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监测结果及早期护理干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新生儿低血糖中早期护理的干预效果阐述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
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
而且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
新生儿低血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
本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番禺区何贤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78例新生儿血糖进行了检测,并对发现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进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总结经验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番禺区何贤医院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共计378例的资料。
其中男婴238例,女婴140例;早产儿103例,足月儿275例;低体质量儿51例。
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糖,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如下:足月儿出生后3d内及3d后血糖分别教育母亲与新儿生密切接触,可将新生儿置于母体胸前,用母体温度供新生儿取暖。
合理喂养:分娩后30min以内应开奶,每2h—次,奶量30mL。
大多数低血糖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低血糖患儿依据低血糖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同一低血糖水平临床表现的差异也较大。
少数有症状者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多汗、苍白、陈发性发绀、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甚至惊厥等。
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严密观察,警惕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治疗:当监测发现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应立即静脉注人25%葡萄糖液2?4mL4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i。
2h之后复测血糖,如血糖仍环境寒冷、呼吸做功和肌肉活动,需要的能量值明显增加,要求更多的能量贮存以维持血糖水平。
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肝糖原和棕色脂肪及贮存量少,出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又相当高,易发生低血糖孕母病史有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胎盘功能不全者其婴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更高。
·临床护理·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2月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作者简介]林春燕(1979-),女,福建泉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管理。
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正常与危重新生儿均可发生,故在诊断和早期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部分症状明显的低血糖新生儿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反应低下、多汗、苍白和喂养困难等,且葡萄糖是大脑发育与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之一,低血糖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还会造成患儿脑损伤[1],因此早期治疗和积极干预对低血糖新生儿具有较多积极意义。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倡导对低血糖新生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
基于此,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8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以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结果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血糖<2.2mmol/L(40mg/dL),且日龄<28d。
排除标准:先天畸形、内分泌异常及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
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 =32)和对照组(n =36)。
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2例,胎龄35~39周、平均胎龄(37.45±0.78)周,日龄(1.82±0.69)d,平均体重(2604.12±59.53)g,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20例。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5例,胎龄35~39周、平均胎龄(37.36±0.92)周,日龄(1.75±0.62)d,平均体重(2595.54±59.94)g,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24例。
2组男女比、胎龄、体重、日龄、分娩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予以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10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478)静脉输注,根据患儿体质量和胎龄确定剂量,足月儿、早产儿和小儿胎龄儿分别为4.0、5.0、7.0mg/(kg ·min);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常规监测患儿用药反应、生命体征。
新生儿低血糖观察与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观察与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9月—2 0 1 6年8月接诊的低血糖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都予以血糖监测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同时加用早期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6.67%(29/30)和100.00%(30/30),对照组分别为83.33%(29/30)和80.0%(24/3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低血糖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低血糖新生儿辅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血糖水平,缩短病情恢复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neonatal hypoglycemia observation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From Sept. 2013 to August 2016,60 cases of neonatal hypoglycemia admitted into the department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routine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iven with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dditionally.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index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96.67%(29/30)and 100.0%(30/30),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3.33%(29/30)and 80.00%(24/3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uration of hypoglycem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on the neonatal hypoglycemi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KEY WORDS hypoglycemia;nursing intervention;satisfaction;neonate臨床上,新生儿低血糖比较常见,可损伤患儿的中枢神经,并引发脑瘫亦或智力低下等后遗症[1],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92例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分析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NICU 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96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筛查,其中窒息64例,早产儿82例,低体重儿61例,高胆红素血症者52例,感染者23例,巨大儿36例,分析各种疾病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检出低血糖患儿进行一系列的早期护理干预。
