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存储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99
烟花爆竹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
第三条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避免烟花爆竹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存储、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
第四条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关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不得生产未经许可的烟花爆竹产品,不得违规使用工艺、材料和装备。
第六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七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操作程序进行生产,杜绝烟花爆竹的混装混包、违规加工、私自调整配方等行为。
第八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可追溯产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情况。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九条烟花爆竹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销售许可证,设置销售专区,并在显著位置标示烟花爆竹的种类、品牌、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烟花爆竹销售企业应当对购买者进行身份验证并记录购买者的相关信息,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花爆竹。
第十一条烟花爆竹销售企业应当严禁销售过期、变质、损坏或被修改过的烟花爆竹产品,不得进行伪造、涂改、转售等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烟花爆竹销售企业应当加强对销售场所的安全管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销售场所无火源、无易燃物品。
第四章运输管理第十三条烟花爆竹运输企业应当取得相关运输许可证,配备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十四条烟花爆竹运输企业应当对运输过程中的烟花爆竹进行包装、固定,确保不发生碰撞、磨擦等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五条烟花爆竹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速度和时间进行运输,避免在人口密集区、易燃易爆区、禁止通行区域等危险场所停留或过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物料管理,确保物料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物料的采购、验收、存储、领用、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物料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质量第一原则;2. 经济合理原则;3. 效率优先原则;4. 安全环保原则。
第二章物料分类与编码第四条物料分类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分类,确保物料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五条物料编码应采用统一的标准,便于物料识别和管理。
第六条物料分类及编码标准由物料管理部门制定,并报厂部审批。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七条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
第八条采购计划应包括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供应商、采购时间等信息。
第九条采购部门应选择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采购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1. 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2. 单价、总价、付款方式;3. 交货时间、地点;4.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5. 违约责任;6. 争议解决方式。
第十一条采购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章验收管理第十二条物料验收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质量标准进行。
第十三条验收部门应配备专职验收员,负责物料的验收工作。
第十四条验收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第十五条验收程序如下:1. 检查物料包装、标识、数量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物料外观、尺寸、重量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3. 检查物料内在质量,如需要进行检验;4. 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单,并将验收单送交相关部门。
第五章存储管理第十六条物料存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分类存放,分区管理;2. 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3. 保持仓库整洁、干燥、通风;4. 防止物料受潮、受潮、变质、损坏。
第十七条仓库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 熟悉仓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第五章存储管理一.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A.页表(页表寄存器)B.快表C.存储键D.索引动态重定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时间D.加速地址转换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B.地址映射C.地址保护D.地址越界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首次适应法B.最佳适应法C.最坏适应法D.循环首次适应法9.硬盘容量1G,内存容量为1024k,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B.1024MC.10GD.10G+1M10.用空白链记录内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A.ROMB.RAMC.CPUD.虚拟存储器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D.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B.程序链接时C.程序装入时D.程序运行时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A.防止存储器硬件受损B.防止程序在内存丢失C.防止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D.防止程序被人偷看15.能够装入内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第五、六章存储器管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 B.提高主存空间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主存利用率 D.增加主存实际容量2.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 )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 B.装入过程 C.修改过程 D.执行过程3.提高主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内存分配 B.内存保护 c.地址转换 D.内存扩充4.可变分区管理方式按作业需求量分配主存分区,所以( )。
A.分区的长度是固定 B.分区的个数是确定的C.分区长度和个数都是确定的 D.分区的长度不是预先固定的,分区的个数是不确定的5.( )存储管理不适合多道程序系统。
A.一个分区 B.固定分区 C.可变分区 D.段页式6.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 )分配作业的主存空间。
