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湖泊旅游发展比较及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
国内外湖泊治理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成功经验及借鉴价值1 我国湖泊发展现状分析1.1 我国湖泊发展概况我国湖泊因地质构造、地理位置各异,特点也各不一样,五大湖区的特点分别为:东部平原湖泊大多因为河流水系演变与海岸线变迁而形成,水源补给丰沛,多数大中型湖泊淤积严重,人类活动对湖泊水量水质影响严重。
蒙新高原湖泊大多为构造成因湖泊和洼地积水湖泊,补给为降水与冰雪融水,湖泊蒸发强烈,湖泊咸化甚至干涸,人工影响入湖水量强烈。
云贵高原湖泊大多为断陷湖泊,岩溶湖泊和火山湖泊,水源补给丰富,水资源年际变化小,人类活动对部分湖泊水量水质影响较强。
青藏高原湖泊大多为盆、洼地积水湖泊和冰川或堰塞湖,水源补给小于蒸发,湖泊干化明显,冰雪补给为主要补给形式,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东北平原山地湖泊大多为洼地积水、河成湖或火山堰塞、火口湖,水源补给比较丰富,湖水封冻期较长,人类活动对部分湖泊水量水质影响较强。
1.2我国湖泊的现状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湖泊被大量不合理开发,盲目地围垦、取水、围网养殖、筑堤修坝、排污等,造成了湖面不断萎缩、水质恶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等非常严重的状况。
1.2.1湖面萎缩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一些湖泊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小的现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全国面积大于10 km2的635个湖泊中,目前有231个湖泊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干涸湖泊89个; 湖泊总萎缩面积约1.38 ×104km2(含干涸面积0.43×104km2) ,约占现有湖泊面积7.7×104km2的18%,湖泊储水量减少(不含干涸湖泊)517×108m3。
全国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共计减少约1350×104hm2,减少了28% ,其中由于围垦开发造成的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约占81%。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
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
这包括交通、住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其中交通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交通便捷、快速、安全,游客才能更加方便地前往旅游目的地。
同时,要建立高品质住宿酒店,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住宿环境,增强游客的消费体验。
此外,要根据周边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建立起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如度假村、购物中心、美食街等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其次,需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
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本地旅游资源和特色,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品。
例如,广东省滨海地区可以开发海岛旅游、沙滩度假、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产品形式。
在推广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等渠道,将广东省滨海旅游形象和产品信息传递到更广泛的游客中。
最后,要加强旅游服务和管理。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提高其服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科学严谨的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之,滨海旅游是广东省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旅游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为广东省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东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其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美丽的海岸线和海岛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海旅游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与国内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广东省的滨海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国内外经验的比较,对于促进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的经验,分析广东省滨海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滨海旅游案例,结合广东省特有的地理、人文和资源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推动广东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的经验,分析其成功案例并借鉴相关经验,结合广东省滨海旅游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探讨滨海旅游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从而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总结国内外经验对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的启示,展望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2. 正文2.1 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比较分析1. 国内滨海旅游资源: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18万公里,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包括海滩、岛屿、珊瑚礁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南海拥有众多美丽的热带岛屿,如海南岛、三亚等,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2. 国外滨海旅游资源:国外滨海国家如泰国、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因其独特的海岛风光和优质的服务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这些国家拥有优美的海滩、丰富的海洋活动以及充足的旅游设施,吸引着大量游客。
1. 国内滨海旅游发展模式:中国的滨海旅游发展主要以海岛度假、海洋运动和海上观光为主,吸引着大量游客。
