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龙咚锵》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2
《龙咚锵》教案一.课题导入1、学生手持过年物品,在教师的击鼓声与课件<<龙咚锵>>音乐中跟随教师跳起秧歌舞涌进教室。
2、教师导入:同学们跳的可真好!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过新年)让我们大声高喊“过年啦”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呀?3、过年物品展示:全体学生将带来的物品举起想同学展示,老师请具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介绍物品的名称,用途及有关过年的情景。
4、过年民俗活动介绍:请部分同学介绍收集,了解有关过年的民俗活动。
(包饺子、吃年夜饭、舞龙舞狮、打腰鼓等)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要举行新年晚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把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吧。
(播放《春节序曲》)(设计理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过年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二、尝试模仿学习敲锣打鼓1、师:听说我们班要开联欢晚会,有一位乐器朋友也想参加,我们来猜猜它是谁。
师:“圆肚肚,紧绷绷,肚子里面空洞洞,你不敲它它不出声,你敲它就喊咚咚咚,它的名字叫什么?” (节奏音乐)2、谁愿意来敲敲,还可以怎么敲呢?看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和这个小堂鼓的声音相似呢?3、师:那我们就把自己的小板凳当小鼓敲敲吧!师:小鼓、小鼓×× ××响,我敲小鼓,你们来模仿,×× ×× × ×× ×× ×师:来了一支小鼓队 ×× ×× ×,小鼓队他走来了×× ×× ×,小鼓队他走近了×× ×× ×,小鼓队他走远了×× ×× ×,小鼓队他不见了。
一.教学目标:1、通过唱《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2、用民族打击乐器鼓、镲为歌曲简单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锵》,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掌握节奏,并能用乐器伴奏。
三.教具准备:打击乐器、钢琴、课件、灯笼等饰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早就听说咱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最棒,聪明活泼、能说会唱,所以,很高兴,今天能和咱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上音乐课,你们喜欢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生:师:老师带来几张画面想考考你们,你知道这些画面都体现哪个传统节日?生:观看图片师:介绍中国春节的一些风俗: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比如在北方,他们喜欢吃饺子,预示明年丰衣足食;而在南方,会包汤圆吃,表示来年团团圆圆;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比赛来庆祝新年。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事情或者是最令你难忘的事情吗?生:师: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待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春联:上联是:过新年呀龙咚龙咚锵,下联是什么呢?(多快乐呀龙咚龙咚锵)。
有上联也有了下联,再来一个横批就完整了!横批是:(龙咚锵)。
----------贴课题师: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唱一唱这首《龙咚锵》。
1、初次聆听音乐范唱师:听完这首歌,你觉得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2、读歌词: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3、有节奏的读歌词,并加上声势动作。
4、聆听歌曲并做声势动作。
5、跟老师的琴逐句学唱歌曲。
多种形式练唱(男生唱、女生唱、小组唱)并背唱。
6、分角色朗读和演唱歌曲:“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反应力,我出左手表示这边的同学唱......哪一组没接上就算输。
唱歌龙咚锵-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唱出《龙咚锵》这首歌曲;
2.能够理解歌词中表现出的节日氛围,并有所感悟;
3.能够积极参与唱歌活动,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二、教学准备
1.教师需要准备音乐播放器,播放《龙咚锵》的音频文件;
2.学生需要准备齐全的学习用品和好的听觉环境。
三、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
1.让学生集体唱一遍《龙咚锵》这首歌曲;
2.盘点学生已经学过的歌曲,并引导他们回顾一下这些歌曲表达的意义和某些节日的文化背景。
2. 学生体验
1.让学生再次听一遍《龙咚锵》这首歌曲,并仔细观察歌词;
2.鼓励学生表演歌曲节奏,并模仿其中的音节。
3. 分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向外发出一片声音,每个人都要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声音;
2.借助合作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演动作和唱歌旋律。
4. 教学反思
1.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反思,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思考内容;
2.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思考内容进行追踪评估,并根据其反思内容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
四、教学总结
1.唱歌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形式,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唱歌练习的质量;
2.借助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师需要发挥评估的作用,监控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学习进程。
《龙咚锵》教学设计雷晓玲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小擦,能掌握其奏姿,引导学生探索奏法,并能为歌曲简单伴奏。
3.通过欣赏和学唱,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和器乐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能用欢快的声音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教学工具:堂鼓、小擦、电子琴、筷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好!你好。
你好,雷老师你好!”师:“时间过得可真快,新年就要到了,你们喜不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挂灯笼,拜年,吃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对联,唱歌跳舞)师:(出示扭秧歌的图片)“同学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呢?〃(跳舞)师:对,他们在扭秧歌,这是在北方很流行的舞蹈,我们也来一起试试吧!(老师简单教十字步,播放《龙咚锵》律动)2.听着这么热闹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那老师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龙咚锵》。
二、学唱歌曲.老师有节奏的教读歌词。
(第一遍学生跟老师默读;第二遍老师教读(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第三遍跟老师拍手有节奏朗读歌词;第四遍合着音乐跟老师齐读歌词)。
1.老师范唱歌曲。
师:听着同学们这么有节奏的朗诵歌词,老师好想唱出来啊,你们同意吗?老师范唱。
2.再跟着老师听一遍,听完了告诉我你们是什么心情?(欢快愉快).老师弹琴学生用“la”哼唱歌曲。
3.学生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4.用歌词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5.老师弹琴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6.跟歌曲伴奏演唱歌曲,加上律动(拍手,筷子)。
7.师:同学们把龙咚龙咚锵这句还是掌握不好,没关系,接下来老师请两位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这两句歌词,好不好?生:好。
三、深入歌曲1.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堂鼓)2,请学生敲一敲堂鼓,感受堂鼓音色。
龙咚锵教学设计第一篇:龙咚锵教学设计《龙咚锵》教学设计一、教材1、教材:歌曲《龙咚锵》选自人音版第一册音乐教材第十课。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咚锵》;认识“锣、鼓、钹”三种打击乐,并为歌曲伴奏。
3、教材分析:歌曲《龙咚锵》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过年歌曲,节奏、旋律、歌词多次重复,使歌曲显得简单通俗,加上歌声与锣鼓声的交替,使过年的气氛更加热烈、欢快,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4、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新鲜好奇、模仿性强,他们还喜欢“自己动手、发现探索问题”。
而且,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几种打击乐器,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节奏类型,为本课的认识、探究、实践打下了基础。
根据歌曲本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和一年级孩子实际,再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部分要求,本人设计了这堂综合性的课例。
