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第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13.55 MB
- 文档页数:21
【关键字】服务第一章1.服务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服务的异质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2.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的定义:模式1跨境提供(电影、法律咨询、设计、通讯);境外消费(旅游、国外留学);商业存在(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自然人移动(外国专家讲学,劳务人员)3.以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关系划分:(1)追加服务贸易:伴随商品贸易而发生的服务贸易,二者相辅相成。
又可分为产前服务、产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阶段。
产前服务(产品设计、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与可行性研究);产中服务(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维护与保养、财务会计、人事管理、安全卫生);售后服务(广告宣传、运输、安装调试、维修、退货索赔)。
(2)核心服务贸易:与商品货物的生产与销售无关,是由生产者单独提供、消费者单独购置的服务。
(面对面型服务/远距离型服务)4.WTO关于服务贸易的分类:商业性服务/通信/建筑及相关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及社会务/旅游及相关/娱乐、文化和体育/交通运输/其他5.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贸易标的的无形性;贸易过程与服务生产/消费的同步性;服务贸易主体地位的多元性;贸易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服务贸易惯例和约束的相对灵活性;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6.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中国居民与非居民服务贸易(BOP)统计和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统计:FATS体系记录服务业外国商业存在的交易活动(包括与投资母国/与东道国居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重点反映商业存在提供方式下的服务贸易统计。
具体分为外向统计(记录本国在国外投资形成的附属机构在投资东道国的交易情况的统计)/内向统计(记录外国附属机构在本国的交易情况的统计)7.美国服务贸易统计机构: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统计途径:BEA调查问卷搜集美国服务贸易数据;范围:涵盖跨境贸易+附属机构销售2种服务贸易方式。
第五章传统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商务服务是指为国际贸易提供中介服务的商务公司,包括中介、招商、展览、广告、市场研究、商业信息等。
商务服务是国际贸易重要的支持服务,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
运输服务是指为国际贸易提供运输和配送服务的运输公司,包括航运、汽车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等。
运输服务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服务,通
常是国际间货物和服务流通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国际贸易合作起到了重要
作用。
旅游服务是指为国际贸易提供旅游和休闲服务的旅游公司和机构,包
括旅行社、导游、酒店、航空公司等。
旅游服务能够促进国际间人员流动,扩大人际交往,促进跨国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险服务是指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的保险公司和机构,包括货运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
保险服务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补充,能够为跨国贸易提供风险管理和保护,为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金融服务是指为国际贸易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
金融服务是国际贸易的核心服务,其发展水平
和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能够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
和融资支持。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编号:01103700前修课程:国际贸易学学分:2总学时:32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讲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了解与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协议与政策。
从宏观和中观两个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中国入世之后,服务业的开放性及国际市场环境。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情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阶段和主要问题。
能够选择一两个主要服务产业的开发度和市场竞争状况做出分析,能够对国别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32学时第一章服务业与经济增长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服务含义的历史演变以及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掌握服务业的含义与分类;重点掌握服务的特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服务的概念;服务的特征;服务工作与服务交付机构;服务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分类;服务含义的历史演变;服务的特征;服务业的分类;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关系。
难点: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关系。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发展现状与规模,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以及统计体系。
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发展动因和趋势。
重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分类;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与相近概念的区别;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经济全球化与服务贸易。
难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关系;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与规模。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纯理论4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纯理论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的差异;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掌握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制订)课程编号:010107英文名: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课程类别:类别选修课前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34课时主讲教师:卢映西等选定教材: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类别选修课,本大纲适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课程首先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形成和发展趋势;其次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价值理论及相关理论,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贸易政策、服务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及其成因,同时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经济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再次介绍国际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发展,介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并介绍加入WTO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业、基础电信业、批发零售业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开放情况。
最后介绍国际服务贸易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一般基础知识和理论。
具体地说,作为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学生应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和各种政策措施,了解经济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同时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熟悉国际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加入WTO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业、基础电信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现状、开放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本门课程的知识信息,讲授过程中注意讲授内容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并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同时结合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
国际服贸易简答题第一章——服务、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概述一、阐述对服务、服务业、服务贸易概念的理解服务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直接或凭借某种工具、设备、设施、媒体等所做的工作或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服务是向消费者个人或企业提供的,旨在满足对方某种特定需求的一种活动,其生产可能与物质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服务贸易是指由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在其境内或进入某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即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指服务者从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境内,通过商业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取得外汇报酬的一种交易行为。
二、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试举例说明无形性(即服务的不可感知性):服务的特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许多情况下都是无形无质的,让人不能触摸或凭视觉感到它的存在。
例如:酒店服务,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中无形的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即是无形性的外在表现。
特别地,物化服务可以使服务有形化。
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
而物化服务的前提下服务与消费可以不同时不同地发生。
例如:银行对客户的存取款业务要求服务需求与服务消费同时发生。
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性):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服务随之发生差异;服务消费者对服务可能提出特殊要求,服务随之发生差异。
例如:餐饮服务中分为高档餐厅、低档餐厅。
不可存储性:一般的,服务不像商品那样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储下来。
举例:酒店服务,以时间为界定来提供服务。
时间上存储的例外:保险。
空间上存储的例外:物化服务。
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指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例如:酒店服务中服务结束后,酒店的房间并不会属于消费者。
三、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有哪些?1.两者的界定不同: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而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