中国还在一些沿海城市开发滨海旅游项目,如海洋公园、水上乐园等,丰富了滨海旅游的内容。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广东是中国沿海地区其中一个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滨海旅游作为广东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广东滨海旅游发展的建议。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滨海旅游目的地由于环境破坏和过度开发而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广东,我们应该加强对滨海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对海滩、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和利用滨海资源,防止滨海旅游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要加强文化传承和旅游演艺。
国际上很多滨海旅游目的地都有独特的文化和旅游演艺,它们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广东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海上龙舟赛等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海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第四,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一些国内外的滨海旅游目的地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了更大的旅游圈,形成了更大的旅游吸引力。
广东可以与香港、澳门等周边地区加强合作,推动旅游资源的互通互联,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要加强滨海旅游品牌的建设。
国内外一些滨海旅游目的地通过成功打造品牌,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广东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旅游品牌,提高广东滨海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演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以及品牌建设,可以推动广东滨海旅游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摘要】本文旨在比较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结合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在国内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海南岛、青岛等地的成功经验,强调海洋文化、海岸风情等特色;而在国外方面,可以学习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海洋保护、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做法。
通过对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待提高等问题。
为此,建议加强海洋文化挖掘,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
结论认为,广东省滨海旅游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产业协同等措施,促进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国内经验、国外经验、现状分析、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滨海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滨海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度假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众多优美的海岸线和生态资源,滨海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但与国内外一些滨海旅游目的地相比,广东省的滨海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深入研究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总结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对于推动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的比较研究,分析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比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分析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的比较,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分析广东省目前的滨海旅游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提供依据。
我国自然湖泊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湖泊旅游的发展整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大多数湖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本文是对我国自然湖泊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让我们对我国自然湖泊旅游业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字:湖泊旅游度假生态一、发展现状中国是多湖泊国家,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达2800多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左右。
中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湖泊分布亦多。
但长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闽丘陵等地区湖泊寥寥无几。
中国绝大部分湖泊属中、小型、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共11个。
最大淡水湖泊为鄱阳湖,最大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盐湖是察尔汗盐湖。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湖泊旅游的发展整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大多数湖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截止 2004 年,国内主要依托湖泊进行旅游开发的 A 级旅区就有 90 家,其中 AAAA 级 27 家,AAA 级的有 7 家,AA 级有 51 家,A 级有 5 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湖泊研究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发展速度不平衡,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经营与管理、观光与休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矛盾等问题.魏小安从构建和谐服务,培育健康生活发展的角度指出,目前我国的湖泊旅游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污染.二是功能欠协调.三是安全问题. 四是民生问题. 五是同质化的问题. 在市场上难以形成自己的吸引力.姜巍、杨兆萍[1]认为博斯腾湖天格尔岛旅游区来自周边景区的竞争强烈, 环湖旅游景区以博湖为依托,发展水上游乐项目. 