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显微组织图册
- 格式:doc
- 大小:41.50 MB
- 文档页数:9
收藏!30张各种材料微观组织照片!我们一起来赏析往届的部分精美材料微观组织吧:【21杨道栓】Cu90Ni10合金(B10)的金相组织的原始照片(放大倍数200倍),使用蔡司显微镜拍摄,图中的黄色的区域是由于晶粒非密排,用蚀刻剂腐蚀的时候被腐蚀的比较多,表面更加凹陷,故成像较暗,较亮的区域是由于密排面的缘故,腐蚀的比较少,表面更加凸起,故成像比较亮。
图中的细条状是由于孪晶的缘故。
【专家点评】作品拍摄效果良好,但未能充分体现金相组织的壮观之美。
图片美观度一般,学术性一般,作品描述一般。
图片质量较高,但艺术性未能凸显。
比较一般的试验照片。
图片技术解释很专业,图片右下角多条明显划痕,图片“美”的主题没有描述。
该金相图的科学信息明确,但美观和意境略显不足。
特点不鲜明。
【22徐丽君】BFI TEM照片。
室温下,Ti60Cu40合金在乙醇中浸泡15天后形成的纳米带状Cu2O,在微观的视角下就不仅像相互交错的树枝,又像是艺术家笔下的泼墨画。
【专家点评】作品拍摄清晰,似一幅中国风的泼墨画,但未详述纳米带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图片有较强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美观度较好,学术性一般,作品描述一般。
科学性强,艺术性强比较一般的试验照片。
图片“美”的美与境高度结合,透射样品成像质量较高。
形象,有中国泼墨画的意境。
像充满回忆的橱窗里的老照片。
【23何珺】材料介绍:因瓦合金(电弧熔炼)。
仪器 OLYMPUS BX41M金相显微镜。
作品描述:用电弧熔炼因瓦合金,在室温下呈单相奥氏体。
一个个奥氏体晶粒就像一片片牡丹花的花瓣,朵朵“牡丹花”争相绽放,正如刘禹锡在《赏牡丹》的那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专家点评】作品中的奥氏体晶粒清晰、排列有序、美观,未阐明该组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图片清晰,画面感强,犹如牡丹盛开,质量精良。
学术性较好,作品描述精彩。
图片不能直观显示作者的相关描述。
牡丹之花,漂亮。
要是能配点颜色则更佳意境很好,如能配上美化后的图片效果应该很好。
实验一有色合金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观察常见的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及轴承合金等有色金属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
2. 了解有色金属中合金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一)铝合金1.铸造铝合金:应用最广泛的铸造铝合金为含有大量硅的铝合金,即所谓硅铝合金。
典型的硅铝合金牌号为ZL102,含硅11~13%,在共晶成分附近,因而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流动性好,铸件致密,不容易产生铸造裂纹。
铸造后几乎全部得到共晶组织即粗大灰色针状的共晶硅分布在白亮色的α-Al固溶体基体上,这种粗大的针状硅晶体严重降低合金的塑性,因此通常在浇铸时向合金溶液中加入2~3%的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合金共晶点向右移,原来的合金变成亚共晶,其组织为枝晶状初生α固溶体(白亮色)+细的(α+Si)共晶体(黑色),如图1-1所示,从而提高合金强度和塑性。
(a)未经变质处理(b)变质处理图1-1 铸造铝合金(ZL102)的显微组织500X2.形变铝合金:硬铝是Al-Cu-Mg系合金,是重要的形变铝合金,具有强烈的时效强化作用,经时效处理后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故而称Al-Cu-Mg系合金为硬铝合金。
在Al-Cu-Mg系中,形成了CuAl2(θ相)、CuMgAl2(S相),这两个相在加热时均能溶入合金的固溶体内,并在随后的时效热处理过程中通过形成“富集区”、“过渡相”而使合金达到强化。
如图1-2所示。
(a)铸态(b)时效板材图1-2 硬铝(ZL12)的显微组织 100X(二)铜合金1. 普通黄铜普通黄金是Cu-Zn合金,其含锌量均在45%以下,根据Cu-Zn合金状态图,含锌量在32%以下的黄铜(如H80、H70)为α相固溶体的单相组织;而含锌量在32~45%之间的黄铜(H62、H59)则为(α+β)两相组织。
(1)α单相黄铜:含锌在36%以下的黄铜属单相α固溶体,典型牌号有H70。
铸态组织为α固溶体呈树枝状,经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其组织为多边形晶粒,有退火孪晶。
