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蕨类植物资源及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16.73 MB
- 文档页数:72
自贡市动植物资源简介
自贡市全年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一、全市有森林植被7类、243种,其中乔木类34科92种,以马尾松为主,杉木次之;灌木类28科79种;竹类1科9种,以慈竹、毛竹居多;草本类6科13种;藤本类7科13种;蕨类17科26种;苔藓类7科8种。
马尾松针叶林是本区域主要森林类型。
在西面荣县金花乡境内,分布有天然原生珍稀植物桫椤1.6万余株,1986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731亩(批准面积76公顷)。
在荣县深丘区,还分布有红豆树等珍贵树种。
二、全市有野生动物46科300余种,以蛇、蛙、鸟类等有益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多,主要分布在森林较多的丘陵地区。
全市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鸳鸯、鳶、苍鹰、雀鹰、游隼、燕隼、红腹锦鸡、红角鸮、领角鸮、鵰鸮、鹰鸮、斑头鸺鹠、长耳鸮、短耳鸮、猕猴、豺、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野猪、金猫,其中常见的有鳶、苍鹰、雀鹰、红角鸮、领角鸮、鵰鸮、长耳鸮、短耳鸮、水獭、小灵猫10种;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种:香鼬、豹猫、普通夜鹰、小白腰雨燕、红翅凤头鹃、鹰鹃、小鸊鷉、宜宾龙蜥、中白鹭、秧鸡,其中常见的有香鼬、豹猫、赤狐、小白腰雨燕、红翅凤头鹃、鹰鹃、小鸊鷉、中白鹭、秧鸡9种。
1990年以来,富顺县境内
鹭鸟数量急剧增加,由当初的几只发展到2001年的约3万只。
2001年3月28日,经富顺县人民政府批准,富顺县林业局建立了2个鹭鸟保护小区,并拟再建1个。
桫椤树的主要分布区域
桫椤树的主要分布区域
桫椤的主要分布区域
桫椤为桫椤科大型蕨类植物,本科共有9属,约650种,中国有3属,20种,云南3属均产,现知9种。
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文山、红河等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密林中,树形蕨类有三四种。
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湖南、江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香港。
产福建(福州、闽侯、福清、安溪、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永定)、台湾(台北、高雄、新竹、台中、南投、花莲、
屏东)、广东(阳江,阳春,信宜、新兴、怀集、高州、连山、
恩平、肇庆、英德、陆河、罗浮山)、海南(白沙、琼中、吊罗山)、香港、广西(百色、大苗山、梧州、武鸣、苍梧、容县、
罗成、龙胜、浦北、德保、金秀)、贵州(赤水、习水、安龙、
望漠、罗甸、贞丰、镇宁、册亨)、云南(贡山、福贡、广南、
新平、盈江、沧源)、四川(泸州纳溪护国上马等、宜宾【翠屏区、高县、长宁、江安、屏山、筠连】、自贡、峨眉山、合江、
乐山、邻水、雷波、、犍(读qián)为、雅安、容县)、
重庆(北碚)、江西(崇义、大余)。
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
也分布于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青城山植物区系分析【摘要】青城山植物,根据《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记载,初步估计约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8种6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分布广泛,特有和珍惜濒危植物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相互交错,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青城山;种;植物区系一、前言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2007年记载,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仅为28.98%,全国排名第16位。
而青城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
青城山自然资源对其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对该地区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西南地区山地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具有积极地意义。
二、青城山环境概况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
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
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点。
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野生杪楞调查研究与保护王玲玲(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四川自贡643000)摘要:杪楞是已经发现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杪楞的化石证据表明它是与恐龙同期生长的植物,是木本植物的活化石之一。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荣县金花杪楞自然保护区,现存有1.6万多株野生杪楞,是公园的活化石,成片的杪楞生长于山谷中,成带状分布,植株生长茂盛。
虽然保护区内杪楞数量较多,但分布较为狭窄,幼苗数量少且分散,自然更新和发育受到一定制约。
对此建议增加人工干预,进行相关的人工栽培和保育工作。
关键词:地质公园;杪楞;活化石;人工干预中图分类号:P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19)04-0165-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20.01.032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素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誉的四川省自贡市,地处东经104°02'58"-104°54'41",北纬29°IV38"-29°36'55"之间。
公园北起荣县观山镇,南至荣县东佳镇,西达自贡与乐山市界,东抵大安区三多寨镇,面积1630.46km2,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以闻名遐迩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迹和历史悠久的盐业遗址为特色,辅以有“活化石”之称的杪秽孑遗植物群景观和碎屑岩地貌景观,并融合自贡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集科研、科普、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世界地质公园。
杪楞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它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它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将其列入我国第一批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999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将杪楞科所有属种改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周志琼等,2004)□因其生存繁衍至今已有2亿多万年的历史,所以它同熊猫、银杏等皆被称为“活化石”。
中国蕨类植物属数目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植物资源的国家,其中蕨类植物是其中一大类。
蕨类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其特点是没有花和种子,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
根据研究,中国蕨类植物属数目众多,下面将对中国蕨类植物的属数目进行详细介绍。
中国蕨类植物属数目之多令人惊叹。
根据相关研究,中国蕨类植物的属数目超过了500个,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属。
这些属的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具有纤维状的叶片,有的具有羽状的叶片,还有的具有肉质的叶片。