而天格尔岛与周边旅游景区主体旅游资源雷同, 客源市场竞争激烈; 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但现有知名度低.金海龙、许豫东[2]以新疆博斯腾湖的旅游开发为例, 认为其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 旅游区的整体形象不突出,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 陈冬梅、卞新民[3]在建立高原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抚仙湖风景区为例,认为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旅游软、硬件建设缺乏力度; 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潜力大,但重视程度不够. 李松志、李源等[4]通过对云南高原主要湖泊的水质、噪声、大气环境、垃圾处理、旅游容量利用强度和绿化率等环境监测数据的定量分析,表明云南主要湖滨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存在问题, 湖滨旅游度假区是湖泊污染的源头之一. 高文荣[5]针对抚仙湖旅游开发现状, 认为其重建轻管,服务设施及人造景观开发比例不合理,区域环境问题突出.赵敏燕、蒙睿等[6]认为流域森林资源的破坏、湖滨湿地的侵占和破坏、湖泊水体的污染等已经成为云南高原湖泊旅游开发的瓶颈.云南9 大湖泊中除抚仙湖、泸沽湖、洱海和阳宗海外,其余5 个湖泊的水质都达不到国家Ó类水标准, 滇池、杞麓湖、异龙湖被严重污染, 水质低于Ö类水标准,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蓝藻爆发频繁.即使目前水质最好的抚仙湖、泸沽湖,其岸边及旅游景点水域的水质也出现了恶化趋势,有些地方水质已经降低到Ó类. 文军、唐代剑[7]从千岛湖旅游开发现状出发, 分析了旅游开发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外来生物入侵,景区城镇化加速,地貌与景观破坏,物种多样性受影响, / 四害0(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旅游项目运营中的生态风险,超过旅游地环境容量而导致的生态风险.三、发展趋势1、湖泊度假将成为湖泊旅游的重点项目海滨胜地是世界上度假旅游最发达的地方,从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到西班牙的黄金海岸,都使度假旅游者趋之若鹜,也正是如此,“3S”的度假概念,统治了20 世纪中后期的度假市场。
2021加拿大千岛湖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启示范文 摘要:加拿大千岛湖是闻名世界的自然资源旅游胜地。
本文通过对该自然景观旅游开发注重生态多样性维护、多元化管理方式、多维度开发利用的经验总结,旨在为安徽省山湖自然资源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千岛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开发 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安徽省一些山湖自然资源也在不断被开发利用。
笔者通过对旅游开发较早的加拿大千岛湖考察,总结出相关经验,旨在为安徽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1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公园或景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加拿大的着名景区——千岛湖(又名千岛公园ThousandIslands National Park)位于安大略省金士顿市,与美国接壤,有大小岛屿1 865个[1]。
公园以坚守自然生态维护为目标,以生物多样性指数为考核指标,以生动趣味生态游憩项目吸引游客。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绕湖,也可以自驾进入某个岛参加项目活动。
公园每年接待约8.1万名游客,其中三分之二的游客选择乘船。
千岛公园又称圣劳伦斯群岛国家公园。
圣劳伦斯河(wrenceRiver)和弗朗特纳克拱门(Frontenac Arch)是公园的主要地貌特征。
弗朗特纳克拱门和它的岛屿像一个“漏斗”,圣劳伦斯河像是一个“过滤器”,独特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使公园内的生境多样化。
该地不仅有丰富的植物品种和鸟类种群,还因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高度多样性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黑鼠蛇和五线鼬。
公园每年由国家自然资源部拨付维护费用,制定管理办法和目标,对认领者、捐资者、经营商、游客、志愿者都制定了一套详实而具体的条款。
例如志愿者的职位对游客和居民都是开放的,个人、家庭或团体均可以通过划船到岛上种植红橡树幼苗等志愿活动与公园亲密接触,不仅学习了一些新的本领,还可以在保护公园的自然和文化方面做出贡献。
公园的管理以岛屿的持续生态游憩为导向,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为目标[2],有效保证了景区自然生态良好;返璞归真、享受优质环境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景区由此取得“北美伊甸园”美誉。
中外湖泊休闲旅游经验借鉴与启示———以世界三大千岛湖旅游度假发展为例刘嘉龙 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三大千岛湖旅游度假历史渊源、发育模式、区域特点分析,认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旅游与休闲度假方式有所差异,其中湖泊旅游度假兼具滨海型度假与山地型度假的优势,在新时期发展我国旅游度假具有独特魅力,随着国民旅游休闲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旅游度假产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湖泊旅游度假必须抓住机遇,通过发展湖上休闲、滨湖度假、环湖观光三个层次旅游休闲,推动湖泊型旅游渡假区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湖泊旅游 休闲度假 创新发展作者刘嘉龙,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
(杭州 311231)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经说过:“湖泊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①我国是湖泊旅游资源大国,境内湖泊众多,现有湖泊2.48万个,总面积9.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全国660个城市两万多个县都有自己的湖泊,湖泊旅游度假尤其是重视湖泊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②一、世界三大千岛湖旅游度假的共同点我们所说的世界三大千岛湖,是指加拿大安大略省千岛湖、新西兰皇后镇瓦卡提普湖和中国杭州千岛湖,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由1000多个个岛屿组成,都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其中加拿大千岛湖位于多伦多圣劳伦斯河与安大略湖接壤处,面积1.95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大小小1865个岛屿;新西兰皇后镇瓦卡提普湖位于新西兰美丽的南岛,特殊的地质构造在84公里长的湖面上形成岛屿和堡礁无数,当地人称之为“千岛湖”。
瓦卡提普湖还是电影《指环王》和《魔戒》的拍摄地,瓦卡提普湖也因为《指环王》和《魔戒》电影拍摄而一举成名;杭州千岛湖位于淳安县境内,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湖中大小岛屿1078座,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千岛湖与中国杭州千岛湖结为姊妹湖。
