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48年以来失业率数据
- 格式:xls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4
河北省城镇失业率研究及对策摘要: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也是河北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逐步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城乡剩余劳动力被游离出来,使失业问题日益显示出其严重性,故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所追求的目标。
客观地分析我省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就业工程,对于社会稳定,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失业率、宏观经济、通货膨胀正文:失业是最直接而有最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宏观经济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毫不奇怪,失业是政治争论的一个常见主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主导地位的确立,失业问题完全应该回复到经济生活中所应占有的位置,全面分析失业、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动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显现。
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工人有潜力对国民收入做出贡献,但是没有那样做。
那些搜寻适合于自己技能的工作的人在搜寻结束时是幸福的;那些等待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企业招聘的人在职位开放时也是幸福的,所以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失业意味着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艰难,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失业是政府和公众都关注的焦点。
一、如何定义失业率及城镇失业率失业在大家看来也许是一个很简单,朴素易懂的概念,任何人没有工作就意味着失业。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这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
比如说一个退休的老人算是失业吗?一个卧病在床的病人算是失业吗?可见失业有很多定义。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能满足不同分析条件下失业及失业率的定义。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而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我国目前使用的失业率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概念,不包括下岗有就业意愿的人员。
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在自由竞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大体上是十年左右爆发一次;20世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经济危机每隔七八年爆发一次;战后差不多四五年就爆发一次。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957-1958)从1955年到1957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超过10%,被认为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由于美国的工资和汇率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美国的投资最容易出现过剩。
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落入危机,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13.5%,失业率上升到7.3%,是危机前的1倍。
与战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并未导致物价下跌,相反,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2%。
因此,危机并没有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力,相反,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1958年美国出口总值下降了14.3%,贸易顺差从1957年的65.1亿美元减少到35.7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
这样,美国的危机持续时间延长了。
危机迅速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
由于日本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高,日本的危机深度和持续时间仅次于美国。
日本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0.4%。
英国(忽略加拿大,因加拿大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强国)紧随其后,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3.7%。
而西德的危机持续时间却只有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仅为1.4%。
由此可见,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震中和首发地,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机。
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
二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
美国的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N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
高二历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1.下列表格为欧共体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统计数据,推测其要认定的时期可能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平均失业率”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可知这一时期出现了滞胀危机,即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此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
”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因此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A.促进了社会和谐B.强化了国家机器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答案】A【解析】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弱势群体收益最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故选A。
B项与材料政策无关;C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阶级矛盾无法消除;D项明显错误。
【考点】福利制度点评: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
4.“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量。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料:为了应付内战军费的浩大支出,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增长。
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不得不滥发纸币。
1945年6月,法币发行量为3978亿元;至1948年8月21日已达6636946亿元。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
然而到1949年5月,金元券的发行额又从最初的9亿元增加至679458亿元,相当于法币2038374000000亿元,这一数字比1937年6月增加了1445倍。
滥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造成币值下跌,物价暴涨。
1949年5月与1937年6月相比,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其贬值程度史无前例。
以法币100元购买力为例,1937年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块肥皂,1947年可买1/3盒火柴,1948年可买1/500两大米,1949年仅可买1/50亿两大米。
上海的大米价格,1947年1月每担为法币6万元,6月涨为50万元,12月又涨为110多万元,1948年8月更涨至6500万元。
