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球仪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地球仪知识点地球仪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形状、地理特征以及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工具。
它是地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地球仪的使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地理位置以及人类活动的分布。
地球仪的外观通常是一个小巧可旋转的球体,上面用特殊技术绘制有地球地理信息。
通过旋转地球仪,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地球仪有多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仪能够直观地展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沿着地轴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24小时,使得我们看到昼夜交替。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需要365.25天,即一年的时间。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2.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地球仪通常上面绘制了纬度和经度线,这些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
纬度是指地球的水平线,用来划分南北半球和表示地点的距离。
经度是指地球的垂直线,用来划分东西半球和表示时区的划分。
通过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经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个地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3. 不同地形和海洋的展示:地球仪上通常还标注有地形和海洋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到地球上的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形特征,以及大洋、海洋和海湾等水体的位置。
这些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地理特征。
4. 气候带的展示:地球仪上也可以标出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这些气候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太阳辐射情况来决定的。
通过地球仪上的气候带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
总之,地球仪是一个富有教育和科普价值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纬度经度、地形海洋以及气候带等重要知识点。
拥有地球仪,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世界的奥秘,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仪的构成地球仪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真实形状和地理特征的模型。
它是由地球表面的各个地理要素构成的,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层和云层等。
地球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有:1. 地球的外观:地球仪通常呈现为一个球体,上面标有赤道、经纬线和国家边界等地理标识。
这些标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整体形状和分布情况。
2. 陆地:地球仪上的陆地部分通常用不同颜色的材料来表示。
这些材料可以模拟出地球上的各大洲、国家和城市等地理实体。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陆地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各个地区的位置和分布。
3. 海洋:地球仪上的海洋部分通常用蓝色来表示,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出海洋的广阔和深邃。
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的71%。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大洋和海洋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4. 大气层:地球仪上的大气层通常用透明的材料来表示,以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分布。
大气层是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和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上的能量平衡和生物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5. 云层:地球仪上的云层通常用白色的材料来表示,以模拟出云层的形态和分布。
云层是地球上的水汽凝结体,也是大气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云层,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状况。
除了以上主要构成部分外,地球仪还可以配备其他附件,如刻度尺、指南针等,用于测量地理距离和确定方向。
这些附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活动。
地球仪的构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真实形状和地理特征的工具,它由地球的各个地理要素构成,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层和云层等。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特征和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地球仪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工具,也是导航和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
地球仪的操作方法
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因地球仪的类型和功能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地球仪的操作方法:
1. 放置地球仪:将地球仪放在一个平稳的表面上,确保它稳固且不易倾倒。
2. 旋转地球仪:将地球仪沿着中心轴旋转,使得想要查看的区域在你的眼前。
3. 缩放地球仪:有些地球仪可以通过旋转或拧动某些部件来实现缩放功能,以便放大或缩小地理特征。
4. 寻找地点:使用指示器或者标度线来找到你要查看的地点。
地球仪通常会标注主要城市、国家或者特定地理位置。
5. 浏览地球仪:根据需要,你可以转动地球仪来查看不同的地区。
你可以通过触摸地球仪来旋转它,或者使用旋转、转动的手柄来改变地球仪的方向。
6. 学习地理知识:地球仪通常标注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国家和城市。
你可以使用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和地标。
这些是一般地球仪的操作方法,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可能还有其他功能和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地球仪的说明书或者说明,你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其操作方法。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地球仪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 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 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
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
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知识点总结1. 地球仪的种类地球仪主要有磁悬浮地球仪、机械地球仪和数字地球仪三种类型。
磁悬浮地球仪是利用磁场悬浮技术将地球悬浮在空中,可以自由旋转,外观造型美观,适合放在家庭和办公室里。
机械地球仪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地球的旋转和倾斜,经典的地球仪外形逼真,是地理教学的理想工具。
数字地球仪则是将地球模型投影到屏幕上,通过电子技术来展示地球的各种地理信息,适用于电子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
2. 地球仪的组成地球仪主要由地球球体、地球仪支架、地球仪底座和地球仪配件等几部分组成。
地球球体是地球仪的主体,通常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成,表面贴有地图和地理信息。
地球仪支架是用来支撑地球球体的金属或塑料支架,可以使地球球体自由旋转和倾斜。
地球仪底座是地球仪的支撑基座,通常由金属或木制成,可固定地球仪支架,使地球仪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
地球仪配件包括地球仪灯、地球仪驱动装置等,用于提高地球仪的使用效果。
3. 地球仪的功能地球仪具有教学和学习功能,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球仪,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
地球仪还可以用于地图测量、地理研究和地球模型仿真等方面。
4.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地球仪时,需要先固定地球仪底座,然后将地球球体放在地球仪支架上,调整地球仪的倾斜角度和旋转方向,使地球球体将地理信息展示在最合适的角度。
在旋转地球球体时,需要轻轻转动,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损坏地球仪。
在使用电子地球仪时,需要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使用遥控器或触摸屏控制操作,根据需要展示不同地理信息。
5. 地球仪的维护地球仪在使用中需要定期清洁和保养,保持地球球体的表面清洁,并避免受潮和高温的环境。
对于磁悬浮地球仪,还需要定期检查磁悬浮装置和电源接口,确保其正常使用。
对于机械地球仪,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装置,保证其正常运转。
数字地球仪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和软件,保证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知识点总结地球仪
