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类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66.68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二O O八年十二月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地理信息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2006年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框架》,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 1 -一、意义和作用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为适应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协调、交流与集成;优化地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范地理信息服务和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共享共建和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编制和发布“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有序性。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前提,也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为地理信息产业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合格评定、产品检验和质量体系认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依据;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和协调提供指导。
- 2 -二、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技术领域,“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面向表示四维时空信息,涉及的学科和行业多,采用的技术新、应用面广。
本标准体系定义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和结构;理清标准间的层次及相互关系;解决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的隶属和包容的关系;规范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析、访问和表达;描述实现以数字或电子形式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空间位置之间的数据交流的方法、过程和服务;避免标准间的矛盾和交叉、遗漏和重复;推动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地理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有利于克服地理信息标准编制的盲目性、随机性。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指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以国家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为目的的标准体系。
它是国家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标准。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基础和保障。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是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标准。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规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基础和保障。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是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标准。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规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基础和保障。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是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标准规范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标准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用于决策支持的各种尺度的地理数据与技术标准。
在过去的十年间,GIS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外GIS应用领域和地理信息用户经历了很大变化,空间数据的应用领域与用户群也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于是,地理空间数据被当作一类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
对空间数据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地理信息的标准化研究与制订工作也加快了步伐。
地理信息标准体系1.IT标准与地理信息标准地理信息标准只有与其所依赖的计算机环境紧密结合,才能提高自身的自动化处理水平。
地理信息标准面临的技术环境是: 迅速发展的由计算机与网络构成的分布式计算平台(DCP)技术。
地理信息标准不但要反映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关系,也要反映通用IT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一方面,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开放系统环境、Web服务和XML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数据获取方法、数据精度、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的技术与标准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GIS技术开始与主流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数据对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例如: Oracle spatial 8i在关系数据库技术层面,就提供了空间数据选项和功能。
地理信息标准与信息技术标准的结合是地理信息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结合的程度是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2.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IT技术,将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服务等标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并协同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使标准的结构优化、实现最佳功能。
一个成功的地理信息标准必须与其他相关标准以及通用信息技术标准有密切的联系。
数字城市标准规范建设内容国家已有一系列按指导标准制定的导则、规定和方法,也有一系列有关测绘、数据库、软件工程、系统设计、文件编写、网络与通信以及安全与保密等方面的标准,这些都不需要各个城市自行制定,只要求遵循、执行,并做若干地方化与补充的工作。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与基础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1.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趋势。
1.2组成部分GIS的核心技术包括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空间模型构建和空间可视化等方面。
具体来说,GIS的组成部分包括地图、数据、软件、硬件和人员等,其中,地图和数据是GIS 的基础,软件和硬件是GIS的技术支撑,人员则是GIS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1.3标准体系GIS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标准、软件标准、服务标准和元数据标准等,这些标准保证了GIS数据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来源、格式、用途的数据可以在GIS系统中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同时也为GIS应用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了基础。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1地图与地图投影地图是GIS系统的基础,它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一种表现方式。
地图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投影方式的选择应当考虑数据的地理位置、形状、大小、距离、方向及比例等因素。
常见的投影方式包括等角圆柱投影、等积圆柱投影、等角圆锥投影、等积圆锥投影、等面等距投影等,每种投影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2空间数据类型GIS系统主要管理和处理的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又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是由离散的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组成的,它采用坐标系来确定要素的位置和形状,通常用于表示地物的分布和空间关系。
栅格数据是由行列网格组成的,每个单元格代表一定大小的实际地面区域,栅格数据的值代表某一属性的信息,通常用于高程和遥感图像等数据的表达和分析。
2.3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采集是GIS系统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GIS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常见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航空摄影、遥感影像解译、地形测量和野外调查等。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地理信息元数据是描述地理信息数据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的信息,是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础。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是规范地理信息元数据内容和格式的标准化文件,它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统一的描述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概念。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是指为了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对地理信息元数据进行规范化描述和管理的标准文件。
它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基本属性、空间参考、数据质量、数据集成、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二、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内容。
1.基本属性。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基本属性描述,如数据集名称、数据集类型、数据生产日期、数据生产单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来源和特征。
2.空间参考。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还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参考描述,如坐标系统、投影方式、地理范围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空间特征和位置关系。
3.数据质量。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还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质量描述,如数据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评估和数据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4.数据集成。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还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集成描述,如数据格式、数据结构、数据编码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不同数据集之间的互操作和整合。
5.数据共享。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还包括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共享描述,如数据访问方式、数据使用权限、数据共享协议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国家测绘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12.27•【文号】国测国字[2006]44号•【施行日期】2006.1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测国字[200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测绘局所属各单位: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十一五”期间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务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服务保障能力,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编制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
现予印发,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贯彻实施。
国家测绘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的基础平台,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旨在引领和指导我国“十一五”期间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共享和利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工作回顾(一)“十五”期间的工作进展1、地理信息标准化前期研究有所加强“十五”期间,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中均安排了地理信息标准化研究内容;在电子政务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等信息化建设中也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急需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