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型变化及命题
- 格式:docx
- 大小:23.09 KB
- 文档页数:3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作文题型分类展析全命题作文题型阐释全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题目的唯一性,有利于在阅卷中确定评分尺度与标准,能够有效避免考前押题,防止抄袭与宿构。
近几年命题作文最得命题专家的青睐。
就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全命题作文完全有继续“领跑”的可能。
题型呈现1.直接型全命题作文:直接运思,以大化小题干由题目+要求组成,题意明确,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
在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里,考生往往已经知晓了作文的基本内容。
对于这类作文题,考生可以通过“直接运思,以大化小”的方法进行构思。
比如2010年浙江湖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以“多想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多想告诉你”可以小到“多想告诉同龄朋友,童年时对一朵花许的愿竟然实现了,而藏在路边小石头的秘密却没了影踪,那样的感觉渐行渐远”;也可以小到“多想告诉文友,自己怎样喜欢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黑瓦》,文中人物真诚淳朴的精神力量怎样丰盈充实自己成长的心灵”;还可以小到“多想告诉妈妈,我偶尔的叛逆与反抗不是为了跟你抬杠,而是我真的有了和你不同的想法”。
2.含蓄式全命题作文:凭借转换,化虚为实此类文题语意含蓄,往往包含引申、比喻或象征等意义。
如果误将该类文题当作直接型全命题作文,就可能导致立意肤浅,视野狭窄,不合题旨。
该类作文题写作时需要将它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题,即把题目中含蓄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转换成简明直白的语句,概括出蕴涵其中的内涵后再运思行文。
比如2010年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题一:“灯”。
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介绍生活中各种灯的特点、用途等,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
“灯”这个文题只有一个字,内涵却非常丰富,需要同学们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拓展作文的立意范畴,挖掘出“灯”的引申、比喻、象征意义来:指引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灯,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希望的灯,丰盈自己精神力量的灯,等等。
中考作文命题四大方向1、成长感悟类2、感恩感动类3、励志素养类4、审美感悟类第一类:成长感悟此类可以演变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展现的是成长变化。
另一种是展示同龄人特点或者共同经历的一段时光。
很显然这个题,可以写成成长感悟类中的第二类,我给大家的9篇文章,可以在第二篇里进行材料迁移和主旨升华。
本次作文可以写:(我与同学们)共度好时光开头:开篇点题(点题方式课堂上讲过)第二段:引出下文中间:镜头剪辑比如:1、教室里,我们共同奋笔疾书、吟咏诵读……(第三段)2、操场上,我们一起挥汗如雨、健步如飞……(第四段)3、宿舍里,我们共话责任与梦想,热情奔腾……(第五段)结尾:议论抒情初三这年,有你,有我,有他共同走过的痕迹,一起度过的好时光。
在这段时好光里,我们写满了奋斗,写出了坚持,写就了青春无悔……(第六段)上述只是例子,考生们可以换角度展开。
第二类:感恩感动此类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触动法来写。
选材上可以写亲情、师生情等。
写出自己与他们共同经历的一段时光,展现情感的可贵。
题目:共度好时光触动法如:开头:开篇点题如:夕阳透过玻璃斜照在爷爷奶奶慈爱的微笑上,我的心化了:与他们共度这美好的时光,何其久违,何其幸福。
——题记第二段:悬念引出下文中间部分1、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去乡下给奶奶过生日2、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画面描述3、插叙:父母的忙碌奔波、我学习的紧张较少回来看他们结尾:升华主旨——那天,与爷爷奶奶共同度过好时光,我体会到要珍惜亲情和幸福。
上述只是例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角度来来展现第三类:励志素养此类立意倾向于励志和人们的综合素养方面,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很难驾驭。
此类作文如果没有经历,最好不要尝试,若截取真实材料或切合度好的内容,也可以写。
如:1、端午节,你和同学一起去给孤儿院包粽子,送礼品,与他们共度了美好的时光。
看到他们脸上的'幸福,自己心中是那么快乐,体现大爱和人文关怀。
一、命题作文题型探微:审题思路点拨:命题作文按其字数多少,有单字、双字、短语、句子等四种情况。
单字如“读”、“路”等,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双字如“习惯”、“幸福”等,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也很关键;短语如“一件小事”、“我学会了关心别人”等,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句子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修饰成分较多,限制较死,要细心梳理其结构,方可领会题目规定的要求。
单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写作时,只要写其中的一个意义就够了,只需抓住一点,不必全面思考,这叫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意“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读人生”、“读社会”等,文章要写得具体而不空泛。
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足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题旨就明白多了。
然后他就选取“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上街加入老年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遇到短语题,审题时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
特别是记叙性文题因其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事、2008中考特辑指南篇中考作文常用四大题型透析与指导河南省信阳市五中余俊N E W H O R I Z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
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命后半题,如“的瞬间”;命中间部分,如“真”;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的时候”。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
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轻率从事。
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实用性与生活化的趋势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
考生常常需要就一些热门话题或身边的事物进行论述,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家庭教育等。
这种趋势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需要通过作文表达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培养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考查思辨与分析能力的趋势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加强思辨和分析能力。
这些题目往往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当代青少年问题的趋势中考作文的题目越来越关注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如学习压力、手机依赖、沉迷网络等。
这种命题趋势旨在引导考生就与自身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并通过作文反映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关心。
