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笋竹两用林丰产经营技术
在笋竹两用林的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非常重要。
笋竹一般生长在
温暖而湿润的环境中,因此需要选择光照适宜、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笋竹的生长速
度较快,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区域进行种植。
在笋竹两用林的经营中,需要合理安排不同种植物的布局。
一般可以将笋竹和其他经
济林木交错种植,形成笋竹与木材的上下空间利用。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可
以提高整个林地的产量和效益。
在笋竹两用林的管理中,要注意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
对于笋竹的种植,要进行精
心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以保证竹笋的质量和产量。
对于其他经济
林木的种植,也要注重育林管理,包括定期修枝、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持木材
的优质和良好的生长状态。
在笋竹两用林的经营中,还可以进行节水灌溉、农药的科学使用、机械化作业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笋竹两用林的经营技术还包括适时进行疏伐和更新植株。
由于笋竹生长速度较快,容
易形成密度过大的情况,导致竹木生长受限。
需要定期进行适量疏伐,保持植株的适宜间距。
要进行合理的更新植株,及时补充新的树木,以保持林地的持续产量和生长能力。
笋竹两用林的经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
通过
合理的布局和管理,可以实现笋竹和其他经济林木的良好生长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竹笋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竹笋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特点,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种植技术。
本文将介绍竹笋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实现竹笋的丰产与优质。
一、选用优质种苗竹笋的种苗选择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用品种优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苗,能够有效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
种苗应该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竹芽,具备较长而且均匀的竹节,外观健康无损伤,根系发达。
二、合理施肥竹笋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合理施肥是保证竹笋生长的基础。
在种植季节早期,可以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促进竹笋的萌发和生长。
中后期可以适量追肥,补充营养,提高竹笋的品质和产量。
三、合理密植竹笋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着竹笋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空间资源,提高竹笋的产量。
但是密度太大会导致竹笋互相竞争营养,影响生长;密度太小则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因此,在具体种植时应根据竹笋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密植密度。
四、科学管理对于竹笋的高效栽培,科学管理非常关键。
首先,要定期除草,保持竹田的清洁,防止杂草竞争营养。
其次,及时防治病虫害,遵循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此外,应进行适时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提供充足的水分。
五、适时采收采收是竹笋种植的最后一步,也是关乎竹笋品质的重要步骤。
竹笋应该在嫩笋初生、嫩嫩的状态下采收,此时竹笋质地鲜嫩、口感鲜美。
如果等到竹笋过老,会导致质地粗糙,口感不佳。
因此,农民朋友们要注意观察竹笋的生长状态,适时采收,确保竹笋的品质。
总结起来,竹笋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质种苗、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益。
农民朋友们在日常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运用和实践,不断改进种植方法,提高种植水平,为竹笋的丰产与优质做出贡献。
笋用竹栽培应掌握哪些主要技术措施引言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利用价值高的植物,其嫩笋可供食用,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业。
在竹笋的种植过程中,掌握一些主要技术措施是确保竹笋生长良好、品质优良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竹笋培育中必须掌握的主要技术措施。
1. 竹笋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竹子在竹笋生长的环境适应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种植竹笋之前,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竹笋品种。
主要的竹笋品种有龙竹、毛竹、箬竹等,可以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或种植户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 土壤准备竹子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在种植竹笋前,需要做好土壤准备工作,包括杂草清除、耕地、施肥等。
首先,清除地块上的杂草,以免对竹笋的生长造成竞争。
其次,进行耕地处理,可以翻耕地块,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
最后,在种植季节前进行充分施肥,确保土壤含有充足的养分,为竹笋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3. 笋穴的准备与管理竹笋的生长需要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为了增强竹笋生长的可控性和生产效益,通常会采用笋穴的方式进行栽培。
在竹笋培育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挖掘笋穴,一般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挖掘笋穴时,应注意合理的深度和大小,一般深度约为5060厘米,直径约为4050厘米。
在笋穴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
为了保持笋穴的适宜环境,需要经常检查和管理。
