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IMRT
- 格式:ppt
- 大小:7.88 MB
- 文档页数:53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者:朱雪莹李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0期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血涕、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调强放疗等在鼻咽癌治疗中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
肿瘤治疗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及治疗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1.二维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根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常规的二维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放疗方式。
但是二维放射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
现在三维适形治疗运用CT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了放疗的有效率。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 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即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降低邻近器官辐射剂量,极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行IMRT治疗时,脊髓的最大照射剂量下降了10Gy,腮腺的照射总剂量也下降了18Gy,能提高对腮腺和脊髓的保护。
3.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
VMAT 是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精准放疗技术,可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实时的CT扫描监控,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范围,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与IMRT 相比,VMAT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更高,优化后的剂量分布更准确。
4.质子治疗(IMPT)。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
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分。
放疗前常规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随机分成两组。
1.2 两组的放疗方案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按不同靶区勾画方法放疗。
(1)实验组:按福建省肿瘤医院定义[1]的高危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ctv)定义前界:鼻腔后部、上颌窦后壁前5mm,软腭鼻咽面粘膜下5mm;后界:1/3颈椎或斜坡;上界: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卵圆孔),部分后组筛窦;下界:咽后淋巴引流区(内侧组从颅底至第2颈椎上缘);侧界:咽旁间隙、前外方包括翼突区;如病变超过以上结构则参照gtv、ctv-1勾画。
余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2)对照组:靶区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
两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和cms计划系统,6mvx射线照射,射野数为7个至9个野,pgtv和ptv分别为gtv和ctv外放3-5mm,pgtv和ptv的中位剂量分别是70.6gy和61.6gy,脑干、垂体。
脊髓、晶状体均在耐受量内。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周行体检、血常规及鼻咽镜检查、记录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并评估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情况。
按who规定的标准,口咽部治疗后的反应:l级:充血或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中等度疼痛,需止疼药;3级:有白膜伴明显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
口干则采用wijers标准:l 级:轻度口干指有口干,但不需要经常喝水;2级:中度口干指口干明显,需经常喝水;3级:重度口干指口干极为明显,任何方法也不能缓解。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
方法4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组25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Gy/次,30~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70Gy/35次;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
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18/20)和76%(19/25),口干4级分别为0例和8例,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调强放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们对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行全程IMRT治疗,并与25例常规放疗组(conventionalradiationtherapy,CRT)对照。
IMRT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8.5岁,其中I期1例,II期10例,III期9例。
CRT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2.5岁,其中I期2例,II期12例,III期11例,分期根据UICC2003年版标准[4]。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全部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IMRT组中低分化鳞癌17例(85.0%),其他类型3例(15.0%),CRT组中低分化鳞癌21例(84.0%),其他类型4例(16.0%)。
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片、腹部B超、骨ECT等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
1.2方法1.2.1常规放疗组以面颈联合野、耳颞侧野、颈部切线野为主野,选择性配合耳前野、耳后野、品字野等。
凡有口咽/咽旁侵犯,或上颈深各组淋巴结有相继转移,或颈深上后组淋巴结有大的转移者,必须先把颅底、鼻咽咽旁、上颈区完整涵盖在一个大的面颈联合野内,待照射到DT36~40Gy/18~20次时,肿瘤有所缩小后再行分野照射。
鼻咽癌的放疗技术VMAT与TOMO的应用与优势鼻咽癌是指起源于鼻咽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华南地区。
由于鼻咽癌的位置特殊,容易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如视神经、颈动脉等,因此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疗技术被引入鼻咽癌的治疗中,其中VMAT和TOMO两种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鼻咽癌放疗技术VMAT与TOMO的应用与优势。
一、鼻咽癌放疗技术概述放疗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旨在通过高能射线照射瘤体,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传统的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疗(3DCRT)和强度调控放疗(IMRT),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辐射剂量分布不均匀、副作用较大等。
而VMAT和TOMO作为新型放疗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VMAT的应用与优势VMAT(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是一种以强度调控放疗为基础的技术,它通过改变射束的强度和辐射源的运动轨迹,实现对瘤体的精确照射。
相比传统放疗技术,VMAT有以下应用与优势:1. 高精度的照射:VMAT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以更准确地照射靶区,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快速的治疗时间:VMAT技术通过优化照射计划,缩短了整个治疗过程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3. 适应不规则瘤体:VMAT技术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瘤体,可以更好地覆盖瘤体,避免辐射漏斗现象。
4. 副作用减少:由于VMAT技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辐射副作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三、TOMO的应用与优势TOMO(Tomotherapy)是一种立体定向放疗的改进技术,它采用旋转调强技术来实现放疗。
TOMO的应用与优势包括:1. 高剂量精确递送:TOMO技术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逐层递送辐射,具有非常高的剂量精确性,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2. 整体调控:TOMO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对肿瘤的全面调控。
调强放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李明;马建华;王忠明【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6(1)12【摘要】目的对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IMRT)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TNM分期方法对1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所有患者均给予IMRT 的治疗方式,治疗剂量控制在69~74 Gy,每次使用的剂量控制在2.3 Gy,每周需要进行5次的剂量治疗.之后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应当至少接受6~7周的放疗.结果经过IMRT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均获得了有效的控制,并且经过近期疗效评价的观察,得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无缓解1例,因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局部区域控制,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对患者的正常器官局部保护良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总页数】1页(P75)【作者】李明;马建华;王忠明【作者单位】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敏;张汉雄;李基胜;林燕彬;何艳梅2.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 [J], 杨晓峰3.吉西他滨周方案联合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曾建伦;陈凤舞;鲁志兵;黄行志4.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 [J], 黄妙玲5.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 [J], 黄妙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的放疗技术IMRT与IGRT的应用与优势放射治疗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本文将介绍现代放疗技术中IMRT与IGRT的应用与优势,以及它们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
