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学术报告会新闻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40 KB
- 文档页数:1
感知中国行走浙江——“熊猫杯”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国征文
大赛圆满收官
郭熙贤;黄江勤
【期刊名称】《中国报道》
【年(卷),期】2024()1
【摘要】2023年11月25日,首届“熊猫杯”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浙江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赵珺,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许荣,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以及获奖留学生、教师和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颁奖典礼后,获奖留学生还参加了“在浙里遇见你”感知体验行活动。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郭熙贤;黄江勤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擎起建造未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携手欧特克引领BIM应用进入新阶段2017第八届“创新杯”BIM应用大赛圆满收官中国建造深度展示创新、多元化BIM应用新趋势
2.首届“一铭杯”中国Linux软件大赛圆满收官
3.至简力量焕生精彩——
第28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圆满收官4.至简力量焕生精彩--第28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圆满收官5.陶瓷设计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精彩上演第五届“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圆满收官首届德化陶瓷设计周同步起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欧亚会展国际酒店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主办,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承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材料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无锡贝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全国从事生物材料创面修复及临床应用与研发以及烧伤、创伤、整形、康复、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青年医师、护理人员和相关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到场参会。
大会会议现场一览开幕式11月21日上午8点,大会在武汉欧亚大酒店三楼北京厅拉开帷幕。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主任谢卫国主持开幕式。
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武汉市卫健委党委记张红星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宣布分会成立并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理事长付小兵、副理事长高长有、王云兵、张胜民、秘书长艾华等分别为分会委员颁发聘书。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主持开幕式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致辞武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张红星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为分会主任委员黄跃生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为分会候任主委吕国忠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领导为分会副主委颁发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讲话大会报告付小兵院士、夏照帆院士、黄跃生教授、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和樊李红教授共18位烧创伤、生物材料领域顶尖专家和学者应邀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孙永华教授、陈璧教授主持大会第一节报告张国安教授、柴家科教授主持大会第二节学术报告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郭振荣教授、杨红明教授主持大会第三节学术报告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牛希华教授、刘毅教授主持大会第四节学术报告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魏在荣教授、徐庆连教授主持大会第五节学术报告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樊李红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置了系列分会场,包括:烧创伤救治分会场、材料与创面修复分会场、护理与康复暨优秀护理与康复论文评选分会场、优秀中青年学者论文评选分会场。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8年第11期一、西湖之梦:大学的定位和目标从春秋战国的古圣先贤到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教育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上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总体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公立大学,多方位与国际一流接轨。
但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和可预测的未来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不能满足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对尖端科技的需求。
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西湖大学,在科教兴国的新时代为梦想应运而生!2015年3月,七位倡议人向习总书记递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得到积极批示。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一直面临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困扰。
西湖大学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借鉴国际化的做法,翻开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湖大学希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创造了中国高校从博士生再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
学校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
西湖大学希望成为国际化的高等学府。
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大学所有规章制度的设立都将遵循国际化的标准,在教学科研、行政服务、后勤保障、校园文化等各方面都将充分体现全球化的特色,成为世界范围内学生学者钟爱的家园。
二、西湖之始:大学的筹建情况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于2016年12月10日先期成立。
课题开题新闻报道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题开题新闻报道稿近日,我校某学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毕业设计课题开题仪式,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隆重的时刻。
本次开题仪式共有20个毕业设计课题被正式立项,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工程管理等。
学生们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周密的考虑,最终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开题仪式上,学校领导对学生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保持激情和创新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课题,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们也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一位参与课题开题的学生表示,“我选择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创新和前沿的课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医疗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案。
”另一位学生也表示,“我选的课题是关于大数据分析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为金融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数据分析方法。
”在未来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将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自己的课题奉献青春和智慧。