结果896例新生儿共检出低血糖92例,总发生率为10.3%;其中窒息者低血糖检出14例,发生率为21.9%,早产儿低血糖检出19例,发生率为23.2%,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检出21例,发生率为34.4%,感染者低血糖检出4例,发生率为17.4%,高胆红素血症者低血糖检出6例,发生率为26.9%,巨大儿检出6例,发生率为16.7%;对92例诊断为低血糖的患儿严密监测血糖和合理喂养,积极以补糖输液等对症处理,通过保暖、早接触、早吸引、早开奶等合理早期护理干预,无一例发展为重症低血糖,效果良好。
结论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而降低,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等均为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有上述高危因素更应严密监测血糖,对于低血糖的新生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正确喂养,避免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低血糖;监测;护理干预新生儿低血糖是引起新生儿常见病之一,由于症状不明显,如不注意,极易引起危重症。
低血糖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1]。
持续和反复的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脑细胞能量失调,影响脑组织代谢和发育,从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且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2]。
因而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对新生儿低血糖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896例新生儿血糖进行了监测,并对发现的新生儿低血糖进行积极处理及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从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选取低血糖新生儿90例,随机划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为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早产、窒息、感染、巨大儿及其他。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新生儿低血糖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引发的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观察;护理干预;效果低血糖为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资料统计,我国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约为1%-5%[1]。
本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若未及时发现及处理,可能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增加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因此,早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为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0例低血糖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发现护理干预组疗效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选取低血糖新生儿90例,均满足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全部为单胎新生儿。
根据出生时间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各18例、12例,平均孕周(30.63±4.23)周;其中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17例;实验组男、女各19例、11例,平均孕周(30.57±4.34)周;其中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18例。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进一步分析处理。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症状、体征,做好用药指导,对新生儿家长健康宣教等。
实验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保暖:低血糖新生儿表现为出冷汗、面色发白、手足冰凉等症状,护士应使其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包裹好新生儿,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受凉。
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低血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每组各50例。
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家长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低血糖新生儿进行实时血糖监测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生的发生,家长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早期护理干预低血糖为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造成新生儿引起危重症甚至致死的常见原发病[1]。
葡萄糖作为人体大脑发育及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低血糖会影响新生儿的脑部发育,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若发生持续性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脑细胞能量严重失调,对其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2]。
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实时血糖监测,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研究旨在对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低血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22,日龄5~31d,平均日龄(18.52±1.79)d,其中剖宫产患儿30例、自然分娩患儿2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26,日龄4~32d,平均日龄(18.39±1.74)d,其中剖宫产患儿24例、自然分娩患儿26例。
上述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早期护理干预?引言低血糖是新生儿当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致使其在正常与病种新生儿当中均可发生,因此其在诊断及早期针对性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一部分低血糖临床表现明显的新生儿会出现多汗、脸色苍白、反应迟钝等现象,葡萄糖作为人体大脑发育及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低血糖的产生不仅仅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还对造成脑部不可逆损伤,致使对其产生严重后遗症,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早期针对性预防与干预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部分学者提倡对新生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其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状态,入选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男女比87:63,平均胎龄(38.15±0.84)周,平均体重(2621.21±21.62)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74例,剖宫产76例;观察组:男女比81:69,平均胎龄(38.45±1.21)周,平均体重(2618.64±18.64)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72例,剖宫产78例;对比两组病例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新生儿低血糖监测结果及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作者:林春燕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监测结果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1月间收治的68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
