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意境”美
- 格式:pdf
- 大小:375.56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平面设计中的美学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其设计目的是表达一种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对信息产生兴趣和理解,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
美学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影响视觉效果,增强视觉传达的效果,使设计更生动、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美学因素的运用,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准确地说,美学是一种关于感性体验和审美感的理论,这种体验和感受与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背景有关。
因此,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考虑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审美体验、设计元素、设计原则。
1、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观众对于设计作品的感性体验,是领悟设计意图、欣赏设计特征的重要环节。
在平面设计中,审美体验包括颜色、构图、比例、形状等方面的感性感受。
设计应该具备吸引人的外观,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设计元素的形状、位置、大小、色彩等方面来优化视觉效果,使观众陷入想象和感性领悟的状态。
2、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指用来构成平面设计的基础元素,包括颜色、形状、线条、质感和文字等方面。
在平面设计中,这些元素的运用会对设计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颜色:颜色是平面设计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不同颜色的运用可以产生全然不同的效果,如红色可以传递热情、激情和力量,绿色则代表生命、自然和环保等。
设计者应该根据设计目标和受众特征选择合适的颜色。
形状:平面设计中利用形状巧妙地构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形状的规律、简洁和饱满性不仅可以强调设备中的对象关系,而且可以增强设计感,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线条:线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细长、硬朗、柔美、圆润等多种线型的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整体印象。
质感:质感是平面设计中常常需要重视的元素,如用纹理、渐变等技巧制造出图片、文字的质感,使视觉上产生轻重缓急的变化,提升设计品质。
文字:文字是平面设计重要的元素之一,设计者应注重文字的排版、字体、字间距等,通过文字的形态、大小、颜色组成具备视觉艺术感的文字。
平面设计中的镂空艺术浅析平面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它包含了平面造型与配色、计算机图形绘制与图像处理等基础能力以及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专项能力。
就造型上来看,镂空艺术是利用工具在表现载体上进行阴或阳的雕刻处理,以呈现出线线相连或间断的视觉表现效果,这是一种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众多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均采用了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竹刻、蓝印花布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更深刻、全面地诠释了独具民族文化气质的镂空艺术形式。
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图形、色彩、文字等必须考虑的形式美因素以外,将镂空的形式运用于设计表现之中,会使作品呈现出清新典雅的民族特质。
一、镂空的平面形式美镂空形式源自雕刻技术,最初是指在承载物体上雕刻出穿透材质的图形或文字。
此技法后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艺术设计领域,从二维的平面装饰画到三维的景观陈设装置,从小巧的包装结构创意到庞大的建筑外观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设计日用品。
镂空形式的审美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对材质透空的表现技法,更在于其对形式美法则的遵循,对艺术品的形式美感的表现,对视觉审美高度的提升。
图与底之间的关系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内容,下面来探讨几种二维平面视觉造型中的图底镂空形式。
1.浮雕镂空在图与底的镂空造型表现中,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作品的背景即底的部分进行透雕处理。
透雕后,图像呈现出阳线镂空的视觉效果,保留下来的画面图案元素在形状上表现出方与圆、大与小的对比,在排布上展现出疏与密、高与低、远与近的关系,各元素之间以及元素与整个画面之间亦即亦离。
这种表现形式与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相比,独具特色,符合审美。
对作品表面区域进行分割,使图底分离,保留下来的部分为图,被抠去的部分为底。
图的部分向前突出,底的部分向后凹陷,从而产生一种浮雕式的美感。
2.层次镂空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将镂空的部分设计成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线镂空。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平面中的一些部分裁切掉,从而产生具有一定装饰性的图形与文字。
浅析靳埭强在平面设计中的水墨风格内容提要: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
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作品经常展出海外各地,并获国际权威设计刊物刊载,并选为世界和平设计师百杰之一。