铝合金金相组织图王元瑞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上海200437) 1材料:AC4CHV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极少量Mg2Si和S(Al2CuMg)+少量长条针状β(Al9Fe2Si2)相抛光态形貌500× β(Al9Fe2Si2)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Mg2Si相(25%硝酸水溶液) 500×2 材料:LY-12CZ组织说明:α(Al)基体上有褐色的可溶的强化相S(Al2CuMg)和Al2Cu及不可溶的黑色的杂质相Al6(FeMnSi),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抛光态形貌500× 腐蚀态(混合酸水溶液)形貌 500×3 材料:A390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S(Al2CuMg)及少量针状(Al-Fe-Si)等杂质Fe相抛光态形貌500× S(Al2CuMg)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Al-Fe-Si相(20%硫酸水溶液) 500×4 材料:T B -2 M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 +鱼骨状 Mg 2Si 和蜂窝状S(Al 2CuMg)+少量细短针状Β(Al 9Fe 2Si 2)相抛光态形貌 500× Mg 2Si 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S(Al 2CuMg)相(20%硫酸水溶液) 500×5 材料:ADC-1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Al 2Cu+少量Mg 2Si+杂质AlFeMnSi 和细针状T(Al 2FeSi 2)相抛光态形貌 500× AlFeMnSi 相(混合酸) 500× Mg 2Si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6 材料:YL10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块状初生Si+杂质针状β(Al 9Fe 2Si 2)相和粗针状Al 3Fe 相抛光态形貌 500× Al 3Fe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β(Al 9Fe 2Si 2)相(0.5%HF 水溶液) 500×。
目录1 绪论 (1)1.1断口分析的意义 (1)1.2 对显微组织及断口缺陷的理论分析 (1)1.3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1.4预期结果和意义 (3)2 实验过程 (4)2.1 生产工艺 (4)2.1.1 加料 (4)2.1.2 精炼 (4)2.1.3 保温、扒渣和放料 (5)2.1. 4 单线除气和单线过滤 (5)2.1. 5连铸 (6)2.2 实验过程 (6)2.2. 1 试样的选取 (6)2.2.2 金相试样的制取 (8)2.2.3 用显微镜观察 (9)2.3 观察方法 (10)2.3.1显微组织的观察 (10)2.3.2 对断口形貌的观察 (1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11)3.1对所取K模试样的观察 (11)3.2 金相试样的观察及分析 (12)3.2.1 对显微组织的观察 (12)3.2.2 断口缺陷 (15)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附录 (27)1 绪论1.1断口分析的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的需求,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的材料科学正朝着高比强度,高强高韧等综合性能等方向发展。
长久以来,铸造铝合金以其价廉、质轻、性能可靠等因素在工业应用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随着近年来对轨道交通材料轻量化的要求日益迫切[1],作为铸造铝合金中应用最广的A356铝合金具有铸造流动性好、气密性好、收缩率小和热裂倾向小,经过变质和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2-3],与钢轮毂相比,铝合金轮毂具有质量轻、安全、舒适、节能等,在汽车和航空工业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4]。
然而,由于其凝固收缩,同时在熔融状态下很容易溶入氢,因此铸造铝合金不可避免地包含一定数量的缺陷,比如空隙、氧化物、孔洞和非金属夹杂物等[5-7]。
这些缺陷对构件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如含1%体积分数的空隙将导致其疲劳50%,疲劳极限降20%[8-9]。
所以研究构件中缺陷的性质、数量、尺寸和分布位置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0]。
实验一有色合金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观察常见的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及轴承合金等有色金属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
2. 了解有色金属中合金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一)铝合金1.铸造铝合金:应用最广泛的铸造铝合金为含有大量硅的铝合金,即所谓硅铝合金。
典型的硅铝合金牌号为ZL102,含硅11~13%,在共晶成分附近,因而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流动性好,铸件致密,不容易产生铸造裂纹。
铸造后几乎全部得到共晶组织即粗大灰色针状的共晶硅分布在白亮色的α-Al固溶体基体上,这种粗大的针状硅晶体严重降低合金的塑性,因此通常在浇铸时向合金溶液中加入2~3%的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合金共晶点向右移,原来的合金变成亚共晶,其组织为枝晶状初生α固溶体(白亮色)+细的(α+Si)共晶体(黑色),如图1-1所示,从而提高合金强度和塑性。
