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6
华南地区植物气象因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更为复杂的气象影响。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气候湿热,降雨充沛,而且夏季气温高,这些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
因此,对华南地区植物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们了解气候变化下的植物生长机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气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气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
在华南地区,由于气温高,雨季长,所以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一些热带雨林植物,花期甚至可以持续数月。
此外,温度还可以影响植物的代谢活动和光合作用。
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会越快,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越快。
二、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子。
植物需要合适的水分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
在南方的雨季,植物生长发育较为繁盛,适量的降雨可以满足植物的需求,但如果降雨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过多的降雨会导致植物受潮,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甚至会出现腐烂的情况。
而过少的降雨则会导致植物缺水,叶片干枯,甚至死亡。
三、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在华南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光照比较充足,植物的生长发育较为迅猛。
而在阴暗和潮湿的环境中,植物往往会受到阻碍,光合作用速率也会降低。
四、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空气湿度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华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
适度的空气湿度可以保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有利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而如果空气湿度过高,就会导致植物体内水分过多,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综上所述,气象因子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决定了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华南地区植物的生长机理和适应策略,为探索植物生态系统的机理和调控,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概述植物生长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气象因素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因素具体指气温、光照、降水、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它们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产量和质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为农作物生产和气象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二、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温是影响植物生长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植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其生长发育速度和质量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且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区间也不同。
1、低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低温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里的作物在发芽和幼苗期要保持一定的生长温度,一般为15℃-25℃之间;(2)苗期末期,育苗土温度每每下降一度,苗期末期就延长1-2天;(3)低温会导致植物呼吸代谢率下降,使植物新陈代谢受到影响。
2、高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高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温会使植物蒸腾量增大,导致水分透支,影响植物生长;(2)高温下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增强,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3)高温会导致植物呼吸代谢耗氧量增加,从而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三、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刺激因素。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它的强度和时间长短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1、光照不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当光线强度不足时,植物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从而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缺乏光照也会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使植物干燥、叶片变黄等。
2、光照过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当光照过强时,会导致植物失水、烫伤等现象。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提高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四、降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降水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水源,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母液体。
合理的降水量可以提高植物根系的活力,使植物生长健壮。
气象因子水分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摘要:植物的水分生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使地上部分各器官保持一定的膨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植株又通过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掉,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过程只有相互协调统一才能保证植株的正常发育。
关键字:水分蒸腾需水时期土壤水分水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也是植物体构成的主要成分,树体枝叶和根部的水分含量约占50%以上。
树体内的生理活动都要在水分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每生产0.5kg光合产物,约蒸腾150-400kg水。
水通过不同质态、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变化对树体起作用,水分过多或不足,都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树体衰老、死亡。
水的质态可为分固态(雪、冰雹)、液态(降雨、灌水)和气态(大气湿度、雾),各种质态的水对树体起不同的作用,但其中以液态水最为重要。
(一)水在树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水是树体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细胞间代谢物质的传送、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物质输送以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分配,都是以水作为介质进行的。
另外,水对细胞壁产生的膨压,得以支持树木维持其结构状态,当枝叶细胞失去膨压即发生萎蔫并失去生理功能,如果萎蔫时间过长则导致器官或树体最终死亡。
一般树木根系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树体生长需要足量的水,但水又不同于树体吸收的其它物质,其吸收的水分中大约只有1%在生物量中被保留下来,而大量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耗失体外。
蒸腾作用能降低树体温度,如果没有蒸腾,叶片将迅速上升到致死的温度;蒸腾的另一个生理作用是同时完成对养分的吸收与输送。
蒸腾使树体水分减少而在根内产生水分张力,土壤中的水分随此张力进入根系。
当土壤干燥时,土壤与根系的水分张力梯度减小,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急剧下降或停止,叶片发生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停止,此时的土壤水势称为暂时萎蔫点。
