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7年11月6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4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了解种群密度对于生态环境的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查种群密度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是样线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生物群落,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一条或多条样线,沿着样线对个体数量进行统计。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但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样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研究区域内设置若干个等大小的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平均个体数量。
样方法适用于密度分布较均匀的生物群落,可以减小样线法的误差。
另外,捕捉-再放回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捕捉一定数量的个体,标记后再放回到原地,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捕捉,然后通过标记再捕捉的个体数量来估算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计数的个体,例如鱼类、鸟类等。
此外,声呐技术也可以用于水生生物群落的密度调查。
声呐技术通过发送声波并记录回波来检测水中的生物体,然后通过回波信号的强度和反射时间来估算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生生物群落,可以在不干扰生物的情况下进行密度调查。
最后,红外相机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夜间活动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
通过设置红外相机并对拍摄到的照片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种群密度和活动范围。
总之,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生物种群密度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了解和监测种群密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物种的繁殖成功率、地区的生态健康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进行调查时,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生物种群的密度。
1. 样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特别适用于植物和静态动物的种群密度测量。
研究者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或面积的样方,并记录样方内的个体数量。
通过将个体数量与样方面积或数量相除,可以估算出该区域的种群密度。
2. 标记-重捕法:对于移动性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首先在种群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它们进行标记,例如打上颜色环、植入芯片或附加标记。
然后,这些个体被释放回原处。
在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标记个体的数量。
根据标记和重新捕获的比例,可以估算出整个种群的密度。
3. 鸟类点数法:对于鸟类的种群密度调查,鸟类点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在特定的地点设立固定的观察点,并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到的鸟类数量。
通过对多个观察点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估算出该地区的鸟类种群密度。
4. 追踪调查法: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追踪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根据动物的足迹、粪便等痕迹,在研究区域内进行追踪和寻找目标物种。
通过在一定时间内记录到的迹象数量和种类,可以估算出目标物种的种群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调查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物种和环境条件。
在选择和使用调查方法时,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物种特性、生境类型以及研究资源的限制等因素。
此外,多种方法的组合使用也可以提高种群密度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一:
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首先,在研究区域内捕
捉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以便能够识别它们。
然后,释放这些个体回到其自然环境中。
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捕捉,记录被捕捉到的个体中已标记和未标记的数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调查方法二:
利用线路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在研究区域内打设一定长度的线路,然后沿着线路进行一定距离的巡回调查,记录所经过的区域内出现的个体数量。
通过将不同线路上所记录到的个体数量进行平均,可以得到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调查方法三:
利用人工观察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在研究区域内设立观察点,定期进行人工观察,记录观察到的个体数量。
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和观察时间,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通过将不同观察点和观察时间所记录到的个体数量进行合并和统计,可以得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调查方法四:
利用无人机或遥感技术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通过使用无人机或
遥感设备,在空中对研究区域进行拍摄或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或数据。
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或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图像或数据中的个体进行识别和计数。
通过将个体数量与研究区域的面积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如图)③根据如图,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如田野中杂草的空间分布—集群分布:如瓢虫的空间分布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并取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⑤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
③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提示: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提示: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个体数量。
了解种群密度对生态学研究和自然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种群的健康状况、了解物种分布和生态位的利用情况,以及制定适当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测量种群密度。
1.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测量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在固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个体数量来进行。
-点间距法:在研究区域中设置一定间距的点,并记录每个点上的个体数量。
-沿趋势线排列法:在研究区域中设置一条直线,沿线选择一定间隔的点,并记录每个点上的个体数量。
-线路法:在研究区域中设置直线段,并沿着直线段的整个长度进行个体数量的记录。
-方块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方块,并记录每个方块内的个体数量。
2.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用的对移动性较强的个体进行种群密度估计的方法。
-重捕方法:一定时间后(一般是几个小时或几天),再次捕获个体,并记录哪些是已经标记过的,哪些是新捕获的。
-估计算法:通过统计标记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比例,可以推断出整个种群的大小。
3.间接指标法:间接指标法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推断种群密度的方法,如种群的田径指标、洞穴数量等。
-投点法:将大量标志物投放在一个区域,并记录落在目标物上的标志物数量,以推断种群密度。
-音频调查:通过录音墨镜、声音记录仪等设备记录生物的声音活动,并根据声音的强度和数量来推测种群密度。
-粪便计数法:通过记录研究区域中的粪便数量来推算种群密度。
4.空间插值法:空间插值法是一种使用现有样本数据来推测未抽样区域种群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现有样本的密度和空间关系,通过插值算法来将密度数据推广到整个研究区域。
-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理统计插值方法,通过对已知样本密度的空间关系进行拟合,以估计未知区域的种群密度。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基于样本个体与未知区域的距离,对已知密度进行加权平均,以估计未知区域的种群密度。
每日一题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学霸推荐1.某同学调査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B.根据调査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D.计数时差异较大的数据要舍弃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地区内特定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直接计数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活跃的动物,比如鸟类和大型哺乳动物。
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目标物种进行直接观察和计数,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数量来估算种群的密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需要考虑到观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以及观察者的技能和经验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标记-重捕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动物,比如小型啮齿动物和昆虫。
