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装置的经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3
MTO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特征订单生产MTO(Make To Order)和库存生产MTS(Make To Stock)是目前生产型企业所采用的两种主要生产模式。
其中,MTO是根据客户的订单来拉动生产,而MTS是根据需求预测和现有库存推动生产。
这两种生产模式各有其特征。
下面通过案例说明:F公司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新生力量,产品涉及装载机、挖掘机、旋挖钻机等产品。
近两年,各线产品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能够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走势的企业。
但是随着产销量的急剧发展,存在于大部分国内企业中的资源浪费、库存较大、资金占用大等企业病也日益显现,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F公司经过学习标杆企业的业务运营模式,决定将丰田汽车订单生产模式,进行思路上的复制,模式上进行创新,引入F公司。
首先从装载机业务入手,大胆创新,形成具有工程机械行业特色的订单生产模式。
1.产品分类,是订单生产模式的基础。
各年度本品牌装载机产品的销量走势以及销量拐点是进行分类的主要原则。
根据销量,将各产品线分成ABC等几类,规定各类产品的交货期、存货周期、存货周转率以及生产模式。
2.市场订单,是订单生产模式的信息输入源,是订单生产模式的中心。
通过月度预测、三旬滚动预测、三旬滚动需求以及完全订单,对整机的需求进行控制。
需求时间、数量、配置准确的订单是关键。
如何提高?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和提高营销人员的能力是关键,这是订单生产模式推进的客观因素。
3.零部件采购。
通过装载机产品的ABC分类,将需求量大,采购周期长的零部件根据月度预测计划机型当量存储;将需求量小的零部件,根据交货周期的规定,进行选择性的零部件储存,在满足交货期要求的情况下,降低零部件库存占压,加速资金流转。
4.整机制造。
ABC各类产品的订单、计划通过三旬滚动、旬度锁定+日订单的方式,输入制造部门,制造部门在满足交货期、保证生产线均衡性的前提下,降低装载机整机库的库存数量,并通过监控营销部门发车情况,随时提报库存车辆出入库明细,并注意对库存天数的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整车库存的效果。
煤制烯烃(MTO)装置发展现状未来3个月内,我国将有4套180万吨/年的(以甲醇计)煤制烯烃(MTO)装置项目陆续投料开车。
目前国内在建、拟建和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MTO项目已超过40个,将形成2000万吨/年的聚烯烃规模,预计2014年年底就能形成500万吨/年聚烯烃的生产规模。
业内人士称,近3年来,我国煤制烯烃项目从无到有,发展速度惊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煤制烯烃技术的推动。
据了解,国内煤制烯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研发的DMTO技术,已在中国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建成的18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其装置甲醇单程转化率达到100%,乙烯加丙烯选择性大于80%,该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之后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SMTO技术,于2011年10月在中国石化中原石化建成的6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投入工业化应用,该装置已实现连续运行24个月的长周期运行记录,创造了我国MTO装置2年不停车的最好成绩。
另外,由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与煤制烯烃分离装置相配套的关键助剂均已形成自有技术,如黄油抑制剂、除氧剂、碳三阻聚剂和压缩机阻垢剂等产品,已完全用于替代进口产品,实现了国产化应用。
与传统石脑油热裂解制烯烃采用国外进口专利技术相比,煤制烯烃项目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节省50%-80%,建设周期几乎缩短了一半,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包专利技术费用,而且还省去了漫长的项目技术谈判过程。
上述工艺技术和产品的优势集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制烯烃自主创新MTO项目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从2013年我国已投产的4套MTO装置的年度经营数据来看,均为盈利状态,并且MTO项目利润率可达20%。
因亏损浙江兴兴MTO装置正式停车,带你算算经济账导读:2016年3月3日消息,浙江兴兴MTO装置正式停车,主要原因是生产处于亏损状态。
可见MTO项目盈利性不容乐观,特别是乙烯和丙烯单体为产品的MTO项目已无法盈利。
下面就带大家算算经济账,看如何才能让MTO项目确保竞争力?◆◆◆MTO盈利形式严峻在当前价格体系下,MTO项目的盈利性不容乐观。
2016年3月初消息,浙江兴兴甲醇制烯烃(MTO)装置于3月3日起正式停车。
亚化咨询获悉,浙江兴兴MTO装置停车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甲醇价格升高而下游产品价格不高,现阶段生产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亚化咨询的定义,与西北地区主流的煤基甲醇制烯烃(CTO)项目相比,浙江兴兴是独立MTO项目—甲醇原料全部外购。
资料显示,浙江兴兴MTO的下游产品为30万吨/年乙烯和39万吨/年丙烯,乙烯供给三江化工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丙烯直接外售。
亚化咨询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以来甲醇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1月份,华东地区甲醇均价为1767元/吨,2月下旬,甲醇价格上升至1800-1900元/吨区间。
