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一等奖 教案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1
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学习重点】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新课教学】1、分运动与合运动:在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我们观察到的蜡块的实际运动(向右上方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蜡块参与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称___________。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由分运动求合运动的过程叫做;由合运动求分运动的过程叫做。
运动的分解是运动的合成的___________。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满足__________定则。
3、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特点:⑴运动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干扰。
⑵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同时结束,运动的时间相等。
⑶等效性:合运动产生的效果是各分运动分别产生的效果的总效果,它能替代所有的分运动,即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
难点点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描述运动的矢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4、探究蜡块在平面内的运动实验演示:蜡块在平面内的运动在一端封闭、长约l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图甲)(1)将玻璃管倒置并保持竖直不动,你观察到蜡块怎样运动?(2)让竖直、倒置的玻璃管水平匀速运动,此时蜡块怎样运动?(3)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蜡块的运动.(图丙)探究一、蜡块的位置选蜡块开始运动的位置为原点,水平向右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分别为x轴和y轴的正方向.蜡块在t时刻的位置P(x,y),蜡块在两个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如何得到点p的两个坐标呢?探究二、蜡块的运动轨迹蜡块运动的轨迹,由蜡块运动轨迹的方程确定.问题:如何得到蜡块的轨迹方程呢?由蜡块的轨迹方程可知蜡块的运动轨迹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呢?探究三、蜡块的位移在前面建立的坐标系中,前面我们已经找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P(x,y),物体的位移应该是怎么表示的呢?位移的方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探究四、蜡块的速度根据速度的合成表示出蜡块实际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 使学生掌握质点在平面内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点的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4. 圆周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5. 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点的概念,质点在平面内的基本运动规律。
2. 难点:质点在复杂情况下的运动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点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演示质点的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火车通过桥的时间,引出质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质点的定义,阐述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 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示质点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
4. 分析:分析各种运动的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质点的运动规律。
5.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点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了解学生对质点概念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加强巩固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2、通过几个实验认识合运动与分运动,知道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点3、能够初步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中体会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所常用的位置坐标的方法.2、学习与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来处理.3、通过实验、理论探究,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亲历实验过程,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2、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3、在学习中提高自主的意识,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科学探究找到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具体关系.2、初步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难点:1、经历蜡块运动等的研究过程,体会等效的研究方法2、能够初步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复习与导入→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对物理情景进行分析→明确合运动与分运动→探究1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演示实验→探究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规律→猜想→理论探究→实验验证→思考与讨论1、2深化→总结交流→作业拓展[新课导入]复习导入:通过大屏幕投影乔丹投篮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提出问题:篮球是我们同学喜爱的运动,篮球从出手到入篮在空中从轨迹来看做什么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这一课来探究如何处理曲线运动?必修1中,我们专门研究了一维直线运动,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情境设置:大屏幕投影作直线运动的两个例子(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和小球自由下落)。
学生讨论总结:可以沿着物体或质点运动的轨迹建立直线坐标系,通过物体或质点坐标的变化可以确定其位移,从而达到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目的.教师引导:其实日常生活中曲线运动更为普遍,我们也应该建立坐标系,该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2.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能够定性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4.能够用图示方法表示合速度与分速度.(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体会其中所用的数学方法。
2.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
3.通过运动独立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一个复杂的实际物体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1、具体实际问题中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2、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矢量性和独立性。
三、教学媒体运用1、演示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实验装置2、研究运动独立性的实验装置3、PPT教学演示课件、视频录像剪接、计算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通过生活再现,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问题(视频):1)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时投弹,能否击中敌船?为什么?2)解放军驾驶冲锋舟在激流中抢险救灾怎样才能正对到达对岸?3)直臂起重机一边加速吊起重物,一边前进一边上升教师问:这三个运动有什么共同点?总结:这三个运动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都同时参与了多个运动。
(二),演示实验,体验分运动与合运动演示玻璃管静止时红蜡块的匀速上升、玻璃管在气垫导轨上的匀速运动时红蜡块的运动.提出问题:在黑板的背景前观察蜡块的运动,我们发现,玻璃管静止时蜡块作竖直向上的匀速运动,当玻璃管在气垫导轨上匀速运动时,蜡块的运动特点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蜡块参与了两个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匀速直线,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三)探究红蜡块运动性质教师设疑:蜡块参与这两种运动的最终效果是怎样的?学生总结:蜡块向右上方运动.设疑引导:运动特点怎样?是匀速吗?轨迹是直线吗?学生讨论:有的回答直线,有的回答曲线,答案不一.教师引导:对于物体的运动特点,我们不能单凭眼睛观察,要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特点,必须从理论上进行严密的推导.我们就以蜡. 块为例探究它在平面内的运动性质探究引导1: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需要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思考讨论: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是用来描述质点运动运动性质的物理量.探究引导2:质点的位置我们如何确定?学生归纳:直线运动的描述可以建立直线坐标,对于蜡块在平面内的运动我们可以选择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蜡块的位置、轨迹.位移;根据上面观察讨论,学生归纳位置坐标;x = vx ty = vy t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关于蜡块位置的两个方程.如何才能得到蜡块的轨迹方程?学生总结归纳:根据数学知识,从这两个关系式中消去变量t,就可以得到关于x,y两个变量的方程了.