我们可以在特定地点设置捕捉设备,捕捉目标物种并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再次捕捉一段时间后,根据标记和重新捕获的数量来估算种群的密度。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标记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捕捉设备设置的技术细节。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追踪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移动性较强的动物,比如鱼类和迁徙鸟类。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GPS追踪器和卫星定位系统,对目标物种进行追踪和记录,然后根据追踪数据来估算种群的密度。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追踪器的安装和使用成本,以及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环境DNA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和捕捉的动物,比如水生动物和微小生物。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环境中的DNA样本,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分析目标物种的存在和数量,从而估算种群的密度。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环境DNA的采集和分析技术,以及对环境样本的处理和保存。
总的来说,种群密度的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物种的特点和调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调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种群密度是指特定地区或者特定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掌握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为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 抽样法:抽样法是常用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
在特定的区域内,我们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然后对每个样方中的个体进行记录和统计。
通过对多个样方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整个地区的种群密度。
抽样法的优势是比较简单且易于执行,但需要注意样方的设置要能够代表整个地区的特征,以及样方的数量要足够多以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2. 追踪调查法:这是一种常用于大型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
追踪调查法通过跟踪目标动物的移动路线,记录下它们的分布范围和个体数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配备GPS设备和/或无人机来进行数据采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追踪调查法的优势是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取目标动物的种群密度,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
3. 标记-再捕法:这是一种常用于小型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
在调查开始前,我们会在个体身上标记一个独特的标记(比如颜色标记或者植入芯片),然后释放回自然环境中。
之后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捕获个体,并记录回收到的标记个体数量。
通过比较标记个体和新捕获个体的比例,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整个种群的数量。
标记-再捕法的优势是对个体影响较小且结果相对准确,但需要进行多次的标记和捕获工作才能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4. 环境DNA分析法:环境DNA分析法是一种针对水生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水样和土样,在实验室中使用DNA测序技术来分析样本中存在的生物DNA。
通过分析DNA数据,我们可以判断不同物种在环境中的相对丰度和种群密度。
环境DNA分析法的优势是非侵入性且快速,但需要配备实验室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
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部分,每种调查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
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1.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北的广大地区,要较准确地估算褐马鸡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D.样方法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小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低5.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3.【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若用标志重捕法,则标记和重捕都很困难,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对于马尾松这种大型裸子植物来说,1 m2左右样方太小,B错误;统计数据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要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因此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能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正确。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是直接计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种群,比如一些动物的群体。
调查者可以直接对目标种群进行视觉或听觉的观察,并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密集的树林中很难进行准确的计数。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移动性较强的种群,比如鸟类或者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调查者可以通过捕捉目标个体并进行标记,然后再次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捕捉,通过标记个体的比例来推算整个种群的密度。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成本,但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种间接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根据生境特征来推算种群密度。
比如通过测定种群的巢穴数量、食物残留物的分布等来推算种群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种群,比如一些地下生活的动物。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
调查种群密度,比如红外相机、声纳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
不干扰种群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
用的场合和局限性。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种群的特点
和调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取更准确的种群密度数据。
希望
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用于衡量特定物种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数量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通常需要考虑到种群的分布、数量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便能够准确地评估出种群的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目标物种的直接观察和计数,以获得种群的数量密度。
而间接方法则是通过人为设备或者其他标志来获取种群的数量密度,例如捕获-重新捕获法、线路法等。
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调查区域。
这个调查区域通常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整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其次是调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物种和环境会需要不同的调查方法。
例如在研究动物群体密度时,我们可以采用跟踪记录或者影像监测的方法来进行调查;在研究植物物种的数量密度时,可以通过固定区域的样方调查或者遥感的方法来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比如,采用捕获-重新捕获法时,需要注意到捕获的频率和捕获方式可能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影响,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
同时,还需要确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调查,避免因为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调查结果失真。
此外,对于一些生活在隐蔽环境中的物种,可能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调查方法来获取其数量密度。
比如一些夜行动物或者生活在水下的物种,可能需要采用红外相机或者潜水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同时,对于一些大尺度的调查,可能还需要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或者GIS技术来获取物种的数量密度。
总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才能够准确地获取物种的数量密度,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C
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
实际密度偏大。
1.某同学调査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D.改变计数方法
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B.根据调査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D.计数时差异较大的数据要舍弃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 .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 2
1.【答案】A
【解析】表格中只有两个样方获取了植物的数量,其余样方的数量都是0,说明样方中植物个体的数量太少,应该适当增大样方面积,而与计数方法无关,A 正确。
2.【答案】D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可以采取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A 正确;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B 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是进行随机取样,以使所得数据更加接近准确值,C 正确;计数时差异较大的数据不要舍弃,取各个样方的平均值,D 错误。
3.【答案】A
4.【答案】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
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 =M ·n 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