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源性干细胞(刘民培,陶凯,刘晓燕)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8.26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2.7节脂质知识点
一、元素
1.C H O
2.区别元素:只有磷脂中含P、N
二、特点:
1.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2.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与糖原相比,体积小;∴氧化分解(即细胞呼吸)时,与糖原相比,耗氧多
3.而H的含量多于糖类:∴氧化分解时,与糖原相比,耗氧多,生成水多,供能多,呼吸商小于1
4.溶于有机溶剂:丙醇,乙醚,氯仿
5.不是生物大分子
三、种类
1.脂肪
(1)功能
① 贮存脂质
②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氧化分解时,相比糖原,体积小(O含量少,∴1/5的体积),耗氧多(∵H含量高→呼吸商小于1),生成水多(H含量高),供能多(2倍多的能量∵H含量高)
③ 绝热体、保温,缓冲和减压,保护
(2)构成=1甘油分子+3脂肪酸
(3)鉴定
① 取材:花生种子
② 试剂:苏丹III;现象:橘黄色;苏丹IV,现象:红色
③ 需要高倍镜观察;50%酒精:去浮色(染液能溶解于酒精中)
2.磷脂:结构脂质;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3.固醇:活性脂质
(1)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阳光下转换为维生素D
(2)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第二性征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思维导图--------------------------------------------------------------------------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8章人体的营养思维图导航人体的营养考点全解读考点一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维生素:不构成细胞,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考点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变量是唾液,设计了有唾液和没有唾液(等量清水)这一对对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粪便由此排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位于消化道外,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消化腺胰腺:位于消化道外,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的结构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长(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表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脂代谢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脂代谢:脂代谢是指人体摄入的大部分脂肪经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里的脂肪酸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
水解后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基本信息: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体内脂肪酸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二是食物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称必需脂肪酸。
磷脂:由甘油与脂肪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生成。
鞘脂:由鞘氨酸与脂肪酸结合的脂,含磷酸者称鞘磷脂,含糖者称为鞘糖脂。
胆固醇脂: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生成。
甘油三酯代谢:甘油三酯代谢过程合成代谢1、合成部位及原料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
合成后要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
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会形成脂肪肝。
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
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2、合成基本过程①甘油一酯途径:这是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由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②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分解代谢即为脂肪动员,在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的酶作用下,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
甘油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供能,也可转变成糖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转运入各组织经β-氧化供能。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在氧供充足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但脑组织例外,因为脂肪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八年级生物知识思维导图整理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精子受精卵种子的胚新一代植株有性生殖概念: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又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无性生殖特点: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产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母体优良性状概念:剪去植物的枝条,将下部插入土无性生殖扦插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应用概念:把一个植物同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之结合在一起。
嫁接方式:枝接和芽接关键: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育过程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他昆虫的举例:菜粉蝶蝇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举例: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特点:有性生殖、特外受精,受精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环境,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卵壳和卵壳膜:保护作用胚盘:胚胎鸟卵的结构卵白和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系带:固定卵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几个阶段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及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性状:概念: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生物性状表现是基因和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DNA 和染色体 DNA :位于染色体上,主要的遗传物质,呈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每种生物基因、DNA 、染色体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经精子或卵现象: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如高茎豌豆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代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高茎也有矮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解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D 和隐性d 之分,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和Dd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减少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常染色体(男女相同)22对。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81-02自体脂肪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自从1889年vande meulen 报道了首例游离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后,人们发现脂肪移植有很多的并发症,如液化、坏死、吸收,其吸收率从5%~100%相差甚远。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供不足,导致移植后的脂肪缺氧,出现坏死硬结[1-2]。
鉴于此,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曾一度发展很缓慢。
2001年zuk[3]等首次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这种类型的细胞能自我更新、不断增殖,而且经定向诱导可分化形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为脂肪细胞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4]。
因此ascs已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
