
5、淡豆豉发表,除烦;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第二章清热药7.5分)一、清热泻火药1石知天芦四药对,清热泻火入肺胃。
石膏敛疮止血生肌,芦知花粉滋阴生津。
知母善润上中下,肺胃肾阴全靠他;花粉排脓消肿,引产孕妇禁用。
芦根清肺透表,除烦止呕利尿。
2、栀子竹叶淡竹叶,禾U尿泻心除烦热。
栀子解毒消肿止痛强,凉血止血利湿而退黄。
3、密蒙青箱谷决夏,清肝明目效不差。
决明善通便润肠,夏枯消肿散结效良,谷精疏散风热常用。
二、清热燥湿药三黄燥湿泻火解毒,龙胆专攻肝胆效宏;苦参尤善祛风止痒,下行利尿杀虫效强。
三、清热凉血药玄地凉血养阴润肠,玄参解毒散结火降。
赤紫丹凉血活血,牡丹退虚热效确,赤芍止痛清肝热。
【考点精讲】
1.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2.功效: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兼逐瘀、消癥、杀虫
3.主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兼治癥瘕、虫积等。
4.分类
5.注意事项
(1)临床应用时,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正虚者配补虚药。
(2)泻下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3)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
一、大黄
二、芒硝
三、芦荟
四、番泻叶
第二节润下药一、火麻仁
二、郁李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一、甘遂
二、巴豆更多视频加百度网盘(可力到)好友领取
三、牵牛子
四、京大戟
五、红大戟
六、芫花
七、千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