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节学礼仪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春节期间的社交礼仪与交流技巧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之间的社交礼仪和交流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春节期间的社交礼仪与交流技巧,帮助您度过一个愉快而和谐的春节。
1. 亲切的问候与祝福在春节期间,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亲切的问候和祝福是必不可少的。
当您见到长辈或朋友时,可以用"新年好"、"鸿运当头"等祝福的话语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愿。
同时,还可以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用更恰当的称呼进行问候,如"爷爷,新年快乐"、"朋友,祝你新年大吉"等。
2. 注意用语的得体在春节期间的社交互动中,使用得体的用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长辈或上司交流时,要用尊敬和礼貌的措辞。
同时,避免使用过于随便或粗鲁的表达方式,以免给他人带来不适。
尽量使用正式和温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谢之情。
3. 尊重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尊重传统习俗是贯穿整个节日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与长辈交流时,要注意遵从传统礼仪,如给长辈请安、行鞠躬礼等。
同时,要尊重习俗中重视的价值观念,如团圆、孝顺、尊重年长等,以增进家庭成员和睦和友情的关系。
4. 文明礼尚言和在春节期间,各种聚会和社交场合层出不穷。
在这些活动中,保持文明的举止和礼貌的言谈举止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与他人交流时的礼貌用语和谈话内容,避免使用冒犯性词语或话题。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空间,不要过远接近他人或过多干涉他人的私事。
5. 细心的礼物选择在春节期间,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社交交流方式,它既能带来喜悦,也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祝福。
在选择礼物时,要根据对方的喜好和身份地位进行合理的搭配。
对于长辈,传统的礼品如水果、茶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朋友,一些精美的小饰品或书籍也能传达心意。
6. 接纳多元文化随着社交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春节期间也会遇到外国友人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
春节的传统礼仪每年到了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都会庆祝春节,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亲自制作美食,互赠贺卡,交换礼物,以传统礼仪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敬意。
本文将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礼仪,包括贴春联、送红包、亲戚拜年等习俗。
一、贴春联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墙壁上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仗工整的对联组成,用以表达祝福和欢乐的话语。
通常,春联上的对联内容会与吉祥、繁荣、幸福等主题相关。
在写春联时,要注意字体的美观和字意的吉祥。
贴春联是个重要的传统礼仪,通过它表达对来访客人、家人的美好祝愿。
二、送红包作为春节传统的一部分,给孩子和未婚的年轻人赠送红包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红包是一个小红封袋,内装有一定数额的现金。
红包的金额通常是成双数、八或六,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这些数字代表着好运和发财。
送红包的人要善于计算,根据亲戚朋友的关系和身份,确定合适的金额,并将红包交给对方。
这一传统礼仪既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传递了对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期许。
三、亲戚拜年在春节期间,亲戚们经常会相互拜访以示尊重和关心。
这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礼仪,人们会穿上盛装,带上礼品,到亲戚家中拜年。
在拜访时,长辈会给晚辈赠送红包,也会准备些特色的美食招待客人。
晚辈则会向长辈表达新年的祝福,常常说一些祝福的话语,比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
亲戚拜年是一种增进亲情和友情的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尊重长辈、关心亲人的价值观。
四、品尝传统美食春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美食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其中包括饺子、年糕、汤圆等传统传统食物。
这些美食在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但每一道菜肴都有其象征意义。
例如,在北方,饺子象征着财富的到来;在南方,年糕象征着吉祥。
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准备这些美食,并在饭桌上分享快乐和团聚。
通过品尝传统美食,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结语春节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贴春联、送红包、亲戚拜年以及品尝传统美食,人们表达了对彼此的祝福和敬意。
过年说话礼仪及春节小常识要点一:见人称呼不可少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宝宝们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
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育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
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
假如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许觉得别扭不愿开口,假设你在见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要点二:祝愿话语要多说一岁左右的宝宝会说的话还不太多,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欢乐”、“岁岁平安”之类的吉利话和祝辞。
有些宝宝的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爸爸妈妈还需多多体谅。
红包礼仪要点一:接过红包要致谢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宝宝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感谢。
假如宝宝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说“感谢”。
要点二:红包不可当面拆2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知他别人给他时,要说声感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
宝宝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们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立刻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宝宝自己的袋子里。