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地球球体、支架、转动轴和天球等部分。
地球球体是地球仪的主体
部分,通常采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其表面覆盖着地球地形特征、国界线、海洋等地理
信息。
支架是地球球体的支撑结构,其作用是将地球球体固定在适当位置上。
转动轴是地
球仪上的一个轴,可以使地球球体绕着它进行旋转运动,模拟地球的自转。
天球是地球仪
的一个辅助结构,其作用是模拟地球上的星空和天体运动。
地球仪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地形结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地球仪可以作为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和
地球形状。
在地理学研究中,地球仪可以用来模拟地球上的地形特征、气候分布、地理位
置等,帮助地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在天文学领域,地球仪可以用来观测天体运动、模拟日月星等天文现象,帮助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
地球仪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
用来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球仪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
现代地球仪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具备更加真实的地球形状和地理信息,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地球仪是人类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其使用范围涵盖了教学、科研、天
文观测等多个领域。
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形状,
促进地理知识的传播和科学研究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仪将会得到更加
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完善。
地球仪地球仪1大家知道地球仪吗?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
地球仪由球体、支架、底座三部分组成一个乌黑的底座拖住五彩斑斓的球体支架。
在东边有一个公鸡形的国那就是中国中国上边是北极,下面是南极。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立体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全塑地球仪、树脂立体地球仪,宝石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等。
目前,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
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
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地球仪2我4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它伴我度过了4年,我非常喜欢它。
地球仪分为三个部分,球体、地轴、底座。
地球仪小的像皮球,大的像足球,地球仪底部有一个小喇叭和一个黑色的圆锥台。
你瞧,那像月牙儿的东西,从0到90度,“地球”上还有经度。
地球仪远看像一盏台灯,近看像一个圆球包围了一半。
地球仪上,花花绿绿、五色斑斓。
有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还有四大洋,分别是: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还有许多国家我仔细看了看地球仪,上面写着:绿色的是草原、森林,土黄色的是沙漠,淡蓝色的是一望无际的泫洋和河流,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
多彩的地球仪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
摸着摸着,我觉得地球仪变小了,我变成了一个大巨人,站在宇宙上看见山水在流动(点评: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活泼,结尾紧扣文题,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情,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地球仪3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总是十分羡慕。
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鸟儿一样能够上天飞行呢?今天上午,我和表妹在奶奶家的院子里玩,看见几只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
七年级的地理地球仪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需要把握大局的学科,而地球仪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真实情况,帮助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更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方位和计算距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年级地理地球仪的知识点。
一、地球仪的种类地球仪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地球仪和政治地球仪。
1. 物理地球仪:它主要呈现出地球的地形、海洋、山脉、基本形状等一些物理性质。
2. 政治地球仪:它主要呈现出地球的行政区域、国界、名称、首都等政治性质。
二、地球仪的主要部分地球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地球仪球体:这是地球仪最主要的部分,通常由两个半球组成,可以看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
2.经纬仪和刻度:这是地球仪的基本测量工具。
经纬仪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和计算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
3.底座和支架:底座和支架主要是为地球仪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可以旋转和调整仪器的倾斜角度。
4.太阳钟和指南针:这是地球仪上的一些附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方位和计算太阳所在的位置。
三、地球仪上的重要地理概念1.经度和纬度:地球仪上最常用的两个概念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通过地球球心、本初子午线和某一点形成的圆弧线。
纬度是指通过地球球心、赤道和某一点形成的圆弧线。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位置的位置。
2.地球上的极点和赤道:地球的北极和南极是地球轴线的两个端点。
赤道则是地球轴线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这些地理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3.地球的行星运动:地球仪上通常会标记出黄道和赤道上的星座,这些星座在夜晚会在天空中移动。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这些知识可以作为进一步了解天文学和天体力学的基础。
四、小结在地理学习中,地球仪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学习资源。
通过了解地球仪的不同类型和主要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球科学。
同时,掌握经纬度、极点、赤道等地理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征和结构。
对于未来有可能从事天文学或地理领域的学生来说,对地球仪的深入了解更是至关重要的。
3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
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
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
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
(对于地球仪种类的介绍,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口述。
)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
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有的学生看到了陆地和海洋,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学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线和国界线;有的学生看到
了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地球仪的轴是倾斜的;有的学生看到地球上密布着经线和纬线;有的学生看到北极点在海洋之中,而南极点却在陆地上;有的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形状象一只雄鸡;有的学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学生观察到有的国家很大,有的国家却找不到……)
(上述学生的发言是凌乱的,也有一些是不准确的,教师要有选择地板书。
板书时,尽量将有联系的名词分类写,为后面的梳理做好铺垫。
)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有必要进行梳理。
(演示讲解,并适时地将板书归类整理)
⑴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
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⑵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
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⑶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⑷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⑸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
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
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