这种题材的命题对考生来说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的趋势除了思辨和分析能力,中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些题目常常要求考生讲述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等主题,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来展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多样化的命题形式最后,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长篇抒情、小品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命题都有可能出现。
这种多样化的命题形式旨在锻炼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多样化的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主要体现在实用性与生活化、思辨与分析能力、关注当代青少年问题、培养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多样化的命题形式上。
这些趋势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对待中考作文的命题,努力提升写作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中考作文命题最新趋势综述“十年寒窗苦,一考定乾坤”,“失作文者必失中考”。
中考作文几近占据语文学科总分半壁江山,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故此,中考作文一向牵动着广大教师和学子们的神经,以至于当年中考的硝烟还没散尽,新一届学子和一线教师又忙于备战下一年度的中考。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了解和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有效备战中考,才能赢在考场。
认真盘点并鸟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作文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理念对于作文教学,乃至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进行比对性分析,我们力求更好地把握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脉搏,窥斑见豹,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和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为我们更好地展望明年,给力将来,以及教师指导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广大学子高效、实效备战中考,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命题作文强势回归,选题作文降幅明显。
新世纪之初,新课改刚刚起步之时。
为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新精神,广大命题者纷纷放弃具有较具体的审题要求和较强的写作束缚的非开放式题型的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而选用话题作文。
到2003年,话题作文一度占全部考区的65%。
此后,话题作文因为容易套作和宿构,并对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大家开始对话题作文进行了反思;但是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对话题作文和传统命题作文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思辨和调整。
这种思辨和调整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上,则表现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组合的选题作文受到了青睐。
到2005年,选题作文占了45.2%,这充分体现了中考作文命题者对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
到了2010年,上述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命题作文占据了作文命题的制高点,话题作文则明显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
202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命题解读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50分)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1)请以“喊出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面的小诗耐人寻味:即使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我们是小花,也能在山坡上尽情开着……它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2023年河南中考作文沿袭了近几年来“一个话题(材料)、两种文体”的命题方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给材料是一首现代小诗。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以小诗阅读为切口进行写作能力的检测,既考察阅读能力又检测了写作技能,有一举两得之功效;同时,此命题也紧扣了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教什么”就“考什么”的命题原则。
我们知道,诗歌阅读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九年级上下两册的第一单元都以现代小诗为主。
“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是教材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而有无达成这一目标,是本次中考作文考察的关键点之一。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读懂诗歌是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题一“喊出______的名字”是半命题作文,已知信息“喊出”“名字”来自于给出的小诗;隐含信息是“谁”喊出名字、喊出谁的名字,这关乎叙述角度和写作内容。
毋庸置疑,这里的主语应该是“我”。
正像2022年的作文题“留在心底的声音”和2021年的作文题“从_____开始”一样,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写作者写“我”的经历、“我”的见闻、“我”的生活、“我”的感受,体现出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目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点评
《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点评》
嘿呀,咱今天就来唠唠江苏省中考作文这码事。
你说这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命题啊,那可真是挺有意思的。
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它越来越注重考查同学们的真实感受和生活体验啦。
就说有一年中考吧,作文题目是要求写关于一次特别经历的。
我记得我们隔壁班有个小胖同学,他写的就是他过年跟着家人回老家的事儿。
他呀,把那一路上的兴奋劲描写得特别生动,什么从出发前一晚就开始兴奋得睡不着觉啦,一路上都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啦,还说见到老家的小伙伴那开心得都要飞起来了。
他描述到在老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小河边抓鱼,那小脚在河里踩来踩去,河水都被搅浑了,结果一条鱼也没抓到,还摔了好几个屁股蹲,那模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自己也跟着傻笑。
就这样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他写得特别细致,让人看了就好像自己也在那小河边跟着玩似的。
从他这篇作文就能看出来,现在中考作文就是喜欢让同学们写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且啊,这作文命题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了。
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现在啥都有,有时还会来点创新题型呢。
不过不管怎么变,核心还是要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
总之呢,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就是越来越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大家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能流露。