二、世界三大千岛湖旅游度假的不同点(一)湖泊旅游历史渊源不同加拿大安大略省千岛湖、新西兰皇后镇瓦卡提普湖都是冰川时期的大自然杰作,属于天然湖泊,岛屿、堡礁都是自然产物,巧夺天工,加拿大安大略省千岛湖还与大西洋相通,并有深水航道联通加拿大安大略湖—591—①②[美]梭罗:《瓦尔登湖》,田伟华译,三峡出版社,2010年,第12-13页。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还拥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湖泊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湖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湖泊旅游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游客们追求与自然亲近的旅游体验,湖泊作为天然的旅游胜地受到青睐。
同时,湖泊周边的旅游设施与服务业也会随之发展壮大。
2. 自然保护与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强调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企业应积极推行生态旅游,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恢复湖泊的自然特色,严格控制旅游规模,推广低碳出行等环保措施,实现湖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湖泊旅游业的管理挑战1. 人为干扰湖泊生态过度的人为干扰,如无序的游览船只、大规模的开垦建设等,会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湖泊旅游业需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限制游船数量、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等,以减少对湖泊生态的负面影响。
2. 缺乏科学的景区规划一些湖泊旅游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湖泊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景区规划与管理,合理划定景区边界,明确旅游开发的限度,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湖泊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存在差距,游客体验不佳。
湖泊管理机构应推动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湖泊旅游业管理的解决策略1. 加强立法与监管完善湖泊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湖泊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要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罚,以示警示。
2. 提升公众意识与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湖泊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湖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波登湖——多区域联合的湖泊旅游开发经验分析波登湖周边散布着30多个城镇,有220万人在湖区周围居住和工作,其中位于德国的林道(Lindau)、梅尔斯堡(Meersburg)、康斯坦茨(Konstanz),位于奥地利的布雷更茨(Bregenz)和瑞士的阿尔彭(Arbon)等城镇已成为波登湖畔著名旅游度假胜地。
一、德国康斯坦茨康斯坦茨位于博登湖西端,德国的西南角,毗邻瑞士。
她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年轻的大学城。
德国南部边境城市。
在博登湖南岸莱茵河流出处,与瑞士的克罗伊茨林根仅一街之隔。
人口8.2万。
公元三世纪时建为要塞。
铁路要站、河港、航空港。
工业以纺织、机械、化学、食品和木材加工为主。
有大学、博登湖研究所、博物馆和中世纪古迹等。
疗养和旅游胜地。
功能定位: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国际会议中心。
二、奥地利布雷根茨布雷根茨包括三个区。
上镇(Uppertown)老镇,保持着从13到16世纪风貌,镇墙仍然存在。
历史性建筑主要有老市政厅(oldtownhall-1662年);马丁塔(Martinsturm)-被认为是布雷根茨的标志建筑物;哥特派风格的圣戈尔(St.Gall)教堂,罗马式的建筑部分是1380年以前的,1480年重建,从1737年到1938年改建成巴罗克风格;赫茨-杰斯教堂(Herz-Jesus-Kirche1905-1908)。
下镇(Lowertown):市政厅(townhall)建造于1686年(正面是1898年的);哥特派风格的湖礼拜堂(Seekapelle),Landhaus(1973到1982建造),以前的Kornhausmarkt(从1838到1940建造,从1951到1955改建)现在是一所剧院,新教徒的圣十字教堂(1862-1864年),教区教堂,圣Holzbauer教堂,Kolumban (1962-1966),布雷根茨艺术馆(KunsthausBregenz)(1991-1997)。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作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广东省拥有着众多的滨海旅游资源,如珠海、汕头、阳江、揭阳等城市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风景名胜。
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不断增加,滨海旅游已成为广东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广东省在滨海旅游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基于国内外经验的比较,提出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
广东省应加强滨海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滨公园、游艇基地、海上运动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能提升当地的旅游服务水平。
广东省应加大对滨海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海滨公园和游艇基地,打造更加宜人的滨海旅游环境。
广东省应发展多样化的滨海旅游产品。
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滨海旅游产品,如海上娱乐项目、海上观光游船等。
这些产品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游客在旅行中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广东省应开发更多的滨海旅游产品,包括海上运动、海上娱乐、海岛度假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滨海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广东省应加强滨海旅游的营销推广。
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在滨海旅游的营销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推广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广东省应学习国外的营销推广经验,加强滨海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将滨海旅游的信息传播给更多的潜在游客,提升广东滨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广东省应加强滨海旅游的管理和保护。
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地区在滨海旅游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好,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了当地的旅游秩序。
