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三议会⏹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议席:496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2)职能:审议法案和立法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监督权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2. 联邦参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1)组成:各州政府委派代表组成(2)机构设置:议长、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委员会(3)职能与作用:立法的创制和审议协调邦与州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联邦行政事务⏹ 3. 联邦议会的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与参议院“第一次”通过(2) “三读”与联邦议“第二次通过”三读:常设委员会审议全体大会展开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动议在联邦议会通过(3)参议院批准与”第三次通过”(4)签署公布四中央政府⏹ 1.政府的产生和更迭任期:4年⏹ 2. 政府的组织机构内阁委员会、部际协调委员会和国务秘书委员会、非正式决策中心、政府各部、内阁会议⏹ 3.总理的职责与职权任命联邦各部部长、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和驻外使节负责制定和执行联邦总的政策方针主持内阁会议立法创议权三军统帅向总统汇报工作辞职总理的看守义务⏹ 4.政府的职能和职权五、州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1.州政府16个联邦州,各州政府体制和联邦政府基本一致,除巴伐利亚,所有的州实行一院制议会。
★ 所有政体都有形式上的民意选举的议会都以代议制为基础,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都实现了三权分立(德国有分立但没制衡)。
★ 代议制的积极影响:(1)政治:否定君主专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特征: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以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美国政体(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最早实践三权分立思想的国家法国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的君主立宪) 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美国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议会下院内阁(政府)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对议会负责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线索梳理首相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世袭,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国家首脑:首相,首相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并且上台组阁。
议会:行使立法权,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可以监督内阁(政府)。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司法独立美国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行政总统内阁立法参众两院司法最高法院一票否决权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国家首脑:总统国家元首: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家的权力中心,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内阁:行使行政权,由总统上台组阁对总统负责。
国会:行使立法权和财权。
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
三权分立,三者相互制约。
法国法国的“一票共和”参议院组成议会选出总统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可审判总统或部长议会(立法权)总统、内阁(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参议院众议院1875年宪法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行使行政权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国家首脑:总统,总统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内阁:行使行政权 议会:行使立法权 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 德国:德国统一后确立了怎样的政体?行政权立法权皇帝首相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3)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4)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3.1832年议会改革(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背景:.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教材分析通过这一框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有关国家的知识,从而更有兴趣去研究国际组织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国家管理形式形成的因素(2)明确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3)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能够辨认世界主要国家的政体。
(4)了解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的特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2、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家的政治现象,认识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比较、识别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增强国家观念和拓宽国际视野坚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的特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一些国家有了感性的认识,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归纳总结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播放视频:《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学生:仔细看视频,会用预习过的知识简单分析此次会议的各国领导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是总统,加拿大、意大利和德国是总理,英国和日本是首相。
1、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为什么会有称呼上的差别?2、各国领导人的称呼与该国的整体有什么关系?探究一: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2008年9月22日,麻生太郎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为自民党总裁。
三、共和制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有哪些?答:根据国家权利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配置不同,共和制又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1.议会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议会不仅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是最高权力机关;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代表国民意志。
政府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组成,政府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的监督。
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举产生的总统通常没有实权,只履行外交礼仪等名义上国家元首的职责。
议会共和制与议会君主制有相似之处。
采用议会制的国家,议会一般是由两院即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但各国采用的名称不同。
2.总统制在总统制国家中,总统由选举产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政府的组成不是取决于议会中政党席位的多少,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除对总统可以行使弹劾权外,不能强迫总统辞职,总统也不能解散议会。
国家机构是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国家权力体系的,议会由选举产生,行使立法权,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总统行使行政权。
美国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
3.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现在瑞士所实行的特殊形式的共和制。
委员会制也叫合议制,国家立法权属于议会,由议会选举产生联邦委员会即最高行政机构,委员会由7人组成,选1人为主席,主席为国家元首。
联邦委员会以集体讨论、多数通过的方式决定重要事务,并以集体名义行使职权,联邦委员会受议会监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
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特点?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一院制的组织形式。
西方主要国家一般都采取两院制的代议机构,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传统采取一院制。
一院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有效地进行国家管理,同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相一致的。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组成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利益,没有必要再采取两院制互相牵制。
2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设机构,人民代表实行兼职工作制。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教学目标:识记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通过学习政体的含义和复习国体的内容,加深理解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政体为国体服务,并且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通过理解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立统一、辩证思维的能力。
通过比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来增强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当代政体的基本类型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相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7月17日,八国集团即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6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但是这些国家的首脑称呼不尽相同。
