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Ⅱ评分在ICU死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71.58 KB
- 文档页数:2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的应用目的主要运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就诊患者进行分诊以及预后评估。
方法将急诊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MEWS评分系统和APACHEII评分系统进行评定,MEWS评分≥5分,立即运用APACHElI 评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评分,对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的APACHElI评分和预测病死率进行观察对照。
结果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各个评分段的预测病死率对比,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APACHElI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救治率,为临床治疗患者以及与家属沟通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急诊内科危重;APACHEⅡ评分;预后APACHEⅡ评分可用于急诊内科对危重病患的病情及预后评估1。
此次研究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本院急诊内科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进行病情以及预后的评估,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比研究,具体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有研究表明,MEWS评分≥5分患者有危重倾向,需要高度重视2。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门急诊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MEWS评分≥5分即可纳入该项目。
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28~94岁,平均年龄(67.74±14.92)岁;存活组77例,生存率为77%;死亡组23例,死亡率为23%。
其中存活组平均年龄(66.35±14.76)岁;死亡组:平均年龄(72.39±14.89)岁。
疾病分类:29例脑血管疾病,35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心血管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肾功能不全疾病,3例中毒性疾病,4例休克疾病,3例其他疾病。
存活组患者以及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疾病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由分诊护士对来到急诊内科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根据MEWS评分≥5分的患者立即通知当值医生,进入APACHEⅡ评分系统,收集患者年龄、以往健康状态,及时采集相关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记录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体温等),采用24小时内最差参数,根据APACHEⅡ评分量表计算,得出一个评分总数。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简介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
它经对入ICU 的患者的病情评定和病死率的预测可以客观地制订和修正医疗护理计划,为提高医疗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以及确定最佳出院时机或选择治疗的时间,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既可用于单病种患者的比较,也可用于混合病种。
1981年由Knaus等提出的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作为评估ICU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APACHE Ⅱ评分系统是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部分组成,最后得分为三者之和。
理论最高分71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其中APS包含12项生理参数,并提出了计算死亡危险度(R)的公式,每位患者R值相加除以患者总数即可得出该群体患者的预计病死率Knaus等认为,加强治疗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检测和治疗急性生理学的异常变化;疾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必须建立在客观的生理学参数之上,且尽可能地不受治疗的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应当适用于多病种,易于使用,所选参数在大多数医院均能获得;急性疾病的严重度可以通过对多项生理学参数异常程度进行量化而加以评定。
为此,他们于1985年提出了APACHE 的修改本——APACHE-II。
APACHE由APS、年龄及CPS三部分组成。
APS将APACHE的34项参数中不常用或意义不大者如血浆渗透压、血乳酸浓度、BUN、GLu、ALb、CVP及尿量等删去,变为12项参数(均为入ICU后前24小时内最差者),每项分值仍为0~4分,总分值0~60分。
年龄分值0~6分,CPS2~5分。
APACHE 的总分值为0~71分。
与APACHE 不同的是,APACHE 要求12项APS必须全部获得,以排除因将所缺参数项视为正常所带来的误差。
ICU的评分系统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时间紧迫,需要医生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ICU的评分系统可以给临床提供量化、公平的指标,用以评价疾病严重程度。
ICU常用的评分系统有: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如APACHE II,TISS;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评分,如MODS,SOFA,LODS;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如RANSON,RAMSAY等。
一、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此评分是由Knaus于1981年建立第一代,1985年提出APACHE II,至2005年推出第四代。
APACHE II因为简便可靠,设计合理,预测准确,免费,目前使用最为普遍。
作为重症患者病情分类和预后的预测系统,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APACHE II由A项、B项及C项三部分组成。
A项:急性生理学评分,共12项。
B项:即年龄评分,从44岁以下到75岁以上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评为0-6分。
C项:即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可动态评价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病情,预测预后。
二、TISS治疗干预评价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是由Cullen 1974年建立,目的是对重症患者进行分类,确定医疗护理的劳动强度,以便安排工作量。
每日同一时间由一名观察者收集资料,确认是否为前24小时内完成的治疗措施,总分应与病情一致,如与APACHE等没有一致,应检讨是否治疗措施适当,不得重复记分,对同一目的进行的多项干预,记录最高分。
三、MODS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arshall于1995年提出,Richard 2001年改良。
其参数少,评分简单,对病死率和预后预测准确。
但其只反映6个常见器官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对其它影响预后的因素没有考虑。
APACHE II评分应用于ICU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评价作者:李三伟李纪阳李俊杰肖永健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的护理工作中应用APACHE II评分评估预后及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从2017年9月-2018年10月治疗的患者共124例进行这一次研究,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施行依据普通评分护理方案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依据APACHE II评分干预方案的一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
比较干预后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结果施行差异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另一组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关键词】:APACHE II评分;ICU;预后评估;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APACHE II评分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评分标准,该评分方式强调尊重患者的主观需求,尊重患者的心理诉求,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诊疗环境[1]。
近年来,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将APACHE II评分应用于ICU的护理工作中,并取得积极的效果[2]。
但是该项工作在本地区开展较少,且临床上对于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并不多,因此,为了研究该方案应用于ICU 的具体临床价值,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患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选择我院ICU从2017年9月-2018年10月治疗的患者共124例进行这一次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发的原则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观察小组。
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包含男患者60例,女患者64例,这些患者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为(45.44±3.56)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基本情况发现,不同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纳入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在我院ICU进行相关治疗。
APACHE Ⅱ评分用于评价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殷永平; 陶娟; 段治国; 陈冯岗; 董丽琼【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27【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 APACHE Ⅱ评分; 预后【作者】殷永平; 陶娟; 段治国; 陈冯岗; 董丽琼【作者单位】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师宗医院急诊科云南曲靖6557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急诊危重患者的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死亡率高[1]。