一、IMRT的应用与优势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强度调控放射治疗)是一种精确控制放射剂量分布的放疗技术。
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的多个射束,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分别控制每个射束的强度和方向,从而大幅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
IMRT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IMRT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和结构,减少它们受到放疗的损伤。
这在鼻咽癌的放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鼻咽癌位置靠近重要的结构,如视神经、脑干和腮腺等。
通过利用IMRT技术,放疗医生能够准确地调整放射剂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这些关键结构的损伤。
其次,IMRT还能够实现更高的放射剂量的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IMRT技术通过合理划定放疗计划,精确控制放射剂量的分布,能够使肿瘤组织在受到较高剂量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到较低的剂量。
这种高剂量辐射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杀伤效果,同时减少了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
最后,IMRT技术具有更高的治疗精确性和安全性。
多束调控的特点使得放疗医生能够更好地控制放射剂量,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同时,IMRT技术还能够实时监控肿瘤位置的变化,并即时调整放疗计划,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IGRT的应用与优势IGRT(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是一种结合成像技术和放疗技术的治疗方法。
通过在放疗过程中实时获取患者的影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位置的变化,并根据变化调整放疗计划。
鼻咽癌的治疗中,IGRT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鼻咽癌位置靠近许多重要结构,如眼睛、喉咙等,肿瘤位置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CBC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不同配准部位获得的摆位
误差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常采用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
调强放疗(IMRT)是一种现代放疗技术,比传统放疗更加精确,能够更
好地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射剂量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调强放疗中的摆
位准确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CBCT(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是一种常用的摆位检查技术,可用于评估放疗目标区域的位置和其与正
常组织的相对位置关系。
但是,不同的配准部位可能会导致位置摆位误
差的差异,需要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CBCT在鼻咽癌IMRT调强放疗中不同配准部位获得的摆位误差差异,并评估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收集鼻咽癌IMRT治疗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
(2)将CBCT图像与CT图像进行配准,使用CBCT影像的出现周
期作为参考时间点;
(3)通过多个配准部位获得CBCT图像,包括头颈部、下颌、鼻腔和口腔等部位,比较这些部位获得的摆位误差的差异;
(4)采用静态图像分析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图像处理,比较每个配准部位的摆位误差和变化幅度;
(5)评估不同配准部位所获得的摆位误差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如是否会导致对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增加等。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探讨CBCT在鼻咽癌IMRT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不同配准部位获得的摆位误差差异,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配准部位提供依据,并可优化放疗计划,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鼻咽癌是一种让人头疼的疾病,在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IM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是个关键的手段。
而这其中,靶区及剂量的设计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需要步步为营,精准打击。
先来说说什么是鼻咽癌的 IMRT 靶区。
简单来讲,就是医生要通过各种检查和评估,确定癌细胞可能存在和容易扩散的区域,就像在地图上圈出敌人的阵地一样。
这可不是随便画画的,得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比如 CT、MRI 等,把癌细胞可能隐藏的角落都找出来。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他刚得知自己得了鼻咽癌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我跟他解释说,我们现在有很厉害的 IMRT 技术,能更精准地打击癌细胞,只要把靶区确定好,治疗就有希望。
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那眼神里既有恐惧,又有一丝期待。
那靶区具体怎么划分呢?一般来说,分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
GTV 就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肿瘤,就像敌人的司令部,一目了然。
CTV 呢,是考虑到癌细胞可能会侵犯的周围区域,好比司令部周围的防线。
PTV 则要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移动、摆位误差等因素考虑进去,给靶区再加上一层保险。
确定了靶区,接下来就是剂量设计了。
这就好比给炮弹装上合适的火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剂量给高了,正常组织受不了,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剂量给低了,又杀不死癌细胞,达不到治疗效果。
所以,医生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还有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来计算出最合适的剂量。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为一位年轻的患者设计剂量。
大家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就像一群厨师在商量给一道菜放多少盐一样。
最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既有效又能尽量减少副作用的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要保护好眼睛、脑干、脊髓等重要器官,不能让它们受到过多的辐射。
这就要求医生在设计的时候,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恰到好处。
总之,鼻咽癌 IMRT 靶区及剂量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引言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鼻咽上皮组织。
中晚期鼻咽癌是指恶性肿瘤已经向深部组织侵袭,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这种阶段的鼻咽癌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常常是组合治疗的一部分。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鼻咽切除术(Nasopharyngectomy):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较为局限的鼻咽癌病例,旨在将肿瘤完全切除,并保留最大限度的功能和美观。
2.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于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可以减少癌细胞扩散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3.重建手术:在鼻咽切除术后,有时需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鼻咽功能和外观。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来说,放疗通常会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1.传统放疗:传统放疗是将高能X射线或伽马射线直接照射到病灶上,用于杀死癌细胞。
然而,传统放疗常常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2.强调调强放疗(IMRT):IMRT是一种现代放疗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射线的范围和强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研究表明,IMRT在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
3.放疗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杀死癌细胞,包括阻断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等。
同时,化疗也可以增加放疗对肿瘤的敏感性。
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是中晚期鼻咽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常与手术和放疗相结合。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1.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铂类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可以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杀死癌细胞。
3.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癌细胞标志物进行治疗,例如利妥昔单抗等。
化疗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