如果土壤水分补给上升或水分蒸腾速率降低,树体会恢复原状;但当土壤水分进一步降低时,则达永久萎蔫百分数,树体萎蔫将难以恢复。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摘要:概述各种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具体分析光、温度、水分及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探寻其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气象园林植物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一、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而气象对园林植物就有深远的影响,大到植物带的分布小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学包括各种气象因素,而对于园林植物来说,气象对其影响有很多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象这个大环境,植物的分布、色彩大小等等都离不开它。
而最普遍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光、温度、水分和空气。
故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就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四大气象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的具体影响(一)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离不开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时间和空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居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1)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叶绿素合成及形态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太阳辐射光谱不能全被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辐射能称为生理辐射,主要指红橙光、蓝紫光和紫外线。
①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活性最大,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橙光的14%。
红橙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促进种子萌发;②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
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
③在紫外线辐射下,许多微生物死亡,能大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传播。
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引起向光敏感性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也不同。
如蓝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长,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而红光有利于植物的伸长,如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长过盛的现象。
苗木品质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因素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苗木的种植与销售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苗木的品质和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象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苗木品质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因素。
一、气温对苗木品质的影响气温是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苗木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首先,气温影响苗木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速率,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间接影响苗木的品质。
其次,气温波动会对苗木的生理代谢产生重要影响,高温会加快水分蒸腾速率,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流失过快,从而导致苗木的水分不足,进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品质。
不同的苗木种类对气温的适应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苗木栽培中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调整种植措施,从而提高苗木品质。
二、降水对苗木品质的影响降水是苗木生长所需的重要水源,对苗木生长发育和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合适的降水量可以提供苗木所需的水分,并帮助苗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促进苗木的生长。
然而,过多或者过少的降水都会对苗木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干旱或缺水会导致苗木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影响苗木的品质。
而连续的暴雨或水浸则容易导致苗木根部缺氧,甚至腐烂,同样会损害苗木的品质。
因此,在苗木的种植过程中,合理调控降水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提高苗木品质至关重要。
三、光照对苗木品质的影响光照是苗木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容易造成苗木失水和蒸腾过多,导致苗木的生长受限,叶片枯黄甚至烫伤。
而长期暗淡的光照则影响苗木的光合作用,减少了养分的合成和转运,导致苗木生长不良和品质下降。
因此,在苗木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使其适应苗木的生长需求,有助于提高苗木的品质。
四、其他环境因素对苗木品质的影响除了气温、降水和光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苗木的品质产生影响。
各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在这里简单介绍影响园林植物的四种气象因子。
第一节 光照因素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征。
光照对园林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三个方面。
1.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
光补偿点就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会积累干物质。
当光照强度超过了补偿点的需要而增加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就随比例增加,但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
根据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以把园林植物分成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分 类概 述 常见植物举例阳性植物阳性植物喜强光,不耐蔽荫,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发挥其最大的观赏价值。
如果光照不足,则枝条纤细,叶片黄瘦,花小而不艳,香味不浓,花不良或不能开花。
阳性植物包括大部分观花、观果类植物和少数观叶植物 一串红、茉莉、扶桑、石榴、柑橘、月季、棕榈、橡皮树、银杏、紫薇阴性植物阴性植物多原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坡及林下,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在适度蔽荫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如果强光直射,则会使叶片焦黄枯萎,长时间会造成死亡。
阴性植物主要是一些观叶植物和少数观花植物,许多天南星科的植物在华南地区常作阴性的观赏植物 兰花、文竹、玉簪、八仙花、一叶兰、万年青、蕨类、珍珠梅、蚊母树、海桐、珊瑚树中性植物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在高温干旱时及全光照下生长受抑制。
在中性植物中包括在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种类。
例如榆树、朴树、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木荷、七叶树、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荫 冷杉、云杉、常春藤、八仙花、山茶、杜鹃、海桐、忍冬、罗汉松、紫楠、青檀有时甚至变化较大。
气象因子温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摘要:温度因子对于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是极端重要的,而作为植物的生态因子而言,温度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温度空间变化极端积温温度是树木的重要生存因子,它决定着树种的自然分布,温度因纬度、海拔高度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是不同地域树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度又是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和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对树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树木的所有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都与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其它环境因子,如湿度、空气流动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一)基础温度树木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树木生长所需的基础温度主要有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积温,树木的生态分布和气候带的划分主要以此为依据。
