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的整理和复习2
- 格式:ppt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11
《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说课稿《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6页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课标要求: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
能运用数与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7的乘法口诀通过拼七巧板的活动,得出连加的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
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得出连加的结果后呈现在数轴上。
在理解并熟记了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本单元第一个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通过观察、分析龙舟赛,并在此基础上以袋鼠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连加的结果,同时渗透了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教材呈现了“去科技馆租客车是否坐得下”的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能力的提升。
学情分析:学生对口诀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
有一部分孩子能够自己找出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但找不全。
可利用数形结合与游戏的方式帮助记忆。
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表,促进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与熟练应用。
2.知道利用表格整理知识比较清楚,并利用规律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复习重难点重点:整理乘法口诀表。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2~9的乘法口诀。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方法:情境激趣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表内乘法二整理与复习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表内乘法二整理与复习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表内乘法二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乘法表进行计算,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表内乘法二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表内乘法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乘法表,用于复习和巩固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记忆。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解释相关的概念和方法。
3.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表的使用方法,并提醒他们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展示乘法表,让学生快速回忆并默写出表内乘法二的结果。
讲解与示范:1. 解释表内乘法二的概念,即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结果仍然是一位数。
2. 通过示例和解释,演示如何使用乘法表进行表内乘法二的计算。
3.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对应的行和列,并正确读取乘法表中的结果。
练习与巩固: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表内乘法二的计算练习。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并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竞赛,巩固表内乘法二的记忆和技能。
3.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表内乘法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例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表内乘法二的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表内乘法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提供针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表内乘法二的运用能力。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二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表进行计算。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表的使用方法,以及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学生对表内乘法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设计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读取乘法表结果时出现了困难,下一次我将提前预习学生的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表内乘法二的技能。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教师:瑰丽艳*班级:恐龙队参班*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表内乘法知识。
2.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表内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总结表内乘法的计算技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复习和巩固表内乘法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表内乘法计算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口算题或选择题,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讲解1.回顾表内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一些常见的表内乘法技巧,如规律性相乘、进位规律等。
三、练习与训练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表内乘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积极参与。
2.游戏学习: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四、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出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教案中的板书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插入适当的内容)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对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内容为教案提纲,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6讲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知识点一:7的乘法口诀1. 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2.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利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要先看是求份数还是求每份的个数,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然后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时根据乘法口诀,看缺少乘数几,商就是几。
知识点二:8的乘法口诀1.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2.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看它和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那个数就是商。
知识点三: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1.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看它和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那个数就是商。
知识点四:做个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1~9的乘法口诀一共有45句,在记忆时可以根据乘法口诀表的规律横着、竖着、斜着背。
除了“一一得一”和每行里的最后一句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外,剩下的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知识点五:连乘、连除混合运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无论是连乘、连除还是乘除混合运算都属于同级运算,都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就算。
考点一:7~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妈妈今年36岁,小明今年9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分析】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求妈妈比小明大几岁,用妈妈的年龄减去小明的年龄即可。
【解答】解:36÷9=436﹣9=27(岁)答: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妈妈比小明大27岁。