A.根据一张主存分配表 B.根据一张已分配区表和一张空闲区表C.根据一张“位示图”构成的主存分配表 D.由系统自由7.可变分区常用的主存分配算法中不包括( )。
A.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B.顺序分配算法 C.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D.最坏适应分配算法8.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下收回主存空间时,若已判定“空闲区表第j栏始址=归还的分区始址+长度”,则表示( )。
A.归还区有下邻空闲区 B.归还区有上邻空闲区C.归还区有上、下邻空闲区 D.归还区无相邻空闲区9.当可变分区方式管理内存空间去配时,要检查有无相邻的空闲区,若归还区始地址为S,长度为L,符合( )表示归还区有上邻空闲区。
A.第j栏始址=S+L B.第j栏始址+长度=SC.第j栏始址+长度=S且第k栏始址=S+L D.不满足A、B、C任一条件10.碎片现象的存在使( )。
A.主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主存空间利用率提高C.主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主存空间利用率不受影响11.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把空闲区( )。
A.按地址顺序从小到大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B.按地址顺序从大到小登记在空闲区表个C.按长度以递增顺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D.按长度以递减顺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12.分页存储管理时,每读写一个数据,要访问( )主存。
疫苗领取、登记、验收、存贮、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疫苗领取、登记、验收、存储、使用的管理工作,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含属地)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疫苗生产单位等使用和管理新冠疫苗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疫苗领取、登记、验收、存储、使用等环节,应当符合国家疫苗标准和规范,并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疫苗领取管理第四条疫苗的领取应当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领取疫苗前必须查验疫苗的合格证书和相关资质证明。
第五条疫苗的领取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计划,确保疫苗的供应和使用的可行性。
第六条疫苗的领取应当按照疫苗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进行登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归档工作。
第七条疫苗的领取应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安全、可靠的渠道进行。
第三章疫苗登记管理第八条疫苗的登记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疫苗的信息和使用情况,并做好数据的备份和存储工作。
第九条疫苗的登记应当及时、准确,并标明疫苗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疫苗的登记应当做到分类、分级、分级管理,根据疫苗的用途和使用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管理。
第十一条疫苗的登记应当注明接种者的基本信息,同时做好接种者的隐私保护工作。
第四章疫苗验收管理第十二条疫苗的验收应当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验收前必须对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和确认。
第十三条疫苗的验收应当按照疫苗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严格把关验收的每一个环节。
第十四条疫苗的验收应当做到明确、规范,并按照要求填写验收报告,并将报告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疫苗的验收应当注明验收人员的姓名、职务、验收结果等,并存档备查。
第五章疫苗存储管理第十六条疫苗的存储应当遵循疫苗的储存条件和要求,建立完善的储存设施和设备。
第十七条疫苗的存储应当根据疫苗的类别和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级的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识。
第5章存储器管理习题与解答5.2 例题解析例5.2.1 为什么要引入逻辑地址?解引入逻辑地址有如下原因:(1) 物理地址的程序只有装入程序所规定的内存空间上才能正确执行,如果程序所规定内存空间不空闲或不存在,程序都无法执行;(2) 使用物理地址编程意味着由程序员分配内存空间,这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势必造成程序所占内存空间的相互冲突;(3)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程序员门无法事先协商每个程序所应占的内存空间的位置,系统也无法保证程序执行时,它所需的内存空间都空闲。
(4) 基于上述原因,必须引入一个统一的、在编程时使用的地址,它能够在程序执行时根据所分配的内存空间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这个地址就是逻辑地址。
(5) 逻辑地址的引入为内存的共享、保护和扩充提供方便。
例5.2.2 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有哪些?(1) 实现容易,无需增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2) 一般要求为每个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存储区;(3) 在重定位过程中,装入内存的代码发生了改变;(4) 在程序执行期间不在发生地址的变换;(5) 在程序执行期间不能移动,且难以做到程序和数据的共享,其内存利用率低。
例5.2.3 动态重定位的特点有哪些?(1) 动态重定位的实现要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且存储管理的软件算法比较复杂;(2) 程序代码是按原样装入内存的,在重定位的过程中也不发生变化,重定位产生的物理地址存放在内存地址寄存器中,因此不会改变代码;(3) 同一代码中的同一逻辑地址,每执行一次都需要重位一次;(4) 只要改变基地址,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代码在内存中的移动;(5) 动态重定位可以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中;(6) 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动态重定位技术的支持;尽管动态重定位需要硬件支持,但他支持程序浮动,便于利用零散的内存空间,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虚拟存储,所以现代计算机大都采用动态重定位。
例5.2.4 装入时动态链接的优点有哪些?(1)便于软件版本的修改和更新在采用装入时动态链接方式时,要修改或更新各个目标模块,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对于经静态链接以装配在一起的装入模块,如果要修改或更新其中的某个目标模块时,则要求重新打开装入模块,这不仅是低效的,而且对于普通用户是不可能的。
第五章 内存管理(3)一、单项选择题1.虚拟存储技术是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问的技术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 .扩充外存空问的技术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2.以下不属于虚拟内存特征的是 。
A .一次性B .多次性C .对换性D .离散性 3.虚拟内存的基础是 。
A .局部性理论B .代码的顺序执行C .变量的连续访问D .指令局部性4.实施虚拟存储器管理的依据是程序的 。
A .局部性原 B .动态性原理 C .并发性原 D .一致性原理5.实现虚拟内存最主要的技术是 。
A .整体覆盖 B .整体对换 C .部分对换 D .多道程序设计6.虚拟存储器是 。
A .可以容纳总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B .可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设备C .容量扩大了的主存D .实际上不存在的存储器7.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字节。