进入3月,甲醇价格已超过1900元/吨。
根据亚化咨询的技术经济模型测算,一个180万吨/年甲醇制70万吨/年独立MTO项目,当甲醇原料成本为1900元/吨时,每吨烯烃成本为5950元/吨。
而2月,韩国FOB丙烯价格584.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3797元/吨),东北亚CFR乙烯价格920.6美元/吨(折合人民币5979元/吨)。
在此价格下,以乙烯和丙烯单体为产品的MTO 项目已无法盈利。
与MTO相似,对原料价格变化敏感度高的PDH项目同样也面临原料价格升高的压力。
丙烷脱氢项目盈利水平的关键在于丙烷-丙烯价差。
亚化咨询测算,当进口丙烷与进口丙烯差价小于133美元/吨时,进口丙烷制丙烯不如直接进口丙烯经济性更好。
从2006到2014年,中国进口丙烷和丙烯的平均价差在500美元/吨左右,PDH盈利性相当好。
MTO技术工业化可行性分析乙烯、丙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目前均产自石油路线,由于石油资源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下游的化工产业。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保有储量超过1万亿t,利用丰富的煤炭替代石油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化工产业持续发展道路,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煤制烯烃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经煤气化、合成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等工艺过程代替过去只能以石油为原料的烯烃及下游产品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MTO)是煤制烯烃工艺路线的核心技术,是将甲醇转化为乙烯、丙烯的工艺。
MTO工艺开辟了由煤炭或天然气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工艺路线,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的以石脑油为原料制取烯烃的路线,也是实现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发展的有效途径。
? ? 1 MTO技术的发展? ? 1.1 国外研发进展? ? 国际上一些着名的石油和化学公司如美孚(Mobil)、巴斯夫(BASF)、埃克森(Exxon)、环球油品(UOP)、海德鲁(Norsk Hydro)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来研究和开发MTO的技术,目前MTO技术已趋于成熟。
? ? 1.1.1 Mobil? ? Mobil提出了一种使用ZSM-5催化剂,在列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工艺流程,并于1984年进行过9个月的中试试验,试验规模为100桶/d。
在工艺过程中,甲醇扩散到催化剂孔中进行反应,首先生成二甲醚,然后生成乙烯,反应继续进行,生成丙烯,丁烯和高级烯烃,也可生成二聚物和环状化合物,以碳选择性为基础,乙烯质量收率可达60%,烯烃总质量收率,可达80%,大体相当于采用常规石脑油/粗柴油管式炉裂解法收率的2倍,但催化剂的寿命尚不理想。
? ? 1.1.2 BASF? ? BASF采用沸石催化剂,1980年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建立了一套消耗甲醇30t/d的中试装置。
其反应温度为300-450℃,压力为0.1-0.5MPa,用各种沸石做催化剂,初步试验结果是C2-C4烯烃的质量收率为50%-60%,收率低。
(2)中科院大连化物所MTO技术大连化物所20世纪80年代研究开发了MTO固定床反应器和ZSM-5及其改性催化剂,90年代开发了流化床和小孔径SAPO-34分子筛催化剂。
1993年大连化物所完成固定床(1t甲醇/d)中试,采用改性ZSM-5系列催化剂;1995年在上海青浦化工厂完成SDTO流化床中试,并通过鉴定。
甲醇进料60-100kg/d,甲醇转化率100%;采用SAPO-34系列催化剂,烯烃选择性可达84%-85%,1996年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至此由甲醇或二甲醚生产烯烃的MTO、SDTO技术中试工作已经完成。
21世纪初进一步开发成功微球催化剂DO123,该催化剂反应性能更优异,适于高线速度或大空速条件下操作,反应原料不需要稀释,既适用于二甲醚,也适用于甲醇原料,热稳定性好、耐磨损、易再生、价格便宜,烯烃(C2-C4)选择性高达89.68%,每吨烯烃耗甲醇2.567t。
MTO反应器反应温度为480-550℃,反应压力0.04-0.05MPa。
固定床中试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第一步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第二步二甲醚转化为烯烃。
199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MTO/SDTO技术已申请25项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正在建设万吨级MTO工业试验装置,为大型工业化装置建设提供设计数据。
从MTO中试装置所取得数据比较,美国UOP和大连化物的技术水平相当,只是在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上略有差异。
3 MTP技术概况德国鲁奇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开发成功MTP技术的公司,该公司还拥有大型甲醇(mega methanol)低压合成技术,日产5000t的大型甲醇装置于2004年6月在南美特里尼达投入生产,日产量达到5112t,另1套同样规模的甲醇装置于2005年3月在伊朗投入运行,大型甲醇技术与MTP技术两者结合,可以建设大型MTP工业装置。
(1)德国鲁奇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甲醇制造烯烃技术,并与Sudchemie公司合作开发成功了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其甲醇转化率大于99%,对丙烯的选择性达到71%-75%。