主要工作包括保持适宜的湿度,如喷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对竹笋的竞争。
4. 控制竹笋的生长节奏竹笋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出笋期、长笋期和老笋期三个阶段。
为了获得优质的竹笋,需要掌握并调控竹笋的生长节奏。
首先,要注意竹笋的出笋期,即竹笋从土壤中冒出开始。
出笋期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当的管理。
在出笋期,可以适度增加施肥量,补充养分,促进竹笋的生长。
同时,要注意控制土壤湿度,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
竹笋高效栽培技术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竹笋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应用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
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界一直在探索和研究高效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栽培竹笋的技术和方法。
一、品种选择在竹笋的高效栽培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竹种非常重要。
常见的竹种包括毛竹、箬竹、黄金竹等,根据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竹种将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改良竹笋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酸性土壤,土质要疏松、肥沃,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因此,在种植竹笋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竹笋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三、良好的光照和温度管理竹笋喜欢明亮的环境,特别是对光照的需求较高。
在竹笋的栽培过程中,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种植,并保持竹林内的合理密度,避免互相遮挡光线。
此外,竹笋还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生长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竹笋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水分管理竹笋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生长期特别是生长迅速时,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会对竹笋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的灌溉措施是栽培优质高效竹笋的关键之一。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天气和土壤状况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又避免积水。
五、合理的施肥措施竹笋的快速生长需要足够的养分供应。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等进行施肥,保证竹笋的养分供应充足。
同时,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或者不当施肥对竹笋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六、病虫害防治竹笋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竹螟、竹象、竹娘娘等。
为了保证竹笋的健康生长,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绿色防治手段,同时注意定期巡查和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竹株的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七、定期修剪和管理竹笋生长迅速,如果不进行定期修剪和管理,容易出现竹林拥挤、竹笋受阻等问题。
毛竹笋竹两用林主要培育技术毛竹笋竹两用林就是同一竹林同时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竹材和竹笋,即把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竹林主产品的经营类型,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能充分发挥竹林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竹林的经济效益。
1.竹林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竹林结构,是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基础,总的要求是:中密度、中径级、轻龄级。
立竹量以每亩140-180株为宜,阳坡竹林和钩梢竹林密度可适当大些,立竹不宜太粗或太细,以眉围30-33cm的竹为好。
2.施肥2.1时间施肥通常在竹林秋季孕笋期的9-10月和春季竹笋地下萌动生长期的2月进行。
2.2施肥量视竹林状况及产量指标来确定,肥料有化肥和有机肥,一般每年每亩施肥4000斤。
2.3施肥方式主要有3种:1.沟施,沿水平线开沟,深15-20cm,施肥后覆土踏实,以减少流失;2.株施,在竹子上坡方向30cm 处开半月形沟,深15cm左右,施肥后覆土踏实;3.篼施,主要用于陡坡竹林,在竹子上坡紧贴竹篼挖洞,放入有机肥料,覆土压实。
3.竹、笋管理加强笋、竹管理,是提高竹和笋产量的关键,要实行定量定时定点,留笋养竹。
定量就按照竹林结构,1-2龄幼林比例数量,选留竹笋,一般每亩60-70株为宜;定时就是在竹林春笋出土数量盛期的中后期选留粗度适当的竹笋;定点就是让所选长竹竹笋均匀分布于林内。
3.1挖笋3.1.1挖取早期春笋一条竹鞭上往往有许多笋芽,能分化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竹笋,及时挖取最早出土的竹笋,一方面为下一个竹笋提供出土生长的机会,另一方面早期笋市场价格较高,并适宜制清水笋罐头,经济效益高。
3.1.2限时适量挖取冬笋限定在12月至春节前10天内挖冬笋,小于0.5斤的冬笋不宜挖。
挖时切勿伤及小冬笋和鞭芽,及时覆土。
及时挖活笋,确保竹笋鲜嫩无病虫害的良好品质。
3.1.3挖全株笋在不损伤竹鞭的前提下,将竹笋完整挖出,这是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3.2伐竹合理伐竹是维护竹林合理结构的手段。
伐竹数量全年不应超过生长量,一般每年每亩伐竹20-30株。
庆元县地处山区,毛竹分布面积广,全县竹林面积2.28万hm 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3.93%。
其中,毛竹林面积2.12万hm 2,占竹林总面积的92.98%,蓄积量为3991万支,全县20个乡镇均有竹林分布。
据统计,2006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11.69亿元,从事竹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3元,占全县年均农民收入的50.39%。