餐桌礼仪要点一:好吃的东西别独享大人一般都比较惯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教育孩子讲究礼貌。
吃饭之前要跟孩子讲好:“好东西大家都喜爱,所以饭桌上有好东西,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
太自私的孩子没人喜爱的。
”要点二:用餐卫生要留意有的孩子吃饭喜爱挑来拣去,家长们要记得和孩子说:“吃饭时,我们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准哪块就夹,不要翻来覆去,那是特别没礼貌的表现。
带汤汁的肉菜更要当心夹,以免溅脏了衣服,人家会说你是不讲卫生的孩子。
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说请大家慢用。
”待客礼仪要点一:对待客人要亲切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舞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约的款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
春节的传统礼仪拜年磕头与鞠躬的规矩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其中,拜年、磕头与鞠躬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礼仪,既展示了对长辈和亲友的尊重,也传递着祝福和互助的美好寓意。
以下是对于春节传统礼仪拜年、磕头与鞠躬的规矩的探讨。
一、拜年的意义拜年,是指在春节期间互相拜访亲友、问候长辈。
这一传统习俗承载着对亲情、友情和感恩的表达,首先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亲密情感。
通过拜年,人们向长辈敬意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其辛勤栽培和关怀的感激之情,也传递了传统家庭价值观中对老人的尊重和孝敬。
同时,拜年也是朋友之间的问候,通过拜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维系。
二、磕头的规矩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磕头是一种向长辈、祖先表示敬意的行为。
磕头的规矩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区域和家庭中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有以下几点:1. 时间和场合: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才会进行磕头礼仪,特别是在除夕和新年第一天。
而在正式的场合,如重大活动或拜神的仪式中,也会有磕头的行为。
2. 对象和顺序:一般情况下,磕头礼仪是年轻一辈向长辈、长者行礼。
按照传统习俗,年轻一辈先向父母、祖父母磕头,然后是其他长辈,以示传统家庭中对长辈的尊敬。
3. 姿势和次数:磕头的姿势一般是先跪下,然后俯身至前额触地,或者拜地三次。
不过,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会轻轻弯腰行礼,而不用真正跪地和触地。
此外,磕头的次数也因地区和个人习俗而异,一般以三次为多,更少见的是九次或者九的倍数。
三、鞠躬的规矩在中国礼仪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常见的示敬行为。
与磕头不同,鞠躬更加简单而恰当,常常用于朋友之间或者与同辈之间的问候和致意。
以下是鞠躬的一些规矩:1. 姿势和角度:鞠躬的姿势可以是轻轻弯腰,也可以是俯身鞠躬。
按照传统习俗,鞠躬时一般是以腰部为轴心,上身前倾,但不需要触地。
2. 强度和次数:鞠躬的力度和次数可以根据情境和关系的亲疏程度来决定。
一般来说,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进行浅鞠,力度较小,次数较少;而在商务场合或者对长辈、上级领导等示敬时,可适当增加鞠躬的力度和次数,以表达更深的敬意。
春节期间的年俗与社交礼仪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热烈庆祝和互相交流的时刻。
这个节日有许多既古老又有趣的年俗和社交礼仪,通过这些传统的方式,人们可以表达对家人、朋友和长辈的敬意,同时也能增进社会的凝聚力。
本文将介绍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年俗和社交礼仪。
1. 除夕团圆饭春节的最重要活动之一是除夕团圆饭。
这顿丰盛的晚餐通常由全家人一起享用,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大家会提前准备各种传统食物,如饺子、年糕和鱼等。
在餐桌上,人们分享美食,互相交流,讲述过去一年的心情和未来的期待。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习俗,就是每家每户会为自己的餐桌准备一张红色的年夜饭桌布,寓意喜庆和福气。
2. 拜年与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以表示亲近和祝福。
更年轻的一辈通常会先向长辈拜年,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这时候常常会说“恭贺新禧,万事如意”或者“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而长辈则会给予红包,表示祝福和对新年的祝愿。
此外,人们也会走亲访友,去拜访亲朋好友,分享快乐和谐的时刻。
而拜访时可以通过送贴对联或者喜庆的礼物表示对主人家的尊重和祝福。
3. 红包文化在春节期间,给红包是一项重要的社交礼仪。
红包通常是由红色纸封成,内放有一定数目的钱。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用来给儿童、晚辈或者员工。
给红包表示对他人的关爱和祝福,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尊重和责任。
作为收到红包的人,人们通常应该规矩地接受,并表达感谢之情。
而收到红包后,一般都不会立即打开,以显示自己的谦虚和礼貌。
4. 点灯祈福春节期间,许多人会到寺庙或者庙宇点灯祈福。
在中国文化中,点灯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人们将蜡烛点亮,并放在红色的灯笼或者烛台上,然后把它们放在庙宇或者家中的神龛前。
这种祈祷仪式寓意着对家人和自己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和幸福。
5. 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通常,人们会将祖宗牌位摆放在整齐干净的地方,摆上供品如水果、糕点和鲜花。
春节期间学生如何学习传统节日礼仪习俗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欢乐的假期,更是学习和传承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的绝佳时机。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来深入了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图书馆、书店或者在线平台上都能找到大量关于春节的书籍,从历史渊源到民俗风情,从传统礼仪到特色美食,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春节的各个方面。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做笔记,记录下关键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感悟,以便日后回顾和总结。
观看与春节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如今,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解说,展现了春节的丰富多彩。
影视作品则常常将春节的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春节所传递的亲情、友情和团圆的温暖。
比如,一些以家庭为背景的春节题材电影,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各种礼仪和习俗。
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春节准备活动,是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礼仪习俗的重要途径。