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定会取得成功,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增添新的光彩。
本次课题开题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也是学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次考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究成果将会在相关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为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品牌形象增添新的亮点。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努力向前,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文章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课题开题新闻报道稿近日,某地一所高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题仪式。
本次开题仪式是为了展示学生们的课题选题和研究方向,并为他们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提供一个迈出的第一步。
以下是本次开题仪式的详情。
开题仪式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举行,参加开题仪式的有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们。
立德育人润物无声,助力学生光明未来发布时间:2023-05-12T01:23:48.15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6期作者:赵承军[导读]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特色德育课程的开发十分关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素材挖掘,课程实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项目研究、综合实践等学习方式,开拓学习时空,丰厚生命底蕴,体现地方特色。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311400《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指出:“(要)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开发权交给教师,选择权交给学生。
”这一举措加快了我校努力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的步伐,推进了学校特色化发展的进程。
与此同时,区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教育资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德育一体化建设,探索‘立生德育’”的德育指导思想,更为我校坚持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开展基于校本资源的德育课程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我校“圣园碑林”特色德育课程探索应运而生。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特色德育课程的开发十分关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素材挖掘,课程实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项目研究、综合实践等学习方式,开拓学习时空,丰厚生命底蕴,体现地方特色。
课程设计研究中运用了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整合理念,将“圣园碑林”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并以此为载体建立特色课程,围绕“圣园碑林”开发体验鉴赏、探寻研究、践行内化三大板块课程,每个板块开发出若干门子课程,最后根据内容的相关性、相承性、互补性、渗透性架构出“圣园碑林”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一、以社团促学生鉴赏体验“圣园碑林”特色德育课程中的“古碑鉴赏”“罗隐诗歌鉴赏”“碑林书法鉴赏”等课程,除了课堂教授以外,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形式来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经典、感悟传统。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导读:本文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术会议新闻稿【一】11月25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7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盛大召开。
来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心理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机关、军队、公安、信访、妇联以及石油、电信、金融等机构的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中央联席办副主任王石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副书记段世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由专委会主办,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独家承办,格略集团心理管理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
论坛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经典研究与标杆实践的对接与引领”为主旨,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探讨在这个组织转型已成常态、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心理管理如何满足实际需求与实际,对接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组织和员工健康和谐发展。
开幕式上,专委会授予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心理管理研训中心”称号,并向其赠送了《心理管理——体系与技能》套书。
该书围绕当前国内逐渐兴起的员工帮助计划EAP存在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成熟的模式、规范的机制、系统的策略、科学的工具和专业的技能六大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管理体系如何在各级组织中构建并有效运行。
会上同时还发布了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知识普及平台——**网和中国**网,并启动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百名专家巡讲、百佳实践推广“双百”计划。
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时勘、中石油首席职业心理专家檀培芳等十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组织心理建设》、《情绪劳动者的行为特征及抗逆力模型研究》和《石油行业跨文化管理的心理建设》等主题报告,就心理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著名学者郑杭生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
9月22日上午,科学会堂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大师论坛系列郑杭生先生学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政法
学院有关学科的师生齐聚于此,认真聆听了郑杭生教授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卫建国主持,卫副校长首先为我们简单介
绍了郑杭生先生。
郑杭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哲学社会基金
社会学评审组组长等。
郑杭生教授首先以一个幽默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引得现场
师生阵阵欢笑。
而后郑先生进行了题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与社区
治理的新特点与新趋势“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指出社会学人要有”
顶天立地“的治学态度,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随后郑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新形势的四方面
特点和社会管理社区治理新趋势五方面的表现,讲解过程中辅以他
在长期的社会调查中看到的典型案例,使整个报告会生动形象,同
学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郑先生的报告结束之后,师生们进行了现场提问,郑先生对大
家提出的社会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激励大家要担负
起社会学人应有的使命,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报告会的最后卫建国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对郑杭生教
授来到我校进行学术报告表示感谢。
同时对现场师生提出期许,他
希望大家脚踏实地的学习理论知识,为构建中国学术话语权而努力
奋斗。
此次报告会对我院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是一次有力的帮助,同时
也加强了我院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