评估治疗前、治疗3 d后血糖浓度,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①低血糖患儿中,男性、剖宫产、早产儿比例较高,低血糖患儿出生后2 h内发病比例最高,血糖值在1.0~2.0 mmol/L中比例最高,无临床症状患儿比例较高;②治疗3 d后,2组患儿血糖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b)-0102-02
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正常与危重新生儿均可发生,故在诊断和早期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部分症状明显的低血糖新生儿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反应低下、多汗、苍白和喂养困难等,且葡萄糖是大脑发育与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之一,低血糖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还会造成患儿脑损伤[1],因此早期治疗和积极干预对低血糖新生儿具有较多积极意义。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倡导对低血糖新生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
基于此,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8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以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结果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血糖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予以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 mL:10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478)静脉输注,根据患儿体质量和胎龄确定剂量,足月儿、早产儿和小儿胎龄儿分别为4.0、5.0、7.0 mg/(kg·min);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常规监测患儿用药反应、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合理喂养,尽早开奶,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使患儿母亲掌握正常哺乳技巧和时机;将患儿置于保温床上,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密切关注新生儿临床表现,定时为患儿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低于2.6 mmol/L时每隔1 h复查一次;注意采血部位的保护,严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注意患儿有无脑损伤征兆。
1.3 评估方法
治疗前、治疗3 d后采集患儿末梢血,采用HGM111型全自动血糖仪(欧姆龙自动有限公司生产)测定患儿血糖浓度;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C肽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皮质醇水平。
1.4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前、治疗3 d后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相关指标(C肽、胰岛素、皮质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
2 结果
2.1 低血糖新生儿一般资料及病理特点
该组68例低血糖患儿中,男性、剖宫产、早产儿比例较高,低血糖患儿出生后2 h内发病比例最高,血糖值在1.0~2.0 mmol/L中比例最高,无临床症状患儿比例较高
2.2 2组血糖浓度对比
治疗3 d后,2组患儿血糖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抽搐1例、呼吸不规则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对照组发生震颤4例、抽搐4例、呼吸不规则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16/36)。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348,P=0.001)。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结扎血供停止,而新生儿的胰岛素持续分泌,同时出生早期参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低,对各种血糖调节激素不敏感,因此新生儿血糖调节易受某些病理生理因素影响发生低血糖[3]。
反复、长时间的低血糖可引起新生儿严重的全身急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4]。
新生儿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更多的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因此对于部分无症状的低血糖新生儿是否治疗
仍存在争议。
现代临床医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的早期护理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新生儿无自理能力,因此本研究探讨予以早期护理的对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中低血糖新生儿监测结果显示,新生儿多于出生后2 h内即发生低血糖,多数患儿血糖在1.0~2.0 mmol/L且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
男性新生儿、剖宫产和早产儿低血糖比例较高。
胎儿的血糖浓度为产妇的70%~80%,剖宫产患儿低血糖比例高考虑剖宫产者血糖水平较低有关。
一方面,剖宫产产妇在术前有较长的禁食期,产妇糖摄入减少;另一方面,择期剖宫产需使用催产素,产妇疼痛较剧烈,刺激体内血糖大量消耗,故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浓度也较低,发生低血糖风险较高。
已有较多研究显示,早产儿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
早产儿由于摄入热量不足,往往需要分解肝糖原及棕色脂肪来供给能量,但妊娠后期3个月肝糖原才开始储备,因此早产儿因肝糖原储备量较小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另外,男性新生儿性低血糖比例高考虑与本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差距有关,男性新生儿基数大,因此低血糖比例也较高。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 d后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早期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新生儿低血糖治疗效果。
低血糖新生儿早期护理是多效应的有效干预方法,首先,密切关注新生儿血糖浓度对部分无症状低血糖患儿益处较多,能持续性动态地监测患儿血糖恢复情况,降低持续性低血糖造成脑损伤等其他不良影响的风险;其次,指导患儿母亲合理喂养和早期开奶有利于补充患儿摄入,避免出生后摄入不足加重低血糖程度和持续时间,哺乳喂养充足也可促进胆红素快速排出[6];再次,关注新生儿保暖,部分低血糖患儿呈现体温较低等症状,良好的保暖措施有利于使患儿体温恢复,避免较低体温状态下加重血糖消耗。
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也说明早期护理有利于患儿安全。
综上所述,新生儿低血糖出生2 h内发病常见、血糖多在1.0~2.0 mmol/L,无临床症状低血糖比例较高,且早期护理有利于改善新生儿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素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廖柳华,林俊荣,卢莉敏.新生儿低血糖与早期神经发育迟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刊,2017,52(2):61-6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51-2052.
[3] 钱晨,杨爱君.73例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12):100-103.
[4] 王蕾,卢典,吴伟玲,等.新生儿低血糖及其治疗管理[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55-58.
[5] 宝凌云,易欣,高瑾,等.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 44(3):286-289.
[6] 王义婷,贾瑞喆,何茜,等.正常足月儿出生72 h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4):50-52.
(收稿日期: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