(a)未经变质处理(b)变质处理图1-1 铸造铝合金(ZL102)的显微组织500X2.形变铝合金:硬铝是Al-Cu-Mg系合金,是重要的形变铝合金,具有强烈的时效强化作用,经时效处理后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故而称Al-Cu-Mg系合金为硬铝合金。
在Al-Cu-Mg系中,形成了CuAl2(θ相)、CuMgAl2(S相),这两个相在加热时均能溶入合金的固溶体内,并在随后的时效热处理过程中通过形成“富集区”、“过渡相”而使合金达到强化。
如图1-2所示。
(a)铸态(b)时效板材图1-2 硬铝(ZL12)的显微组织 100X(二)铜合金1. 普通黄铜普通黄金是Cu-Zn合金,其含锌量均在45%以下,根据Cu-Zn合金状态图,含锌量在32%以下的黄铜(如H80、H70)为α相固溶体的单相组织;而含锌量在32~45%之间的黄铜(H62、H59)则为(α+β)两相组织。
(1)α单相黄铜:含锌在36%以下的黄铜属单相α固溶体,典型牌号有H70。
铸态组织为α固溶体呈树枝状,经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其组织为多边形晶粒,有退火孪晶。
抛光3系铝合金时,抛光后金相观察到一些黑点,请问那些黑点会是什么?脏东西?夹杂? 磨了好久都磨不掉!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geoge at 2011-11-23 18:03:19: 抛光3系铝合金时,抛光后金相观察到一些黑点,请问那些黑点会是什么?脏东西?夹 杂?磨了好久都磨不掉! 黑点有多种可能性:1、疏松的孔洞,这种黑点是因为反射光在孔洞里面,就是黑色;2、 抛光膏沾黏在金属表面,很细小,形状太同一方向的“小尾巴” ;3、抛光时抛光布上面的纤 维造成的压痕,也会带有小尾巴!3、如果这种黑点不是布满在视野范围内的,偶尔有几个 小黑点甚至是比较大的黑点,那就是夹杂了! !以上是经验,仅供参考。
对于铝合金试样,楼主的制备方法也就只能做成这个样子了。
要想看清楚铝合金的晶界,必 须要电解抛光+阳极制膜+偏光显微镜观察。
材料是 7075 铝合金 正常温度铝熔体凝固过程,平时组织如图 1,可以看到晶界比较清晰,晶粒内部有很多析出 相; 而温度更高热铝熔体凝固后的金相组织如图 2, 其性能 (尤其是延伸率) 比起前者大大降低, 晶界看起来比较暗。
是否可以看出是发生过烧了呢?还只是腐蚀染色的问题。
那么性能的降低可能是什么原因, 谢谢 腐蚀剂是混合酸。
在金相观察中有些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希望大家帮忙哦 1、相关参考书中说,7 系列铝合金微观组织是枝晶网络组织,那么枝晶网络结构和晶粒有 什么关系?我在腐蚀后好像只能看到枝晶, 那么晶粒就是枝晶网络结构包裹的区域吗?另外 枝晶间距如何测量? 还是以我的照片为例吧, 我死活看不出来那部分是晶粒。
。
。
是腐蚀的问题吗?希望高手帮忙 标示出来一个晶粒,谢谢 2、铝合金晶粒的观察是否最好通过阳极覆膜再偏振光来进行?还是通过更换腐蚀剂也能很 好的观察晶粒大小?偏光和普通光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标准中说腐蚀 10 几秒钟,而我腐 蚀 1 分多效果不好。
铝合金金相组织图1材料:AC4CHV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极少量Mg2Si和S(Al2CuMg)+少量长条针状β(Al9Fe2Si2)相抛光态形貌500× β(Al9Fe2Si2)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Mg2Si相(25%硝酸水溶液) 500×2 材料:LY-12CZ组织说明:α(Al)基体上有褐色的可溶的强化相S(Al2CuMg)和Al2Cu及不可溶的黑色的杂质相Al6(FeMnSi),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抛光态形貌500× 腐蚀态(混合酸水溶液)形貌 500×3 材料:A390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S(Al2CuMg)及少量针状(Al-Fe-Si)等杂质Fe相抛光态形貌500× S(Al2CuMg)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Al-Fe-Si相(20%硫酸水溶液) 500×4 材料:T B -2 M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块状相的初生Si +鱼骨状 Mg 2Si 和蜂窝状S(Al 2CuMg)+少量细短针状Β(Al 9Fe 2Si 2)相抛光态形貌 500× Mg 2Si 相(25%硝酸水溶液) 500× S(Al 2CuMg)相(20%硫酸水溶液) 500×5 材料:ADC-1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Al 2Cu+少量Mg 2Si+杂质AlFeMnSi 和细针状T(Al 2FeSi 2)相抛光态形貌 500× AlFeMnSi 相(混合酸) 500× Mg 2Si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6 材料:YL102 组织说明:α(Al)+(α+Si)共晶+少量块状初生Si+杂质针状β(Al 9Fe 2Si 2)相和粗针状Al 3Fe 相抛光态形貌 500× Al 3Fe 相(20%硫酸水溶液) 500× β(Al 9Fe 2Si 2)相(0.5%HF 水溶液) 500×。
