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活动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31.7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区域教学,让幼儿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区域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教师对区域教学的认识。
2. 通过区域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观察和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调整和优化区域教学策略。
4.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区域教学理论研讨2. 区域教学活动设计3. 区域教学活动观摩与反思4. 教师经验分享与交流四、活动过程1. 区域教学理论研讨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对区域教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学习相关文献,教师们对区域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教师们也分享了各自在区域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2. 区域教学活动设计接下来,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区域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
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区域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
这些活动方案既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又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3. 区域教学活动观摩与反思在区域教学活动观摩环节,教师们分组观摩了其他教师的区域教学活动。
通过观摩,教师们对区域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幼儿的表现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观摩活动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教师经验分享与交流在经验分享与交流环节,教师们就自己在区域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享,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对区域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对区域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区域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这导致区域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开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有效培养。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内自由选择、自主操作和探索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组织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区域活动的设置在区域设置方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益智区、角色扮演区等。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教育价值。
建构区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他们可以用积木、纸盒等材料搭建各种建筑物和场景。
然而,在实际活动中,我发现建构区的材料种类还不够丰富,有时候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搭建需求。
比如,缺乏一些特殊形状的积木和辅助材料,这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创意表达。
美工区提供了各种绘画工具、手工材料,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创作。
但我观察到,部分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只是随意涂鸦或摆弄材料。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引导,例如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或者设定一些具体的创作主题,帮助幼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
阅读区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区域,但在实际情况中,阅读区的环境布置还不够温馨舒适,书籍的更新频率也较低,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主动前来阅读。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柔软的靠垫、小帐篷等,营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
同时,定期更新书籍,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读物。
益智区的拼图、棋类等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部分益智游戏对于一些幼儿来说难度过高,导致他们失去兴趣。
这提醒我在选择益智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
角色扮演区是幼儿模仿社会生活、体验不同角色的场所,但有时会出现角色分配混乱、情节发展单一等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在活动前,没有给幼儿足够的引导和讨论,让他们明确角色的职责和活动的规则。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反思6篇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
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
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
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
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
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
”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
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
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
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
”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
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
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
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总结反思【三篇】【篇一】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
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
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建构区、图书区、表演区等,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我型我秀”、“天空之城概念书屋”等,并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1、区域游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2、区域游戏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
大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
每个区角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3、在区域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
如软材料,图书区,都铺上了垫子,当幼儿进入图书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建构材料。
4、区域活动一开展,我们便把区域中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结合班级风格为孩子设置了“区角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此外,我们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玩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
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建构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城堡”等。
在每一次的搭建后,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很在意,几天后我发现,很少有人去建构区了。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垒高区遭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我反思后觉得,孩子们之间的比较产生不了长久的兴趣,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于是,我用数码相机拍出幼儿每一次活动的作品,作为孩子的搭建记录,且在游戏后进行点评,这样,建构区又出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身影、开心爽朗的笑声,每天,也有孩子在向新的搭建形式进行挑战。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实用15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1区域活动室有好几个区域,但是,我先让我们班的幼儿先从超市开始,因为超市是最贴近生活的,他们都有相关生活的经验,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顺序有点乱,对这个区域活动不了解,不熟悉,导致在给孩子们讲时也讲不清楚,后来慢慢的学会了,也就没那么乱了。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我们没有好好的指导。
我们也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
对于这个逛超市的区域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进行了游戏式的教学,寓教于游戏中,既让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又让孩子从中学会了按类摆放物品。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法宝。
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2一、活动亮点师幼探讨表演动作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规定如何做动作,而是让幼儿们观察图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进行创造。
幼儿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绿毛虫吃东西、蜕皮、睡觉等各种各样的动作,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会了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不仅体验了韵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而且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和谐发展。
二、活动改进(分析与对策)1、琢磨着如何让整个活动如何更有趣,幼儿更喜欢参与,于是尝试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的'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征,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听着音乐也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精选10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1区域描述:区域活动刚开始,孩子们按照己的区域计划陆续开始了。
我们班的孩子在学习性区域的都特别安静有序,一眼望去特别舒服。