某MTO工业化实验装置的经济评价杨荟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471003)摘要:煤或天然气经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但一直以来由于其高昂的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和技术风险,使得此项目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步履维艰。
2004年国际市场乙烯、丙烯大幅度上扬,为本项技术的推广带来新的契机。
文章从市场分析和财务评价的角度论述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煤天然气甲醇乙烯丙烯市场分析财务评价1 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一些产煤大省、地区,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纷纷作出发展煤化工的决策。
甲醇制乙烯(MTO)和甲醇制丙烯(MTP)是国际上广泛受关注的煤化工的潜在市场。
随着甲醇生产的日益规模化,成本日趋降低,以及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日益成熟,MTO、MTP已面临大型商业化。
本实验装置拟采用某研究所实验室已经成熟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建设300 kt/a甲醇制乙烯装置,装置包括反应和分离两部分。
原料为甲醇,产品为乙烯,同时副产丙烯、碳三、碳四等产品。
根据靠近原料地选址原则,项目厂址假定为我国西北某地甲醇厂内,公用工程依托该甲醇厂设施。
2 市场分析2004年国际市场乙烯和丙烯价格大幅上扬,虽有震荡,但仍居高不下。
国际市场乙烯价格由年初的650美元/t开始一路攀升,于9月初达到本年最高价位1 330美元/t,以后逐渐回调,至11月上旬价位稳定在1 000~1 100美元/t,预计12月乙烯价格较11月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4年乙烯平均价格应保持在900美元/t左右。
2004年丙烯的价格走势类似乙烯,年均价格为800美元/t。
国际市场烯烃价格变化主要受其原料价格、市场供应和需求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生产乙烯的原料主要是石脑油,其次是天然气。
受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石脑油和天然气价格坚挺,使得国际市场丙烯、乙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乙烯被称为“化工之父”,是生产聚乙烯、苯乙烯及其他烯烃衍生物的主要原料,下游衍生物需求的强劲及价格的高涨是支撑烯烃市场价格走高的强有力的因素。
甲醇制烯烃技术进展及经济评价甲醇制烯烃技术主要分两步。
首先由天然气转化生成粗甲醇,该过程已实现工业化;然后甲醇转化生成烯烃,主要是乙烯和丙烯。
不同的工艺生成的乙烯与丙烯的比例也不同。
UOP/Hydro公司的甲醇制烯烃工艺(MTO)是在Mobil公司的甲醇制汽油技术(MTG)上发展起来的。
该MTO工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改变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来调整乙烯与丙烯的产量。
产品中乙烯与丙烯之产量比可在0.77-1.33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1 催化剂进展UOP/Hydro公司在SAPO-34催化剂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催化剂MTO-100,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SAPO-34催化剂是磷酸硅铝分子筛,对甲醇转化乙烯和丙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新型催化剂MTO-100具有择形选择性,其酸性位和强度具有可控性,大大提高了向乙烯和丙烯转化的选择性,可使乙烯、丙烯的选择性达到80%。
SAPO系列属通用性较强的催化材料,尽管它与沸石的热稳定性不同,但其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与沸石材料很相似,具有均一的孔隙率、晶体分子结构、可调酸度、择形催化剂以及酸性交换能力。
其最大的改进在于孔隙更小,酸性位和强度具有可控性。
尽管改进的SAPO-34是MTO工艺理想的催化材料,但对于流化床反应器来说仍不是最佳的选择。
必须将SAPO-34与一系列专门选择的粘合剂结合起来。
粘合剂的选择极其重要,它必须要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又不能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
美国Nexant化学系统公司认为采用处理过的氧化硅和氧化铝作粘合剂可达到一定的孔隙率、酸度以及强度。
粘合剂的孔隙率很重要,它必须允许甲醇和MTO的产品快速地进出SAPO-34。
该催化剂与FCC催化剂的制备方式相似,通过喷雾法干燥制备。
2 工艺进展UOP/Hydro公司的MTO工艺设计与Mobil公司的工艺很相似,由于需要分离和处理的较重副产品很少,分离系统相对简单。
该工艺采用的原料是粗甲醇,因此没必要通过蒸馏制取AA级的甲醇(纯度为99.85%),减少了上游甲醇装置的资本投资。
MTO投产难缓乙烯供应紧张局面2015.4近期浙江兴兴新能源69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MTO)装置投产,其乙烯产能30万吨/年,丙烯产能39万吨/年。
春节后,亚洲乙烯市场供应紧张,乙烯价格持续暴涨。
这套MTO装置的投产对乙烯市场影响几何,受到业者的持续关注。
兴兴MTO装置投产三江化工乙烯采购放缓据悉浙江兴兴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控股、浙江嘉化集团参股组成的石化企业。
三江化工现有38万吨/年的环氧乙烷(EO)装置常规运行,每年消耗乙烯在28万吨左右。
此前三江化工多采购进口乙烯货源作为原料,供给EO装置进行生产。
这套MTO装置投产,若装置正常满负运行,市场将增加30万吨/年的乙烯供应量,直接供应三江化工的EO装置,其数量与上述EO装置的原料乙烯消耗量基本抵消,三江化工无需外采乙烯。
据安迅思了解,三江化工对所控股的这套MTO装置的顺利投产和生产充满信心,近期对于原料乙烯的采购活动明显减少,鲜有听闻其在市场采购。
