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
二、作业内容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6 人。
2、资料收集(1)各小组选择一个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
(2)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科技成就的背景、研发过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社会影响等方面。
3、撰写报告(1)每个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所选科技成就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科技成就的简介。
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和团队。
该科技成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的影响。
与国际同类科技成就的比较。
(2)报告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4、制作展示 PPT(1)各小组根据报告内容制作 PPT,用于课堂展示。
(2)PPT 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科技成就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作业形式1、书面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报告。
2、课堂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
四、作业时间安排1、资料收集(一周)学生在一周内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2、撰写报告(一周)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一周时间撰写报告。
3、制作 PPT(两天)根据报告内容,用两天时间制作 PPT。
4、课堂展示(两节课)安排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展示时间为 10 15 分钟。
五、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小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评价标准(1)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0 分)资料来源广泛,涵盖了多个可靠渠道。
资料内容准确无误,能够真实反映科技成就的相关情况。
(2)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40 分)报告结构完整,包括科技成就的简介、研发过程、影响等方面。
航天科普宣传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标航天科普宣传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提高公众对航天事业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公众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促进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通过举办航天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最新成就和未来展望,以及航天科技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航天事业的了解和认同度;2. 激发公众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关注度;3. 促进航天科技的普及和应用;4. 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传播;5. 积极宣传和推广航天科技的最新成果。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 航天讲座组织专业航天科研机构及国内知名航天专家进行专题航天讲座,向公众介绍航天科技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发展历程等。
讲座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载人航天、卫星应用、深空探测等。
2. 航天展览通过展览形式,展示国内航天科技的最新成就、航天器件、航天器模型等。
展览内容可包括:卫星模型、火箭模型、航天探测器模型、航天器件的实物展示与解说、航天图片展等。
3. 航天体验活动通过航天模拟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让公众参与航天体验活动,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活动内容可包括:航天模拟飞行、航天控制中心体验、航天任务模拟等。
4. 航天科普竞赛举办航天科普知识竞赛,旨在检验和提高公众对航天科技的了解和认知。
竞赛内容可包括:航天发展历程、航天器件、航天任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 航天科普讲解员培训组织航天科技领域专家进行航天科普宣传讲解员培训,培养一支航天科普讲解员队伍,为航天科普宣传活动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6. 航天科普互动平台建设建立航天科普互动平台,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通过这些平台,向公众提供航天科普知识、航天新闻、航天展览信息等。
三、活动实施步骤和方案1. 筹备阶段:1.1 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活动内容、形式和目标;1.2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预算;1.3 筹集资金,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1.4 策划活动宣传方案,制作宣传材料。
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实用版)目录1.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意义2.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3.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和建议正文【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弘扬和传承航天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应运而生。
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成就,弘扬航天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热爱航天、支持航天、参与航天的良好氛围。
这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培养航天后备人才,推动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1.航天知识普及:通过组织讲座、展览、科普文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规划。
2.航天精神宣传:以多种形式宣传航天精神,包括载人航天精神、嫦娥精神、北斗精神等,让更多人了解航天人顽强拼搏、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风貌。
3.航天实践体验:组织青少年参加航天实验、模型制作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航天科技的魅力,激发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4.航天人才培养:通过开展航天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活动,选拔和培养航天后备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和建议】1.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扩大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2.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3.定期举办航天主题活动,如航天周、航天月等,将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全年,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4.加强对航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估和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效果。
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201161915309151000488 121002000201250/news/SpecialList.aspx?SpecialID=103&SortID=207知识竞赛知识点:1. 什么是空间站?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知识竞赛知识点:2. 空间站的类型?2011-05-27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本文被阅读过51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2013年“探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及答案1.(B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宇宙航行理论的奠基人。
A爱因斯坦B齐奥尔科夫斯基C罗伯特.戈达德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2.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国家授予(C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A王淦昌B钱三强C钱学森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彰这位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科学家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献身精神。
钱学森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等领域作出诸多建树,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飞离地球,且未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称为(B第二宇宙速度)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 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大小为7.9km/s ——计算方法是V‘=gR (g是重力加速度,R是星球半径)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大小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其大小为16.7km/s。
4.航天器一般还会在距离地面200千米以下的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这是因为(C 大气阻力)会降低航天器的飞行速度,最终使航天器落向地球。
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青少年航天学问竞赛试题及答案1.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成为飞行器。
〔答〕正确2.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
〔答〕错误〔答案〕大气层中3.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高空的航行活动。
〔答〕错误〔答案〕大气层外4.由于航空航天活动都必需经过大气层,所以航空与航天是紧密联系的。
〔答〕正确5.在现代高科技战斗中,通信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军用航空的主要活动。
〔答〕错误〔答案〕夺取制空权6.滑翔机是指没有燃油系统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答〕错误〔答案〕动力装置7.轻型直升机一般接受浮筒式起落架。
〔答〕错误〔答案〕滑撬式起落架8.多数直升机接受滑撬式起落架。
〔答〕错误〔答案〕轮式起落架9.人类关于飞行的许多探究和试验都是从仿照飞鸟的飞行开头的。
