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对应会计科目
- 格式:xls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部分:直接法编制具体实务现⾦流量表主要项⽬的调整分录及其计算公式 1.“经营活动现⾦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1)调整分录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以“经营活动现⾦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为例,分析这个项⽬的调整分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为现销收⼊时,⽇常会计处理为:借:现⾦及现⾦等价物科⽬ 贷:主营业务收⼊ 其他业务收⼊ 应交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此时“主营业务收⼊”、“其他业务收⼊”、“应交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并⾮表现为其所属科⽬的全部当期发⽣额,为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其他情形。
②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为赊销收⼊时,⽇常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 其他业务收⼊ 应交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将①、②笔分录合并,此时“主营业务收⼊”、“其他业务收⼊”、“应交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已经表现为其所属科⽬的全部发⽣额,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还只是所属科⽬当期发⽣额部分内容,下⾯继续对可能影响这三个科⽬的经济业务进⾏分析。
③企业收回赊销款或收到预收款时,⽇常会计处理为:借:现⾦及现⾦等价物科⽬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④企业核销坏账时,⽇常会计处理为: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⑤企业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时,⽇常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⑥企业发⽣票据贴现时,⽇常会计处理为:借:现⾦及现⾦等价物科⽬ 财务费⽤ 贷:应收票据⾄此,除债务重组事项外,已基本考虑了相关科⽬的常规影响因素,将①⾄⑥笔分录合并,并将“现⾦及现⾦等价物科⽬”替换成“经营活动现⾦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可以得到调整分录具体内容:借:经营活动现⾦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计算数)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财务费⽤(票据贴现的利息) 坏账准备(当期核销的坏账) 贷:主营业务收⼊(当期发⽣额) 其他业务收⼊(当期发⽣额) 应交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坏账准备(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如果企业当期发⽣债务重组事项,在调整分录的借⽅还应考虑固定资产或存货(接受抵偿债权的⾮现⾦资产)、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因素。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
(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
”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会计科目对应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主营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以及“应交税金-—成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反映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和销项税额的增加.由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既包括本期现销收入,也包括本期赊销收入,本期赊销反映为应收款的增加,没有现金流入,因此,要计算本期现销的现金流入量,就应从“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减去应收账款的增加额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
应做调整分录如下(可称为基本调整分录):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贷: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2)前期赊销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应收账款(贷方)及应收票据(贷方).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应收款的减少。
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3)本期预收现金,后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预收账款(贷方)。
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预收账款的增加.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预收账款的增加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4)扣除本期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借方)、销项税额(借方)、银行存款(贷方)。
做调整分录时,该项销货退回支付的现金应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
(5)本期销售材料、代购代销本期收到的现金.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其他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销项税额(贷方)。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 (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
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损益损益表的相关数据编制。
凡本期收入涉及应收、支出涉及应付和提留、以及当年的利润分配数需要进行还原,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损益表转换为收付实现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损益表,并确定相关数据。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下列公式暂不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反映以发行股票、募集股本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发行股票直接支付的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本项目根据“实收资本”科目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2.“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反映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收到的现金。
该项目以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列示。
本项目根据“发行短期债券”、“发行长期债券”等科目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除上述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溢价发行股本收到的现金。
其他现金流入如金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本项目根据“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本项目反映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主要是指偿还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本金。
偿还的拆借资金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应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最经典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
会计人员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史上最齐全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本源,尔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特别悲伤,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布置,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可是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能够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理解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领悟)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看法,特别是关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本质应用的时候依旧力所不及,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简单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从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依照了借贷相等的原则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特别正确的空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财富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依照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依照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路,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 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茅塞顿开,诚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 型账户法,但基本源理依旧是T 型账户法,有兴趣的能够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源理是从财富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财富负债表左上角钱币资本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本质上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财富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财富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会计恒等式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其构成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结构性的表格,包括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指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之外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就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加给和不包含在现金等价物范围的投资及其处理活动;融资活动(或筹资活动)就是指引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形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企业经营活就是指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交易和事项,就是企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关键的指标。