那么这套MTO装置的投产对当前乙烯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能否缓解当前乙烯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亚洲检修集中新产能难以缓解供应紧张局面近期亚洲乙烯生产装置检修较多。
据安迅思统计,亚洲(不包括中国)第二季度有10套石脑油裂解装置检修,涉及乙烯总产能超过700万吨/年。
此外住友化学一套位于日本千叶的41.5万吨/年的石脑油裂解装置将于今年5月永久性停车。
基于安迅思的跟踪,2月27日,乙烯周度估价上涨至950-1035美元/吨(CFR东北亚);4月3日,乙烯周度估价上涨至1300-1375美元/吨(CFR东北亚),乙烯价格重心涨幅达到34%。
亚洲市场供应紧张对市场价格支撑力度显著,尽管国内有兴兴30万吨的乙烯新产能投产,依然难以缓解市场因检修造成的供应紧张,才会导致乙烯价格的持续暴涨。
此外,三江化工另有一套38万吨/年的新EO装置具备投产能力。
官方尚未明确这套装置的试车时间。
安迅思预测,后期新EO装置正常运行后,三江化工将会重新外采乙烯货源,该套MTO装置对乙烯市场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削弱。
某MTO工业化实验装置的经济评价
杨荟凌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471003)
摘要:煤或天然气经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但一直以来由于其高昂的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和技术风险,使得此项目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步履维艰。
2004年国际市场乙烯、丙烯大幅度上扬,为本项技术的推广带来新的契机。
文章从市场分析和财务评价的角度论述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煤天然气甲醇乙烯丙烯市场分析财务评价
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些产煤大省、地区,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纷纷作出发展煤化工的决策。
甲醇制乙烯(MTO)和甲醇制丙烯(MTP)是国际上广泛受关注的煤化工的潜在市场。
随着甲醇生产的日益规模化,成本日趋降低,以及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日益成熟,MTO、MTP已面临大型商业化。
本实验装置拟采用某研究所实验室已经成熟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建设300 kt/a甲醇制乙烯装置,装置包括反应和分离两部分。
原料为甲醇,产品为乙烯,同时副产丙烯、碳三、碳四等产品。
根据靠近原料地选址原则,项目厂址假定为我国西北某地甲醇厂内,公用工程依托该甲醇厂设施。
2 市场分析
2004年国际市场乙烯和丙烯价格大幅上扬,虽有震荡,但仍居高不下。
国际市场乙烯价格由年初的650美元/t开始一路攀升,于9月初达到本年最高价位1 330美元/t,以后逐渐回调,至11月上旬价位稳定在1 000~1 100美元/t,预计12月乙烯价格较11月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4年乙烯平均价格应保持在900美元/t左右。
2004年丙烯的价格走势类似乙烯,年均价格为800美元/t。
国际市场烯烃价格变化主要受其原料价格、市场供应和需求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生产乙烯的原料主要是石脑油,其次是天然气。
受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石脑油和天然气价格坚挺,使得国际市场丙烯、乙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乙烯被称为“化工之父”,是生产聚乙烯、苯乙烯及其他烯烃衍生物的主要原料,下游衍生物需求的强劲及价格的高涨是支撑烯烃市场价格走高的强有力的因素。
预计今后几年石脑油的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聚乙烯(PE)、聚丙烯(PP)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价位继续走高,因此将会直接影响烯烃市场价格仍处于高位震荡,平均价格将稍高于2004年,预计乙烯价格为1 100美元/t,丙烯价格为980美元/t。
3 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投资14.8亿元,建设投资各年投入比例均为50%。
流动资金按分项详细法估算,估算值为10 274万元。
流动资金在生产期的第一年一次全部投入。
项目所需建设投资30%为自有资金、70%银行贷款,贷款利率6.12%,流动资金按30%自有资金、70%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5.22%。
本项目总投资164 863万元,其中:资本金47 482万元。
4 生产成本费用估算
(1) 原料价格:亚州市场2004年甲醇平均价为2 780元/t(264美元/t)。
(2) 燃料动力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价格。
(3) 本项目生产期按15年考虑,第一年生产负荷为90%,其他各年生产负荷均按100%考虑。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10年计,净残值率为4%,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4) 其他制造费率为1%,修理费费率为3%。
(5) 本装置定员暂定80人,人均年工资及附加费20 000元。
(6) 其他管理费用按年人均18 000元/人。
(7) 无形资产摊销按10年考虑。
根据上述主要参数及工艺设计所确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估算成本费用。
年均制造成本估算为435 440万元,年均生产成本费用估算为440 030万元。
乙烯加工费1 145元/t。
5 财务评价
亚州市场2004年乙烯平均价为9 070元/t(920美元/t),丙烯为8 150元/t(827美元/t)。
乙烯年均销售收入为270 286万元。
丙烯等其他副产品年均销售收入为188 154万元。
流转税金及附加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增值税和消费税之和的7%和3%计算。