(以上资料引自董辅礽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第17页)问题与思考::(1)通货膨胀的含义。
(2)从货币因素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3)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料:1992年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逐步缩小,除个别品种和项目外,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品种和项目的比重已达95%以上。
1992年~1997年,价格起伏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商品市场价格水平在经历了上涨后呈现回落态势。
1994年是自建国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
当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比1993年上涨24.1%,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
鉴于1994年市场物价大幅度上涨局面,中央将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作为1995年主要的宏观政策目标。
在操作方式上,实行增加有效供给与价格补贴相结合的政策。
1995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逐月回落,从1994年12月的23.2%下降到1995年12月的8.3%。
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1789?第二次经济危机?1792-1794,物件下降,破产增加,1793英国对法国宣战,对欧洲的出口大幅下降,物价急跌。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1798,始于英国农业欠收,工业品需求下降。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1814,英国农业再度欠收,物价下跌,1811美英宣战,美国对英国禁运。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1817,英国破产事件。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1822,消费品减少三分之一,英国破产超过第五次高点。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1826,物价下跌,纺织品设备开工率下降一半。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1843,银行业的收缩,美国经济机制极度缺失,工业生产品需求萎缩。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1850,始于铁路危机,波及英法美,造成工业危机。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1858,始于棉产品上涨,靠空头支票的进口商大量破产,银行破产,波及到其他工业。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1868,铁路建设,造船业等工业生产下降缩小工业的需求,粮食再次欠收。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1879,首次由于金融引发,维也纳股票交易所的铁路股票大跌,美国最具实力的银行因投资铁路破产,引发后面引发重工业危机,轻工业受波及较小。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1883,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加深英国危机,重工业下降,银行,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1893,德国股市暴跌,此后股价联系两年下跌,破产事件严重,铁路建筑缩减一半以上,粮食欠收。
第十五次经济危机?1900-1903,始于1899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到工业。
随后法,德,比利时,英,美跟进,同期日本爆发经济危机。
第十六次经济危机?1907-1908,美国信贷机构大量破产,失业率下降,波及重工业生产及周期行行业。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1929-1933,始于美国,美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证券市场暴跌,失业率大增,波及英国,从而使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2012年3月15日〕注意:作业全部为课后习题,请将必要的推导过程写出,不能只写答案。
本次作业共包括前四章的14道题目,个别题目有删减:第一章统计学的性质1-3答:〔1〕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公式为:表:历年盖洛普对总统选举的调查结果〔n=1500〕年度共和党民主党民主党候选人P*(1-P)/n 95%置信度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实际选举结果〔%〕1960 尼克松49% 肯尼迪51% 0.0001666 51±2.5298 肯尼迪50.11964 戈德沃特36% 约翰逊64% 0.0001536 ☆64±2.4291 约翰逊61.31968 尼克松57% 汉弗莱50% 0.0001634 50±2.5303 汉弗莱49.71972 尼克松62% 麦戈文38% 0.0001571 38±2.4564 麦戈文38.21976 福特49% 卡特51% 0.0001666 51±2.5298 卡特51.11980 里根52% 卡特48% 0.0001664 ☆48±2.5283 卡特44.7〔2〕注☆:实际选举结果证明错误的置信区间2-2、在中国台湾的一项《夫妻对电视传播媒介观念差距的研究》中,访问了30对夫妻,其中丈夫所受教育X(以年为单位)的数据如下:18 20 16 6 16 17 12 14 16 1814 14 16 9 20 18 12 15 13 1616 2l 2l 9 16 20 14 14 16 16第二章描述性统计学2-2答:1) 将数据分组,使组中值分别为6,9,12,15,18,21,作出X的频数分布表;解:〔1〕数据分组如下:表: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频数分布表〔n=30〕分组编号组下、上限组中值X值〔年〕频数〔f〕相对频率〔 f / n 〕累积频率〔%〕1 [4.5,7.5〕6 6 1 0.0333 3.332 [7.5,10.5〕9 9、9 2 0.0666 10.003 [10.5,13.5〕12 12、12、13 3 0.1000 20.004 [13.5,16.5〕15 14、14、14、14、14、15、16、16、16、16、16、16、16、16、16 15 0.5000 70.005 [16.5,19.5〕18 17、18、18、18 4 0.1333 83.006 [19.5,22.5〕21 20、20、20、21、21 5 0.1666 100.00总计463 30 1.00002) 作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解:〔图〕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数据直方图〔单位:年;n=30〕3) 问10.5年的教育在第几百分位数上?13年呢?解:10.5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10.00%,前面有10.00%个样本,所以在第10个百分位数上;13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20.00%,前面有20.00%个样本,所以在第20个百分位数上。
8C H A P T E R制作(Prepared by):余喆杨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andthe Phil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BAu B u A πB πAπuPC引子在1900到1960这段时期里,美国的低失业典型地伴随着高通货膨胀,高失业伴随着低的或者负的通货膨胀。
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负向关系。
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00-1960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第七章推导的总供给关系能够在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时重新写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8-11μeP P ()F (u ,z )=+1αF (u ,z )u z=-+▪函数F 是反映失业率和其他影响工资制定的因素(由综合变量z 表示)对工资的影响。
首先给出函数F 的一个具体形式:1μ1αe P P ()(u+z )=+-▪从而,容易得:▪本章附录论述了如何处理上式,使得上述关系式可以写成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式,其中:π和πe 代表实际和预期通货膨胀率。
ππμαe(z ) u=++-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当指特定某年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或是失业率时,上式需要加上时间下标:ππμαe t t t(z ) u =++-▪由上式可知:▪预期通货膨胀πe 的上升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π的上升。
▪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水平πe ,价格加成μ增加或者是其他影响工资决定的因素z 增加,都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π的上升。
