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交际送礼的禁忌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37.02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涉外礼仪中的礼品赠送【摘要】本文从商务礼品的定位出发,就商务礼仪中礼品选择,礼品包装和馈赠礼品禁忌三方面简要分析涉外商务礼仪中的礼品馈赠问题,并简要分析了作为一个礼品接受者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涉外;商务;礼品选择;礼品包装;送礼禁忌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一直以来被喻为“礼仪之邦”。
商务礼品是企事业单位在商务活动或会议以及节日等社交场合中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感情及商务交流赠送给对方的纪念性礼品。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不断的提高,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这也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处理我国对外贸易相关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商务涉外礼仪中礼品馈赠的问题,应对日常的涉外贸易。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所赠送的商务礼品的认识也大不相同。
因此,我们学习商务礼仪中礼品馈赠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涉外礼仪中礼品馈赠在国际商务交往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馈赠礼品,是商务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的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商务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
因此,懂得各国的赠送礼品习惯,掌握好赠送礼品的规则和火候十分重要!在处理与客户关系时,赠送礼品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说是自身和客户关系这条纽带上的润滑剂,当我们第一次与客户见面时,我们应抱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觉得应该把首次见面的客户当做是你今后的合作伙伴来对待,不仅应该十分的重视,还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来表现出你对合作的诚意,与达成合作的信心,所以准备一点小礼物是必要的。
例如,当我们去机场接一位远道而来的客户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鲜花,这给人以亲切感,而且一定会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
为今后的谈判或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商务送礼的禁忌及技巧_商务送礼礼仪知识“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送礼是一种感情的投资,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开创良好的商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送礼的禁忌及技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送礼的技巧1、借花献佛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给朋友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地给他买的,请他收下。
一般来说受礼者这种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会大为缓和,最后多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度陈仓如果你送给朋友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防免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朋友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
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礼也送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当然,这是针对比较要好的朋友,一般人兴许认为你为了吃一顿,吃小亏占大便宜。
3、烘云托月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受礼者又跟你有些过节儿,不便直接去送。
你不妨选受礼者的诞辰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就不会拒绝了。
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将改变对你的看法,使关系和好如初。
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宜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绝。
老张的妻子跟小刘的太太很熟。
老张搞起了夫人外交,让妻子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事也办了,礼也收了,两全齐美。
看来,有事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自遵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