A .2GB B .4GB C .100KB D .640KB8.设主存容量为1MB ,外存容量为400MB ,计算机系统的地址寄存器有24位,那么虚存的最大容量是 。
A .1MB B .401MBC .1MB+242 B D .242 B9.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其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E 确定的,其实际容量是由 D 确定的。
A .计算机字长B .内存容量C .硬盘容量D .内存和硬盘容量之和E .计算机的地址结构10.以时间换空间的技术是 。
A .分时技术B .虚拟技术C .并发技术D .缓冲技术 11.有关虚拟存储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要求作业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必须常驻内存B .要求作业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不必常驻内存C .要求作业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但在运行中必须常驻内存D .要求作业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不必常驻内存 12.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分页是由 实现的。
第五章存储管理一、选择题:1.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A.重定位B.逻辑变换C.地址交换D.进程创建2.虚存的基础是()。
A.局部性理论B.程序执行时对内存访问不均匀C.指令局部性D.变量的连续访问3.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实现存储保护B.实现信息共享C.扩充辅存容量D.扩充主存容量4.在地址映射方式中,静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可以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不连续的存储区域中B.可以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C.要求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域中D.很容易实现主存的扩充5.在地址映射方式中,动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很难实现主存的扩充,可采用覆盖技术来实现B.地址在执行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C.很难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D.非常简单,任何计算机,任何操作系统都可以实现6.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A.解决碎片问题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C.回收空白区方便D.摆脱用户干预7.实现虚存最主要的技术是()。
A.整体覆盖B.整体对换C.部分对换D.多道程序设计8.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C.修改过程D.执行过程9.在下面关于虚拟存储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一直驻留在内存B.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C.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一直驻留在内存D.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10.虚存的可行性的基础是()A.程序执行的离散性B.程序执行的顺序性C.程序执行的局部性D.程序执行的并发性11.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12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5.3 习题5.3.1选择最合适的答案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A.页表(页表寄存器)B.快表C.存储键D.索引动态重定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时间D.加速地址转换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B.地址映射C.地址保护D.地址越界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首次适应法B.最佳适应法C.最坏适应法D.循环首次适应法9.硬盘容量1G,内存容量为1024k,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B.1024MC.10GD.10G+1M10.用空白链记录内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A.ROMB.RAMC.CPUD.虚拟存储器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D.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B.程序链接时C.程序装入时D.程序运行时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A.防止存储器硬件受损B.防止程序在内存丢失C.防止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D.防止程序被人偷看15.能够装入内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第5章存储管理(1) 存储管理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解: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支持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使多道程序能共享存储资源,在互不干扰的环境中并发执行。
2.方便用户,使用户减少甚至摆脱对存储器的管理,使用户从存储器的分配、保护和共享等繁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3.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4.从逻辑上扩充内存空间,支持大程序能在小的内存空间运行或允许更多的进程并发执行。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现代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1. 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2. 地址转换,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3. 主存空间的共享。
4. 主存空间的保护。
5. 主存储空间的扩充。
6. 对换,对换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在内存和外存之间的全部或部分进程的对换,即将内存中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调换到外存上,而将外存上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换入内存。
对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2) 为什么要配置层次式存储器?解:为了解决CPU和存储器之间速度上的不匹配,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系统通常采用层次结构,存储层次可粗略分为三级:最高层为CPU寄存器,中间为主存,最底层是辅存。
根据具体功能还可以细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磁盘缓存、辅存储设备(固定磁盘、可移动存储介质)5层。
一个文件的数据可能出现在存储系统的不同层次中,例如,一个文件数据通常被存储在辅存中(如硬盘),当其需要运行或被访问时,就必须调入主存,也可以暂时存放在主存的磁盘高速缓存中。
大容量的辅存常常使用磁盘,磁盘数据经常备份在可移动磁盘或者光盘上,以防止硬盘故障时丢失数据。
(3)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为什么要进行二者的转换工作?解:逻辑地址是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访存地址,有时也称为相对地址,由逻辑地址构成的地址空间称为逻辑空间。
每个应用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都是从零号地址码开始的。
物理地址是内存储器的实际存储单元地址,有时也称为绝对地址,由物理地址构成的地址空间称为物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