庆元竹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之路,凸显了竹产业在县城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的巨大潜力。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庆元林场隆宫林区3林班7小班,地处东经119°04′,北纬270°3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7.4℃,最高温39℃,最低温-9℃,无霜期248d ;全年日照时数1834h ,年降水量为1673mm ,蒸发量为1313mm ;成土母质为坡积,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层深100cm 以上,土壤肥沃,湿度条件良好,通气排水优良,交通便利。
试验区面积为2hm 2。
1.2试验的主要技术措施1.2.1改善林分结构。
据2006年调查,原林地林分具体构成:1度占25%,2度占25%,3度占30%,4度占10%,5度占10%,立竹3600株/hm 2。
留优伐劣后,林分结构构成:1度占30%,2度占30%,3度占30%,4度占10%,立竹2700株/hm 2。
1.2.2全垦深翻。
庆元林场于2006年7—8月对试验区2hm 2竹林进行全面深翻,深度达30cm 以上。
并控除乔灌木伐桩,竹伐蔸和老竹鞭,清除较大漂石。
全垦深翻每4年进行1次[1-2]。
1.2.3科学抚育。
在试验区内从2006年开始,每年7—8月对林地的杂灌进行劈除,并结合铲山深10cm 。
1.2.4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笋竹两用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①施肥次数和时间分4次,即3—4月(发笋肥)、5—6月(发鞭长竹肥)、8—10月(笋牙分化肥)、11月(孕笋肥)。
“冬笋小产、春笋大产”年份施肥重点在5—6月。
笋竹两用林丰产经营技术笋竹是指幼嫩的竹茎,种植于林地中,通常被用作蔬菜食材。
而竹子则是指成熟的竹子,以其耐用、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行业。
笋竹两用林则是指一种经营模式,通过种植笋竹来提供食材,同时也种植竹子来提供原材料,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笋竹两用林的丰产经营技术。
1. 种植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笋竹品种和竹子品种。
笋竹品种可以选择麻竹、毛竹等,竹子品种可以选择毛竹、龙竹等。
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质量等因素进行选择。
2. 地块准备: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为了保证土壤的适宜性,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包括施肥、翻耕等措施。
3. 种植技术:根据选定的品种,采取适合的种植方式,包括条播、穴播、整地播种等。
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提高利用率和产量。
4. 管理技术: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等管理措施。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
合理安排灌溉,保证土壤湿度适宜。
定期进行修剪,以促进新竹的生长。
5. 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虫剂、合理间隙、灭绝病虫源等。
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以避免损失。
6. 采收与销售:根据笋竹和竹子的不同生长周期和用途,选择适宜的采收时机。
采收后,及时切除枝叶和杂质,保持笋竹和竹子的干净度。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包括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业等,提高销售量和收益。
通过以上丰产经营技术的实施,可以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目的。
而笋竹两用林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材,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提供竹子等原材料,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种模式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的栽培技术,包括母竹选择、选地与整地、母竹栽培、竹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笋用竹;母竹选择;选地整地;竹林管理;高山地区;浙江庆元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生态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种植有价值的经济林成为庆元县广大地区经济和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需要退耕还林的耕地多是高山地区,这些地区是许多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笋用竹的适宜区,主要有雷竹和刚竹,现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使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经济建设达到预期目的。
1 母竹选择选择一至二年生、胸径2~4cm、生长健壮、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竹子作母竹,生长于林地边缘的新竹最为理想。
挖掘母竹要尽量带长竹鞭,一般来鞭长20cm,去鞭长30cm,有健壮芽5个以上。
若有2~3根竹子生长靠近的也可一起挖栽。
竹蔸要带土20kg左右,挖出后及时斩梢,一般留枝5~8盘,切口平滑不开裂,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成活。
2 选地与整地笋用竹生长快,有强大的地下鞭、根系统,要求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呈酸性至中性(pH值4.5~7.0)的砂质壤土为宜。
过于黏重、瘠薄的红土、黄土、地下水位1m以上,对竹子生长不利。
造林地选择应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为好。
整地是散生竹林造林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散生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
造林整地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
全面整地就是全面翻挖种植地,翻挖土壤深度达30cm 以上。
之后再打塘栽竹,按4m×3m的行株距开挖定植塘,定植840株/hm2。
带状整地就是进行等高线整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确定定植行距带后进行整地,再打塘栽竹。
块状整地是针对坡度30°以上的陡坡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
