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谈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到快、从低要求到高要求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化学阅读方法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近几年的考试题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在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看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
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虽然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效果不佳。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内容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感兴趣,并有强烈的阅读欲望。
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气”一节时,可先给学生讲下面的史实: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气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
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3、加强检查,养成阅读习惯。
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检查,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摘要:要学好九年级化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高效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效阅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学好九年级化学,是初学者和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要学好九年级化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阅读。
在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又没有针对性,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
时间久了,就会厌倦阅读,从而挫伤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阅读不流于形式。
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1)对易懂概念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阅读。
对过去已学过的内容,或生活中熟悉的知识,估计学生容易看懂的教材,如学习第二章的《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第三章的《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四章的《我们的水资源》等。
这些内容的教学,我先让学生阅读老师发给的”导学案”,然后认真阅读课本,最后做”导学案”,掌握其中主要内容。
有些内容虽然没有学过,但跟学过的知识有紧密联系,或者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匀属于易懂内容。
(2)对基本概念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着重阅读。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着重读,对于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
因为这些重点字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了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字句是教材中带关键性的字句,只有把这些字句弄清楚,搞准确,才不会把概念搞混。
如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许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把”改变”误认为”加快”,而忽略”改变”还有减慢的含义。
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催化剂的概念,在反复读时思考,”改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初探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化学知识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和高考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
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前面的教学中作铺垫,花适当的时间对后续内容作简单的提示、联系,悬疑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
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
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把原来要求在课前阅读完成的学案在课前填写,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前小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
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作者:吴云东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3期《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就目前化学教学的实际来看,许多化学教师非常重视知识传授、科学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法指导等,但是,每当学生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时,往往因读不懂题目而无从下手、理不清题意而半途而废,究其缘由,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阅读能力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好:一、化学阅读读什么(一)阅读化学教材从知识体系角度来看,教材是一本比较完整的初中化学读物,既要把一本书读厚,又要把一本书读薄。
“读厚”,教材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标题、概念、定律、例题、实验、插图、习题”等七部分,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1、读标题标题是章节的概括,是课题的重点。
如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标题告诉我们本课题重点探究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读概念、定律概念和定律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们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
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具有文字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特点,阅读时要咬文嚼字,细心琢磨,并注意勾、划、圈、点。
要抓住重点,找准关键字词,逐字逐句地理解。
如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读时应注意化学变化这个前提条件。
3、读例题读例题时,应指导学生分清步骤,弄清关系,掌握格式。
学会反推和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的习惯。
4、读实验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一般用小字,但并不是说明它不重要,应强调一定要认真地从使用仪器、操作过程、观察的内容和部位这几方面来阅读。
5、读插图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大部分是为实验而画的。
读图时应读出图中各仪器名称及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各仪器间的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就目前化学教学的实际来看,许多化学教师非常重视知识传授、科学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法指导等,但是,每当学生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时,往往因读不懂题目而无从下手、理不清题意而半途而废,究其缘由,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阅读能力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好:
一、化学阅读读什么
(一)阅读化学教材
从知识体系角度来看,教材是一本比较完整的初中化学读物,既要把一本书读厚,又要把一本书读薄。
“读厚”,教材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标题、概念、定律、例题、实验、插图、习题”等七部分,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1、读标题
标题是章节的概括,是课题的重点。
如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标题告诉我们本课题重点探究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读概念、定律
概念和定律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们具有
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
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具有文字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特点,阅读时要咬文嚼字,细心琢磨,并注意勾、划、圈、点。
要抓住重点,找准关键字词,逐字逐句地理解。
如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读时应注意化学变化这个前提条件。
3、读例题
读例题时,应指导学生分清步骤,弄清关系,掌握格式。
学会反推和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的习惯。
4、读实验
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一般用小字,但并不是说明它不重要,应强调一定要认真地从使用仪器、操作过程、观察的内容和部位这几方面来阅读。
5、读插图
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大部分是为实验而画的。
读图时应读出图中各仪器名称及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各仪器间的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
6、读习题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大多数要通过解题来体现,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读习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化学课外读物
化学课外读物(包括报刊杂志等)是教科书的延伸,化学课外读
物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更为具体、更为深入的科学史实、神话故事等,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课外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揭开故事的神秘面纱。
通过阅读化学课外读物,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阅读网上信息等
网上信息与化学课外读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网上查询具有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的速度,许多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及时的解答。
二、.教给学生善读的技艺
(一)重视化学概念的阅读——抓关键词
初中化学概念几乎贯穿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化学概念时,我往往根据概念的难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是较难而且是不具可比性的概念,我就叫学生先认真阅读,试着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然后我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概念,指导学生如何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
另外,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成对且含义相反的,这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掌握该组概念辟出了一条捷径。
在教授这些概念时,要充分利用好对比阅读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能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地把握并加以应用。
(二)化学图形的阅读,使抽象的化学理论形象化
1、理论图。
化学中的理论图,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曲线图。
化学中的曲线图,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
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
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3、实验装置、操作图。
化学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抓住实验内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的原理、实验要求的条件以及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等几个方面,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三)指导阅读化学数据,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内容
化学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出来的。
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
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据的大小和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几个注意点
(一)善于标记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老师应要求学生
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善于调控
学生在每节课中的阅读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
(三)善于反思
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重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对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反思。
从初中化学教材的文体特点来看,它们大都属于说明文。
教材的叙述还是比较通俗的,所以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读书自学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经过一番努力也是可能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指导学生阅读好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
参考文献
[1]吴天良;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3期[2]徐海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苑教育;2011年15期
[3]周兰根.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年41期
[4]满廷红.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初中化学[j];甘肃教育;2010
年18期
[5]冯燕瑛.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