▪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水平πe ,失业率u 上升,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π下降。
ππμαe (z ) u=++-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假设 e t =0,则:8-2πμαt t(z ) u =+-▪这正是菲利普斯、索洛和萨缪尔森所发现的英国和美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向关系(或称为原始菲利普斯曲线theoriginal Phillips curve)。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30实证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江俊瑶1 朱琳2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2.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160摘要: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参考研究指标,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反映了其二者的关系。
近年来,菲利普斯曲线逐渐失效。
本文通过收集1948年到2020年6月的美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是否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最后,根据其结论做出总结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29-0130-03一、引言宏观经济研究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对弄清经济状况至关重要。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指标,两者都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
一方面,失业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社会闲置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当失业率较高时,则意味着当前社会的经济并不乐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失业率越低,经济就越好。
通货膨胀率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代表通货膨胀率(Scott,2015)。
研究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可以更好地发现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并根据其具体状况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此外,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减少失业率一直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政府可以将当前的政治以及经济状况与分析预测相结合,以制定适当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基本关系为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指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不再适用菲利普斯曲线,其交替关系的曲线趋于平缓。
参考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表表1世界性的危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1825——————————18361837————————18471848184718471 8 5 718571857185718571 8 6 618661865186618671 8 7 318781873187318731 8 8 218821882188318821 8 9 0189189318918911 9 0 0191919319191 9 0 71971971971971971 92 0192192————1921 92 919291929192919319291 9 3 71937193719331937——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版社。
1825年的经济危机1825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真正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机器工业确立以后,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所引起的。
这次危机只发生于当时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方式已经居于统治地位的英国。
危机从1825年秋开始,到1826年夏结束,历时七、八个月。
危机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特别是棉纺业。
从1825年秋季到1926年夏季,棉花价格下跌了59%;同期,生铁价格下跌27%;咖啡价格下跌39%。
随着销售停滞和物价下跌,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大大地缩减。
如棉花的消耗量从1825年的202,500万磅下降到1826年的102,900万磅,下降近50%;棉花进口量则减少了26%。
这次危机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但也激起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不过,当时的工人运动还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主要表现在袭击工厂、捣毁机器上。
1847—1848年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于英国,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并波及美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恩格斯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曾经准备了1848年革命”。
课时训练(二十四)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2019·临沂]在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1926年-1927年B.1929年-1933年C.1937年-1938年D.1944年-1945年2.[2019·潍坊]1929年-1933年,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争相提高关税,世界贸易锐减2/3。
这说明经济危机(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B.提高了国家竞争力C.加速了资本主义灭亡D.阻碍了经济全球化3.[2019·连云港]“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的( )A.整顿金融B.恢复工业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4.[2019·宿迁]1933年,临危受命的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迅速推行“新政”。
其主要特点是( )A.防止盲目的生产过剩B.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和调节C.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D.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5.下面是1929年—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表。
导致1933年—1939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B.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C.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6.[2019·雅安]美国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第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
美国实施此政策主要目的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C.稳定农产品的价格D.增加失业者就业机会7.[2019·柳州]下图反映了1929年-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创立养老金制度C.颁布《紧急银行法令》D.颁布《农业调整法》8.[2019·辽阳]20世纪30年代,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国家是( )A.意大利B.日本C.德国D.西班牙9.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10.[2019·南充]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C.七七事变D.德国突袭波兰11.[2019·成都]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