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5A06铝合金显微组织分析-化工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5A06铝合金显微组织分析赵磊1牛博1马小昭2董小媛1(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2.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摘要】采用原始状态为H112态的5A06板材,通过箱式电阻炉加热得到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金相试样。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EDS)分析表明,5A06铝合金中的主要第二相有Al6(FeMn)相、Mg2Si相以及Al8Mg5相。
热处理过程对于Al6(FeMn)相、Mg2Si相的分布和形态影响不大。
Al8Mg5相随热处理温度的增高发生固溶,使得材料的塑性提高而强度略微下降。
5A06铝合金板材在550℃热处理时既有小概率出现包铝层起泡现象,在570℃将发生明显过烧,故5A06铝合金的热加工温度应控制在550℃以下为宜。
关键词5A06铝合金;热处理;显微组织0引言5A06铝合金属于Al-Mg系防锈铝[1],具有较好的耐蚀性[2]、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焊接性能[3],多用于有轻量化和耐蚀性要求的结构件,是航空、航天及航海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4]。
但由于5A06是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因此,多年来有关于其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发表不多,更缺乏系统分析各种热处理状态下对应显微组织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5A06板材常见热处理状态下所对应的显微组织,并对更高温度下固溶后的显微组织变化以及过烧情况进行了探讨。
1实验1.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择2mm厚的5A06板材,原始状态为H112,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1]。
1.2实验方法将试样用中性水基清洗剂清洗干净后分别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加热至240℃(低温退火)、330℃(高温退火)、490℃、510℃、530℃、550℃、570℃,保温20min后出炉,其中240℃、330℃对应试样采用空冷,490℃、510℃、530℃、550℃、570℃对应试样采用风冷。
显微组织图册
1、4032挤压棒:500X下共晶硅(灰色相)尺寸---正常组织状态:H112 腐蚀时间:15-25S
2、4032铸棒:
铸态(共晶硅呈灰色条状,成团簇状)均质(共晶硅灰色圆形均匀分散在样品上
初晶硅一般>20um
2、合金:3003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20-30S
200X 正常组织500X 正常组织正常组织(抛痕严重)
3、合金:6005 /6005A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30-40S
200X 正常组织500X正常组织正常组织(抛光效果不好)4、合金:6061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30-40S
200X正常组织500X正常组织
200X均质效果不佳500X均质效果不佳腐蚀时间过短,境界不明显5、合金:6063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30-40S
200X正常组织500X正常组织
拖尾严重---抛一段时间后旋转180度,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磨痕(研磨效果不佳)6、合金:6088B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30-40S
200X正常组织500X正常组织
200X均质效果不佳200X均质效果不佳7、合金:6B10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30-40S
200X正常组织
200X正常组织500X正常组织
腐蚀时间过长腐蚀时间过短,晶界不明显9、合金:YF66C(同时测量晶粒尺寸)状态:均质腐蚀时间2-3min
YF66F 200X正常组织YF66F 500X正常组织
YF66H 100X 过烧组织YF66H 200X 过烧组织YF66H 200X 过烧组织11、合金:7032 状态:均质腐蚀时间:40-50S
200X正常组织(未均质,已腐蚀15S)500X正常组织(未均质,已腐蚀15S)
200X正常组织(未均质,未腐蚀)200X正常组织(未均质,未腐蚀)12、锻件合金:4032 腐蚀时间:15-25S
模锻件状态:T6 状态:均火态状态:H112
13、锻件合金:6B10 腐蚀时间:30-35S(正常组织)
模锻件状态:T6 200X 模锻件状态:T6 500X 14、板材合金6XXX 图中黑点:未固溶相(正常组织)
15、锻件4032 过烧
16、铸锭YF66CM 过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