这些属的多样性使得中国的蕨类植物成为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蕨类植物的分布也非常广泛。
中国的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为蕨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而在北方地区,蕨类植物的分布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湿地等地方。
中国蕨类植物的功能也非常多样。
首先,蕨类植物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和研究。
许多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颜色,被人们用来美化环境和花坛。
同时,蕨类植物也是植物学家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蕨类植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进化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知识。
蕨类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
中国传统药物中,有许多是由蕨类植物提取的。
比如,鳞毛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其根茎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
另外,还有一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可以用于制作药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除此之外,蕨类植物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它们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蕨类植物的根系也能吸收大量的水分,维持土壤湿度,为其他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另外,蕨类植物还能够作为一些动物的食物来源,维持生态平衡。
中国蕨类植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恶化,许多珍稀的蕨类植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研究等,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国蕨类植物资源。
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蕨类植物是植物中最多的一种,也是最原始的植物,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吧!蕨类植物有哪些峨眉耳蕨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
根状茎短,边同叶柄有疏生鳞征。
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荷叶铁线蕨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
高5-20cm。
根状茎短而直立。
叶椭园肾形,宽2-6cm,上面深绿色,光滑并有1-3个同环纹,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缘具圆锯齿,长孢子叶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
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生于叶缘,中国特有变种。
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c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
截基盾蕨水龙骨科,草本蕨类,高约36cm。
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稀疏淡棕色鳞片。
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色绿色宽带状。
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连珠蕨水龙骨科,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
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
叶长50-60cm 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
在中国仅公布于台湾。
菲律宾也有分布。
蕨类植物怎么养施肥: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宜施重肥。
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
生长期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或根外追施。
一般7~10天一次,浓度不超过1%。
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时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
水分:蕨类植物怎么养?必须随时保持盆土湿润,不可让盆土干燥,但要保持盆土良好的排水性,不可使根部积水,以防烂根。
换盆:当根长满容器时需换盆,许多种类的幼株生长力旺盛,可能每年都要换盆,换盆适期为春季。
换盆时不可将植株芽冠的部分埋于介质中,只需依原来的深度种植即可。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蕨类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包括了很多珍稀的植物物种,而蕨类植物在其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类古老的植物,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的时间,其生态地位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的蕨类植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重要性。
我们来看一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据统计,该名录中包括了大约30种蕨类植物,它们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涵盖了南北方的多种生态类型。
从高寒地区到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在一些地区甚至有着丰富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种类使得蕨类植物成为了我国特有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
我们来探讨一下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作为一类古老的植物,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几亿年的时间,其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蕨类植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植被,保护土壤、净化空气、维持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
一些蕨类植物也是重要的食草植物,为一些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另外,蕨类植物还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林下植被,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和环境。
保护蕨类植物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思考一下蕨类植物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
尽管蕨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不像一些农作物那样直接明显,但它们在药用、装饰、园艺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些蕨类植物可以提取出有效成分,经过加工可以制成中药材,对一些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蕨类植物的形态和叶片也具有一定的装饰和观赏价值,成为了花卉市场中的新宠。
另外,蕨类植物在园林和景观设计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营造出一种野生、自然的风格,为城市增添了一分绿意。
总结一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的蕨类植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国家一级保护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玉龙蕨、中华水韭、光叶蕨。