〔答〕正确10.飞机诞生之前,在操纵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奉献的是德国的李林达尔。
〔答〕正确1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客机为A380。
〔答〕正确12.对敌方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为电子干扰机。
〔答〕正确13.特地用于搜集敌方军事情报的飞机为反潜机。
〔答〕错误〔答案〕侦察机14.在现代局部战斗中,空中战斗的雏形在越南战斗中第一次呈现出来。
〔答〕错误〔答案〕海湾战斗15.从地球外表放射的飞机器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其次宇宙速度。
〔答〕错误〔答案〕第一宇宙速度16.从地球外表放射的飞机器脱离地球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其次宇宙速度。
〔答〕正确17.从地球外表放射的飞机器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四宇宙速度。
〔答〕错误〔答案〕第三宇宙速度18.航天技术的核心是火箭推动技术。
〔答〕正确19.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它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可以依据人的意志转变其运行。
〔答〕正确20.可用作空间侦察与监视平台、空间武器试验基地、将来天军作战基地的军事载人航天系统是航天飞机。
〔答〕错误〔答案〕空间站21.数量最多的航天器是空间探测器。
走近中国航天科技(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激发探索宇宙的热情。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2. 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3. 航天英雄事迹4. 航天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航天英雄事迹。
2. 教学难点:航天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视频、相关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中国航天科技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述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2)介绍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认识到航天科技的重要性。
(3)分享航天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航天知识竞赛。
(2)学生动手制作航天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航天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2. 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3. 航天英雄事迹4. 航天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短文。
2. 学生设计一款航天主题的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英雄事迹等内容,让学生对航天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2.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航天日活动策划书中国航天日活动策划书(一)为激发青少年的探索精神,4月24日第xx个“中国航天日”,xx县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
活动一:课堂里的“航天梦”。
各班开展了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的班会。
课上,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观看了中国航天史视频,了解了中国航天史,认识了航天英雄,明白了神舟十三号发射意义以及飞行任务,并教育同学们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活动二:画笔下的“航天梦”。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航天梦。
为了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的手抄报形式,来呈现孩子们的航天梦。
活动三:心中的“航天梦”。
孩子和老师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手工模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敬中国航天事业,播撒自己的航天梦。
中国航天日活动策划书(二)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载人技术已经实现多项新的突破,取得辉煌成就。
为弘扬我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家国情怀,xx市xx镇第三小学开展了以“中国梦·航天情·报国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一)“听”——听一堂线上航天课1、活动对象:全校学生2、活动时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3、活动内容:听一堂线上航天课4、活动剪影(二)“看”——看一次中国航天纪录片1、活动对象:二年级学生2、活动时间:4月25日—30日3、活动内容:观看航天纪录片(三)“读”——读一本航天主题绘本/书籍1、活动对象:三年级学生2、活动时间:5月1日—7日3、活动内容:读一本航天主题绘本/书籍学校提供系列的关于航天航空的绘本和书籍,学生选择阅读。
4、学生阅读分享(四)“讲”——讲一个航天英雄故事1、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2、活动时间:5月8日—14日3、活动内容:讲一个航天英雄故事教师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开展“讲一个航天英雄故事”的活动。
一中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活动方案根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___开展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___》(科协青发〔___〕___号)的整体安排,今年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探梦“___”——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活动。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该征集活动,宣传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推动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参加对象全国中小学生(个人、___不限)均可参加方案征集活动。
三、征集活动时间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___日(以当地邮戳为准)四、征集方案的内容和要求适合目标飞行器有效载荷约束条件的任何有创意的科学实验设想方案。
具体要求:1.方案要有明确的搭载目的;2.提出设想并阐述,内容科学、合理;3.说明完成设想所用的装置;4.实验方案应符合安全要求;不需要电源和液、气体支持;5.实验装置主要以___克为宜,体积小为宜;6.可用文字、三维动画、模型设计图、原理图等方式来阐述方案。
五、参与方式请各市、州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系相关部门___青少年积极参与探梦“___”——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活动。
参赛选手可登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宇航学会网站下载活动指导手册,及查询相关信息。
参赛选手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作品提交。
也可通过邮寄方式,将作品邮寄至组委会。
六、奖项设置组委会将___专家对参赛作品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对作品的创新性、完整性,是否符合目标飞行器载荷约束条件,符合目标飞行器对载荷的安全性要求等条件进行评审,每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全部方案中评选出___个可行方案搭载目标飞行器。
一等奖:每组各___个二等奖:每组各___个三等奖:每组各___个搭载方案奖:___个(搭载___一号目标飞行器备选方案)获得一、二等奖的参赛者将有机会参加圆梦“___”——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营活动。
《我叫神舟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神舟号”是我国的载人航天器,认识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句子介绍“神舟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对“神舟号”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神舟号”的特点和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神舟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英雄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神舟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用英语简单介绍“神舟号”。
2. 教学难点:(1)词汇:spaceship, astronaut, space station等。
(2)句型:This is, It's used for, It has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卡片、课件等。
2. 教材:《我叫神舟号》故事书。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向学生展示“神舟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 教师播放“神舟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其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神舟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飞船、返回舱、轨道舱等。
3.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神舟号”与天宫空间站对接的过程。
Step 3:小组合作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神舟号”的特点和意义。
Step 4:语言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神舟号”,如:“This is the Shenzhou spacecraft. It's used for space travel. It has a spacecraft, a return capsule, and an orbital module.”2. 学生相互交流,互换描述。
2. 学生谈一谈对“神舟号”的认识和感受。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宣传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培养青少年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承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
协办:《中国少年报》、《科学大众》、《中国科技教育》、《我们爱科学》、《课堂内外》、《太空探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工作机构及相关网络媒体。
三、活动参加对象
以中小学生为主,欢迎社会公众参加。
四、竞赛时间
2011年6月1日—9月15日
五、竞赛内容
载人航天科技知识。
六、参赛方式
组委会将在《中国少年报》、《科学大众》、《中国科技教育》、《我们爱科学》、《课堂内外》、《太空探索》等报刊杂志上刊登竞赛题目和参考资料。
请参赛者填好答题卡,于9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门路8号主办公楼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知识竞赛组委会(收),邮编:100048。
同时组委会将于今年八月初在新浪网、中国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