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38
第11卷 第4期2011年 4月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 y and IndustryV ol 11,N o 4Apr., 2011济源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SWOT 分析郝 欢(中共济源市委党校,河南济源459000)摘要:济源作为重工业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济源寻求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化;可持续发展;SW 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11)04-0088-03收稿日期:2011-02-19基金项目:河南省委党校系统课题(2010159)部分成果作者简介:郝欢(1983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市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建设与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十二五 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反映到城市化上,就是要推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河南省济源市作为重工业城市,如何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对其进行SWOT 分析,明确发展路径。
1 优势分析1 1 体制优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2003年被列入 中原城市群 ;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济源从一个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很大的农业县脱颖而出,一步步经历了从县到县级市、到省辖市的过渡。
这种省直管的体制,最大程度的解放了生产力,减少了中间环节,打破了发展束缚,为济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直管体制为济源发展带来了巨大效应,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提高和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010年1月6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大力赞扬济源是一个 有灵气、有活力、有实力、有潜力的新兴城市 。
济源道路变化情况汇报济源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道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对济源道路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济源市在城市主干道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济源市的主干道得到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提升。
比如,解放大道、建设大道等主要道路的拓宽和改造,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同时,新建的主干道也有效地分流了城市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其次,济源市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济源市加大了对农村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大力提升了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
通过修建水泥路、铺设柏油路等措施,大部分农村道路得到了改善,农民朋友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不仅方便了农民的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济源市还在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也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快速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也为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的来说,济源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市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济源市将继续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能够共同关注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济源市的道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畅通、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济源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济源,这个位于河南省的美丽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济源的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济源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这份建设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2.发挥济源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三、实施方案1.绿化提升工程(1)加大绿化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增加绿化带和绿地,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2)推进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空间利用率。
(3)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2.基础设施完善(1)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市民出行便捷度。
(2)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市民生活需求。
(3)提高城市排水、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3.产业转型升级(1)发挥济源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
(2)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4.城市形象提升(1)加强城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2)开展城市美化工程,提高城市品质。
(3)推广城市文明,提高市民素质。
5.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2)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市民需求。
(3)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助力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
四、项目进度安排1.2023年:完成项目前期调研和规划,启动绿化提升工程和基础设施完善。
2.2024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城市形象提升工程。
五、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方案。
2.资金风险:合理估算项目投资,确保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安全。
3.技术风险: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建设路径分析——基于济源城市建设的发展分析作者:郝欢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9期◎文/郝欢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的持续和深化,是河南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之举,但是它的辐射范围较大,不可能仅仅依靠郑州这一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必须形成多个中心,强化辐射面。
济源市必须抓住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这一发展机遇,增强济源的区域影响力,提高辐射度。
一、建设新兴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快速发展,从县跨入了省辖市的行列,在豫西北、晋东南区域初步显示出一定的辐射能力。
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
济源是晋东南、豫西北城市的联结点,是晋煤南运和南货北运的咽喉地带。
境内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干线丰富,焦枝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会,207国道、新济公路、济阳公路穿境而过,济洛、济焦、济晋、济运高速公路“十”字型交叉。
国务院已经批复的郑州—焦作—济源—洛阳的城际轻轨建设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
二是产业优势。
目前济源已经形成钢铁、铅锌、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六大支柱产业,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成长型产业,铅锌加工、矿用电器、机械制造三大集群经济,纳米材料、石晶光电、生物农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生态优势。
济源利用地处太行生态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的优势,准备建立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济源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成果。
四是文化积淀的优势。
济源有1400余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地方文化传统,如愚公移山精神文化、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杜八联红色文化、根文化等。
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劣势分析一是人口少、面积小。
结合下图,对济源和周边城市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进行比较。
绝对量上讲,济源的总面积和总人口与周边城市相比是最少的。
相对量上讲,济源建成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略高于三门峡、晋城和运城,但与洛阳、焦作相比有差距,比洛阳低了1.9个百分点,比焦作低了5.4个百分点。
济源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本文认为,济源市作为重工业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和谐发展;必须抓住机遇,以机遇促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产业自主创新和优化升级;要统筹城市内部协调发展;打造城市品牌。
走出一条城市与产业同步、农村与城市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新路。
