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物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8.12 MB
- 文档页数:37
2.4.1生物分类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标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3.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2.通过观看图片和影片欣赏,使同学们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动植物类群的挂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在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你是怎样找到你要买的商品的?讲授新课师:什么是生物的分类?生:生物的分类就是将生物物种归类。
师: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师:复习提问。
1.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生: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它们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生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生2: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只有假根,靠孢子繁殖后代。
生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
生4: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的包被。
生5: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师:图中的植物分别属于哪类植物?生1:裙带菜——藻类植物、荚果蕨——蕨类植物。
生2:银杏——裸子植物、向日葵和玉米——被子植物。
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一、选择题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种B.科C.纲 D.界2.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A.门、纲、目、科、属、种B.种、属、科、门、纲、目C.种、属、科、目、纲、门D.科、种、属、目、纲、门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A.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B.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C.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D.体内有无脊柱等结构4.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玉米属于()A.家畜 B.作物 C.宠物 D.家禽5.(2013•某某)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6.林耐的双命名规定一种生物的学名组成依次是()A.种名和属名B.属名和种名C.界名和种名D.种名和界名7.根据林奈的物种命名法则,以下选项中属于同一个属的一组生物是()A. Cucurbitamoschata(南瓜)和Brassicapekinensis(大白菜)B. Rosarugosa(玫瑰)和Cucurbitamoschata(南瓜)C. Solanumtuberosum(马铃薯)和Solanummelongena(茄)D. Solanummelongena(茄)和Lycopersicunesculentum(番茄)8.林奈创立的双名法规定生物的科学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其第一个部分为生物的()A.属名B.种名C.学名D.俗名二、综合题9.下面是某同学在植物园里面看到的一棵大树的标牌.你能帮助他解释其中的含义吗?(1)标牌上“银杏”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是_________文,Ginkgo是此植物的_________名,biloba是_________名.Ginkgo biloba Linn表示该植物的_________. (2)这种植物命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_________提出的生物命名法﹣﹣_________。
生物的分类课时目标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以及生物分类的意义,为生物进化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3.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保护生物多样的社会责任。
学习重点: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以体验和感悟生物分类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难点: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为生物进化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动物园中的动物标牌的图片,提出问题:动物标牌里的“目”“科”“属”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动物标牌里的“目”“科”“属”等是动物的分类等级。
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指出生物学研究也离不开分类,引出分类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证据,建模——尝试对一组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出示九种生物的图片,提出问题:说出图中九种生物的名称。
如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如何把这九种生物分为两类?为什么这样分?如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展示课本第99页的分类表,总结分类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生物哪些方面的特征。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比较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按图中所列分类表将生物进行分类。
除了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外,这些生物之间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结合图片小组合作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先把生物分为两类,再把每一大类分为两小类,反复进行,直至分完。
(2)首先按能否自由运动将这些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两类;再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有无种子或有无脊椎等,继续将以上生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继续分类,直至将其全部分完。
(3)图中所示生物的其他相同点和不同点:槐叶萍、鲫鱼都生活在水中,其他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家鸽、蝗虫都会飞,其他生物都不会飞等。
教师指出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可以选来作为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第一节生物的分类预学检验预学新知课堂导学任务一对比观察,初分类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教材图2-3-1 中的生物,找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任务二逐步思考,再分类根据任务一表格中的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按照下面的提示,把这些生物区分开。
总结: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任务三认识生物的分类单位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_______________7 个分类等级。
分类等级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等级是一个分类单位,“__________”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2.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_____,生物之间的差异越__________,具有的共同特征越____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____。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_____,生物之间的差异越__________,具有的共同特征越____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____。
第二节生物的鉴别预学检验预学新知课堂导学任务一尝试检索1. 根据下面的生物分类检索表,判断图中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名称,并填写在图中的横线上。
1 具短角果2 角果圆扇形........................................................................ 独行菜2 角果倒三角形........................................................................ 荠菜1 具长角果3 花冠紫色............................................................................. 萝卜3 花冠黄色4 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 白菜4 茎生叶有柄,基部不抱茎..........................................................芥菜2. 思考:(1) 生物分类检索表是依据什么编制的?(2) 如何利用生物分类检索表鉴别生物?任务二概述对生物进行鉴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