2.被子植物:革苞菊、长蕊木兰、藤枣、萼翅藤、膝柄木、珙桐属、狭叶坡垒、望天树、普陀鹅耳枥、掌叶木、异形玉叶金花、天目铁木、坡垒、合柱金莲木、伯乐树、东京龙脑香。
3.裸子植物:长白松、银杏、银杉、资源冷杉、苏铁属、红豆杉属、云南穗花杉、百山祖冷杉、水松、水杉、梵净山冷杉、巨柏、元宝山冷杉。
4.蕨类植物门是植物界的一门。
根、茎、叶中具真正的维管组织,以孢子繁殖。
绝大多数在叶片下表面长有孢子囊,并聚集成各式各样的斑点或线条状的孢子囊群,初时为绿色,老时为锈黄色,有的裸露,有的具各种形状的盖。
蕨类植物不开花结果,一般从外形上难以和种子植物相区别。
它形体多样,从高不到5毫米的微小草本,到高可达20米的乔木状植物。
蕨类植物门全世界约有12000种,广布世界各地,除沙漠、极干旱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为最丰富。
根据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院士的分类,中国共有蕨类植物63科、228属,约2500种,它们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白森林环境,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南、西南地区最为丰富。
在生态习性上,有水生、土生、石生、附生或缠绕树干。
蕨类植物门下的植物是最古老的陆生植物。
在生物发展史上,35000万年到27000万年的泥盆纪晚期到石炭纪时期,是蕨类最繁盛的时期,为当时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
二叠纪末开始蕨类植物大量绝灭,其遗体埋藏地下,形成煤层。
蕨类植物门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喜阴湿温暖的环境;广布世界各地,除沙漠、极干旱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为最丰富;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都有蕨类植物生活。
在中国主要以华南、西南地区分布最为丰富,它们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白森林环境,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毛狗种名:金毛狗(植物)学名:Cibotium barometz别名:黄毛狗、猴毛头科:蚌壳蕨科属:金毛狗属性能苦温,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产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形态特征金毛狗为大型树状陆生蕨类,植株高l~3米,体形似树蕨,根状茎平卧、粗大,端部上翘,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称金毛狗。
叶簇生于茎顶端,形成冠状,叶片大,三回羽裂,羽片长披针形,裂片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可达120厘米,棕褐色,基具有一大片垫状的金色茸毛,它的幼叶刚长出时呈拳状,也密被金色茸毛,极为美观。
它的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坚硬两瓣,成熟时张开,形如蚌壳,也颇具特色。
生长习性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
金毛狗生长时喜散射光,适宜生长温度夜温为10~15℃,昼温21~26℃。
北方可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可种植在荫棚内。
空气湿度宜保持在60%~80%,空气干燥会使叶片枯焦。
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
金毛狗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
盆栽时可施些基肥,在生长期可施些液肥。
栽培过程中应将带茸毛的根状茎露出土面。
性能苦温,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此外,它还具有园林用途。
金毛狗株形高大,叶姿优美,坚挺有力,叶片革质有光泽,四季常青,颇有南国风光意境。
在庭院中适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
它也可盆栽作为大型的室内观赏蕨类。
特别是它长满金色茸毛的根状茎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观赏,如图中做成的金毛狗盆景栩栩如生。
同时,由于其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
另外,其根状茎入药时称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茎上的茸毛能止血。
2、石松中文学名:石松拉丁学名: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别称:华中石松界:植物界门:蕨类植物门亚门:石松亚门目:石松目科:石松科种:石松分布区域: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石松(Diaphasiastrum veitchii),别名伸筋草,隶于石松科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导言:中国地域广阔,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蕨类植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其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对于理解中国自然生态环境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国境内的蕨类植物属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分布区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1 热带分布区中国南部的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是中国主要的热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发达。
在这些地区,大量的热带蕨类植物属分布,并且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热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蕨类植物科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1.2 亚热带分布区中国东南部的福建、台湾、江浙沪等地是中国的亚热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较短,夏季炎热潮湿。
亚热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蕨类植物科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1.3 温带分布区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是中国的温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
温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多年生蕨类植物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2.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区系特征中国的蕨类植物属区系特征丰富多样,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2.1 物种丰富度高中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1000多个属,3000多个种。
这与中国广阔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于研究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至关重要。
2.2 物种分布格局复杂中国蕨类植物的物种分布格局复杂多样。
这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的差异有关。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分布主要以热带性和亚热带性的物种为主,而温带地区的物种分布则以温带性的物种为主。
2.3 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区中国蕨类植物具有一些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区,即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特定地理区域。