其中,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日本首相小泉,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加拿大总理哈珀,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辛格,巴西总统卢拉,南非总统姆贝基,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刚果(布)总统萨苏。
从这里可以知道,各国的首脑的称呼不相同,美、法、俄、巴、南、墨称总统,英、日称首相,德、意、加、印称总理,为什么同样是政府首脑,在称呼上差别却这么大呢?这些国家不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吗?这就涉及到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当一个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这个统治阶级究竟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政体问题。
(一)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1、政体的含义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政体是国家的形式问题,国体是国家的内容问题,政体与国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者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和政体有严格界限。
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问题表明这个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第02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唯物史观:通过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化,进一步理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了解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
历史解释: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形态变化的因果关系,认识政治制度的变化的社会形态变化在政治领域的反映,统治阶级不得不变革政治制度回应社会发展的诉求,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献、实物、地图等历史资料的解读,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运作模式形成初步的认识。
家国情怀:理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感悟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本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前六世纪城邦国家形成1.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1)表现如下表:机构产生方式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讨论国家法律和政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抽签产生召集公民大会,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抽签产生审理各种案件日常司法机关(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更换频繁。
(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
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3.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贵族共和制:(1)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2)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3)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点: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
4.罗马帝国——君主专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表现: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
总统制、议会制、内阁制、共和制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总统为政府首脑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末美国首先采用。
在这种制度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自负行政责任,掌握行政实权;总统定期由选民选举生;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无权解散议会,但对议会通过的法案可以行使否决权;议会可以弹劾总统,但无权罢免。
有的国家虽设总统为国家元首,但总统不是政府首脑,统而不治,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这不是总统制而是内阁制。
议会制又称“国会制”、“代议制”。
资本主义国家以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对议会负责的政治制度。
议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13世纪的英国开始建立国会,起初是封建贵族的代表机关,后来成为等级代表机关,14世纪国会分为贵族院(上议院)和平民院(下议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成为最高立法机关,正式确立议会制。
此后,议会制被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
资产阶级议会制在确立的过程中有反封建专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作用。
议会制国家通过宪法规定:议会通过普选产生,享有立法和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政府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议会对政府具有制约作用。
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制”。
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最高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17世纪最先在英国实行,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王权衰落,内阁成员不由国王挑选产生,而由在下院占多数的政党组成,内阁由对国王负责转而对议会负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阁制度。
此后,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1946年公布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明确而详尽地规定内阁制的宪法。
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执政党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
内阁首脑称首相或总理,由国家元首任命执政党的领袖担任。
内阁负责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事务,具有实际权力。
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受议会监督和牵制。
专题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重点知识梳理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光荣革命”的原因、实质、意义(1)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原因是复辟的王朝施政措施损及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
(3)意义: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及资本主义发展;破坏了世袭继承规则,为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虚君,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实行分权原则。
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1.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基本原则(1)背景: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及海外商业的发展与利益;不能征税无力偿还国内外债务;不能维持常备军无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安全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
(2)图示内容:(3)1787年宪法内容中体现的原则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②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
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④民主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2.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1)宪法没有规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后经人民斗争才补充。
(2)承认黑人奴隶制及黑人贸易;留有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烙印;剥夺了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奴隶的选举权。
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1)不同点:第一,元首产生办法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
第二,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上表)。
第三,元首、议会、政府(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89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如果新议会仍然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总辞职。
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不向议会负责,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以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只能在总统或政府成员有违法行为时提出弹劾。
(2)共同点:第一,两者都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第二,两者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不同点:A、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B、产生的条件不同。
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而后者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
C、前者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后者设有君主,并且是世袭的,没有任期。
3.相同点:A、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B、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C、都设有议会,议会在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等,政府(内阁)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
D、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E、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