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放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
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意接受的。
这样你送礼的目的也达到了。
6、锦上添花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若无机会。
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里的字画竟是拓片,跟室内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
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叔父赠他的字画。
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在镜框里,老师不但不反对,而且喜爱非常。
各国送礼习俗礼仪禁忌
礼仪习俗会根据各国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跨国往来送礼的
时候,为求更好地尊重彼此文化,要特别注意当地的礼仪禁忌,避免产生
困扰和不必要的尴尬。
一、中国
在中国,送礼是一般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具有礼貌和礼金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遵守中国的礼仪习俗,避免给自己和客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尴尬,送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的礼物。
不可以给别人买鸡蛋、麻雀、黑色、或带有刺
猬的物品,因为它们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物品。
另外,也不能送对他人年
龄不合适的物品,还有一些鱼虾类的食物,因为它们有时会被认为是不礼
貌的。
2、提前准备礼金。
礼金是中国人接受礼物的必需品,送礼时要根据
实际情况考虑,给客人一定的礼金,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
3、讲究礼节。
在中国,有一些特定的礼节,如两人一起去买东西时,要看对方的脸色,如果看对方不喜欢,就不要买,应该建议自己买;准备
送别人礼物时,要根据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选择合适的礼物;在见面时,应行礼贺喜,表示祝福;等等。
4、除外相关禁忌。
涉外赠礼禁忌知多少?馈赠和接受礼品,对双方来说,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可是,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差异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涉外赠礼活动常常会触及到一些敏感的礼节问题,弄不好就可能违犯禁忌,就会把好事办坏。
那么,如何才能把好事办好?一是礼品选择要适当,二是要顾及到受礼人爱好以及当地的习俗、忌讳。
宗教忌讳穆斯林禁酒、禁食猪肉及制品,甚至禁止谈论同猪有关的话题,因而就不能把上述物品送给他们。
在印度、尼泊尔等国信仰印度教的人士,视牛为神圣,与牛有关的食品、制品,包括牛皮包、牛皮带、牛皮鞋等,都在禁食、禁用之列。
有鉴于此,向这些国家人士赠送礼品,一定要注意不能违犯有关禁忌。
欧洲习惯在欧洲,礼物过重会被认为有贿赂的嫌疑,受礼方往往会很警惕。
在欧洲一些国家,人们习惯礼品数字为单数,如在捷克、波兰、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向朋友,特别是向女士送鲜花,其花朵一般为单数(双数用于送墓地逝者;另外,12朵花有“买一打便宜”之嫌),但信奉天主教的人士忌讳数字“13”,特别是13号又逢星期五,认为这是个倒霉的日子。
在中国,人们送礼,一向喜好成双成对。
另外,欧洲人对送人的鲜花颜色、品种也很讲究,如在波兰、德国、瑞士等国,认为红玫瑰只适用于送给恋人和情人,不适合送给其他女士。
欧洲人注意礼品包装精美,而礼品及包装纸的图案也很讲究。
接受礼品时,他们喜欢当面打开,而我们东方人却不好意思当着客人的面这样做。
俄罗斯俄罗斯人忌讳把礼物送到办公室或会议室里。
如把金钱做礼物送人,被认为是对受礼人的施舍、侮辱。
俄罗斯人喜爱西方名牌货。
过生日时一般送鲜花、巧克力、糖果、书籍、小饰品,如胸针、手饰盒等。
婚礼和结婚纪念日送礼较重,如成套的茶具、酒具等。
美国美国喜欢节日期间互相送礼。
送礼注重实际,不会太重。
初次做客,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瓶红酒、一盒点心即可。
相交不深,礼品昂贵,会使人感到压力。
收到礼品,不注重回礼,但一定会感谢。
接到礼物时,一定会与送礼人一起欣赏。
外事交际送礼禁忌礼仪不同的礼品在不同国家、民族经常会被赋予不同的寓意。
所以,在外事交往中,在为对方挑选礼品的时候,应当十分注意,不应冒犯对方的禁忌。
根据外事交际送礼的经验,下面总结了8物品,这些物品是不能当做外事送礼的礼物的。
1.国家机密、行业秘密的物品。
在外事活动中,我方人员要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与保密意识。
对于外方人士,既要讲究待人以诚,又要注意防范。
不可将内部文件、统计数据、情况汇总、技术图纸、生产专利等有关国家、行业的核心秘密随意送出。
2.现行社会规范的礼品。
现行社会规范不仅指我国现行的社会规范,还包括交往对象所在国家现行的社会规范,以免跨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3.稀动物或宠物为原材料制作的物品。
出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动物的考虑,在国际社会中不要赠送此类物品。
4.保健品。
在国外,个人的健康状况属于“绝对隐私”,将与健康状况直接挂钩的药品、补品、保健品送给外方人士,往往不会受欢迎。
5.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
向异性赠礼时,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切勿弄巧成拙,误向对方赠送示爱之物或含有色情的礼品。
6.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贵金属饰物及其它制成品。