【点评】本题考查倍数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
1.全部装完需要多少个篮子?【分析】看1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即可。
《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优质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二)》是对表内乘法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的应用以及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以及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表内乘法(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以两位数。
他们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在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以及他们对乘法口诀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4.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乘法口诀的应用。
3.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运用口诀教学法,引导学生记忆和运用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示例题目。
2.准备乘法口诀表和相关教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示例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规律和口诀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课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上册第86 页、 87 页,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整理与复习。
教课提示本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复习和整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稳固“倍”的观点,解决相关“倍”的问题。
本课安排的 4 道复习题,能够先让学生做,每做完一道后组织学生沟通。
而教材中的练习题,能够让学生独立达成,培育他们独立思虑,主动检测的好习惯。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能娴熟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复习、整理和提升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用乘法口诀计算的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能娴熟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难点: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课过程一、梳理概括,讲话引入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内容,我们一同往返想一下,我们都学到了哪些内容?生 1:我们学会了 7~ 9 的乘法口诀生 2:我们还学会了用 7~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生 3:我们能用 7~ 9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生 4:我们初步理解了“倍”的含义,并会解决相关“倍”的实质问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下边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知识总结到练习纸上。
(学生小组合作,概括知识,老师巡回指导)师:哪一组的同学到前方来展现一下,你们概括的结果?(指名学生到前方来展现)【设计企图:先经过说一说,系统的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想,而后让学生经过合作,自己概括知识,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二、复习稳固,能力提升1.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教材第 88 页第 1 题和第 2 题,相信这样的问题必定难不住你们,下边就请你们自己独立达成这些练习题,而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达成第 1 题和第 2 题,而后沟通)生 1:在做 3×□< 20 时,我想,方框里填的数要同时知足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数和3 相乘积要小于20,第二,这个数是最大的,因此,方框里只好填 6.生 2:我是这样想的,比方做6×□< 41 时,我想6 的口诀,六七四十二,假如写七就大于 41 了,那就试试看比 7 小的 6,正好切合条件2. 师:下边请小朋友们仔细读第 3 题,从中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生 1:一双袜子 6 元生 2:一双鞋的价钱是袜子价钱的8 倍,一双鞋的价钱是多少元?师: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而后和同桌说一说。
《表内乘法(二)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节课在教研组听评课中,提出了很多要改进的地方,X校长和数学教研员给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有效的运用。
以下是结合大家的建议作以深刻的反思: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采用思维导图原型,将关于乘法算式的知识进行总结性的复习。
课堂上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发散,最后在进行具象的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学设计不完善,细节没有考虑清楚。
没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是上这节课。
第一个环节需要改进的是,安排在前边应该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复习课是有些枯燥无味的,要来重新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
可将第一环节简化,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1.背诵口诀,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打乱口诀顺序。
对口令、开火车、拔红旗、口算、笔算、速算......2.3环节可省去。
这样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第二环节让学生说的时候,只是个别学生在思考,并没有引发大面积的思考。
应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将一问一答的形式改变为引导几位学生说过后,很多孩子思维被打开,可以让学生同桌俩互相说一说,小组互相说一说看到乘法算式可以想到什么。
或者引导后,让学生自己动笔让“知识树”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先思考起来,而不是坐那听个别同学说结果。
从一问一答的点对点,变成点对面,可以促使多一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思考。
涂老师的建议使我醍醐灌顶,别让学生憋着,要让他们表达出来,释放出来,以后得数学课,越来越喜欢表达。
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思维发散时,不能就卡在那几个预设的知识上,应该尽情的画树枝,让知识树“壮大”。
第三、四环节可以融为一个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乘法算式作为种子进行成长,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知识树”成长后,可以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让他上台讲一讲长大的过程。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同学同时可以学习不同算式延伸出来的基础知识,正可谓换汤不换药,乘法算式在变,蕴含的知识都是关于表内乘法的。
第6讲表内乘法(二)知识点一:7的乘法口诀1. 7的乘法口诀有7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7;2. 除“七七四十九”外,利用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二:8的乘法口诀1.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8;2.除“八八六十四”外,利用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三: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9;2.除“九九八十一”外,利用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四:解决“够不够”问题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时,先求出比较的两个量,然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知识点五:长度的测量方法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考点一:7-9的乘法口诀【例1】有6张空桌,我们有50人,座位够吗?【分析】观察图可知:每张桌子上有8个座位,可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6张桌子可以做多少人,再与50人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解答】解:6×8=48(人)48<50答:座位不够。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乘法的应用,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分析】由图可得:每支笔8元,有9支笔,求一共多少元,即求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解:答:一共72元。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法的简单应用。
2.7×7=7×3+7×4【分析】将7个7中的一个7,分成两个数相加的形式,即可解答。
(答案不唯一)【解答】解:7×7=7×3+7×4故答案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