广东省应学习国外的管理和保护经验,加强滨海旅游的生态保护和景区管理,保护好海洋环境和自然风景,提升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阅信息)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第一篇:(参阅信息)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长寿湖等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以观光游览、水上运动、休闲垂钓、餐饮美食、游船休闲、湖滨度假为代表的湖泊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当前,我我县**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阶段,以下列举的长寿湖(重庆市长寿区)、索河(河南省荥阳市)、蟠龙湖(河北省元氏县)等湖泊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我县**湖旅游开发提供了有效参考。
长寿湖:充分发挥当地道教文化资源,抓住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期盼心理,结合长寿湖“寿”字形状,以“天赐神寿”为主题,划分了福寿观光分区、蓬莱仙岛分区、养生仙境分区、长寿祈福分区四大旅游区域,将道家文化与自然资源高度融合,开发了水上游乐、乡村游乐、渔家休闲、温泉休闲、宗教朝觐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使长寿湖与长寿文化“整合开发、完美结合、形神统一”,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
索河:充分展现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水、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亲水游乐的“绿城水滴”水上乐园,体验原始文明、古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山野运动乐园,集高端休闲、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绿谷庄园,以森林温泉为主题的瑶池度假村,高端企业会所运动休闲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集住、购、食、娱、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充分满足远近游客、各个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营造和谐而人性化的休闲度假环境。
蟠龙湖:成功引进河北省百强、石家庄市十强企业天山集团,进行大手笔综合开发,计划用3—5年时间,投资108亿元,综合开发水陆景观、水上海世界、时尚商业广场、森林公园、酒店、停车场、滑雪场、景观地产等旅游项目,将蟠龙湖景区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科技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及中国北方最大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中心。
第二篇: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从国外经验比较的角度看,诸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滨海旅游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这些国家的滨海旅游业发达,一方面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全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旅游服务。
广东省滨海地区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量的海岛、海滩和海湾等景观资源,加之滩涂资源的丰富,为滨海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发展滨海旅游业时,广东省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规划建设一系列滨海旅游度假村、海岛度假村、海滩度假区等,不断完善和提升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增加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
从国内经验比较的角度看,上海、福建等地的滨海旅游发展也值得借鉴。
上海的滨海旅游业发展较早,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上海通过建设临港新城、滴水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有效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推动了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福建的滨海旅游区域较为分散,但通过开展“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滨海旅游业与港口经济、渔港经济、港口物流、休闲度假等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
广东省充分借鉴国内经验,可以通过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推动滨海旅游与港口经济、渔港经济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多产业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市场等因素的有机整合,推动滨海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广东省滨海旅游业还需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拓展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国际客源市场。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外国游客的接待能力,提升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外语人才培养,提升酒店、餐饮、导游等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设计和提供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到广东省滨海旅游,还可以提升滨海旅游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广东省滨海旅游业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破坏将对滨海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广东省是中国典型的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滨海资源和旅游景点。
为推动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参考。
广东省可以借鉴国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特别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成功经验。
澳大利亚以其绵延的海岸线和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东省可以学习澳大利亚在滨海旅游规划、旅游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滨海旅游竞争力。
广东省可以加强滨海旅游与文化、历史、民俗等旅游资源的结合。