不接受现金、有价证券或实际价值超过一定金额的物品,不仅是一项常规的职业禁忌,而且被视为反腐倡廉的应有之举。
7.受赠对象的物品。
若礼品本身的品种、形状、色彩、图案、数目或其寓意,冒犯了受赠者的个人、职业、民族或宗教禁忌,会使馈赠行为功亏一篑。
8.性、宣传性物品。
若将带有明显广告性、宣传性或本单位标志的物品送与对方,会被误解为有意利用对方,或借机进行政治性、商业性宣传。
商务礼仪中各国送礼的禁忌有哪些商务礼仪中各国送礼的禁忌有哪些送礼是人之常情,感情的交流,在商务交往中送礼是常见的事,但是不同国家的送礼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商务礼仪中各国送礼的禁忌,希望能帮到大家。
商务礼仪中各国送礼的禁忌伊斯兰教徒送礼禁忌不能送人形礼物,也不能送酒、雕塑和女人的画片,因为他们认为酒是一切万恶之源。
英国人送礼禁忌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这意味着死亡,收到礼物的人要当众打开礼物。
美国人送礼禁忌送礼物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认为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法国人送礼禁忌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不要送核桃,因为他们认为仙鹤是愚蠢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
香港人送礼禁忌不能送钟,毯子,白色与红色的花,这意味着不吉利,礼物数目不能有4,而以8、6、9为最好。
俄罗斯人送礼禁忌送鲜花要送单数,用面包与盐招待贵客,表示友好和尊敬,最忌讳送钱给别人,这意味着施舍与侮辱。
日本人送礼禁忌盛行送礼,探亲访友,参加宴请都会带礼物,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送的礼物忌送梳子,要不要送有狐狸,獾的图案的礼物,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以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中国送礼禁忌在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
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国"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
给外国友人送礼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随着中国老百姓越来越走出国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也越来越多。
中国是礼仪之帮,中国人也很好客,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中,免不了会送礼物给对方,那么在送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给外国友人送礼需要注意的问题。
给外国友人送礼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要轻易送礼物】中国人很客气,喜欢请客送礼,为了拉近距离,往往会送礼给不太熟悉的人。
外国人虽然对人也很热情,但在经济上分的很清,轻易不接收别人的礼品。
所以,对没有一定交情的外国友人,不要随便送东西给人,省得好心不讨好。
【不要送太贵重的礼物】中国人之间送礼,觉得越贵重越好,太便宜了感觉拿不出手。
但外国人却不同,礼物只是心意的一种表达形式,太贵重了他们反而有心里负担。
【体积不要太庞大】体积太大的礼物,既携带不方便,又会让对方觉得太夸张、太贵重。
【注意有关禁忌】出入境禁止携带的物品,不要送人。
比如食品、动植物等,很多国家都不容许携带的,你不能偷偷带出国送给人家,外国人法律意识很强,法律禁止的事他们是绝不会做的。
另外人家民族禁忌的东西也不能送,用于违法犯罪的物品更不能送。
【要好好包装】中国人讲究实惠,外国人则比较浪漫。
所以,送礼给外国人一定要做礼品包装,切记“原汁原味”就给人家了,这样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要有中国特色】送礼是一门学问。
给外国人的送礼,一般都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礼物。
比如,中国的剪纸、丝绸、茶叶、陶瓷等等。
【送对方喜欢的礼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送礼给谁,都要以对方的需要和喜好为第一要数,要有针对性地送,不能盲目瞎送。
给外国朋友送礼的常识美国与美国人交往,有两种场合可通过赠礼来自然地表达祝贺和友情,一是每年的圣诞节期间,二是当你抵达和离开美国的时候。
如是工作关系可送些办公用品,也可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
在美国,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别墅去共度周末,被视为较普遍的“赠礼”形式,你只要对此表示感谢即可,不必再作其他报答。
各国赠送礼物的礼仪知识有哪些_赠送礼品要注意哪些礼仪送礼时要讲究语言的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伴着得体的语言表达,才能使受礼方乐于接受礼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国赠送礼物的礼仪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各国赠送礼仪知识国际商务往来与外事交流中,恰当的礼品互赠,不但可以充分展现企事业文化、学术精神;而且还可以增进企事业活动友谊,所以一般企事业国际商务往来都会相互赠与有企事业特色的礼品。
但在外事礼品赠送礼仪方面,一定要遵循通行规则和避免各国忌禁。
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各国人民价值观念的诸多不同,进行国际交往时人们在对待礼品本身及其送礼方式上存有诸多困惑。
总而言之,送的方法不对头,送的东西不对路,那么本来的好意可能被对方误解,有时还会带来交际障碍,甚至产生文化冲突。
中国赠送礼仪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
