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影子
- 格式:pptx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4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5《影子》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影子》的基本内容,领悟“影子”的概念。
2.识字认字:学习生字“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能正确书写。
3.词语理解:掌握“亮”与“暗”的概念。
4.词句理解:学习掌握句子“坐着的人,它还在那儿坐着;走着的人,它跟在谁后头走。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生字词“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加深学生对“亮”与“暗”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懂得“亮”与“暗”的差别。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光线的变化,并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是什么?”2.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影子的概念,提出自己对于影子的看法。
3.学习生字词:教授生字词“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并加深理解。
4.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文中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前课内容:复习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及句子。
2.深入理解:通过情境提问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亮”与“暗”的区别。
3.句子练习:教学句子“坐着的人,它还在那儿坐着;走着的人,它跟在谁后头走。
”,让学生熟练读写。
4.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难点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5.情感抒发: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表达自己对于影子的感觉。
四、教学方式1.情境教学法:通过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练习。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评价1.能力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影子”概念的理解,书写生字的准确性,句子的流畅程度。
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影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影子的。
二、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5.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
三、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3. 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影子的形成原理。
5.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3. 教师强调影子的形成原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影子。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影子的观察日记。
2.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 5 影子|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生字、词语。
3. 培养学生关爱同伴、珍惜友谊的品质。
4.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儿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影、子、黑、在、儿、小、狗、也、好。
2. 学习词语:影子、黑影子、小影子、小狗影子、好朋友。
3. 学习课文《影子》。
4. 学习儿歌《好朋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同伴、珍惜友谊的品质,激发学生欣赏和创作儿歌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子是由于光线的照射,物体挡住了光线,在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影子的。
2. 学习课文《影子》(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3)教师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书写。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
3. 学习儿歌《好朋友》(1)教师播放儿歌《好朋友》,学生聆听并跟唱。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影子元素,让学生发现影子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
(3)学生讨论:为什么影子和小狗、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呢?(4)教师总结:因为影子时刻陪伴着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4. 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和影子做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影子的特性。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儿歌的形式表达我们对影子的喜爱?(3)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并评价。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影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影子的特点和变化•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影子•感受影子的神奇之处•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1.2 教学准备•课程教材:《影子》•教学工具:投影仪、影子图案卡片、灯光、玩偶等•布置教室:保证教室的光线柔和,并设置适当的投影区1.3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2.呈现故事情节:通过阅读教材《影子》来讲述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实验展示:利用投影仪或灯光展示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影子,让学生亲身感受影子的变化。
4.教师讲解:结合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奥秘。
5.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影子并做出相关联想。
6.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和人的影子,进一步感悟影子的意义,并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二、反思与建议2.1 教学亮点•利用实验展示和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影子的理解;•融入故事情节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子的独特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2 教学不足•教学中可加入更多具体的影子图案卡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影子的特点;•需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避免出现部分学生被忽视的情况;•鼓励学生多进行互动和表达,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有效性。
2.3 改进建议•加强课前教师对故事情节的预习和准备,做好故事的讲述和引导;•增加课后延伸活动,如影子的手工制作或小组展示,增加学生的动手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出更多关于影子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影子》这节课是一节充满趣味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精心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影子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体验。
【导语】《影⼦》是⼀年级上册的⼀篇课⽂,这篇课⽂通过描写影⼦与⼈形影不离的⼀种状态,表达了⼀种对影⼦的喜爱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影⼦》课⽂原⽂ yǐng zi zài qián 影⼦在前, yǐng zi zài hòu 影⼦在后, yǐng zi cháng cháng gēn zhe wǒ 影⼦常常跟着我, jiù xiàng yì tiáo xiǎo hēi gǒu 就像⼀条⼩⿊狗。
yǐng zi zài zuǒ 影⼦在左, yǐng zi zài yòu 影⼦在右, yǐng zi cháng cháng péi zhe wǒ 影⼦常常陪着我, tā shì wǒ de hǎo péng yǒu 它是我的好朋友。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影⼦》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写七个⽣字及新词,能认识“影、后、狗、⿊、常、跟、着”等11个字,认识新部⾸“宝盖头”。
2对前后左右各个⽅位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分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
⼆、过程与⽅法 创设⼀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我发现、⾃我实践中学⽣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孩⼦产⽣热爱科学、探索⽣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并有感情、有韵律地背诵课⽂。
【教学难点】 对各个⽅位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分辨。
【教学⽅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影》。
2.同学们,你们玩过⼿影游戏吗?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来跟⼤家交流交流吧 3.是的,我们的影⼦是⿊⾊的;影⼦会紧紧跟着它的主⼈;影⼦的⽅向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影子》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影子》的意思,能够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和珍惜周围的一切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难点:学生能否通过影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文《影子》的复印件。
2.影子实物或图片。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影子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影子)2.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录音,学习课文。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解释生词,让学生理解全文。
第三步:讨论1.请学生讨论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影子这个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它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第四步:活动1.分组让学生展示影子的游戏。
2.让学生画出影子的形状,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3.让学生用几句话描述他们的影子,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总结影子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它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本节教学,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观察力变得更加敏锐,同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练习。
2.自己设计一个关于影子的手工作品,并在下节课展示。
以上就是本节《影子》的教学内容,希朓对学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