植物在达到一定温度总量时才能完成其年生长周期,对园林树木来说,在综合外界条件下能使树体萌芽的日平均温度为生物学零度,即生物学有效温度的起点,一般落叶树种的生物学零度多在6-10℃,常绿树为10-15℃。
通常把树木生长季中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即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生长季积温(又称有效积温),其总量为全年内具有效温度的日数和有效温度值的乘积。
不同树种(品种)在年生长期内,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不同,一般落叶树种为2500-3000℃,而常绿树种多在4000-4500℃以上。
园林树木在生长期中对温度热量的要求与其原生地的温度条件有关,如原生于北方的落叶树种萌芽、发根都要求较低的温度,生长季的暖温期也较短;而原生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树种, 生长季长而炎热,生物学零度值也高。
(二)温度的时空变化1、温度的空间变化1)纬度影响地球上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量也减小,年平均温度逐渐降低。
纬度每升高1度,年平均温度下降0.5~0.9℃。
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不同气候带的树木组成不同,森林植物景观现象各异,如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分别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
气象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象条件是指大气状况和气象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它一直以来都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发育过程,还会对植物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
首先,气温是气象条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物对气温的要求呈现一定的范围性,不同植物对气温所能承受的上限和下限有所不同。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水分丧失过多,根系水分吸收不足,植物容易死亡。
而低温则会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抑制植物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导致植物发育迟缓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适宜的温度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其次,光照条件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需要光照提供能量。
缺乏光照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能的转化和物质的合成。
过强的光照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光合色素因受到光照过强而受损,植物会出现叶片的发黄、枯萎等现象。
因此,合适的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温度和光照条件,水分条件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备条件,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供给。
过多的水分会造成根系缺氧和根系腐烂,导致植物的发根和吸收过程受阻。
而过少的水分则会导致植物失水,蒸腾作用过强,造成叶片干枯和植物死亡。
因此,适宜的水分条件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此外,气象条件还包括空气湿度、大气环流、降水量等因素。
空气湿度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过大或过小的湿度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大气环流会影响植物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和植物的根系通气,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降水量是水分供应的重要来源,适量的降水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而干旱或过多的降水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气象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和湿度等气象条件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气象条件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大气因子与园林植物引言园林植物作为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气因子是指影响大气环境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本文将探讨大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以及园林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大气环境。
大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温度温度是大气因子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些植物对低温和高温较为敏感,而另一些植物则具有较强的耐寒或耐热能力。
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园林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些植物对湿度较低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沙漠植物;而一些植物则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热带雨林植物。
湿度的变化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气体。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氧气的含量过低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因此对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园林植物通过进化适应了各种不同的大气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适应特征。
温度适应性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生长周期和耐寒性上。
一些温带植物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寒冷的冬季;而一些热带植物则通过快速生长来适应炎热的气候。
此外,一些植物还通过调整叶片的形态和结构,以减少蒸腾和水分损失,从而适应高温环境。
湿度适应性园林植物对湿度变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根系结构和气孔调节上。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植物的根系会更加发达,以增加吸收水分的能力。
同时,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大小和开闭来减少蒸腾损失,并防止水分过度流失。
氧气和二氧化碳适应性园林植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适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气象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气候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我们提到气候时,常常会将其和天气混淆。
然而,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模式和趋势,而天气是指短期的气候现象。
气候因子涵盖了温度、降水、日照、湿度和风等要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因子。
作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来生长和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而低温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因此,温度的变化对作物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降水是另一个重要的气候因子。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是其生长的基本要求之一。
适量的降水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植物体内的养分吸收和物质运输。
然而,降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过多的降水可能会导致水logging、根部缺氧,甚至引发作物病害和虫害。
而干旱条件下,作物会受到水分限制,生长受阻。
因此,降水的分布和数量对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日照是影响作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另一个关键气象因子。