在春节前夕,家里通常会进行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
学生可以主动帮忙打扫房间、擦拭家具,不仅能为家庭出一份力,还能在劳动中体会到这种习俗背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采购年货也是春节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跟随家长一起去市场,了解各种年货的寓意和选择方法。
例如,春联象征着吉祥如意,福字代表着福气满满,学生可以在挑选的过程中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魅力。
学习春节期间的社交礼仪同样重要。
拜年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社交活动,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拜年的祝福语,表达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与关爱。
在拜年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如“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并且要面带微笑,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祝福。
收到红包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不可当面拆开。
在与亲友聚餐时,要遵守餐桌礼仪,尊重长辈,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庙会等。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或参与这些活动,感受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春节期间的节日礼仪与文明用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人们新年的希望和祝福,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遵循节日礼仪与使用文明用语是我们与他人交流,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围绕春节期间的节日礼仪和文明用语展开阐述。
一、节日礼仪1. 拜年礼仪拜年是春节期间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互相拜年,表达新春祝福。
拜年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1)彼此问好:在拜年时,我们首先要相互问好,如“新年好”、“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这些短语是传统的拜年用语,表达着对对方的美好祝福。
(2)尊重年长者:年长者作为家庭中的长辈,我们需要向他们行拜年礼,传统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鞠躬行礼,同时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3)回拜礼节:在收到他人的拜年祝福后,我们要及时回拜,表达感谢之情,如请他人入座、端上茶水、献上糕点等。
2. 亲友团聚春节是与亲朋好友共聚的时刻,我们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沟通交流,做到以下几点:(1)前往拜访: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前往亲朋好友的家中进行拜访,带上一些贴心的礼物如水果、糕点等,表达对他们的关怀与祝福。
(2)亲切交流:与亲友聊天时,我们要注意言辞的文明和尊重,不谈论不雅或争议性的话题,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尊重彼此的意见和习惯。
(3)合理用餐:在亲友聚餐时,我们要遵守餐桌礼仪,注意文明用餐,不说话吃东西、吧唧嘴等不雅行为,展示自己的文明修养。
3. 文明祭祀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进行祭祀活动,缅怀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遂。
进行祭祀时,我们要注意以下礼仪:(1)准备祭品:根据传统,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食品和鲜花作为祭品,如水果、糕点、烧烤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2)安静祭拜:在进行祭祀时,我们要保持肃静,不进行喧哗或打闹等不适宜的行为。
同时,要专心祭拜,表达对祖先的追忆和敬仰。
(3)文明祭祀:在祭祀结束后,我们应当将祭品妥善处理,不乱扔垃圾,保持祭祀现场的整洁,展示个人的文明素养。
年味礼仪我来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圆和亲友聚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注重传统的年味礼仪,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尊重和祝福。
年味礼仪的第一步是准备年货。
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地准备年货。
年货的种类繁多,有糖果、水果、糕点和各种美食。
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比如糖果象征着甜蜜的生活,水果代表着富贵和好运。
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人们会亲手制作一些特色的食品,以展示自己的厨艺和对亲人的爱。
除了准备年货,年味礼仪还包括整理家居。
在农历腊月二十九之前,人们会彻底打扫家里,清除旧年的尘埃,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家居的整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驱除邪气,迎接新的开始。
在整理家居的过程中,人们会挂上红色的对联和春联,以增添喜庆和吉祥的氛围。
除了准备年货和整理家居,年味礼仪还包括拜年和交换礼物。
在农历除夕之夜,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整齐地排队拜访亲友。
在拜年时,人们要恭敬地鞠躬致意,并说上吉祥的祝福。
同时,人们会互赠礼物,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友情。
礼物的选择也有讲究,通常是一些贴近生活的实用品,比如水果、糖果和茶叶。
通过互赠礼物,人们希望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年味礼仪的最后一步是共享年夜饭。
在农历除夕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品多样,代表着丰收和团圆。
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亲手为对方夹菜,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与此同时,家人们还会一起观看春节晚会,欢笑和祝福充满着整个房间。
年味礼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
通过年味礼仪,人们传承了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让春节更加温暖和有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珍惜家人和朋友,用心去感受年味礼仪所带来的喜悦和温暖。
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祥和而又幸福的春节。
过年的传统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年传统礼仪:
1. 贴春联:春联是一种对联,通常用红纸书写,寓意吉祥、幸福。
春联贴在门上,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事业兴旺。
2. 放鞭炮:鞭炮象征着辟邪驱鬼,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人们会放鞭炮庆祝新年。
3. 守岁: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一习俗象征着家人团圆和对未来的期许。