学生自主探究:从公式(1)中解出t,t=x/v x y=v y x/v x教师设疑:从蜡块的轨迹方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小组讨论:由于蜡块在x、y两个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 y、v x都是常量.所以v y/v x也是常量,可见公式表示的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物理意义就是蜡块相对于黑板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即蜡块做的是直线运动.教师引导:探究蜡块的运动特点,描述它的运动规律,从位置和轨迹上看还不够,要准确描述我们再来看它的位移.引导学生进行蜡块位移的探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在坐标中物体位移应该是怎么表示的呢?过程探究:在坐标系中,线段OP的长度就代表了物体位移的大小.思维拓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位移是矢量,所以我们要计算物体的位移仅仅知道位移的大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再计算位移的方向.这应该怎样来求呢?过程探究:因为坐标系中的曲线就代表了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我们只要求出该直线与x轴的夹角θ就可以了.tanθ==v y/v x这样就可以求出θ,从而得知位移的方向.2.蜡块的速度: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速度的定义推导一下蜡块的速度方程.学生探究:问题提出:分析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总结归纳::v y/v x都是常量,上式也是常量.也就是说蜡块的速度是不发生变化的,即蜡块做的是匀速运动.教师引导:结合蜡块的轨迹方程、速度方程,概括蜡块的运动特征. 学生归纳总结: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概括以上探究过程的方法结论,提出分运动与合运动的概念及初步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例题剖析:例题展示:飞机以300 km/h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 x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方法引导:飞机斜向上飞行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把v=300km/h分解,就可以求得分速度.学生自主整理:v x=v cos30°=260 km/h v y=v sin30°=150km/h(四);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探究学习】一、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1、合运动和分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则:1、运算法则2、运动分解原则(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
请你举例:(2)依据运算简便而采取正交分解法。
请你举例:三、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独立性:两个分运动可能共线、可能互成角度。
两个分运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2、等效性:两个分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有完全相同效果。
3、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完全相同。
四、常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渡河问题:水流速度、船相对水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合速(船对地岸的速度,方向为船的航向)、渡河时间、航程、最短渡河时间、最短航程。
2、风(雨)速理解:风(雨)速(风或雨相对地的速度),人对地的速度,人感觉风(雨)的速度(风或雨相对人的速度)。
V风对地=V风对地+V地对人3、几种合运动的性质:(1)两个匀速运动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举例说明:(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不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3)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不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4)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共线)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吗?一定是曲线运动吗?举例说明:4、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1)沿绳子方向两个绳连接的物体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质点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质点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高中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了参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坐标系只是在数学中进行了学习,还没有被应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学习了的概念:参照物、机械运动。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知道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运动是相对的。
(3)知道在描述运动时建立坐标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学研究的理想化方法。
(2)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学会灵活选取参考系。
(3)学习用坐标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位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静止是相对的。
(2)初步认识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和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六、教学方法1、教具两端带小球的木棒、CAI课件2、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启发、讨论、讲解、练习并辅以多媒体等综合教学法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动画: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运动(自转的地球、飞奔的骏马、火箭升空、飞翔的鸟)师:亚里士多德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5.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探究学习】一、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1、合运动和分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则:1、运算法则2、运动分解原则(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
请你举例:(2)依据运算简便而采取正交分解法。
请你举例:三、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独立性:两个分运动可能共线、可能互成角度。
两个分运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2、等效性:两个分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有完全相同效果。
3、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完全相同。
四、常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渡河问题:水流速度、船相对水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合速(船对地岸的速度,方向为船的航向)、渡河时间、航程、最短渡河时间、最短航程。
2、风(雨)速理解:风(雨)速(风或雨相对地的速度),人对地的速度,人感觉风(雨)的速度(风或雨相对人的速度)。
V风对地=V风对地+V地对人3、几种合运动的性质:(1)两个匀速运动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举例说明:(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不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3)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不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4)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共线)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吗?一定是曲线运动吗?举例说明:4、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1)沿绳子方向两个绳连接的物体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第二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知识教学: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德育渗透: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方法:训练法、推理归纳法、电教法、实验法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玻璃管、水、胶塞、蜡块、秒表一、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它比直线运动复杂,为研究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把复杂的运动分为简单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用的一种方法——运动的合成各分解。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出分运动的合运动和合运动的分运动。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3、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4、理解合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分运动合成的。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合运动和分运动(1)做课本演示实验:a在长约80—100cm一端封闭的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由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要求它能在水中大致匀速上浮),将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金。
b,将此管紧贴黑板竖直倒置,在蜡块就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做直线运动,记下它由A移动到B所用的时间。