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另外,中国还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
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
美国赠送礼仪美国人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
可以送一本书、一盘音乐带,甚至一颗糖、一句祝福的话,都是情义值千金。
太贵重的礼物会让对方感到难堪。
尽管美国人的物质极为丰富,也还是物尽其用。
德国赠送礼仪德国不兴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最好的礼物。
中国送礼的注意事项及各国送礼禁忌在中国,送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谢意。
然而,送礼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
首先,送礼的对象在中国会很重要。
在中国,长辈、上级、客户和长青人是送礼的主要对象。
在选择礼物时,应该考虑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避免选择个性化的礼品,因为它可能会被视为过于私人或过于昂贵。
简单和有用的礼品,如茶叶、酒类、糖果等,都是很受欢迎的选择。
还应注意避免一次送出太多礼物,以免给人一种贿赂的感觉。
其次,送礼的时间在中国也很重要。
在中国,一些特殊的节日和场合,如春节和生日,是送礼的最佳时机。
此外,选择适当的时间来送礼也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早上和晚上都被视为不合适的送礼时间,因为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另外,包装在中国送礼中也很重要。
精美的包装是送礼的一部分,显示出对对方的小心和重视。
在包装礼品时,应该选择一种高质量的包装纸和丝带,使礼物显得更加精致。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避免的禁忌在国际上送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在日本,鲜花的数量是很重要的。
在日本,送花时应该选择奇数朵花,因为偶数被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
在阿拉伯国家,猪肉制品和酒类是被禁止的。
因此,避免送这些礼品,尤其是在与穆斯林有关的场合。
在印度,牛是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此,避免送有关牛的礼物,以免冒犯到印度人的宗教信仰。
在西方国家,送钟作为礼物是被视为不吉利的,因为钟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与死亡有关。
在韩国,送白色或黑色的礼品是不合适的。
因为在韩国,这些颜色被视为与死亡和哀悼有关。
总之,送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谨慎对待。
在中国,注意送礼的对象、时间和包装非常重要。
在国际上,也需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以免冒犯到对方。
通过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谢意和敬意。
向外国人赠送礼物的禁忌向外国人赠礼的基本原则如何向外国人赠送礼物,给西方人送花礼仪,外国人送礼禁忌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
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送礼的最大的一个特点,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如何向外国人赠送礼物,欢迎阅读!?向外国人赠礼的基本原则1、合适的礼物最重要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不同国家的赠礼喜好和禁忌法国送礼:送花别捆扎。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
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德国送礼:送礼讲究包装。
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随便送;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要做好细致周到的安排。
荷兰送礼:食品,少送。
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
到荷兰人家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
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英国送礼:讨厌有公司标记的礼品。
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送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
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
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
阿拉伯国家送礼:初次见面不送礼。
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
按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
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
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拉丁美洲送礼:不能送手帕、刀剪。
社交送礼礼仪在交际应酬中应慎用的礼物主要有:手帕这是巴西、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很忌讳的一种馈赠品。
因为这些国家的人认为手帕与眼泪是不可分割的,是一种令人悲伤的物品,同时还认为是一种容易引起争吵和产生不如意事情的东西。
因此,不能把手帕做礼物赠给这些国家的朋友。
在台湾,也很忌讳手帕。