我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在我国,蕨类植物属是一类非常丰富多样的植物群,拥有着丰富的分布区类型以及独特的区系特征。
通过对我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特征。
一、分布区类型1. 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属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地带。
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蕨类植物的生长繁衍,使得该类群在这一地区类型中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
2. 温带地区在我国的温带地区,蕨类植物属主要分布在针叶林或混交林带。
相较于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的蕨类植物更加偏好寒冷的气候条件和相对干燥的环境,因此种类相对较少。
3. 高寒地区在我国的高寒地区,蕨类植物属主要分布在高山草甸或岩石缝隙中。
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寒冷,土壤贫瘠,蕨类植物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寒和适应能力,因此种类相对稀少。
二、区系特征1. 物种丰富性我国的蕨类植物属在分布区类型中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地区和高山地区。
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中,其物种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2. 生态功能蕨类植物属在各种不同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角色。
它们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也可以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生长环境我国蕨类植物属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展现出了对于特定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一些喜湿性的蕨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在寒冷的高山地区,一些对寒冷环境适应性较强的蕨类植物种类则相对较多。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体现了植物生态对于环境的差异性适应能力。
各种不同类型的蕨类植物在不同的分布区中都能找到适合它们生长的生态位,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生态功能和生境特征。
在人类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对蕨类植物属的保护和研究,以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总结回顾通过对我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植物群在我国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分布和特征。
峨眉山植物资源概况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峨眉山狭窄的地理区域内,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上,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1/3。
其中包括苔藓植物70科196属400余种(含变种、变型等分类单位),蕨类植物45科105属430余种,种子植物165科970属2870余种。
峨眉山植物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峨眉山分布有资源植物2000余种,占峨眉山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占我国资源植物的15%左右,其中药用植物达1655余种,隶属212科,868属,其中包括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inn.) Hoffm. )等多种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此外,峨眉山还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具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峨眉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峨眉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 Benth. subsp.om eiensis )、川八角莲(Dysosma vdtchii)、峨眉红山茶(Camellia omeiensis Chang)、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以及兰科、杜鹃花科和报春花科等的多种植物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峨眉山的粮、果、蔬菜及饮料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比较典型的粮类野生植物资源有栗(Castaneamollissima)、锥栗(Castanea henryi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和银杏(Ginkgo biloba )等。
仰天山蕨类植物调查分析引言仰天山是中国西南部一座海拔近7000米的高山,被誉为“植物王国”的自然植被资源非常丰富。
蕨类植物是这一地区的特色植物之一,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植被构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仰天山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种类、分布特点以及生态意义,以期为保护该地区的植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蕨类植物种类丰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仰天山蕨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约有2000多种,占中国蕨类植物总种类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蕨类植物种类包括蕨类植物门、蕨类植物亚门和蕨类植物科等多个层次的分类,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如骨碱蕨、石瓮菜等。
仰天山蕨类植物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有着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形成独特的植物群落。
二、分布特点明显在仰天山地区,蕨类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特点。
一般情况下,从低海拔向高海拔的走向,蕨类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呈现出相对的增加。
在低海拔地区,主要分布着一些具有繁衍能力较强的蕨类植物,如大叶蕨、龙鳞蕨、剑叶蕨等;随着海拔的升高,生长环境逐渐变得严峻,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珍稀蕨类植物也开始出现,如大理石蕨、厚叶蕨等。
仰天山蕨类植物的分布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在山地、峡谷、河谷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蕨类植物往往分布更加密集,形成丰富的植被群落。
而在气候条件恶劣的高寒地区,蕨类植物的分布受到限制,种类相对较少,但这些蕨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适应能力强,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三、生态意义深远仰天山蕨类植物在维持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蕨类植物在土壤保护和水源涵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其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固定地表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地区的水土资源。
蕨类植物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绝大部分生物的栖息地,对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