5、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锣、鼓、钹,能掌握其奏姿,引导学生探索奏法,并能为歌曲简单伴奏。
6、教学重点:(1)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能用欢快的声音表达歌曲。
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7、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光盘、打击乐等。
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身体音阶歌、节奏练习(一)介绍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
设计意图:重在认识乐器,掌握奏姿,探索奏法,解决难点,为歌曲伴奏作铺垫。
1、听音色猜谜,感受鼓的音色。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民乐中的几件乐器。
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猜一猜: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咚-鼓)2、认识“鼓”,多媒体出示“鼓”的放大图片。
1)现在,谁想和鼓交朋友?(指名上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奏法)。
2)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用嘴巴模仿(咚)。
3)鼓的节奏练习。
“咚”—鼓的说话声多么清脆?谁能让鼓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敲。
从“咚-咚咚—咚咚咚咚(龙咚龙咚)3、学习“锣”,掌握正确的奏姿。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迎新春:唱歌龙咚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迎新春”,其中的歌曲《龙咚锵》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易学的歌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新春的喜庆气氛。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龙咚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龙咚锵》,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新春的喜庆气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龙咚锵》,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2.情境教学法:创设新春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节日的喜庆气氛。
3.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龙咚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新春素材,如图片、道具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黑板。
4.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龙咚锵》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是新春吗?新春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新春素材,如图片、道具等,引导学生感受新春的喜庆气氛。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龙咚锵》的背景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龙咚锵》,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龙咚锵》这首歌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自然的音色、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龙咚锵》,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运用自然的音色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龙咚锵》乐谱,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龙咚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准。
b.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c. 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3. 欣赏与讨论:a. 播放歌曲《龙咚锵》,让学生欣赏。
b.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c. 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龙咚锵》的重要性和价值。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龙咚锵》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2. 学生对歌曲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歌曲《龙咚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准。
b.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c. 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3. 欣赏与讨论:a. 播放歌曲《龙咚锵》,让学生欣赏。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龙咚锵》这首歌曲,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龙咚锵》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节的发音。
2. 歌曲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歌曲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节日有什么特点吗?”(喜庆、热闹)3. 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龙咚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喜庆氛围。
二、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发音准确,尤其是歌曲中的“咚锵”等特殊音节。
2. 分句教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 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
三、理解歌曲(5分钟)1. 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如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
2.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喜庆氛围,感受音乐的感染力。
四、练习演唱(5分钟)1.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龙咚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一些特殊音节的发音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节奏的把握也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活动(10分钟)1.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根据歌曲《龙咚锵》的节奏进行打击乐表演。
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打击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龙咚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
3、通过欣赏和学唱,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小堂鼓、锣、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一年当中,你们在什么时候,最开心呢?
生:过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过年呢?
生: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首关于过年的歌曲。
三、聆听歌曲
1、师: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歌曲中多次出现了哪几个字来表现过年的热闹场面呢?
(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生:龙、咚、锵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将“龙、咚”这三个字用拍桌子的形式,而“锵”用拍手的形式来表现。
生:用拍桌子、拍手的形式来表现。
2、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歌曲中“龙咚锵”分别模仿的是哪几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生;鼓、锣
师:鼓----“龙咚”、锣------“锵”
龙.咚龙咚/锵0//
(师示范,生模仿)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龙咚锵》。
四、学唱歌曲
1、师:播放音乐。
生:轻声演唱。
2、师:弹琴。
生:用“拍桌子、拍手”的形式来演唱
3、师:歌曲处理。
生:反复演唱。
4、师生合作。
(师弹琴,生敲鼓、锣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歌曲,同时也感受了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心情,老师希望你的每天都能很快乐。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师生再次演唱歌曲并结束本堂课),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