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植物能量和有机物质。
由于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日照时间和强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缺乏光照可能会减缓光合作用速率,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此外,湿度和风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气象因子。
高湿度环境下,作物容易受到病菌和真菌的侵袭,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而干燥的环境则可能使作物受到水分蒸发过快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风的影响也是双面的。
适度的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授粉,有利于生殖过程;然而,过强或过弱的风可能会导致机械损伤,破坏作物结构,造成产量损失。
综上所述,气候因子对作物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温度、降水、日照、湿度和风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农业生产者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合理调整种植措施,以应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挑战。
受育苗密度和行距配置的显著影响,除地径外,苗高和地径受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在不同育苗密度条件下,中密度组中的行距III 组的苗高最高,而在不同行距配置条件下,行距III 组的中密度组苗高最高。
不同育苗密度中,中密度组的毛白杨地径最大,而在不同行距配置中,行距III 组的毛白杨地径最大。
在不同育苗密度条件下,中密度组中的行距III 组的苗高最高,而在不同行距配置条件下,行距III 组的高密度组苗高最高。
综合考虑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毛白杨生长情况指标,中密度组和行距III 组配置的苗木生长情况最好,因此推荐采用种植密度40000株/hm 2,苗木间距0.4m 和1.2m 交错配置。
(收稿:2023-05-26)参考文献:[1]朱之悌,林惠斌,康向阳.毛白杨异源三倍体B301等无性系选育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6):499-505+579.[2]周会萍,刘兴洋,刘炳鑫,等.新乡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性质垂直分布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3,51(4):50-54+88.[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4]寇建良,孙照斌,刘宇化.毛白杨速生材压缩密实化工艺初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88-292.[5]赵勇刚,高克姝,周正民,等.毛白杨短周期胶合板材、建筑材新品种选育[J].山西林业科技,1996,(2):31-35.[6]吴晓玲.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树种选择[J].山西林业科技,2008,148(4):58-60.[7]曲炳鹏,王咏嘉,李素艳,等.生态景观林10种林分枯落物的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2):65-70+74.[8]凌一波,冯云格,王斌杰,等.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向日葵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208(3):155-160.[9]秦新永,缑婵娟.抚育间伐对人工云杉林林分生长和林下环境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2,45(16):156-157+160.[10]曾伟,熊彩云,肖复明,等.不同密度退耕雷竹春季林冠截留特性[J].生态学杂志,2014,33(5):1178-1182+9.[11]周静静,马红彬,周瑶,等.荒漠草原不同带间距人工柠条林平茬对林间生境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7,26(5):40-50.作者简介:张黎峰(1986-),男,汉族,河南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
实习报告气象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气象因子对于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我介绍了光照和温度两种气象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光照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量来源。
达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主要由波长不同的三部分组成:紫外线(波长小于0.40微米)、可见光(波长为0.40~0.75微米)和红外线(波长小于0.76微米)。
这与空气温度的表示方法类似。
不同波长的光,对林木的作用不同。
在可见光中,按波长从长到短又可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
红橙光被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得最多,能促使叶绿素形成、促进发芽、影响开花结实。
蓝紫光促进幼芽形成、抑制林木伸长,促使花青素形成,并决定植物的向光性。
绿光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得最少。
红外线可促进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相反,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伸长生长,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正因为高山地区太阳辐射中富含紫外线,所以常见到高山植物生长低矮或呈匍匐状,节间短,但花色艳丽。
光照条件对植物的作用不仅与光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光照强。
光照过弱时,林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比呼吸消耗的物质还少,林木生长就会停止。
这是导致林冠下的植物和林木下部的枝条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只有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强度通常随光照强度的增高而增强,但光照过强,则会破坏原生质和叶绿素,或因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结果使光合强度降低,甚至停止。
所以,只有在适当的光照强度下,林木光合作用最强。
光照强度还会影响林木的开花结实、芽的发育、叶子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叶子的排列,以及林木的外形等。
如:增强光照能促进林木发育,使林木提前开花结实,加速种子成熟,提高结实量。
温度每个树种的每个生长阶段却有自己的最适温度。
例如:天然林内成熟的红松,营养生长开始于平均气温10℃;幼龄时期的红松,营养生长开始于平均气温7℃左右。
人工林内落叶松的高径生长一般随气温升高而加快,其气温范围为8℃~24℃,最适气温为20℃~24℃。
大气科学与植物生长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大气科学与植物生长: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植物的生理、生化和生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科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以及气候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具体影响。
一、大气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一种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大气因子,对植物的种子发芽、萌发、生长和繁殖都有显著影响。
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产物积累,提高植物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2.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强度、光质和光周期都是光照的重要因素。
光照水平不足会导致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湿度湿度是大气中水分含量的衡量指标,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湿度条件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CO2浓度二氧化碳(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底物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高CO2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速率、植物生物量积累和产量提高。
二、气候因素对植物种植的影响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植物种植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挑战。
温度升高、降水分布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气候变化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分布和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干旱、洪涝、热浪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植物的生长条件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减产甚至死亡。
