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 格式:docx
- 大小:22.0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运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知识梳理:1.质点质点是_____________模型,一个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参考系参考系是假定为___________物体,选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
3.位移和路程位移是_____(矢量或标量),路程是_____(矢量或标量),位移的大小是________的长度,路程的大小是__________,物体只有在_____________,路程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时间(时间间隔)和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时刻是_____________。
5.速度与速率速度是_______(矢量或标量),公式:__________,速度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速率是_______(矢量或标量),是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
6.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它是_______(矢量或标量);速度的变化公式: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矢量或标量)。
二、知识巩固基础达标1.()如图,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飞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伤病员B.直升机C.地面D.直升机驾驶员2.()据2019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未来交通大会”的消息,我国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果该列车投入运营,从杭州到上海的200km车程仅需20min。
其中的“200km”、“20min”分别属于A.路程、时刻B.路程、时间间隔C.位移、时刻D.位移、时间间隔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一位同学从操场A点出发,向西走了30 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 m,达到C点.在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A.70 m B.50 m C.40 m D.30 m4. ()如图所示,某汽车内的仪表显示了汽车行驶的相关数据,则此时汽车的A.速率约50 m/sB.瞬时速度约50 m/sC.速率约50 km/hD.平均速度约50 km/h5. ()一市民想通过掉落一块石子来估测水面离井口的距离,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四幅图像能正确反映石子下落的是6.()小沈坐火车去旅游,经测,火车沿直线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和15 m/s,则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时间之比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2:3;12.5 m/sB.3:2;12 m/sC.2:3;12.75 m/sD.3:2,11.75 m/s姓名:班级:学号:7.()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8.()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同B.丙与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小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能力提升9.()以下物理量不是矢量的是A.位移B.平均速度C.加速度D.路程10.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高速行驶的磁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B.汽车刹车至静止时如果初速度很大,其加速度一定也很大C.在炮膛中点燃火药后的炮弹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可能均为零D.飞人博尔特在100 m比赛起跑时速度很小,加速度为零11. ()甲和乙从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B.甲、乙位移相同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12.小张坐公交车上学,右图是公交车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公交车在0~12 s内是怎样运动的?(2)在0~4 s内、8~10 s内、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如何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使用三个物理量: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1.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使用直角坐标系来表
示。
例如,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 3, 2)。
2.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在物理学中,
速度被定义为位移的导数,或者说位移的变化率。
例如,一个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一个常量,可以表示为v = Δx / Δt,其中v是速度,Δx是移动的距离,Δt是时间。
3.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所变化的量。
加速度
是速度的导数,或者说速度的变化率。
例如,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 Δv / Δt,其中a是加速度,Δv是速度的变化量,Δt是时间。
从运动状态的角度来看,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相互关联的。
物体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速度,而速度又决定了它的加速度。
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取决于外力的作用。
外界作用力会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而影响其位置和运动状态。
总之,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同时考虑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
第一讲 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知道参考系;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知道路程与位移;知道矢量和标量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 =△v /△t 进行定量计算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平均速度的求解方法,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理解加速度并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教学难点(1)平均速度的求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2)理解加速度并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教学方法建议 总结归纳,讲练结合(一)、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简化的条件性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做质点;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3) 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模型3.参考系(1)定义: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2)说明:①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③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4.坐标系(二)、时间和时刻 路程 位移1.时间与时刻(1) 时间和时刻的比较(2)时间的测量:秒是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等。
2.路程和位移(1)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①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路径及其长度;②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③某一段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④路程与路径有关,因而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移: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第1讲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2.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会用动量定理进行相关计算,并会在流体问题中建立“柱状”模型。
1.2.3.4.1.思考判断(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时,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2)合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一定等大、反向。
(√)(4)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则合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5)运动员接篮球时手向后缓冲一下,是为了减小动量的变化量。
(×)2.人从高处跳到低处,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脚尖先着地,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着地时所受冲量B.使动量增量变得更小C.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D.延长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地面对人的作用力答案D考点一动量和冲量1.对动量的理解(1)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位置而言的。
(2)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是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2mE k或E k=p22m。
2.对冲量的理解(1)冲量的两性①时间性:冲量与力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恒力的冲量等于该力与该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②矢量性:对于方向恒定的力来说,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对于作用时间内方向变化的力来说,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一定等大、反向,但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3.冲量的计算方法(1)恒力的冲量:直接用定义式I=Ft计算。
(2)变力的冲量图1①图像法:作出F-t图线,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的冲量,如图1所示。
②动量定理法:对于易确定始、末时刻动量的情况,可用动量定理求解。
角度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与计算例1 (2023·天津模拟)高速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从列车启动开始计时,以其出发时的位置为初位置,则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量大小()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所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与它的位移大小成正比D.与它的动能成正比答案A解析设高速列车在启动阶段的加速度为a,经时间t后的速度为v=at,则列车的动量大小为p=m v=mat,即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根据v2=2ax,得v=2ax,则列车的动量大小为p=m v=m2ax,与它的位移大小不成正比,故C错误;根据p=m v,E k=12,得列车的动量大小为p=2mE k,2m v与它的动能不成正比,故D错误.角度利用F-t图像求动量和冲量例2 (多选)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
第1讲(续)
【基础梳理】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矢量,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运动2 s后的速度变为8 m/s,在这2 s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
3.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因为2>-3,所以2 m/s>-3 m/s
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
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v=Δx
Δt
,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
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
3.2013年9月底台风“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 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4.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5.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6.(2013四川绵阳期末)一物体做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7.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8.(2013河北高一月考)物体M的加速度是+3 m/s2,物体P的加速度为-5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的加速度比物体P的加速度大
B.物体P的速度变化比物体M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D.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1. 答案 D 解析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 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 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 正确.
2. 答案 ABD 解析 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可知,当Δt 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A 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 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 错误,D 正确.
3. 答案A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 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 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 正确.
4. 解析 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x =v 2t 2-v 1t 1=54×3 km-36×2 km=90 km ,全程所用时间为t =2 h +4 h +3 h =9 h ,故平均速度大小v =Δx Δt =909
km/h =10 km/h ,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 =v 2t 2+v 1t 1=54×3 km+36×2 km=234 km ,所以平
均速率为v ′=s t =2349
km/h =26 km/h. 答案 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 ,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 平均速率为26 km/h
5. 答案 C 解析 根据a =Δv Δt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由于时间未知,所以加速度也不一定大,A 错误;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却可能为零,B 错误;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如射击时火药爆炸瞬间,子弹的速度v 可以看做零,这时加速度却很大,C 正确,D 错误.
6. 答案 BD 解析 若两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Δv =6 m/s ,则a =6 m/s 2;若两速度方向相反,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10 m/s ,Δv =v -v 0=(-10-4) m/s =-14 m/s ,所以a =v -v 0t =-10-41
m/s 2=-14 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B 、D 正确.
7. 答案 BCD 解析 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是任意规定的,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不能只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正确答案是B 、C 、D.
8. 答案 BD 解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加速度是矢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物体M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P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P 的速度变化快,故A 错误,B 正确;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是根据速度的方向与
加速度的方向关系进行判断的,由于不知道初速度的方向,所以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无法判断,故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