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26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二、词语归类(一)重点字词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4.百里奚举于市.(集市)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下达)6.人恒.过(常常)7.行拂乱..其所为(违背)8.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9.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0.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1.征.于色.(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
色:脸色)12.而后喻.(明白,了解)(二)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2.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畅)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 (四)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困于心,衡于.虑(在)生于.忧患(在)三、重点语句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使他的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字,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古人的书信又叫“”或“”,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字音字形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任意东西..4.风烟俱净.5.横柯上.蔽6.猛浪若奔.7.望峰息.心(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4)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5)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急湍甚箭“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语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第六单元千古江山,人杰辈出。
他们或睿智善辩,阐述人生理想;或忠于职守,勇担护国重任;或淡泊名利,追求诗意人生。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聆听古人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胸襟。
单元概览阅读23《孟子》三章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淫》题目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其迷惑。
这是大丈夫所应具备的品质。
以此为题,意蕴丰富,富有气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的意思是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以此为题,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2.知识链接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孟子》简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磚,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基础知识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往之女家(“女”同“汝”,你)(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4)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5)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粥”,辅佐) 2.一词多义天时不如地利.(形容词,有利)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锐利)三里之城.(名词,内城)城城.非不高也(名词,城墙)然而.不胜者(连词,表转折,但是)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顺承)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寡助之.至(动词,到)之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戒之.日(代词,指出嫁的女子)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拂人则无法家拂.士(动词,同“弼”,辅佐)目了解孟子及《孟子》,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背诵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一、字、词篇第一单元锐不行当 (d 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阌(wén)乡聿(y ù) 鄂( è) 豫(y ù)隔绝 ( è)疟子 (y àozi)寒噤(jìn)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 (hu áng) 失措尖锐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颤(ch àn) 巍巍 (wēi)箧(qiè)赃物制裁无影无踪纳粹(cu ì) 庄严荒唐(miù)健忘第二单元谋(móu) 死鼹(y ǎn) 鼠切切 (qi è)察察 (ch á) 絮(x ù)说顺顺水流辟 (p ì) 头苌(ch áng) 浯(wú) 震悚 (s ǒng) 干戚图赞懿(y ì) 皋(g āo) 骇(h ài) 掳(l ǔ) 疮 (chu āng) 疤(b ā)诘(jié)问渴仰(mù)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 差(ch āi) 使狼籍簌簌 (s ù) 典质暗淡赋闲勾留迂(y (p án) 跚(sh 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āng)ū) 蹒零碎情郁 (y ù)于中大去交卸(xiè)凹凼(dàng)尴(gān)尬 (g à) 浮躁不足挂齿光天化日杨绛 (ji àng) 塌(t ā)败默存伛(y ǔ) 翳 (y ì) 滞 (zh ì)笨愧(ku ì)怍(zu ò)攥(zu àn) 偏僻 (p ì) 取消 (d ì) 骷髅克扣救济 (j ì) 唏(x ī)嘘(x ū) 罕见噩( è)耗训斥急躁 (zhu ó) 伎(j ì)俩(li ān)沛 (p èi) 吊(di ào) 唁 (y àn) 文绉绉 (zh ōu) (diǎng) 颠长途跋涉穷愁落魄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存亡祸福第三单元郦(l ì)道元均匀(chèn)佥(qiān)栩栩如生(xiào)雄跨雄姿残损古朴尊崇奇妙绝伦刹(ch à) 那驻(zh 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 ān) 榭(xi è) 胸中有丘壑 (h è) 嶙(l ín) 峋(x ún) 广漆 (q ī) 败笔镂空 (l ōu) 蔷薇就地取材重峦叠嶂 (zh àng) 斗拱额枋 (f āng) 藻井御(y ù)道磬(q ìng)鎏(li ú)金雍(y ōng) 正攒(z ǎn) 鳖(bi ē) 头琉璃蟠(p án)龙中轴线金銮殿天井伧 (c āng) 俗得体屏风乘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第四单元竺(zh ú)可桢 (zh ēn) 孕育翩(pi ān) 然销声匿 (n ì) 迹风雪载(z ài) 