笔者仅就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概述脂肪源性干细胞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与大家熟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具有同样强大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2001年zook等[3]首次从抽脂术中获得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获得了此种细胞。
由于脂肪组织在体内储量丰富,脂肪抽吸技术又是安全和可接受的措施,且创伤小,又没有伦理学争议等优点,来自脂肪抽吸的ascs,是临床应用中安全的自体脂肪来源。
自此许多国家的学者开始致力于ascs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各研究团体不同时期有许多不同的命名,如脂肪来源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脂肪祖细胞(adipose progenitor cells),脂肪前体细胞(adipose precursorcells,apcs),脂肪基质细胞(adipose stromal/stem cells,a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scs)等等。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汇编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的外层保护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质:细胞内的液态基质,包含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2.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参与细胞呼吸作用。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场所。
内质网:负责蛋白质合成和运输。
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包装和分泌。
溶酶体:细胞的“消化系统”,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外来物质。
二、细胞的代谢1.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在氧气存在下,细胞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将有机物分解为乳酸或酒精,释放少量能量。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三、细胞的分裂与增殖1.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无丝分裂:细胞分裂的另一种方式,细胞核直接分裂,不形成染色体。
2.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实现。
细胞增殖受细胞周期调控,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四、细胞的分化与组织1.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从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的过程。
细胞分化受基因表达调控,使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2. 组织组织是由一群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
生物体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汇编五、遗传与变异1.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细胞分裂前,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自己,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基因表达: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细胞的特征。
2.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亲的基因通过交换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第⼆章⻝物中的⽣物活性成分概述⾮营养素⽣物活性成分植物性⻝物动物性⻝物植物化学物分类植物化学物的⽣物活性1、抑制肿瘤;2、抗氧化;3、免疫调节;4、抑制微⽣物;5、降胆固醇;6、其他植物化学物的吸收、代谢与排泄吸收吸收率较低,但肠道代谢产物常可⼤量吸收代谢受消化道微环境影响过程:活性基团的改变、化合物部分或完全解体、化合物与其他分⼦结合等排泄形式:肠道代谢物类胡萝⼘素⼴泛存在于微⽣物、植物、动物及⼈体内的⼀类⻩⾊、橙⾊或红⾊的脂溶性⾊素结构与分类结构e g:胡萝⼘素类、叶⻩素类活性e g:可分解形成维⽣素A、不具有维⽣素A原的活性⽣物学作⽤1、抗氧化;2、抑制肿瘤;3、增强免疫;4、保护视觉多酚类化合物是所有酚类衍⽣物的总尘,主要指酚酸和⻩酮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e g:⻩酮和⻩酮醇类、⼆氢⻩酮和⼆氢⻩酮醇类等⻩酮类化合物⽣物学作⽤1、抗氧化;2、抑制肿瘤;3、保护⼼⾎管;4、抑制炎症;5、抑制微⽣物;6、其他皂苷类化合物皂苷⼴泛存在于植物茎、叶和根中的化合物结构和分类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物学作⽤1、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2、抑制微⽣物;3、抑制肿瘤;4、抗⾎栓;5、免疫调节;6、抗氧化;7、其他有机硫化物⼗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芥⼦油苷、异硫氰酸盐⻝物来源⼴泛存在于⼗字花科蔬菜中摄⼊量⼈体每⽇总膳⻝中摄⼊约10~50mg⽣物学作⽤1、对肿瘤的预防和抑制;2、对氧化应激的双向调节;3、抗菌;4、其他百合科蔬菜中的烯丙基硫化物结构与分类⽣物学作⽤1、抗微⽣物;2、抗氧化;3、调节脂代谢;4、抗⾎栓;5、调节免疫;6、抗癌;7、其他其他⽣物活性成分植物固醇结构环戊烷全氢菲主要⻣架、植物性甾体化合物、⽐胆固醇多⼀个侧链分类⻉塔-⾕固醇、⾖固醇、菜油固醇、相应的烷醇来源各种植物油、坚果、种⼦、⾖类摄⼊量每⽇150~400mg⽣物学作⽤1、降低胆固醇;2、抗癌;3、调节免疫;4、其他蛋⽩酶抑制剂结构与分类分类蛋⽩质和天然⼩分⼦类蛋⽩酶抑制剂⻝物来源蛋⽩类蛋⽩酶抑制剂⼴泛存在于植物中,⾖类、⾕类含量丰富多酚类在绿茶、果蔬、⼤⾖、药⻝两⽤植物等含量丰富摄⼊量胰蛋⽩酶抑制剂每⽇约摄⼊300mg⻩酮类化合物每⽇约摄⼊20~70mg作⽤机制1、抑制蛋⽩酶活性;2、下调蛋⽩酶基因表达⽔平;3、蛋⽩类蛋⽩酶抑制剂;4、天然⼩分⼦类蛋⽩酶抑制剂⽣物学作⽤1、抗病⾍害侵袭;2、免疫调节与抗炎;3、抗氧化;4、抗癌;5、保护⼼⾎管单萜类结构与分类结构萜类化合物分类1、⽆环;2、单环;3、双环;4、环烯醚萜⻝物来源萜类化合物⼴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针叶树中含量丰富,是树脂及松节油的主要成分摄⼊量单萜类化合物每⽇摄⼊量约为150mg⽣物学作⽤1、抑制肿瘤;2、抗菌、抗炎;3、抗氧化;4、对神经损伤的保护;5、镇痛;6、其他植物雌激素结构与分类源于植物,具有类似雌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双向调节作⽤主要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物来源1、异⻩酮类;2、⽊酚素类;3、⾹⾖素类;4、芪类⽣物学作⽤1、预防⻣质疏松;2、改善围绝经期症状;3、抗氧化;4、保护⼼⾎管系统;5、抗肿瘤;6、对神经损伤的保护;7、植物雌激素的安全性植酸结构与分类结构含有六分⼦磷酸的肌醇酯⻝物来源⼴泛存在于植物体中,主要分布在种⼦胚层和⾕⽪⽣物学作⽤1、螯合作⽤;2、抗氧化;3、调节免疫;4、抗肿瘤其他动物性来源的⻝物活性成分辅酶Q结构与分类结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物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肾细胞,酵⺟、植物叶⽚、种⼦等⽣物学功能1、作为呼吸链组分参与ATP合成;2、抗氧化;3、保护⼼⾎管;4、提⾼运动能⼒;5、免疫调节;6、抗炎硫⾟酸结构与分类结构天然⼆硫化合物⻝物来源主要来源于⾁类和动物内脏,⽔果和蔬菜提供少量摄⼊量⼈体每天摄⼊量约50~600mg⽣物学作⽤1、抗氧化;2、抗炎;3、调节糖代谢,改善糖尿病并发症;4、对⼼⾎管的作⽤;5、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褪⿊素结构与分类结构⿊素细胞凝集素,主要由松果体产⽣的胺类激素⻝物来源⾃然界分布⼴泛,动物性⻝物是良好来源,植物性⻝物如⽟⽶、百合、苹果萝⼘等⽣物学作⽤1、调节时间⽣物学节律;2、抗氧化;3、调节免疫;4、调节能量代谢;5、延缓衰⽼。
思维导图高中生物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全套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
•
•
•
•
•
•
•
•
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
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
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
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
货”──ATli
•第3节ATli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
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
(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
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
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
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
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
的洗涤效果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
化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
术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
鉴定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
扩增DNA片段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
和分离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
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
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mx-=……………………………………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may18-=…………………………………………②或者xary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G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1.22癌细胞的特点1.23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