4. 拜年:新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向长辈磕头、行礼,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长辈则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5. 吃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中有许多寓意吉祥的食物,如鱼(年年有余)、饺子(象征财富)等。
6. 穿新衣:新年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7. 扫尘:在除夕之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扫家里的灰尘和杂物,象征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8. 祭祖:新年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感谢祖先的庇佑,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事业兴旺。
9. 挂灯笼:新年期间,人们会挂起红灯笼,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吉祥。
10. 舞龙舞狮:新年期间,各地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节礼仪心得体会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聚会、亲情交流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以表达祝福和敬意。
我在今年的春节,深切感受到了礼仪的重要性,并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先,春节礼仪教会了我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在家中,我向父母长辈敬茶、拜年,以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拜访亲戚和长辈时,我还会主动向他们请安,并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这样的行为让我意识到,尊敬长辈是家庭和睦、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家族血脉的尊重。
其次,春节礼仪教会了我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春节是家庭聚会的时刻,亲人之间要相互问候、交流,共同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
在我看来,一场简单而温馨的聚会,能够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也能够增进亲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在今年的春节里,我感受到了亲人们之间的深情厚意,这让我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明白到亲情是如此宝贵。
再次,春节礼仪教会了我团结和谐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人们要祭祀祖先,亲朋好友互相拜年,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这一切都需要团结和谐的氛围。
我注意到,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适当取舍当下的小矛盾和误解,团结和谐就能够得到实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迎接灿烂的春节,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最后,春节礼仪也教会了我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
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馈赠礼物,这是表达心意和祝福的方式之一、通过送礼物,我发现不仅能够让接受方感受到温暖和喜悦,而且能够带给自己满足感和成就感。
因此,我将不再私心地追求个人利益,而是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财富,以促进和谐发展的生活状态。
春节礼仪的体会让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会了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它使我更加热爱家庭、珍惜亲情,也让我体悟到了团结和谐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春节礼仪让我明白了尊敬和分享的价值,促使我成为一个更懂得感恩、富有人情味的人。
总之,春节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在春节学礼仪
作者:张婉婷铜山中心小学四(1)班指导老师:胡华芳
春节来了,我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去探亲访友做客人,也会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
无论做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受欢迎,春节期间,可以来一个“文明礼仪强化培训”。
我们江苏省的八礼四仪,还可以教会孩子餐桌上的礼仪。
春节在饭桌上聚会肯定不少,应该讲究餐桌文化,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要留给别人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飞龙过海”;看准哪块就夹它,不要翻来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夹带汤汁的肉菜时,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弟弟在吃饭的时候,大声嚷嚷,把菜挑来挑去,我告诉弟弟,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把菜挑来挑去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当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当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当见到工薪阶层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
有客人来自己家里时,要礼貌待客。
给客人敬茶,不能倒满,只需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敬茶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双手递给客人。
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根据传统,晚辈要向长辈拜年,以表达对过去一年养育的感谢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
口头上的问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还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情。
比如,饭后洗碗擦桌,帮老人削个苹果剥个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间,与老人拉拉家常。
要知道,真正的骨肉亲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来的。
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又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的行动营造出来的亲情氛围。
【点评】
这位学生没有用一件事具体去阐述春节礼仪,不过像这样议论的形式,更能体现她对春节各方面的礼仪的通晓。
也向我们传达了这位学生是一个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家长要利用好春节这个机会,提高孩子讲文明、知礼仪、懂孝敬的意识,孩子就会学着融入交往中,渐渐成为习惯。
孩子的未来世界将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