3. 气候季节性变化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和产量也有着重要影响。
各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在这里简单介绍影响园林植物的四种气象因子。
第一节光照因素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征。
光照对园林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三个方面。
1.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
光补偿点就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会积累干物质。
当光照强度超过了补偿点的需要而增加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就随比例增加,但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
根据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以把园林植物分成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有时甚至变化较大。
在园林植物配置的时候常根据受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
2.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园林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
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植物开花对不同昼夜长短交换的周期性的适应,叫做光周期现象。
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
植物的开花对光照时间的要求是其在分布区内长期适应一定光周期变化的结果。
短日照植物都是起源于低纬度的南方,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方。
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由于北方日照时数较长,常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容易遭受冻害;长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时,虽然能正常生长,但发育期延长,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注意植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需要。
3.光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依据阳光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短波光(波长390~470nm)、极短波光(波长300~390nm)和长波光(波长640~2600nm)。
一般认为短波光可促进植物的分蘖,抑制植物伸长;长波光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的长高;极短波则促进花青素和色素的形成。
高山地区及赤道附近极短波光较强,花色鲜艳,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光的有无和强弱也影响着植物花蕾开放的时间,如半枝莲必须在强光下才能开放,日落后即闭合;昙花则在夜晚开放。
第二节温度因子
温度因子在树木的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命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生物的每一生命活动都有其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称生物学零度。
1.温度和生长的关系
常见许多南方树木北移后,受到冻害或冻死的现象;北方树种南移后,生长不良或不开花结实等现象,或因不能适应南方长期的高温而受到灼伤,严重者可致死亡。
例如08年的雪灾
造成广州大面积的植物受害。
一般来说,树木生命活动的做高极限温度大抵不超过50--60℃,其中包括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
原产于温带的树木则常在35℃左右的气温下,其生命活动就减退或发生不正常的现象,而在50℃左右就常受到伤害了。
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大抵在1℃左右,但有的在0℃以上较低温度下即可受害。
而原产北方的树木,如一些石南科的小灌木,却能在千里冰封的雪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突变温度对树木的伤害,除了由于超过了树木所能忍受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树木本身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之内,也受由于温度发生急剧的变化,而使树木发生伤害。
在到纬度地区,不少薄皮种类和木射线较大的树木如乌桕、核桃、槭树、板栗、悬铃木、榆树、七叶树、橡、栎类等茎干的向阳面越冬时常会发生裂伤,这主要由于树干组织白天被阳光很快的晒热,而日落后温度急剧变低所致。
因此,冬季常对抗寒性弱的树种进行树干包扎、缚草或涂白等措施,在早春或晚秋亦常在园林中浇水以调节温度的变化。
在夏季干旱时期,土壤表面的温度有时可达到60--65℃左右,常使幼苗的茎干灼伤死亡,对于自山林中新引种的苗木,更易发生灼伤,故应搭荫棚保护。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及造成植物物理伤害;而低温主要使细胞内外结冰,尤其是细胞内的结冰常造成严重的质壁分离,破坏了原生质的理化结构和机能所致。
常表现为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等。
寒害
2.温度与树木的自然分布的关系
在全年最低平均气温达16℃以上的热带,就形成了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植被区;在全年平均气温在16℃以下--0℃以上的温带,则主要为夏绿树种的分布区;在全年平均气温低于0℃,但夏季温度可达10--20℃的亚寒带,则主要为针叶树的分布区;而7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的寒带,则基本上没有树木生长,只有苔藓及地衣之类了。
我们在引种树木时,要注意气候的相似性,否则不易成功。
当判别一种植物能否在某一地区生长时,从温度因子考虑,过去常看当地的平均温度。
这种做法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
可靠办法是查看无霜期的长短、生长期中日平均温度、某些日平均温度范围时期的长短。
当地积温量、当地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及极端温度值和此值的持续长短,这种极值对植物分布有着极大的影响。
3.温度与开花的关系
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对某些植物,一定范围的低温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例如紫罗兰只有在10℃一下的低温环境中才能完成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要求的温度与开花需要的温度往往不一致,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温度较高,如牵牛花、鸡冠花、凤仙花等温度在10~16℃时开花最好。
许多植物如达不到它所需要的低温就不能开花结实。
总之,温度是影响园林植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园林绿化中,常突破植物的自然分布范围而引种许多当地没有的奇花异木。
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不应只考虑温度因子本身而且需全面考虑所有因子的综合影响,才能获得成功。
第三节水分因素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无论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运输养分过程,还是植物内进行的一切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
合理利用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农业水分调控技术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
第四节空气因素
空气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空气中各种气体对花卉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1.空气的化学成分理
氧是植物呼吸所必需,大气中氧的含量几乎不发生变动,而在水和土壤中含量非常不固定。
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沼泽植物,例如热带海滨的红树林植物常常感到氧的不足,从而形成特殊的呼吸根,伸出地面进行呼吸。
植物全部地下部分的呼吸作用依赖于土壤空气的组成。
C0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植物生长盛期特别需要大量的C02。
它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会大量增大,而浓度过高,就会对根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2.空气的运动
风是植物花粉传播的动力。
地球上有10%的显花植物如禾本科、莎草科、灯芯草科、槛木科、栋属、山毛样属等借助风力授粉。
叫做风媒植物。
风力还促使环境中02、C02和水汽的均匀分布和加速它们的循环,形成有利于植物正常生活的环境。
在于风的作用下,可使植物体的向风侧蒸腾大量水分,使体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叶片萎蔫,枝条枯死,形成树冠不对称的“旗形树冠”,或使树干弯曲。
其次,大风携带的砂粒打击树木、阿可严重损伤树皮、树叶和毁坏花果,也能使树根暴露。
强风还吹倒树木,折断枝条。
此外,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很大,当有害物质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和氮化物等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枯萎甚至死亡。
花卉植物花期控制的气象技术:温度控制法、光照控制法、光照与温度组合控制法。
附:常见园林植物对有害植物的抗性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