所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甄别有关“危险信号”,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改善预后情况,对危重患者健康状况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急诊危重患者常用的评分系统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快速急诊内科(REM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
其中,SIRS评分与REMS评分的操作简单、评分快捷,应用比较广泛[3]。
APACHEⅡ评分是ICU危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模型,主要包括年龄、既往健康状况、生理参数等多项评分内容[4]。
近几年,APACHEⅡ评分逐渐成为危重病病情最具权威的评价系统,并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生的广泛认可。
对此,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为对象,通过与SIRS评分和REMS评分系统的对比,进一步分析APACHEⅡ评分评价急诊危重患者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2例,患者入院时间>24 h,病例数据完整。
其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18~80岁,平均(43.8±9.6)岁;疾病种类:创伤42例,心脑血管意外35例,中毒22例,其他33例。
按照28 d生存情况,可将132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存活组(96例)和死亡组(36例)。
1.2 方法记录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温、血压、呼吸频率、既往健康状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一般信息。
APACHEⅡ评分在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应用APACHEII评分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病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的APACHEII评分均在3~42分之间,其中,84例存活者APACHEII评分为(16.7±5.8)分,34例死亡者APACHEII评分为(29.5±8.1)分,死亡组的APACHEII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肺部感染组的APACHEII评分较高,预计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相同;心血管疾病组接受治疗3d后的APACHEII评分较低,死亡几率可达26.32%(10/38),而脑血管疾病组接受治疗3d后的APACHEII评分较高,死亡几率可达44.83%(13/2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应用APACHEII评分法,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患病情况,在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APACHEII评分法;内科;急危重症患者APACHEII评分法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的一种评分手段,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评价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评估过程中[1-2]。
为了能够充分研究APACHEII评分法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应用APACHEII评分法系统,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症和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均为患者自愿参与讨论,并签署知情书。
将2015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病情况。
其中,男性50例,女性68例,年龄为52~82岁,平均年龄(67.92±8.47)岁。
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危重病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蒙健华;胡明;覃学燕;梁碧珍【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指导急诊科预见性地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将急诊危重病人138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主观判断病人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评分,进行护理干预,并指导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的环节;比较两组在病人的满意度、抢救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急诊危重病人评估,能使护理人员简便快捷的识别护理风险,以更好地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0(024)028【总页数】2页(P2609-2610)【关键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作者】蒙健华;胡明;覃学燕;梁碧珍【作者单位】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的分析和预后评估[1]。
我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利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我院急诊危重病人进行评分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的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急诊就诊并入住急诊抢救室的危重病人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69例,男 41例,女 28例,年龄57.0岁±12.3岁;实验组69例,男45例,女24例,年龄59.0岁±11.7岁。
其中急诊手术29例,择期手术52例,非手术病人 57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93 期2019 Vol.6 No.9385APACHE Ⅱ评分在ICU 的临床应用探究李 永(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摘要】目的 探讨APACHE Ⅱ评分在ICU 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我院ICU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实施APACHE Ⅱ评分,根据最终预后将本组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APACHE Ⅱ评分,另根据APACHE Ⅱ评分范围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研究1组(APACHE Ⅱ评≤14分)、研究2组(APACHE Ⅱ评15~20分)、研究3组(APACHE Ⅱ评>20分),比较三组患者病死率。
结果 生存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12.06±3.11)分,较死亡组患者的(19.41±3.02)分低,统计学处理显示,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死亡率为90.00%,较研究1组患者的7.14%、10.71%和研究2组患者的27.27%、63.64%高,统计学处理显示,P 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研究1组患者高,统计学处理显示,P 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PACHE Ⅱ评分可动态评估ICU 患者病情,对ICU 患者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APACHE Ⅱ评分;ICU ;并发症;预后评估【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3.85.02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被称为重症监护室,顾名思义为医院内收治危重症的科室。
由于该科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预后差的特点,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性较高,如何分配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ICU 医疗质量值得进行探索。
APACHE II评分在N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探讨APACHE II评分在预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2012~2014入住我科NICU的患者86例,应用APACHE II评分预测其死亡风险率。
86例重症患者APACHE II评分范围4~56分,平均为(20.02±9.55)分,其中68例生存者评分为(18.60±6.95)分,18例死亡者评分为(32.39±8.55)分,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1)。
且随着APACHE II评分的增高,预测死亡风险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
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APACHE II评分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的评价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为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APACHE II评分 NICU患者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69-02神经内科重症监护(NICU)是以抢救各种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为治疗体系的抢救单元,kuans等首先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来计算和预测ICU患者的死亡风险率,并根据其分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疗效判断,此评分量表是由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三部分组成。
目前APACHE II 评分已经成为国际上最为广泛采用的ICU评分系统[2-3],然而,有关APACHEII评分系统在NICU危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价值研究比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APACHEⅡ评分系统在NICU危重患者治疗及其预后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同期连续收集2012年~2014年我院NICU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6.91)岁,其中疾病类型分别为:脑梗死26例,脑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14例,静脉窦血栓3例,脑炎5例,癫痫持续转状态2例,酒精中毒性脑病2例,药物中毒性脑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