先确定定植点后,再进行整地,挖定植穴。
全面整地能彻底改变造林地环境条件,有利于散生竹造林成活和成林。
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的栽培技术,包括母竹选择、选地与整地、母竹栽培、竹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笋用竹;母竹选择;选地整地;竹林管理;高山地区;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 s795.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034-01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生态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种植有价值的经济林成为庆元县广大地区经济和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需要退耕还林的耕地多是高山地区,这些地区是许多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笋用竹的适宜区,主要有雷竹和刚竹,现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使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经济建设达到预期目的。
1 母竹选择
选择一至二年生、胸径2~4cm、生长健壮、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竹子作母竹,生长于林地边缘的新竹最为理想。
挖掘母竹要尽量带长竹鞭,一般来鞭长20cm,去鞭长30cm,有健壮芽5个以上。
若有2~3根竹子生长靠近的也可一起挖栽。
竹蔸要带土20kg左右,挖出后及时斩梢,一般留枝5~8盘,切口平滑不开裂,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成活。
2 选地与整地
笋用竹生长快,有强大的地下鞭、根系统,要求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呈酸性至中性(ph值4.5~7.0)的砂质壤土为宜。
过于黏重、瘠薄的红土、黄土、地下水位1m以上,对竹子生长不利。
造林地选择应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为好。
整地是散生竹林造林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散生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
造林整地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
全面整地就是全面翻挖种植地,翻挖土壤深度达30cm以上。
之后再打塘栽竹,按4m×3m的行株距开挖定植塘,定植840株/hm2。
带状整地就是进行等高线整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确定定植行距带后进行整地,再打塘栽竹。
块状整地是针对坡度30°以上的陡坡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
先确定定植点后,再进行整地,挖定植穴。
全面整地能彻底改变造林地环境条件,有利于散生竹造林成活和成林。
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倡全面整地。
但是坡度较大的造林地,进行全面整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陡坡地,以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较为适宜。
3 母竹栽培
母竹要随挖随栽,最好清明节前栽种。
竹头苗如竹箨太多应先剥去,以便新根长出后吸收土壤水分。
栽竹时先填20cm鲜土于穴内,如果穴太深,应多垫土,以母竹放入穴后竹蔸顶端与周围地面平齐。
其“牛角”与地面垂直,然后分层填土、打紧,最后盖1cm厚松土。
栽植母竹应掌握4点:穴底要平,竹鞭放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
还可浇水,施点底肥。
4 竹林抚育管理
竹林林地水分状况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加强水分管理对成活和生长极为重要。
尤其春季干旱的地方,栽植的头1~2年要适时灌溉。
为加速竹鞭地下行走,在造林1~2年内进行扩塘,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
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杂草,应尽早清除杂草,保护竹苗生长,每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
前2年也可间作低矮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绿肥等。
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笋1~4株,选健壮的,留新竹1 500~2 500株/hm2。
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笋2~3株,留新竹3 500~4 500株/hm2。
按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留强挖弱、留稀挖密原则挖去保留以外的笋。
同时要培土,可结合9月份第2次施肥,在松土施肥后再覆土厚3cm,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
为了防止或减轻风倒、雪压对笋用竹的危害,应对笋用竹株进行钩梢。
钩梢通常在每年新竹长成后的9~10月进行。
钩梢时,切不可将竹竿劈裂。
钩梢后,每株留枝不少于15盘。
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已抽出而尚未展叶时进行。
可用小木棍等沿竹竿分枝处垂直打下竹枝。
整枝可明显改善竹林内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促进多出笋,同时也方便竹林管理。
5 虫害防治
笋用竹害虫主要有竹广肩小蜂、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竹蚜等。
竹广肩小蜂幼虫在雷竹枝梢内吸收营养,被害竹枝膨大,形成虫瘿,竹叶脱落,最后枯死。
可在6月份出现虫害时用40%乐果原液1ml/
株进行竹腔注射防治。
竹织叶野螟俗称卷叶虫,以幼虫结茧危害竹叶,为害时出笋量减少,影响竹林正常生长。
发生虫害时用10.8%凯撒乳油120ml/hm2稀释3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竹笋夜蛾又称竹笋钻心虫,以幼虫危害竹笋。
竹笋受害后大量出现烂笋,降低鲜笋产量和商品竹笋的质量。
发现虫害时用20.5%敌畏·溴乳油600ml/hm2稀释1 500倍液喷雾。
竹蚜刺吸竹叶汁液,为害严重时竹叶凸起,叶缘向内卷,受害叶片灰白,逐渐干枯脱落。
出现为害时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g/hm2稀释2 000倍液喷雾;或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g/hm2稀释200倍液喷雾。
6 参考文献
[1] 张志达.中国竹林培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 黎章矩.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