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如烟循环往复草长莺飞蟾蜍鄞(y ín) 囊(n áng) 克隆繁衍胚胎鳞片脊(j ǐ)椎 (zhu ī) 两栖 (q ī) 平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 ī) 潮汐褶(zh ě)皱(zh òu) 核磁共振遗骸 (h ái) 劫难 (n àn) 致密追忆 (s ù) 十全十美物种归罪 (ji ù) 藩 (f ān) 篱啸 (xi ào) 聚山林失衡栖 (q ī)息监控在所难免五彩缤纷一筹莫展物竞天择漠不关心潜(qi án) 意识过滤顷(q ǐng) 刻脸颊 (ji á) 喷嚏(t ì) 激荡嘈(c áo) 杂唠唠 (l áo) 叨叨 (d āo) 充耳不闻置若罔闻第五单元浔(x ún) 落英豁(hu ò) 然爽朗俨(y ǎn) 然阡 (qi ān) 陌 (mò)交通垂髫 (ti 白丁蕃(f ān)áo) 叹惋 (wǎn)淤(y ū) 泥诣(yì) 铭(míng)馨(xīn)鸿儒濯(zhu ó) 清涟 (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亵(xiè)玩噫(yī)隐逸 (y ì)罔(wǎng) 不因势象形贻(yí)黍(shǔ)箬(ruò)篷糁(sǎn)髯(r án)诎(qū)倚(yǐ)船楫(jí)壬(rén)戌(xū)篆(zhuàn)修狭 (xi á) 友善 (mù) 大同第六单元ān)飞漱 (shù) 五色交辉夕日晨光 (x ī) 溯(s ù) 素湍 (tu欲颓 (tu í) 沉鳞竞跃藻荇 (x ìng)沃日艨(méng)艟(chōng)泅(qiú)鲸(jīng)波万韧溯(sù)迎而上腾(t éng) 身百变僦(jiù)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更(g ēng) 定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 文学知识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八上第六单元单元解读与各课教学重点单元目标:1.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2.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培养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积累古诗文名句,涵养语文素养。
选文简析:本单元选文皆为古代诗文名篇,主题上,围绕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来组元。
本单元选文,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典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有着积极意义。
《〈孟子〉二章》中,选取了《孟子》中的名篇,《富贵不能淫》谈论的是“何谓大丈夫”主题,展示了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论述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全家“成功”移山的故事,赞美了愚公坚韧执着的品格。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汉文帝在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诗词,都展现了诗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饮酒》是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春望》抒写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雁门太守行》是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歌颂;《赤壁》是对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慨叹;《渔家傲》抒发对沉闷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
教学建议:1. 课时建议:《〈孟子〉二章》:2-3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周亚夫军细柳》:1-2课时《诗词五首》:2-3课时2.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和第三单元一样,都属于文言文单元,但选文标准还是不一样的,在诵读时,也各有标准和要求。
首先,文言文的朗读,与白话文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重视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情感等,但文言文又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方面的要求,诵读时需要留意。
其次,同属文言文单元,但第三单元,选文多为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整句居多,少用虚词,诵读时要注意,在和谐音韵中读出山川风物之美。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分册完全归纳部编版八上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完全归纳初中常用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共14个。
【之】(一)代词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③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一老河兵闻之3.这,此。
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
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名词、代词)+之+谓语(动、形容词)。
如: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处处志之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花之隐逸者也(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①送孟浩然之广陵实战练习之: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春冬之时山川之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答案:CA:①句意为:他的妻子(主动)提出疑问说。
其:他的。
②句意为:其:其如:把------怎么样。
B:①句意为: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焉:哪里;②句意为:还有儿子在呀。
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C:①句意为:就凭你残余的岁月。
以:凭借;②句意为:凭你的力气。
以:凭借。
D: ①句意为: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②句意: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且:况且。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
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
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答案:C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点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案:DA“以”凭借/ 来。
B“之”代词指城池/ 到,往。
C“于”介词,给/ 和。
D都是连词表顺承。
【点睛】对于文言虚词号多积累多记忆。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戒之.日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独行其.道/空乏其.身D.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