标签:济源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城市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领头羊,也是消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城市的可持续性问题对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济源作为重工业城市,要切实走出一条城市与产业同步、农村与城市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新路,早日建成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必须考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如何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济源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和谐发展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要求人与城市、自然、社会之间协调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推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和谐发展。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推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都强调城市发展战略导引和城市规划的作用,因此,济源要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谋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化实践,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二、抓住机遇,以机遇促发展1、抓住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济源要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这一平台,在晋冀鲁豫13市之间,积极开展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与焦作、新乡、洛阳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带,主动吸收和接纳周边城市的发展成果和资源优势辐射;充分发挥连接周边的重要作用,依托出省通道,拓展对外联系;发挥济源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作用,密切区域合作;推进济源铅锌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豫北、豫西、豫东三大煤化工基地,以及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推进建设南太行生态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等。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关注度:6025目? 录第一部分? 总则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 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 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 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 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 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 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 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 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 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 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 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 附? 则第一部分? 总则第1条 ????????????? 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 ????????????? 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济源市环境保护⼗三五规划济源市环境保护“⼗三五”规划“⼗三五”是我国实现全⾯⼩康的关键时期,是济源市全⾯深化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环境保护攻坚和转型的重要阶段。
统筹谋划“⼗三五”环境保护的⽬标指标、任务措施和制度保障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美丽济源”建设的重⼤举措,是积极应对⽣态⽂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常态的有效⼿段,是促进我市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态⽂明新济源的有⼒保障。
本规划以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建成⼩康社会为总⽬标,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三五”规划编制思路》、《河南省环境保护“⼗三五”规划编制思路》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五”规划纲要》,结合济源市环境保护⼯作实际编制,是我市“⼗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三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领域需要完成的⼯作⽬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引导社会各⽅⾯⼒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作,以⽣态⽂明理念为引领、着⼒改⾰,创新驱动,深⼊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全⾯深化⽣态环境保护领域改⾰。
本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着重抓好⼤⽓、⽔体、⼟壤污染防治三项⼯作,推进民⽣改善,为建设美丽济源做出新的更⼤贡献。
⼀、“⼗三五”规划背景(⼀)“⼗⼆五”规划实施状况“⼗⼆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度重视环境保护⼯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态⽂明建设,提出了建设美丽济源的宏伟⽬标。
围绕“⼗⼆五”规划确定的⽬标,把重⾦属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饮⽤⽔⽔源地和重点断⾯⽔质达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污染源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监管能⼒建设作为⼯作重点,全⾯推进,切实解决危害⼈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 关注度:6025目录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附则第一部分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关注度:6025目? 录第一部分? 总则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 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 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 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 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 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 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 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 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 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 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 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 附? 则第一部分?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 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济源市梨林镇镇区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说明书◆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四部分规划图则◆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导则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理念、目标及功能定位 (2)第三章土地使用分类及用地兼容 (2)第四章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2)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4)第七章竖向工程规划 (5)第八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 (5)第九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5)第十章供气工程规划 (6)第十一章环卫设施规划 (6)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6)第十三章规划控制 (7)第十四章规划的弹性与可操作性 (9)第十五章规划管理实施 (9)第十六章附则 (10)附录 (10)◆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说明书◆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四部分规划图则◆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导则目录(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概况 (1)一、项目概况 (1)二、梨林概况 (1)第二章规划分析及定位 (2)一、现状分析 (2)二、总体规划分析 (2)三、总体规划内容的优化 (3)第四章规划总则 (3)一、规划编制依据 (3)二、规划指导思想 (4)三、规划目标 (4)四、功能定位与人口容量 (4)第五章用地布局及各系统规划 (4)一、总体布局原则 (4)二、方案构思 (5)三、规划结构 (5)四、用地布局 (5)五、道路交通规划 (7)六、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7)第六章专项工程规划 (8)一、竖向工程规划 (8)二、电力及信息工程规划 (8)三、给水、排水规划 (9)四、燃气工程规划 (10)五、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1)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引 (11)一、城市形态控制 (11)二、道路设计准则 (12)第八章规划控制 (15)一、规划控制目的 (15)二、强制性控制内容 (15)三、地块控制指标 (15)第九章规划的弹性与可操作性 (19)一、开发控制强度规划 (19)二、开发使用兼容性控制 (20)三、用地地块的弹性控制 (21)第十章规划管理实施 (21)一、建设时序与近期建设 (21)二、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22)◆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说明书◆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四部分规划图则◆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导则规划图纸1、区位分析图2、现状图3、总规优化调整图4、功能结构分析图5、用地规划图6、道路交通分析图7、绿地系统分析图8、景观系统分析图9、红线控制规划图10、绿线控制规划图11、蓝线控制规划图12、橙线黄线控制规划图13、容积率控制图14、建筑密度控制图15、建筑高度控制图16、绿化率控制图17、色彩体系控制图18、公共设施设置图19、道路设计图20、给排水工程规划图21、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22、燃气工程规划图23、城市设计平面图24、城市设计效果图25、地块编号图26、地块控制指标总图◆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说明书◆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四部分规划图则◆第五部分重点地段城市导则规划图则1、地块A-1图则2、地块A-2图则3、地块A-3图则4、地块B-1、B-2图则5、地块B-3、B-4图则6、地块B-5、B-6图则7、地块B-7、B-8图则8、地块C-1图则9、地块C-2图则10、地块C-3图则11、地块C-4图则12、地块D-1、D-2图则13、地块D-3、D-4图则◆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说明书◆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四部分规划图则◆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导则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导则1、多层住区2、多层高层混合住区3、市场片区4、西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