靳埭强曾出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现为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比利时国际商标中心荣誉大使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出版有《平面设计实践》、《商业设计艺术》、《海报设计》、《广告设计》、《日本设计师对谈录》及《商标与机构形象》。
靳埭强个人在美术及传艺设计中具有卓越的成就,加上在教育工作的参与及贡献,1979年入选十大杰出青年,92年更获选为90年代杰出男士之一。
本文通过对靳埭强在平面设计中的水墨风格的浅析,结合当代设计大师对水墨风格的创意作品的评价,阐述靳埭强在平面设计中的水墨风格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艺术元素平面设计水墨风格引言“若问我为什么选择水墨素材,我不知是否可说是血缘的关系。
我用中国纸笔墨作画,感到一份亲切感”。
([1]--靳埭强语)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曾有这样的描述:“在一片宽裕的统白上……靳埭强将他选择的元素条理地铺排开来:浓墨挥洒的笔触,醒目的朱红,砚台,画笔,砚石,纸张。
这些都是成就中国书画那细腻的技巧和感官世界不能缺少的。
靳埭强本人是水墨画的高手;他把这些元素还原到最原始的形式……再将之铺排成对比强烈的黑和红,成为他的艺术架构里的主角”。
[2]他的个人风格,尤见于与文化和艺术有关的设计作品上,其中毛笔的书法性线条,渗化感的水墨效果,与清新的文字和水墨线条,在广阔的空间中,造成对比,展示高雅的文人品味与情怀。
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是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平面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浅析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意境”美
发表时间:2010-10-27T13:32:12.67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供稿作者:贾兆颍王凯
[导读]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贾兆颍王凯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艺术家在“虚”的空间中渗透着无限的情意,欣赏者也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艺术境界之中。
具象化的实境与幻想化的虚境,与作者的情意水乳交融,合为一体,具有无穷的韵味和艺术的魅力,对此本文对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意境美进行浅析。
关键词:意境书籍装帧版式设计招贴设计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
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境(景)是客观范畴。
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和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5]又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中景,情者景之情也” [4]
李可染先生提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为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时代的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来”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在“扬州八怪”中,他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画竹方面,堪称最杰出代表。
郑板桥画竹的特点,是以文人画中“四君子”的竹子,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以竹的自然特征来象征高风亮节、正直坚贞的美德。
郑板桥还常以诗、书、画三者统一于画面,《风竹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的题诗更是清楚表明了他的精神追求:“御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吏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0]这虽是山水画的意境但对掌握其他艺术中的意境来说也有普遍意义[8]
小说《红岩》哺育了几代青年的成长,它那红色的封面上屹立的山岩,耸立的青松和严正雄劲的书名字,给几代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美学始于魏晋的人物品藻。
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给中国美学的事物提供了极具特色的方法。
《世说新语》记载:“王公曰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世目李元礼谡谡如松下风”这里的两个“目”都是一种“类似性感受”的审美方式就是以自然的景物给予人的感受来比喻人的神韵[11]。
这种始于魏晋人物品藻的审美方式,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装帧艺术家的创作思维。
《红岩》封面的设计者宋广训先生就是这种“类似性感受”的审美方式,以耸峙的山岩,挺拔的青松象征革命先烈的气节,让读者从自然界的形象中感悟到革命前辈的精神。
而这种始于魏晋人物品藻的审美方式,也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之中,因此《红岩》的封面一经问世立即在人民大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我们讨论现代平面形态的设计作品蕴含的意境美,在他们当中,不乏成功地唤起受众三维空间感的佳作。
运用透视、摄影等是造成这种空间转换效果的常用手法。
例如出生于乌克兰的法国著名设计师卡桑德尔(A.M.Cassandre)1927年为从巴黎经布鲁塞尔到阿姆斯特丹的“北极星”夜班车所做的一件铁路旅行招贴,具有强烈的图画现代主义风格,展示的是由简洁色彩平面组成的两度空间,然而低视平线高度透视的纵深感很强的六根铁轨,一直通向天际悬着一颗大星的充满希望的遥远目的地,让人产生三度空间感,在二维的作品中透露出深邃的意境。
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和设计师曼.雷(Man Ray)1932年为伦敦客运局所设计的招贴让人感受到广阔的宇宙空间。
他把伦敦客运局标志加以立体化处理,使它看上去像是用方木制成的,然后配以土星的影像,一起放在太空中构成画面,完成了由二度空间向三维空间的效果转换[2]。