国内外一些滨海城市通过将滨海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广东省可以通过加强滨海旅游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增加游客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广东省可以加大对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滨海旅游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广东省可以加大对海岸线沿线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提升交通便捷程度;加强对滨海旅游度假村、酒店、度假公寓等住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广东省可以加强滨海旅游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好滨海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广东省可以加强滨海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速度;推动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开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滨海旅游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广东省可以加强滨海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滨海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旅游博览会、宣传片、旅游节目等,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广东省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高广东省滨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省可以借鉴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加强滨海旅游与文化、历史、民俗等旅游资源的结合,加大对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滨海旅游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强滨海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以推动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欧洲成熟湖泊旅游经验分析欧洲的湖泊旅游度假开始于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兴盛于20世纪。
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半数以上的人口每年至少离家休假一次。
经过这种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欧洲的湖泊旅游度假区在规划、管理、交通、旅游设施、旅游产品等多方面都发展较完善,有稳定的度假客源市场。
我国的湖泊旅游度假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以官办的疗养院等为主。
大多数湖泊旅游度假区缺乏统一的规划或套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规划,短期内大规模地建设了许多低标准、高密度的宾馆、度假村、招待所等;湖岸被划为各单位自己的用地,旅游产品仅仅只在水上做文章,不能开发环湖徒步旅行、自行车旅行等旅游项目,形成了许多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湖泊旅游度假区。
欧洲的湖泊旅游度假区大都是结合湖泊周围的城镇发展起来的,城镇在度假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效地扩展自己的功能,为游客提供了家庭旅馆、餐馆、商店、手工艺品、节庆活动等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并减少淡季时宾馆酒店的维护成本。
这些城镇成为了削弱湖泊旅游度假区季节性游客变化的调节器:旅游旺季时游客可以居住家庭旅馆,缓解宾馆酒店的压力;旅游淡季时城镇居民仍有圣诞节、新年等传统的节庆活动,能保持整个度假区的人气,吸引游客。
我国部分旅游度假区在开发时,政府干预的现象严重,将区内的村镇看做一种负担,想让农民迁出他们世世代代的居留地,若不可能,便在区内合并、调整自然村镇的地块区划。
这种没有把村镇作为旅游资源和合作伙伴来对待的方式,造成了度假区经营成本增高、旺淡季游客悬殊、旅游产品单一的后果,难以吸引游客长期停留。
湖泊属于遍在性旅游资源,具有共性大、独特性小、空间竞争替代性强的特点。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和东部地区湖泊较多,中西部地区的湖泊很难吸引到东部地区的观光游客,主要吸引了本地的观光游客。
长江中下游和东部地区虽然具有发展度假旅游的经济基础,但东部地区海岸线较长,从北到南就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福建的状况。
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类国内外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及其启示刘光明湖区是一个集自然、经济、社会为一体的复合式生态系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学术界的关注。
国内外各典型湖区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政策法规、规划发展战略来改善湖区的生态和发展经济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在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认真吸取。
本文就北美五大湖区、日本琵琶湖、俄罗斯贝尔加湖、中国鄱阳湖等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启示作一探讨。
一、国内外典型湖区发展和保护的六大经验(一)实行综合管理模式。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流域综合开发管理理念、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等先进理念。
湖区流域综合管理包括:定义流域管理范围,定义流域管理框架机制,分析流域特征,确认湖区和流域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和登记保护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和建立监控网络;制订流域综合管理计划;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区域协调、政府与民间协调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互动、开放互通、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如为了保护北美五大湖水域的环境,改善污染状况,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了一系列管理协调机构,包括五大湖委员会、五大湖国际联合委员会、五大湖政策委员会、五大湖州长协会、五大湖地区合作体等。
美国21家联邦政府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五大湖管理发展项目。
国外的大湖多数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域治理开发的整体综合效率,因而在综合开发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十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分重视加强跨区域的协调合作。
为了治理琵琶湖环境污染,日本政府设有专门的琵琶湖管理机构,建立全流域统一的水资源保护合作机制,设立了县、市、镇、村联络会议制度,由中央政府与地方共同组成的行政协作体制和中央省厅协作体制。
这种管理协作体制除在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交流与沟通以外,更重要的是负有调整、协调各方活动的责任,使琵琶湖的管理在纵向上得到理顺,在横向上得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