社会性区域——小医院里面只看见医生和护士也穿好相应的服饰准备游戏。
可是,过了很久发现小医院里面的两个医生和两个护士及里面的工作人员,有的站在电脑旁边发呆;有的在打针凳子上坐着;还有的直接走来走去根别人聊天,总之都无所事事。
教师看到这一幕开始介入:小医院里面好冷清,一个病人也没有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可以做些什么呢你平常看到医生在没有病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吴昊文摸摸头皮说,医生好像可以打电脑的。
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医生为什么要打电脑呢"汪雅睿连忙接到:"医生好像要找一下给病人用什么药药房里面这些药还有没有。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医务工作人员的空余时可以做作些什么王俊熙说,"我可以帮表演区的演员做体检,护士也可以打扫和整理一下医院的卫生。
"宝贝们除了医生和护士还需要什么人群那我们可以怎样分配呢听了教师的引导,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忙开了。
有的在电脑前不停的输资料,有的整理,还有的孩子开始来当病人。
让小医院社会性区域开始慢慢热闹起来。
对幼儿行为的分析:小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这几个孩子不太清楚。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引导或者混龄孩子的共同游戏带领,帮助幼儿树立医生、护士的职责。
还可以利用区域评价及谈话时帮助幼儿梳理相应的情境游戏及遇到紧急情况时医生应该帮助护士和病人做好相应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材料上的分析:教师的材料投放幼儿喜欢,但在角色的分配上孩子们协商的不够好,导致小医院的区角比较冷清。
其实教师在材料额度投放时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
(如小医院的服饰)投放中可以减少两件,引导孩子没有穿上服饰服的可以当病人,或者可以把小医院的角色牌做好,挂在手上。
这样小医院就不会缺少病人了,游戏就可以有序的开展起来。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范文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学习,我省开展了幼儿园区角活动评比.三月份我们铁东区选取了___所幼儿园参加评选,教工幼儿园和旭虹早教幼儿园被省里抽检.这次活动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我们除配合市初检外,还多次下到幼儿园进行指导. 通过这次检查指导,使我对幼儿园活动区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一、教师活动前的用心准备使我很受触动准备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教师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
比如“巧手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系鞋带、编辫子等;“益智区”: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块做成快板等进行打击乐等。
教师的用心准备给孩子提供了创造和学习的空间。
二、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与指导使幼儿玩得开心组织与指导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在这个环节里,活动完全是自由的。
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使区角活动变得更有兴趣性和教育意义.幼儿玩得非常开心!三、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恰当好处总结评价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
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其参与再次活动的欲望。
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很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下:一、成就与不足在区域活动教学中,我观察到幼儿有明显的进步和成就。
他们在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内容和玩具上表现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能够主动地在各个区域活动中进行自由游戏和角色扮演,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持续的探索和学习。
同时,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与小伙伴合作、分享玩具,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些幼儿在选择玩具和活动时存在固定选择的倾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与小伙伴的交往方式也有待改进,有的幼儿过于依赖成人的引导,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区域活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启发、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我发现游戏是最有效和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并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交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游戏的运用,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对环境设置的反思环境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区域活动教学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有些区域的环境设置还不够理想。
有些区域的玩具和材料种类过少,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
另外,一些区域的安排和布置不够合理,容易造成幼儿之间的冲突和争抢。
因此,我打算对区域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增加玩具和材料的种类,增强幼儿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区域的布置和安排上做更多的思考和计划,以避免冲突和争抢的发生。
四、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不仅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还需要与家长有良好的配合和沟通。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在参与区域活动教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我对区域活动教研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1.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区域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制定活动计划,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调,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区域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轮流、等待、分享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区域活动教研反思1. 教育理念上的反思在参与区域活动教研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区域活动教研让我意识到,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上的反思在区域活动教研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导不够,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活动质量。
3. 活动环境创设上的反思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反思观察记录: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
为增加孩子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新玩具。
这次区域活动我没有给孩子们分配区域,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展活动。
基本上每次区域活动都是给孩子们分配好区域内容,时间久了会让活动很死板,显得局限性。
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动模式,我难免会对活动有很大的担忧和顾忌。
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跃,这样把它们放散开去,会不会乱成一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指定性,会不会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呈现。
当然,在活动前对孩子们的活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活动开始了,孩子纷纷选择区域、材料、同伴游戏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来问我:“老师,___玩具可以玩吗?”“可以,区域里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护好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
”刘熙、贝贝、思雅几个人在位子上认真的玩编织“苹果、西瓜、篮子……”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还不怎么会编织,于是我稍稍进行指导。
之后我再去观察发现他们根据范例及我的指导已经编织的很完美了。
孩子的仿编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邓楠天、黄莹、高颖几个在玩办家家。
看着她们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
佩服的是,由于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创设材料。
她们把外套竖直抱在怀里当做小宝宝,自己折碗筷等。
好笑的是,她们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学着大人的行为举止,学的有模有样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见她们平时关注大人的行为举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
有的孩子这个玩了会整理好又换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请其他的孩子进入自己的区域游戏,有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游戏。
观察反思: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
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趣,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
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
(封面)
幼儿区域活动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本学期小一班区域活动的区域包括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自然角、建构区以及娃娃家。
蒙台梭利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尤其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老师眼里,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所以我们需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环境,希望幼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我发现,通过最近开展的区域活动,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科学与探究中第一个活动名称就是《我爱探索》,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
所以一个区域活动它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幼儿喜爱的环境。
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本班幼儿对娃娃家尤其喜爱,一开始,在经过娃娃家时,会经常停下脚步,好奇的看里面都有什么。
后来,开展了区域活动,娃娃家经常是第一个人满的区域,所以,我们创设一个可供幼儿活动的环境,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从而使他们逐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