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根据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分为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其中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指将净利润通过一定的调整后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基本建设现金流量表的原理本文将现金流量表结构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采用间接法编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使用轻易法基本建设,同时通过财务会计恒等式将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予以则表示。
(一)会计恒等式财务会计恒等式就是定义企业的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等式,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的等式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其中前者就是则表示企业经济利益存量的一个等式关系,而后者就是定义经济利益流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将第一个恒等式展开变形: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两者相减:(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即: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财务会计要素的分类为了和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的相关科目相对应,我们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如下的分类(这种芬兰方式并不代表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要素的分类):1、资产的分类将企业的资产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种:(1)现金资产。
会计科目对应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主营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以及“应交税金--成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反映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和销项税额的增加。
由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既包括本期现销收入,也包括本期赊销收入,本期赊销反映为应收款的增加,没有现金流入,因此,要计算本期现销的现金流入量,就应从“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减去应收账款的增加额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
应做调整分录如下(可称为基本调整分录):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贷: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2)前期赊销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应收账款(贷方)及应收票据(贷方)。
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应收款的减少。
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
(3)本期预收现金,后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预收账款(贷方)。
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预收账款的增加。
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预收账款的增加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
(4)扣除本期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借方)、销项税额(借方)、银行存款(贷方)。
做调整分录时,该项销货退回支付的现金应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
(5)本期销售材料、代购代销本期收到的现金。
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其他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销项税额(贷方)。
现⾦流量表编制⽅法有哪些现⾦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所表达的是在⼀固定期间内,⼀家机构的现⾦的增减变动情形。
那么编制现⾦流量表有哪些⽅法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直接法编制现⾦流量表的系统性缺陷⽤直接法编制现⾦流量表时,⽬前使⽤的是⼯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采⽤的⼿段是编制调整分录。
将权责发⽣制记录的经济业务转换为收付实现制反映。
但是,由于现⾦流量表是在期末编制,调整分录的综合性很强,账户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多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有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涉及多个调整分录。
这样,调整过程⾮常繁琐和复杂,其难度很⼤,出错的可能性也⼤。
⼯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不利于审查、核对和更正现⾦流量表的编制不是按照账务处理程序完成的,因此不利于会计⼈员进⾏对账和查账。
另外,调整分录在期末时编制,⽇常⽆法查询、核对现⾦流量。
(⼆)不利于⼈员的分⼯企业会计⼈员职权划分很细,⽇常业务均为分散处理,各⾃拥有部分明细科⽬权限。
然⽽,编制现⾦流量表的调整分录彼此牵连,⽽且调整⽅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必须由专门会计⼈员完成。
这样造成⽇常处理与期末处理时的⼈员发⽣变动,缺乏连贯性,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对会计⼈员的素质要求⽐较⾼要求编制调整分录的会计⼈员不但有较⾼的理论⽔平和实践能⼒,还必须熟悉全年的会计业务,并且准确掌握各科⽬的明细科⽬增减变动情况。
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这需要耗费⼤量的时间和精⼒。
⼆、账户法的编制程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必要改进现⾦流量表的编制⽅法,其⽬的是变繁琐为简单,变孤⽴为循环,变事后为事中,使其完全融于⽇常会计核算⽅法体系中。
笔者在此提出现⾦流量表的另⼀编制⽅法⼀账户法,即通过设置会计科⽬、账户,以记账凭证为依据,逐笔登记现⾦流量各项⽬,于期末进⾏结账,并编制现⾦流量表。
具体⽅法如下:(⼀)设置科⽬按照现⾦流量项⽬的分类,设置“经营活动现⾦”、“投资活动现⾦”和“筹资活动现⾦”三个⼀级科⽬,在⼀级科⽬下,按经济内容设置明细科⽬。
现金流量表项目结算对应的会计科目(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款项期末余额-预收款项年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款项期末余额-预付款项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年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年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期末余额](4)“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所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经营租赁支付的租金、支付的罚款、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等。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管理费用+支付的销售费用等(5)“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现金。
债权性投资收回的利息、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本项目可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现金股利而收到的现金,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
借方贷方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收到的税费返还3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交税费-营业税、所得税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个人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6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7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支付的各项税费8应交税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中:职工薪酬支出和税金支出分别在第7行、第8行填列)、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个人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2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13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长期投资(处置部分股权)、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14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15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16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长期投资(处置全部股权)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7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9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投资支付的现金20长期投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21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5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26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应付债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27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8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单位应付款、其他应付款—个人应付款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9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30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1应付利润、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32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单位应付款、其他应付款—个人应付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35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6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7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期初余额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8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期末余额项目行次借方贷方项目行次39补充资料401.