按台湾风俗,丧事办完,送手帕给吊丧者留念,意为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
所以台湾有俗语“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之说。
因此,非丧事不宜赠手帕。
刀、剪、剑中国台湾地区最忌,因为当地有“一刀两断”之说,所以送这种礼物必然会让人有一种威胁之感。
古巴、委内瑞拉、智利等国人,很忌讳以刀剑为礼物赠人,因为在他们民间,送刀剑有割断友谊的意思。
梳子在日本,梳子是件令人很敏感的东西,民间流传着尤其不能以梳子为礼相赠的习俗,其原因是“梳子”一语在日语中的发音与“苦死”贴近。
这样一来,送人梳子就与“送人苦死”相关联了。
为此,在日本不但忌以梳子为馈赠品,即使有人不慎将梳子丢在街上,也绝不会有人捡拾它,因为捡拾梳子寓意着自讨苦吃。
香水法国人和美国人都特别忌讳男宾客以香水为礼品赠送给女主人,因为他们从传统观念上认为,除非是热恋中的情侣,否则,男人送给女人香水,便有过分亲热或“不轨企图”之嫌。
酒品这是西亚中东地区国家的人普遍禁忌的馈赠物。
因为阿拉伯国家的人依奉伊斯兰教,其教规严格禁止饮酒,就是含有酒精的其它饮料,也属于禁饮的范围。
在沙特阿拉伯,如有人饮酒是要受到严刑制裁的。
故在这一地区若有人以酒品为礼赠人,便是犯了他们的大忌,甚至会惹出大麻烦。
扇子扇子在台湾地区也是一种较敏感的礼物,扇子用于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再无利用价值,可狠心抛弃。
台湾民间有句俗语:“送扇,无相见。
”因此,扇子不可当礼物赠人。
外事交际送礼禁忌礼仪在外事交际中,参与者常常会出现送礼的情况,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家可能存在一些禁忌和礼仪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事交际送礼禁忌和礼仪:1. 礼品的选择:在选择礼品时,要尽量避免送有负面象征的物品,如钟表(象征时间的流逝)、鞋子(表示离别)、镜子(可能引起厄运)。
要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避免送有宗教或政治意义的礼品。
2. 送礼的时机:要注意送礼的时机和节日。
例如,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送礼的重要时机。
避免在丧礼期间或其他悲伤的场合送礼。
3. 包装和礼物的外观:礼物的包装要精美,但要避免过于华丽的包装,以免给对方带来负担或不悦。
礼物的外观也要考虑对方的文化和个人喜好,避免给对方造成尴尬或不适。
4. 礼物的价值:礼物的价值应适度,过于昂贵的礼物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压力或尴尬。
同时,也要避免送一些便宜或不体面的礼物,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5. 送礼的姿势和方式:在送礼时要用双手递交礼物,并在接受礼物时用双手接受。
这是一种示尊重的方式,尤其在一些亚洲国家特别重要。
6. 收礼的姿势和方式:在收到礼物时应表示谢意,并在适当的时候打开礼物。
要注意礼物的打开方式和表达方式,避免掀开包装纸或盒子的盖子,给对方带来不悦或困扰。
7. 面对面送礼:尽量避免将礼物寄送或放在不受他人监管的地方,最好能亲自送到对方面前。
这样可以显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外事交际送礼禁忌和礼仪,但实际上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有不同的习俗和礼仪规范。
在外事交际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积极学习并遵守对方的礼仪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关键字】涉外礼仪送人礼物时应该避免的几个事项中秋即将来临,也又到了迎来送往,互赠礼品的时间了,送人礼物,尤其是外国友人,我们勿犯以下几个禁忌我们在选择、准备礼品时,应当自觉、主动地避开对方受礼的禁忌。
比如:礼品禁忌(1)违法、犯规礼品。
比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即使关系再特殊,我们也不要赠送任何礼品。
送外国友人礼品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违犯对方所在国家的现行法律等。
(2)坏俗礼品。
挑选礼品的时候,特别是在为交往不深的对象或外地区人士、外国人挑选时,应当有意识地使赠品不与对方所在地的风俗习惯相矛盾,相抵触。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避免把对方认为属于伤风败俗的物品作为礼品相赠。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老年人忌讳发音为“终”的钟,恋人们反感发音为“散”、“离”的伞和梨。
在*地区,严禁饮酒,当然酒类礼品也就不受欢迎了。
(3)私忌礼品。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会忌讳某些物品。
比如,高血压患者不能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如果送私忌礼品给人,对方反而会认为你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不尊重他。
(4)有害礼品。
有一些东西,会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比如:香烟、烈酒以及庸俗低级的书刊、音像制品等。
送这类礼物,或许能够投其所好,但难免会有存心害人的嫌疑。
(5)广告礼品。
轻易不要把带有广告标志或广告语的东西赠送给别人。
不然,会让对方产生利用廉价劳动力、替你免费宣传的嫌疑。
而且也不要把过时、没用的东西送给别人,不然这样只能证明你小瞧人。
.风俗禁忌例如,我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再好,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
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外事交流礼品禁忌外事交流如何送礼以下文章为大家介绍-外事交流礼品禁忌外事交流如何送礼。