C:然后,将玻璃管重新倒置,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到它是斜向右上方移动的,经过相同的时间,它由A运动到C:(2)分析: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在玻璃管中竖直向上的运动(由A 到B )和随玻璃管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 到D ),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 到C )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3)用CAI 课件重新对比模拟上述运动(4)总结得到什么是分运动和合运动a :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叫做分运动。
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合运动。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探究学习】一、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1、合运动和分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则:1、运算法则2、运动分解原则(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
请你举例:(2)依据运算简便而采取正交分解法。
请你举例:三、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独立性:两个分运动可能共线、可能互成角度。
两个分运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2、等效性:两个分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有完全相同效果。
3、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完全相同。
四、常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渡河问题:水流速度、船相对水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合速(船对地岸的速度,方向为船的航向)、渡河时间、航程、最短渡河时间、最短航程。
2、风(雨)速理解:风(雨)速(风或雨相对地的速度),人对地的速度,人感觉风(雨)的速度(风或雨相对人的速度)。
V风对地=V风对地V地对人3、几种合运动的性质:(1)两个匀速运动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举例说明:(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不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3)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合运动(共线时)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4)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共线)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吗一定是曲线运动吗举例说明:4、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1)沿绳子方向两个绳连接的物体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质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质点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描述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特点。
掌握质点的运动方程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例、讨论和练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质点的运动方程2.1 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引入质点的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并给出其数学表达式。
通过示例解释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2.2 质点的加速度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并给出其数学表达式。
讨论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2.3 运动方程的求解介绍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运动方程的求解过程。
2.4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匀速直线运动3.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3.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给出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数学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
3.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路程讨论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的关系。
给出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3.4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匀加速直线运动4.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4.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给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数学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
4.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给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4.4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5.1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高中物理必修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过程与方法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1.基本知识(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2.思考判断(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二、平抛运动的速度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1)水平方向:vx=v0.(2)竖直方向:vy=gt.(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2.思考判断(1)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3)如果下落时间较长,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竖直方向.(×)3.探究交流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该公式外,还有求vy 的公式吗?【提示】由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例: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C.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D.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答案】BC三、平抛运动的位移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2.思考判断(1)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路程.(×)(3)平抛运动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时间越长.(×)3.探究交流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要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点,是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放,还是提前投放?【提示】物资离开飞机前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当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另外,物资又受到重力作用,于是物资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向下加速运动,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方.4.小结:平抛运动的特点1.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故它是变速运动.2.轨迹特点: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它是曲线运动.3.加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它是匀变速运动.综上所述,平抛运动的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例: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答案】ACD四、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问题导思】1.如何研究平抛运动比较简单?2.平抛运动的合速度、合位移怎么求出?3.试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的规律(1)分运动五、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问题导思】1.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吗?2.平抛运动的落地速度决定于哪些因素?3.平抛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间的关系如何?1.平抛运动的时间A.tan φ=sin θB.tan φ=cos θC.tan φ=tan θD.tan φ=2tan θ【答案】 D六、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例:如图所示,女排比赛时,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网前3 m处正对球网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的高度为2.5 m,为使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范围.2.思考判断(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3.探究交流对斜上抛运动,有一个最高点,该点的速度是零吗?为什么【提示】在斜上抛运动的最高点,竖直分速度为零.水平分速度等于v0cos θ.故该点的速度v=v0cos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