波兰在一次纪念凡高画展招贴中巧妙地采用了画家本人的作品图片,使画家从一个“向日葵”中探出头来凝视着观众,也造成了某种三度空间感。
空间本身在我们现实中是无形的东西,它完全是科学思维的抽象。
平面广告设计的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具有无限想象力的空间,通过色彩、文字、纸张等元素形成了一个适合人们阅读兼有艺术性的空间。
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总是选择最强烈的、最合理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和感情。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现代设计,好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必须通过好的形式表现,才能引人注目,引起共鸣。
视觉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就是要使“物”更有效地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形式美的艺术作品无疑是传递美好感情的使者,有效的感情传递必将倍受人们的喜爱。
例如左图展示的一咖啡招贴:咖啡的香气漂浮在空气中组成一幅温馨的情景,强烈表达出咖啡带给消费者不限温馨享受的感觉。
随着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楼市销售的海报异军突起,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一些海报利用水墨效果、楼房照片、温馨家庭等场景传达出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
这些海报之中尤其是水墨效果做出的海报,利用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结合现代设计把人们带入到一个出尘脱俗的世界,给人以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感觉。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将标题、广告语、图形、说明文、色彩、标志、附文等多个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处理好二维空间内的疏密与空白、文字与图形,图形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对各元素进行合理的编排,中国画论里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话语,同样适合平面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应该密的地方尽量用图形与文字组织紧密,在平面设计中版面适当留出空白,能起到视觉透气、休息的作用同时又突出了主题所表现的内容,以引起读者对非空白空间的注意。
恰到好处的处理空白区域给意境的营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少就是多”——米斯.凡.德罗,在我理解来看“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多的对立面,而它恰好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创造出无限的意境空间意境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艺术家们抓住了自然形象中富有诗意的特征,融情入景,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产生出余意不尽的韵味,使欣赏者能够从有限的艺术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艺术意蕴。
伴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版的平面广告设计越来越多,未来的平面作品形式,也将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纸张来完成杂志封面、封底、内文的设计,但装帧设计的原理及设计中运用的“符号”,却是相同的。
设计师要在一小块天地里有所作为,创造出巨大的艺术意境空间,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和支配每一项组成因素——文字、线条、色彩等。
它所创造出的空间——一种形式,一个符号,应该是更为简洁明了的,并且是更有意义的。
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6] 其在《艺概》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7] 这里说的借景言情,就是用形象说话,当然也并不是说生活中任何一种形象都能引起美感,只有艺术家在自然形象中抓住那种富有诗意的特征,不能引起人的美感。
宗白华先生指出:“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
的,是‘可喜可愕’(自己:不明白为什么用这个词,也许是喜和愕对应的缘故吧)的;他在表达自己的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更像优美的建筑。
”[9] 重视“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需求。
因此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不仅要强调“平面”的精雕细琢,更要关心“立体”的经营推敲,两者融会贯通,画面才会更加吸引眼球、耐人寻味、使读者产生更为强烈的印象。
注释:
[1] [2]章利国著《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M]济南2002 173页[4][5]《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278、279页[6][7]《艺概》刘熙载,第82页
[8]《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9]宗白华《美学与意境》第330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北京[10]《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第215页[11]《书籍装帧创意设计》邓中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参考文献】
1、《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加文.安布罗斯/保罗.哈里斯/编著詹凯张匡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设计艺术》李菡《济南金融》N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