由于“十里不同风格,一百里不同风俗”,同一份礼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中常常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有鉴于此,在外交事务中为对方选择礼物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触犯对方的禁忌。
根据经验,以下九类物品不适合作为外交活动中的礼品,统称为"外交活动中的九种非礼品"。
一定数量的现金和证券。
不接受现金、有价证券或实际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物品不仅是日常职业禁忌,而且也被视为打击腐败的必要措施。
天然珠宝、贵金属饰品等成品。
原因和第一个一样。
药物、补充剂和保健品。
在国外,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属于“绝对隐私”。
向外国人提供与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药物、补充剂和保健品通常不受欢迎。
广告和宣传文章。
如果将带有明显广告、宣传或单位标志的物品发送给对方,将被误解为故意利用对方或利用机会进行政治和商业宣传。
冒犯收件人的文章。
如果礼物本身的种类、形状、颜色、图案、数量或含义违反了接受者的个人、职业、种族或宗教禁忌,那么礼物就会有所欠缺。
容易引起异性误解的文章。
当给异性送礼时,你必须三思而后行。
你不能弄巧成拙,错误地给对方爱情或色情礼物。
由稀有动物或宠物制成的物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国际社会不应该把这些东西送人。
违背当前社会规范的礼物。
现行的社会规范不仅指我国现行的社会规范,还包括传播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社会规范,以免跨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文章。
在外交活动中,我们的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
对外国人来说,我们不仅要真诚待人,还要注意预防。
相关国家和行业的内部文件、统计数据、情况总结、技术图纸、生产专利等核心机密不能随意发布。
涉外礼品礼仪公关礼品,实际上是向我们的交往对象,推介我们的企业、推介我们的组织,以及对对方表示尊重和友善之意的一种载体。
首先是自我推介,然后是对对方表示尊重,二者最好合二而一。
做不到,强调其一也行。
具体而言,选择公关礼品时,下面几项原则需要注意。
第一,宣传性。
一定要明白,我们在公关交往中赠送礼品,不是拉拢腐蚀、搞定推介人,不是让人下水,而是宣传和推介我所在的组织和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推介我的产品、技术、服务,宣传和推介我的形象。
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纪念性。
好的礼品,可以让人家睹物思人。
见到我们这个礼品,就想起我们这个人,想起我们这个组织,想起我们往年昔日的那一次友谊的聚会。
友谊地久天长,令人怀念以往。
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东西倒不在乎于贵重,礼轻情意重,恰到好处就行了。
比如,国家公务员收受礼品有规定的,他收受礼品超过一百元人民币要登记,超过二百元人民币的要上交。
你送人家的东西太贵重,搞不好就有拉人家下水之嫌了。
第三,独特性。
它要求:选择礼品讲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举个例子,我在办公桌上就放了个小礼物。
有一次到惠州大亚湾核电站,那里做公关的同志送我的一个核电站的模型。
说实话,那个东西的成本,我看就十块八块的。
但我把它放在桌上,觉得挺独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它与众不同,令人瞩目。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时尚性。
你光独特不时尚,没有意思。
你光时尚不独特,也没意思。
所以,时尚和独特有时需要兼具。
第四,便携性。
就是礼品通常必须便于携带。
下面,着重介绍公关交往中的宜送礼品。
首先,标志性产品。
比如,这个东西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代表性的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比较多的东西,或者微缩的模型,包括其宣传的画册甚至明信片,这个是可以送的。
当然,这个东西你要注意别太大了。
比如,汽车厂不可能送你一辆汽车。
我有一次到一汽去了,他们就送了我一个最新型的汽车模型,高尔夫的模型,放在柜子上很好看。
厦门航空公司送过我一个厦航的757的模型,也很时尚。
外事交际送礼的禁忌有哪些
导语:不同的礼品在不同国家、民族经常会被赋予不同的寓意。
所以,在外事交往中,在为对方挑选礼品的时候,应当十分注意,不应冒犯对方的禁忌。
根据外事交际送礼的经验,下面总结了8物品,这些物品是不能当做外事送礼的礼物的。
1.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贵金属饰物及其它制成品。
不接受现金、有价证券或实
际价值超过一定金额的物品,不仅是一项常规的职业禁忌,而且被视为反腐倡廉的应有之举。
2.受赠对象的物品。
若礼品本身的品种、形状、色彩、图案、数目或其寓意,冒犯了
受赠者的个人、职业、民族或宗教禁忌,会使馈赠行为功亏一篑。
3.性、宣传性物品。
若将带有明显广告性、宣传性或本单位标志的物品送与对方,会
被误解为有意利用对方,或借机进行政治性、商业性宣传。
4.保健品。
在国外,个人的健康状况属于“绝对隐私”,将与健康状况直接挂钩的药品、补品、保健品送给外方人士,往往不会受欢迎。
5.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
向异性赠礼时,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切勿弄巧成拙,误向对
方赠送示爱之物或含有色情的礼品。
6.国家机密、行业秘密的物品。
在外事活动中,我方人员要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与
保密意识。
对于外方人士,既要讲究待人以诚,又要注意防范。
不可将内部文件、统计数据、情况汇总、技术图纸、生产专利等有关国家、行业的核心秘密随意送出。
7.现行社会规范的礼品。
现行社会规范不仅指我国现行的社会规范,还包括交往对象
所在国家现行的社会规范,以免跨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