我觉得这挺好的,这样才能真正考出同学们的水平呀!以后呢,估计这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同学们可得加油啦,多去观察生活,多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写出精彩的文章哟!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江苏省中考作文,就是这么回事咯!。
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题型有:(1)话题作文。
湖州市——“感动”(话题材料、提示材料,作文具体要求略,下同);温州市(非课改区)——“陶醉”。
(2)命题作文。
绍兴市——《十六岁的天空》;宁波市——《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温州市(课改区)——《把心儿打开》;衢州——《我拥有,我快乐》;绍兴——《寻找平衡》;杭州市——《友善》;金华——《这就是幸福》;温州市——《惜》。
(3)半命题作文。
嘉兴市——《也美丽》;金华市——《生活因而精彩》;丽水市——《感谢》;义乌市——《真美》;嘉兴——《我因而自豪》。
(4)选题作文。
定海、岱山、嵊泗市中考作文题(二选一)①以“执著”为话题,写文章;②《伴我同行》完善题目后,写文章。
(4)材料作文。
一、命题作文及其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形式,但近年中考作文题目中出现一些新的命题作文的特点:一是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从过去的简单机械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倾向,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命题,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深入体验生活意味,抒写每个人独特的生命感受……通过下面这组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能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如《兴趣》、《感悟美丽》、《责任》《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最好的奖赏》、《心中有盏红绿灯》、《带着微笑出发》、《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晨》、《我拥有,我快乐》、《其实并不是这样》、《记住这一天》、《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二是命题形式上由以前的单一的“作文题目”向丰富多元的更具人性关怀的形式转化,出现了“材料故事+提示语+作文题目+作文要求”的形式,例如,2007年的杭州市中考作文《友善》。
这样的命题形式,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在中考这样的特殊“时空”内,如何写好命题作文呢?笔者认为,第一要务就是审题立意。
1.切记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千万不可改动命题作文的题目。
如果改动了命题作文的题目,那么,即使你的作文写得再好,在评卷时也将按照三类或三类以下作文进行评分。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两种。
一是“直供题”(即直接出示作文题目),二是“引述式”(即先出示材料故事,再出示作文题目)。
对于第二种命题形式,考生在考试中出错的最多,把“为题”误解成了“为话题”。
“为题”和“为话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要求相去甚远:前者为固定题目,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写作范围,题目需要另拟。
2.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技巧。
任何题目都有限制,尤其是命题作文,而扣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做到扣题写作,必须先要审清题意,围绕题意确定主旨,运用得当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材料内容来表现主题。
一般来讲,命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中心的关系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题目直接点明中心”。
如《友善》、《我拥有我快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等,此类题目一般范围清楚、立意明确;二是“题目只提示作文内容范围,不直接涉及作文主旨”,如《晨》、《记住这一天》、《兴趣》、《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等,这一类题目需根据题目的含义和暗示等信息认真分析,发挥想象,自己审题立意。
如何审题立意?
①弄清题目的限制。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感情基调等,审题时一定要弄清楚。
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题目《校园新风》,作文题目限制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赞美,限制了作文取材范围——校园,但是要写人还是写事;记叙还是抒情;生活上有朝气还是在学习上有活力;课内还是课外等都没有限制,而这些正是学生选材时可深入考虑的方向。
②抓住“文眼”把握主旨。
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也是整篇作文的“文眼”。
抓住了这个重点,就能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例如,《感悟美丽》的“文眼”就是“感悟”,因为“美丽”有多种理解,或是自然的美,或是艺术的美,或是心灵美,或是社会风尚的美……确定“美丽”的含义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说,文章要重点表达出“感悟”。
一般来说,单个词语作题目的,题目往往就是“题眼”,如《沟通》、《责任》等;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往往是“题眼”,如《最好的奖赏》中“题眼”是“最好”,《瞬间的记
忆》中的“瞬间”;而在动词短语的题目中,动词往往是“题眼”,例如:《寻找平衡》中须突出“寻找”,《把心儿打开》中要突出“打开”……
③“添砖加瓦”立意选材。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
假如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那么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添砖加瓦”的方法,就是在心中把作文题目扩充为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这样就能迅速确定写作主旨和材料。
如《责任》,审题立意时,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谁的”、“重大的”等,或在其后添加“重于泰山”“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等。
(特别提醒——这是个审题立意的思考过程,千万不要改变命题作文的题目噢!)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又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它的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跟命题作文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着重谈谈它的特殊之处——填补题目。
可以这么说,半命题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填补题目。
填补题目的原则是三个字——“合”“真”“新”。
“合”就是要求所填补的字词符合作文提示,填补后的作文题目和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相矛盾;其次是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
“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真”的经历体验,才能为你的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提供坚实的基础,让你表达得更自己、自信、自如;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大胆求“新”,尽量填补较为新颖的题目,让你的作文“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当你看到《如果我是》这样的半命题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班长、爸爸、还是老师等人物?或许“如果我是一只鸟”、“如果我是一片云”、“如果我是奥运大使”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篇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可以考虑整篇只用一个中心“意象”,也可以考虑用多个相关的“意象”,把它们组合成一篇优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