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值为5 754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33%。
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按所得税后利润的20%计取。
基准财务内部收益率10%,计算期17年。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0.18%,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 440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9.00年,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行业基准值。
本项目按最大偿还能力偿还新增建设投资借款,还款资金来源包括项目增量折旧费、未分配利润。
本项目借款偿还期估算为8.29年。
6 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1) 盈亏平衡分析
本项目以满负荷生产的第二年数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BEP(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为86%,即年产乙烯258 kt为本项目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
因此本项目抗风险能力不强。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固定总成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8 648/(461 517-422 387-5 796)=86%
(2) 敏感性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以生产负荷、甲醇价格和产品价格作为敏感性分析因素,测算其向不利的方向变化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1。
表1 敏感性分析数据
上述数据表明,生产负荷的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小,甲醇、乙烯价格的变化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明显。
甲醇、乙烯价格同时降5%时本项目经济效益向较好的方向变化。
本项目甲醇临界值为2 880元/t,此价位为可以接受的最高价;乙烯价格临界点为8 570元/t,此价格为本项目可以接受的最低价。
7 结论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详见表2。
从主要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可以看出,本项目总投资164 86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 000万元、流动资金10 274万元。
项目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458 440万元,年均制造成本435 440万元,年均生产成本440 076万元,年均净利润8 449万元。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0.18%,税后财务净现值1 440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9年。
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值,从经济角度来讲本项目是可行的。
本项目在西北地区有较明朗的推广应用前景,我国烯烃产品缺口量很大。
本项目的成功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为发展现代煤化工走出一条市场广阔的新路子,也可为节约石油资源作出贡献。
当然本项目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技术和经济上的风险,投资决策应慎重。
Economic Evaluation on an Industrial Experiment Project of MTO
Y ang Hui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SINOPEC Luoya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471003)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producing low carbon olefin with core or natural gas through methanol has long been the hot point for research all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owing to its excessively high investment cost, production cost, and technical risk, the project walks with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2004, the large price increase of ethylene and propylen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rought new chances for populariz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TO project were discussed in view of market analysis and financial appraisal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ore, natural gas, methanol, ethylene, propylene, market analysis, financial appraisal
收稿日期:2004-12-21。
修改稿日期:2005-02-19。
作者简介:杨荟凌,女,经济师,199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目前从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