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41净利润42本年利润加:资产减值准备43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44累计折旧本期发生额无形资产摊销45累计摊销本期发生额长期待摊费用摊销46长期待摊费用本期发生额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4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48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49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5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财务费用--其他”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51投资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52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53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54期初-期末余额(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55期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不包含单位应收款))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56期末-期初余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不包含单位、个人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57利润分配或以前年度调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等于第11行2.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59债务转为资本60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6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62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63现金的期末余额64等于第38行减:现金的期初余额65等于第37行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66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6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8等于第36行。
现金流量表编制最简单的方法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其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节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一、经营活动(1)收到现金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 -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2税费返还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依现金流量表示例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2支付职工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3支付的各项税费内容: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四税”等各项税费(含属于的前期、本期、后期,不含计入资产的耕地占用税)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4支付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二、投资活动(1)收到现金1收回投资内容:短期股权、短期债权;长期股权、长期债权本金(不含长债利息、非现金资产)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2投资收益内容:收到的股利、利息、利润(不含股票股利)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3处置长期资产内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包括保险赔偿;负数在“其他投资活动”反映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收回购买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建长期资产内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期购建资产首期付款(不含以后期付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资产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中)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2支付投资内容:进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支付的本金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支付购买股票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三、筹资活动(1)收到现金1吸收投资内容: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收入净值(扣除发行费用,不含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其他中)依据:实收资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收到借款内容:举借各种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接受现金捐赠等依据:资本公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偿还债务内容: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不含利息)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股利、利息、利润内容: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股利、利息、利润依据:应付股利、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捐赠支出、融资租赁支出、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审计、咨询等费用等四、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最新)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一、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1、间接法和直接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企业外部筹得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以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反映。
间接法,即通过将企业非现金交易、过去或者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递延或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对净损益的影响进行调整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利润表上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信息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获得,也可以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以下项目获得。
第一:一切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非现金项目;第三:其现金影响属于投资或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其他项目。
采用直接法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而间接法却不具有这一优点。
所以,国际会计准则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也以直接法编制。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投资活动比通常所指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范围要广,投资活动包括非现金等价物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购买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无形资产的购置与处置等。
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了解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资源转出的程度,以及前资源转出带来的现金流入的信息。
投资活动流入和流出的现金的各个项目的填列,此处不一一详述。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计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以及获得前期现金流入而付出的代价。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下面就是关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之具体操作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的调整分录及其计算公式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调整分录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例,分析这个项目的调整分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现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并非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当期发生额,为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其他情形。
②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赊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将①、②笔分录合并,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已经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发生额,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还只是所属科目当期发生额部分内容,下面继续对可能影响这三个科目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③企业收回赊销款或收到预收款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④企业核销坏账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⑤企业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⑥企业发生票据贴现时,日常会计处理为: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财务费用贷:应收票据至此,除债务重组事项外,已基本考虑了相关科目的常规影响因素,将①至⑥笔分录合并,并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替换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得到调整分录具体内容: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计算数)应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应收票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财务费用 (票据贴现的利息)坏账准备 (当期核销的坏账)贷:主营业务收入 (当期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 (当期发生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坏账准备 (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预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如果企业当期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在调整分录的借方还应考虑固定资产或存货(接受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