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政治必修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2、懂得我们伟大祖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3、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5、我们应该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能力目标】根据学案提示问题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捍卫维护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光荣使命。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自制学案。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爱我中华》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教师抛出问题: 1、《爱我中华》这首歌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民族状况?2、当今时代,结合课本P71案例以及你所了解的事例,谈一谈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二.新课讲授学生代表发言。
【师】我们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方面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也得益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板书)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板书)(知识梳理)一、民主平等(1)含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2)原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观点;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过贡献;在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属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四种形式。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要学生了解这一制度,必须让学生先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而《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框题对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概述。
本课包括三目:一是“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是情境导入。
二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情景分析。
三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是情景回归。
2.本框题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二、说教法:我们经常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体。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通过教学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__________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首要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贵贱之分。
我国各都依法________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____________,依法平等地履行____________.
(2)重要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义: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我国各民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个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要性: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_______________是实现民族团结
的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觉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巩固练习
1.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市。
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另外,全是建立了民族乡村医疗卫生网络,许多民族乡村、街道还兴办了敬老院和文化馆。
这些事实表明()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
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体现
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这是因为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4. 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D.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5、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这是因为()
A、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
B、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C、可以在短时期内消除各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
D、有利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同步发展
6、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其深远的政治意义是()
①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